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5703发布日期:2020-07-14 17:2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不断发展,新型纱线也随之不断出现,而涡流纺纱线就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涡流纺是目前纺纱系统中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质量在线监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大幅度减少用工及减少纱线毛羽等优势。故用涡流纺纱线加工成针、棉织物,具有布面光洁、毛羽少,耐磨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佳,及色泽鲜艳、吸湿快干等优良性能。目前国内外对涡流纺技术的研究很多,但涉及涡流纺纱线性能的研究较少。

所谓高支高密织物,是指这类织物生产时所用经纬纱原料纱号较低,且其经、纬密度很大的一类织物。但界定高支高密织物时应视具体所用原料而定,如对于棉织物而言,根据《gb/t5325—1997精梳涤棉混纺本色布》所规定,纱线的线密度为11.7tex以下就可称之为高支(低号)纱;高支(低号)是高密的前提,织物密度有经密和纬密之分,一般纱支越细,可能做到的密度就越大,所以高密织物往往是以高支为前提的,习惯上把经密加纬密在800根/10cm及以上的织物称为高密织物。目前的高支高密织物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难点。首先,高支纱的原料多为细旦或超低旦化纤长丝,其集束性差、单丝强力较低。其次,由于高支高密织物普遍存在纱号细(或低旦),经纬密度大、总经根数多、组织交织点多及布面密实,因此织造过程中常出现开口不清、乱纱、起毛、断纱等现象,造成布面严重的“三跳”等疵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通过对织物的纱线和组织结构进行改良,解决了现有的高支高密织物成品率低,纺织成本高,面料质量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为双层平纹组织结构,包括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所述表层面料的表经和表纬都为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所述里层面料的里经和里纬为纯棉合股纱;所述纯棉合股纱由两根中空精梳棉单纱加捻并股而成;所述中空精梳棉单纱为100s-200s;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里经纱排列比为1:1;所述面料本体的表、里纬纱排列比为1:1;所述表层面料和里层面料采用联合接结方式,接结单位为两个相邻的经纬接结点,形成由相邻的一个经接结点和一个纬接结点构成的具有相互制约的接结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料本体的纯棉合股纱的捻度为200-250捻/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料本体为经密为450-800根/10cm,所述面料本体的纬密为450-800根/1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精梳棉单纱采用的精梳棉纤维的纤度为1.24dtex,长度为35-3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面料本体采用色纺纱编织而成。

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里纱的纺制;在涡流纺纱机上,以易水解的pva长丝为芯纤维,以精梳棉纤维为包缠纤维,纺制成维棉包芯纱;然后在并捻机上进行加捻并股,形成里纱;

步骤2,高温蒸纱;在编织面料本体之前,将里纱在60-70℃的环境下,通过高温蒸汽蒸纱5-10min;

步骤3,面料编织;以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为表纱和里纱在立体织机上编织面料本体;

步骤4,水解退维;在高温水浴环境下,使面料本体内里纱的易水解的pva长丝进行水解,水浴温度为85-100℃,水浴时间为10-15min。

作为上述生产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步骤1中所述维棉包芯纱以两根捻合的易水解的pva长丝为芯纤维。

作为上述生产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易水解的pva长丝为1.5d。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方法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良品率高,纱线强度高,大大降低了织造难度。本实用新型生产的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表层面料采用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具有仿丝绸效果,触感爽滑,细腻光洁,耐污和透气性能好,挺括抗皱,里层面料采用中空的纯棉合股纱,触感柔软舒适,不易起球,亲肤性好,吸湿保暖效果好,穿着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精梳棉单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表层面料2.里层面料3.中空精梳棉单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通常棉纤维较化学纤维而言,集束性差、单丝强力较低,纺织高支高密织物难度大,良品率低,但是棉纤维又具有化学纤维所不具备的良好的吸湿透气和自然亲肤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纱线结构进行改良,采用包芯纱进行编织,以提高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强度,织造完成后,再对包芯纱的芯纱进行水解,形成中空的纯棉纱线,具有更好的蓬松柔软触感,保暖性好,立体感强,同时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将化纤和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dty和棉两者的优点。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为双层平纹组织结构,包括表层面料1和里层面料2。表层面料1的表经和表纬都为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里层面料2的里经和里纬为纯棉合股纱。纯棉合股纱能够提高单纱的强度,同时条干均匀,毛羽少,更有利于高支高密织物的织造。纯棉合股纱由两根中空精梳棉单纱3加捻并股而成。优选的,面料本体的纯棉合股纱的捻度为200-250捻/10cm。中空精梳棉单纱3采用的精梳棉纤维的纤度为1.24dtex,长度为35-38mm。中空精梳棉单纱3为100s-200s。面料本体的表、里经纱排列比为1:1。面料本体的表、里纬纱排列比为1:1。本实用新型改善传统的仅采用下接上接结或仅采用上接下接结的方式,传统的方式接结强度偏低,双层织物的接结牢度小,双层的紧密性差。本实用新型采用联合接结方式,接结单位为两个相邻的经纬接结点,形成由相邻的一个经接结点和一个纬接结点构成的具有相互制约的接结单元,在一个接结单元内既有上接下的接结又有下接上的接结,有效提高表层面料1和里层面料2的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本体为经密为450-800根/10cm,面料本体的纬密为450-800根/10cm。在该经纬密范围内,产品织造瑕疵很少,良品率高,同时面料薄而不透,高端大气,透气性和舒适性好。

为了避免后期染色,解决高支高密织物染色困难的问题,提高环保性,降低生产成本,面料本体采用色纺纱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里纱的纺制;在涡流纺纱机上,以易水解的pva长丝为芯纤维,以精梳棉纤维为包缠纤维,纺制成维棉包芯纱;然后在并捻机上进行加捻并股,形成里纱。涡流纺工艺制成的维棉包芯纱纤度细,毛羽少,强度高。

步骤2,高温蒸纱;在编织面料本体之前,将里纱在60-70℃的环境下,通过高温蒸汽蒸纱5-10min。高温蒸纱能够使易水解的pva长丝在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里纱内部应力,提高精梳棉纤维的集束性,提高整体强度。

步骤3,面料编织;以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为表纱和里纱在立体织机上编织面料本体。

步骤4,水解退维;在高温水浴环境下,使面料本体内里纱的易水解的pva长丝进行水解,水浴温度为85-100℃,水浴时间为10-15min。

为了提高精梳棉纤维的包缠效果,使条干均匀,步骤1中维棉包芯纱以两根捻合的易水解的pva长丝为芯纤维。易水解的pva长丝为1.5d。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生产方法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良品率高,纱线强度高,大大降低了织造难度。本实用新型生产的涡流纺高支高密织物表层面料1采用dty50d/72f差别化细旦丝,具有仿丝绸效果,触感爽滑,细腻光洁,耐污和透气性能好,挺括抗皱,里层面料2采用中空的纯棉合股纱,触感柔软舒适,不易起球,亲肤性好,吸湿保暖效果好,穿着舒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