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56495发布日期:2021-01-29 17:1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环境的污染和恶化打破了我们周围的微生物的生态平衡,污染给各种细菌、霉菌的繁衍生存创造了条件,使有害微生物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有害病菌引起的各种传染病、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甚至导致死亡。而各类纺织品常常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栖息地,并成为疾病的重要传播源。
[0003]
当前抗菌类纺织品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类是织物表面整理,包括涂层抗菌剂,浸轧抗静电剂等;一类是利用抗菌纤维织造。其机理是将抗菌母粒添加到纤维纺丝液中共混纺丝。其中,织物表面整理法抗菌效果持久性差,使用抗菌纤维织造可提高其耐用性,并不影响织物色光,且耐洗涤性好。目前市面上主要抗菌类纺织品发挥作用主要归结于抗菌剂,包括有机类抗菌剂、无机类抗菌剂、天然类抗菌剂。有机类抗菌剂效果好,品种多,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抗菌剂,但存在耐高温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用于合成纤维纺丝工艺;天然类抗菌剂通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将植物性抗菌剂用于纺织品中使其达到安全无害、抗菌防臭的新理念;无机抗菌剂耐热性好,但用于纺织品后整理难以获得耐久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品种存在重金属的毒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基于上述背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的织造方法。采用光触媒整理剂,添加到粘胶纤维中以克服不耐洗涤的缺点,所形成的纱线其无重金属,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能够与棉、莫代尔等纤维混纺成纱,实现多组分优势互补。
[0005]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以提花组织结合变化罗纹织造而成;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氨纶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中,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的混纺比为70/30。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的纱线细度为11.6-14.6tex,所述氨纶丝为20d莱卡。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吸湿速干涤纶的纱线细度为75d/72f。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度的凹、凸点,这些凹凸点形成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所述第一图案和第二图案相互循环交替间隔排列设置,第一图案包括至少六个线部,至少六个线部绕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第二图案包括至
少两个折线,折线间的开口方向同向、相对或相反方向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图案中的至少六个线部为八个,形成米字状结构。
[0012]
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的织造方法,采用22g滚轮提花机花盘钢米直接选针编织;穿纱方式:第1,3,5
……
路穿入11.6-14.6tex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20d莱卡丝,进线长度分别为320
±
2mm/100针、莱卡100
±
2mm/100针;第2,4,6
……
路穿入75d/72f吸湿速干涤纶,进线长度为330
±
2mm/100针。
[0013]
进一步地,编织的纱线张力3.0
--
4.0cn;毛坯克重:165
±
5g/m2;密度:横密38纵行/25.4mm,纵密35横列/25.4mm;下机幅宽:(90cm
×
2)
±
5cm。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5]
通过原料的选择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织造工艺路线配置,采用细旦光能纤维、棉纤维、莫代尔有机搭配混纺,再与莱卡丝、吸湿速干涤纶进行交织,使开发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抑菌、抗超级细菌等作用,附件值高,实现产品升级改造。
[0016]
1、本发明将一种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与莱卡丝、吸湿速干涤纶进行交织,使开发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抑菌等作用,附件值高,实现产品升级改造,市场需求广泛,经济效益显著。
[0017]
2、以提花组织结合变化罗纹织造而成;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氨纶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开发织物具有双层机构,正、反面均用光能抑菌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氨纶编织,起到柔软舒适、弹性好、抗起球、抗菌等作用,适合贴近皮肤穿着;中系提花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其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渍吸湿传导至织物表面,保持干爽透气;织物整体外观呈现接结雪花图案,风格独特,花型清晰,大方美观。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面料提花意匠图(其中,带十字框表示吸湿速干涤纶浮点,空白框表示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浮点);
[0019]
图2为三角排列图;
[0020]
图3为织针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0022]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光能抑菌纤维功能性提花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以提花组织结合变化罗纹织造而成;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氨纶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
[0023]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中,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的混纺比为70/30。
[0024]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的纱线细度为11.6-14.6tex,所述氨纶丝为20d莱卡。
[0025]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吸湿速干涤纶的纱线细度为75d/72f。
[0026]
作为其中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提花组织在变化罗纹组织的里、外表面形成不同程
[0054]
(3)横密38纵行/25.4mm,纵密35横列/25.4mm
[0055]
(4)下机幅宽:(90cm
×
2)
±
5cm。
[0056]
(三)编织要点
[0057]
(1)光能抑菌纤维混纺纱及吸湿速干涤纶两种纱线的垫纱角度非常重要,因此应当合理调节导纱钢梭位置。
[0058]
(2)控制好进纱张力在3
---
4cn之间,以免出现横档,注意调节每一路提花的张力,分三个档位进行调节织布,防止料布破洞。
[0059]
(3)设备输纱器采用无张力输纱器,并采用积极式输纱,确保面料弹性及风格。
[0060]
对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生产的光能抑菌纤维混纺面料的测试结果:
[0061]
功能性指标测试:
[0062]
(1)起毛起球、透气率测试
[0063]
对织物的起毛起球、透气率指标进行测试,其结果见表1所示。
[0064]
表1抗起球、透气率测试
[0065][0066][0067]
由表1可以看出,光能抑菌纤维产品的抗起毛起球性及透气性均达到优等品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
[0068]
(2)参照标准fz/t 73023-2006《抑菌针织品》,结果见表2所示。
[0069]
表2抑菌性能
[0070][0071]
由表2可以看出,光能抑菌纤维系列针织品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且耐50次洗涤,达到aaa级标准要求,抑菌效果持久。
[0072]
抗超级细菌作用
[0073]
对开发的光能纤维抗超级细菌性能进行测试,参照标准gb/t20994.2-2007:吸收法进行定量试验和评价进行测试,结果见表3所示。
[0074]
表3光能纤维抗超级细菌性能进行测试
[0075][0076]
由表3可以看出,开发的光能纤维系列产品具有优异的抗超级细菌作用,多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达到99%。
[0077]
由此,本发明通过原料的选择和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织造工艺路线配置,采用细旦光能纤维、棉纤维、莫代尔有机搭配混纺,再与莱卡丝、吸湿速干涤纶进行交织,使开发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抑菌、抗超级细菌等作用,附件值高,实现产品升级改造。
[0078]
1、将一种含有光杀菌、无光抑菌的光能催化剂的抑菌粘胶纤维与棉有机搭配混纺,与莱卡丝、吸湿速干涤纶进行交织,使开发织物具有柔软舒适、吸湿透气、抑菌等作用,附件值高,实现产品升级改造,市场需求广泛,经济效益显著。
[0079]
2、以提花组织结合变化罗纹织造而成;所述变化罗纹组织采用细旦光能抑菌纤维/棉混纺纱、氨纶交替编织,所述提花组织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开发织物具有双层机构,正、反面均用光能抑菌粘胶纤维/棉混纺纱线、氨纶编织,起到柔软舒适、弹性好、抗起球、抗菌等作用,适合贴近皮肤穿着;中系提花采用吸湿速干涤纶编织,其贴近皮肤面具有较多的提花节点,可将人体产生的汗渍吸湿传导至织物表面,保持干爽透气;织物整体外观呈现接结雪花图案,风格独特,花型清晰,大方美观。
[0080]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