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机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9002发布日期:2021-04-06 12:2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袜机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袜机机架结构。



背景技术:

袜机主要由给纱机构、编织机构、选针机构、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密度调节机构和牵拉机构组成。现有的袜机主要的执行部件是安装在袜机机头座上的,为了便于操作需要将袜机机头座设置在机架上,由于袜机一旦各个部件安装好以后,后期机架如果出现问题拆卸较为繁琐,这样就需要对机架的结构强度和机架的稳定性做出较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袜机机架结构存在结构强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这样无疑给袜机的后期使用造成较大不便,容易造成袜机机架倾斜、袜机机头座易产生晃动等现象。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稳固性袜机机架[申请号:201920332129.0],包括顶框、底框、左侧板和右侧板,左侧板的前侧翻卷形成左前立柱,左侧板的后侧翻卷形成左后立柱,右侧板的前侧翻卷形成右前立柱,右侧板的后侧翻卷形成右后立柱,左前立柱的顶部内侧设有左前上缺口,左后立柱的顶部内侧设有左后上缺口,右前立柱的顶部内侧设有右前上缺口,右后立柱的顶部内侧设有右后上缺口,左前立柱的底部内侧设有左前下缺口,左后立柱的底部内侧设有左后下缺口,右前立柱的底部内侧设有右前下缺口,右后立柱的底部内侧设有右后下缺口,左侧板的内侧设有加固框。

上述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袜机机架稳定性差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中依然存在着:结构强度低,安装机头座安装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结构强度高的袜机机架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袜机机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架体,所述的底架体上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竖直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架体具有两个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架体上端且相互平行对应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中任意一个侧板的一侧分别具有朝向另一个侧板延伸设置的第一侧围挡部,另一侧分别具有与第一侧围挡部平行且朝向另一个侧板延伸设置的第二侧围挡部,且两个侧板的第一侧围挡部分别相互对应且第一侧围挡部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敞口,且两个侧板的第二侧围挡部分别对应且第二侧围挡部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敞口,所述的竖直架体上端设有具有机座放置孔的顶架体,且所述的顶架体一侧位于两个侧板的第一侧围挡部上端之间且封闭于第一安装敞口上端,所述的机座放置孔延伸至顶架体另一侧边缘形成位于第二安装敞口上端的缺口,且两个侧板的第二侧围挡部上端之间通过能将第二安装敞口上端封闭且位于缺口下方的上连接板相连。显然,这里的顶架体呈u形结构,一侧将第一安装敞口上端封闭,另一侧形成缺口,然后通过上连接板将缺口和第二安装敞口上端封闭,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将机头座安装好以后再将上连接板固定在机架上,这样便于机头座的安装,同时,侧板、第一侧围挡部和第二侧围挡部合围形成竖直架体,顶架体和上连接板形成框状结构,使得本机架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顶架体上端不超出竖直架体上端,所述的顶架体周向外侧分别与竖直架体周向内侧相连,且所述的顶架体一侧下端和上连接板上端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顶架体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且所述的顶板分别和侧板、第一侧围挡部与第二侧围挡部高度齐平,所述的机座放置孔沿顶板轴向延伸至顶板一侧边缘从而形成上述缺口,在顶板上设有若干位于机座放置孔周向外侧的定位孔,且所述的顶板除具有缺口的周向外侧具有向下弯折的安装弯折部。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第一侧围挡部和第二侧围挡部分别由侧板侧部弯折而成,且所述的第一侧围挡部的宽度大小大于第二侧围挡部。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安装弯折部分别与侧板上端内侧和/或第一侧围挡部上端内侧固定相连,且所述的安装弯折部封闭于第一安装敞口上端。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上连接板上端高度低于第二侧围挡部上端高度,且所述的顶板具有缺口的一侧下端和上连接板上端相连。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底架体包括两个水平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梁体,所述的底梁体上设有若干机架固定孔,且所述的底梁体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底板相连,且所述的底板两侧分别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弯折部,且所述的弯折部下端和底梁体下端齐平。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侧板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梁体上,且所述的第一侧围挡部一侧固定设置在底梁体上,另一侧具有向下延伸且与底板相连的延伸部,所述的第二侧围挡部固定设置在底梁体上。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所述的侧板和/或第一侧围挡部上设有若干孔体。

在上述的袜机机架结构中,两个侧板的第二侧围挡部中部之间通过位于安装弯折部下方的下连接板相连。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袜机机架结构的优点在于:机架稳定性高,侧板、第一侧围挡部和第二侧围挡部合围形成竖直架体,顶架体和上连接板形成框状结构,使得本机架结构强度高,便于机头座的安装,顶架体和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可以确保整体支撑稳固可靠,不容易出现机架晃动倾斜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架体1、底梁体11、机架固定孔111、底板12、弯折部121、竖直架体2、侧板21、第一侧围挡部22、延伸部221、孔体222、第二侧围挡部23、第一安装敞口24、第二安装敞口25、顶架体3、机座放置孔31、缺口32、顶板33、定位孔34、安装弯折部35、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袜机机架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架体1,底架体1上端设有竖直设置的竖直架体2,竖直架体2具有两个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架体1上端且相互平行对应设置的侧板21,两个侧板21中任意一个侧板21的一侧分别具有朝向另一个侧板21延伸设置的第一侧围挡部22,另一侧分别具有与第一侧围挡部22平行且朝向另一个侧板21延伸设置的第二侧围挡部23,优选地,这里的侧板21和第一侧围挡部22上设有若干孔体222,其中,孔体222可以为减重孔或者安装固定孔,优选地,这里的两个侧板21的第一侧围挡部22分别相互对应且第一侧围挡部22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敞口24,且两个侧板21的第二侧围挡部23分别对应且第二侧围挡部23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敞口25,竖直架体2上端设有具有机座放置孔31的顶架体3,且顶架体3一侧位于两个侧板21的第一侧围挡部22上端之间且封闭于第一安装敞口24上端,机座放置孔31延伸至顶架体3另一侧边缘形成位于第二安装敞口25上端的缺口32,且两个侧板21的第二侧围挡部23上端之间通过能将第二安装敞口25上端封闭且位于缺口32下方的上连接板4相连。

显然,这里的顶架体3呈u形结构,一侧将第一安装敞口24上端封闭,另一侧形成缺口32,然后通过上连接板4将缺口3和第二安装敞口24上端封闭,实际安装时,可以先将机头座安装好以后再将上连接板4固定在机架上,这样便于机头座的安装,同时,侧板21、第一侧围挡部22和第二侧围挡部23合围形成竖直架体2,顶架体3和上连接板4形成框状结构,使得本机架稳定性高,结构强度高。

具体来讲,为了提高机头座安装时的稳定性,这里的顶架体3上端不超出竖直架体2上端,顶架体3周向外侧分别与竖直架体2周向内侧相连,且顶架体3一侧下端和上连接板4上端相连。

其中,这里的顶架体3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33,且顶板33分别和侧板21、第一侧围挡部22与第二侧围挡部23高度齐平,机座放置孔31沿顶板33轴向延伸至顶板33一侧边缘从而形成上述缺口32,在顶板33上设有若干位于机座放置孔31周向外侧的定位孔34,且顶板33除具有缺口32的周向外侧具有向下弯折的安装弯折部35。也就是,这里的顶板33上开有机座放置孔31且机座放置孔31延伸至顶板33边缘形成敞口32,然后除了具有敞口32的其他三个边均向下弯折形成安装弯折部35,然后通过安装弯折部35分别与侧板21上端内侧和第一侧围挡部22上端内侧固定相连,且安装弯折部35封闭于第一安装敞口24上端,优选地,这里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

其中,这里的第一侧围挡部22和第二侧围挡部23分别由侧板21侧部弯折而成,且第一侧围挡部22的宽度大小大于第二侧围挡部23。优选地,这里的上连接板4上端高度低于第二侧围挡部23上端高度,这里的上连接板4上端和第二侧围挡部23上端之间的高度差刚好为顶板33的厚度,这样可以保证顶板33和侧板21、第一侧围挡部22与第二侧围挡部23高度齐平,这里的顶板33具有缺口32的一侧下端和上连接板4上端相连。

为了提高机架的稳定性,这里的底架体1包括两个水平且相互平行设置的底梁体11,底梁体11上设有若干机架固定孔111,且底梁体11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底板12相连,且底板12两侧分别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弯折部121,且弯折部121下端和底梁体11下端齐平。其中,这里的侧板21分别竖直设置在底梁体11上,且第一侧围挡部22一侧固定设置在底梁体11上,另一侧具有向下延伸且与底板12相连的延伸部221,第二侧围挡部23固定设置在底梁体11上,延伸部221可以确保第一侧围挡部22和底梁体11和底板12牢固相连。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架的强度和稳定性,这里的两个侧板21的第二侧围挡部23中部之间通过位于安装弯折部35下方的下连接板5相连,这样使得机架更加牢固,不易产生晃动现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底架体1、底梁体11、机架固定孔111、底板12、弯折部121、竖直架体2、侧板21、第一侧围挡部22、延伸部221、孔体222、第二侧围挡部23、第一安装敞口24、第二安装敞口25、顶架体3、机座放置孔31、缺口32、顶板33、定位孔34、安装弯折部35、上连接板4、下连接板5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