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2183发布日期:2021-05-25 12:4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是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气体、气味或者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或是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在口罩生产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口罩清洁,防止口罩携带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细菌等问题是影响口罩生产质量的关键问题,同时对消费者健康具有显著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对口罩布采用光触媒液体进行喷涂,并安装与喷涂喷头相对设置的喷涂支架,将口罩表面的细菌、有害气体进行杀灭,且喷头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对口罩布进行全覆盖,杀菌效果好,提高了口罩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口罩布由左向右水平运行,所述口罩布的上方和下方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口罩布的上压辊和下托辊,所述上压辊和下托辊的一端与口罩生产线的架体固定,所述上压辊和下托辊的右侧设置有光触媒喷涂装置,所述光触媒喷涂装置包括:光触媒喷头和光触媒喷涂支架,所述光触媒喷头与光触媒喷涂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光触媒喷头包括:前进液管、前主管体、后主管体、后进液管、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所述前主管体、后主管体水平并排设置于所述口罩布上方,且所述前主管体、后主管体与所述口罩布运行方向相垂直,所述前主管体、后主管体相对所述架体固定,所述前主管体通过所述前进液管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连通,所述前主管体上并排连接有多个所述前喷雾头,所述后主管体通过所述后进液管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连通,所述后主管体上并排连接有多个所述后喷雾头,所述前喷雾头与所述后喷雾头的喷口均朝向所述口罩布,且所述前喷雾头与所述后喷雾头交错设置,所述前喷雾头与所述后喷雾头喷出的光触媒液可以在口罩布宽度方向将口罩布覆盖;

所述光触媒喷涂支架包括:下托支撑辊筒a、下压支撑辊筒和下托支撑辊筒b,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下压支撑辊筒、下托支撑辊筒b均与前主管体平行设置,且下托支撑辊筒a、下压支撑辊筒和下托支撑辊筒b沿口罩布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与下托支撑辊筒b设置于所述口罩布的下方,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与下托支撑辊筒b用于托起所述口罩布,所述下压支撑辊筒设置于所述口罩布的上方,所述下压支撑辊筒用于压在所述口罩布上并跟随口罩布的运动而转动,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下压支撑辊筒和下托支撑辊筒b之间的口罩布呈v型运行,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与下托支撑辊筒b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之间的口罩布表面与所述前喷雾头喷口相对,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之间的口罩布与水平面夹角为15°~25°,所述下压支撑辊筒与所述下托支撑辊筒b之间的口罩布表面与所述后喷雾头的喷口相对。

所述下压支撑辊筒包括中心轴和辊体,所述辊体同轴套设于所述中心轴上,所述辊体可相对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中心轴的一端相对所述架体固定。

所述辊体与所述中心轴轴承连接。

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和下托支撑辊筒b均包括:支撑外辊筒、外吸风孔、吸风管、固定轴和内吸风孔,所述支撑外辊筒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支撑外辊筒的两端与所述固定轴轴承连接,所述支撑外辊筒的筒壁上设置有多排外吸风孔,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架体固定,所述固定轴同轴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轴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排内吸风孔,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支撑外辊筒外部的部分连接有所述吸风管,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固定轴的空腔连通,所述吸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用于将空气从外吸风孔经由内吸风孔向固定轴的空腔、吸风管流动形成风流,这样有利于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的光触媒喷液喷洒至口罩布的表面并快速渗透口罩布,提高口罩布的喷涂质量。

所述后主管体包括:后主管体a和后主管体b,所述后主管体a和后主管体b同轴固定组合而成所述后主管体,且所述后主管体a和后主管体b连接端不连通,且所述后主管体a和后主管体b的连接端位于口罩布宽度方向的中线上,所述后进液管包括:后进液管a和后进液管b,所述后主管体a通过所述后进液管a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连通,所述后主管体b通过所述后进液管b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连通。

所述前进液管与所述前主管体的中部连通,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口罩布宽度方向的中部上方喷口喷液压力最大。

所述后进液管a与所述后主管体a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口罩布一侧边缘部上方,所述后进液管b与所述后主管体b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口罩布另一侧边缘部上方,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口罩布边缘部上方的喷口压力最大。

所述前进液管、后进液管a和后进液管b上均连接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用于控制进液的流量大小。

所述前进液管、后进液管a和后进液管b上均连接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用于显示进液的压力,方便控制光触媒液的喷洒量。

所述外吸风孔的直径为0.5~1.5厘米,所述内吸风孔的直径为1.5~2.5厘米。

光触媒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价带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在价带上产生相应的空穴,生成具有极强氧化作用的超氧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羟基自由基,不仅能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臭气、细菌等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而且具有高效光谱的消毒性能,对各种常见的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经科学实验证明,光触媒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沙门氏菌、芽杆菌和曲霉等具有很强的杀灭能力,可以有效控制细菌和病毒的交叉感染,及抑制细菌繁殖的目的。光触媒作用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化和损耗,只是提供一个反应场所,具有时间持久、持续作用、性质稳定、安全无毒的优点,不产生二次污染,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并排设置的前主管体和后主管体,以及前主管体和后主管体上交错设置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喷出的光触媒液具有部分重叠,保证口罩布在宽度方向上的全覆盖,保证了口罩布的喷涂效果,光触媒喷头的下方相对设置有光触媒喷涂支架,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与呈v型运行的口罩布相对设置,进一步提高口罩布的喷涂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的光触媒喷涂支架设置有支撑外辊筒和具有空腔的固定轴,并通过抽风机抽风,将空气从外吸风孔经由内吸风孔向固定轴的空腔、吸风管流动形成风流,这样有利于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的光触媒喷液喷洒至口罩布的表面并快速渗透口罩布,提高口罩布的喷涂质量。

三、本实用新型将前主管体的中部进液,后主管体的两端进液且中部不连通,在前主管体中部保证光触媒液出液压力,保证口罩布中部喷涂质量,在后主管体的端部进液,保证口罩布边缘部的喷涂质量。

四、本实用新型采用光触媒液体进行喷涂,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臭气、细菌等氧化分解成无害的co2和h2o,而且具有高效光谱的消毒性能,将口罩表面的细菌、有害气体进行杀灭,杀菌效果好,提高了口罩的卫生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罩用光触媒喷涂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涂支架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喷涂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涂支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口罩用光触媒喷涂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触媒喷头的a-a向视图。

图中:1为上压辊,2为口罩布,3为前进液管,4为前主管体,5为后主管体,51为后主管体a,52为后主管体b,6为后进液管,61为后进液管a,62为后进液管b,7为后喷雾头,8为压力表,9为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10为调节阀门,11为前喷雾头,12为下托辊,13为架体,14为下托支撑辊筒a,15为下压支撑辊筒,16为下托支撑辊筒b,17为支撑外辊筒,18为外吸风孔,19为吸风管,20为固定轴,21为内吸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光触媒喷涂支架,口罩布2由左向右水平运行,所述口罩布2的上方和下方相对设置有用于支撑口罩布2的上压辊1和下托辊12,所述上压辊1和下托辊12的一端与口罩生产线的架体13固定,所述上压辊1和下托辊12的右侧设置有光触媒喷涂装置,所述光触媒喷涂装置包括:光触媒喷头和光触媒喷涂支架,所述光触媒喷头与光触媒喷涂支架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光触媒喷头包括:前进液管3、前主管体4、后主管体5、后进液管6、前喷雾头11和后喷雾头7,所述前主管体4、后主管体5水平并排设置于所述口罩布2上方,且所述前主管体4、后主管体5与所述口罩布2运行方向相垂直,所述前主管体4、后主管体5相对所述架体13固定,所述前主管体4通过所述前进液管3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连通,所述前主管体4上并排连接有多个所述前喷雾头11,所述后主管体5通过所述后进液管6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连通,所述后主管体5上并排连接有多个所述后喷雾头7,所述前喷雾头11与所述后喷雾头7的喷口均朝向所述口罩布2,且所述前喷雾头11与所述后喷雾头7交错设置,所述前喷雾头11与所述后喷雾头7喷出的光触媒液可以在口罩布2宽度方向将口罩布2覆盖;

所述光触媒喷涂支架包括:下托支撑辊筒a14、下压支撑辊筒15和下托支撑辊筒b16,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下压支撑辊筒15、下托支撑辊筒b16均与前主管体4平行设置,且下托支撑辊筒a14、下压支撑辊筒15和下托支撑辊筒b16沿口罩布2运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与下托支撑辊筒b16设置于所述口罩布2的下方,所述下压支撑辊筒15设置于所述口罩布2的上方,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下压支撑辊筒15和下托支撑辊筒b16之间的口罩布2呈v型运行,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与下托支撑辊筒b16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15,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15之间的口罩布2表面与所述前喷雾头11喷口相对,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与所述下压支撑辊筒15之间的口罩布2与水平面夹角为15°~25°,所述下压支撑辊筒15与所述下托支撑辊筒b16之间的口罩布2表面与所述后喷雾头7的喷口相对。

所述下托支撑辊筒a14和下托支撑辊筒b16均包括:支撑外辊筒17、外吸风孔18、吸风管19、固定轴20和内吸风孔21,所述支撑外辊筒17同轴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0上,所述支撑外辊筒17的两端与所述固定轴20轴承连接,所述支撑外辊筒17的筒壁上设置有多排外吸风孔18,所述固定轴20的一端与所述架体13固定,所述固定轴20同轴开设有空腔,所述固定轴20的壁面上设置有多排内吸风孔21,所述固定轴20位于所述支撑外辊筒17外部的部分连接有所述吸风管19,所述吸风管19与所述固定轴20的空腔连通,所述吸风管19的另一端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用于将空气从外吸风孔18经由内吸风孔21向固定轴20的空腔、吸风管19流动形成风流,这样有利于前喷雾头11和后喷雾头7的光触媒喷液喷洒至口罩布2的表面并快速渗透口罩布2,提高口罩布2的喷涂质量。

所述后主管体5包括:后主管体a51和后主管体b52,所述后主管体a51和后主管体b52同轴固定组合而成所述后主管体5,且所述后主管体a51和后主管体b52连接端不连通,且所述后主管体a51和后主管体b52的连接端位于口罩布2宽度方向的中线上,所述后进液管6包括:后进液管a61和后进液管b62,所述后主管体a51通过所述后进液管a61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连通,所述后主管体b52通过所述后进液管b62与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连通。

所述前进液管3与所述前主管体4的中部连通,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口罩布2宽度方向的中部上方喷口喷液压力最大。

所述后进液管a61与所述后主管体a51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口罩布2一侧边缘部上方,所述后进液管b62与所述后主管体b52连通的位置处于所述口罩布2另一侧边缘部上方,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口罩布2边缘部上方的喷口压力最大。

所述前进液管3、后进液管a61和后进液管b62上均连接有调节阀10,所述调节阀10用于控制进液的流量大小。

所述前进液管3、后进液管a61和后进液管b62上均连接有压力表8,所述压力表8用于显示进液的压力,方便控制光触媒液的喷洒量。

所述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可以是一个,此时,前进液管3、后进液管a61和后进液管b62共用一个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所述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也可以是三个,所述前进液管3、后进液管a61和后进液管b62各连接一个光触媒液存储压力罐9。

所述外吸风孔18的直径为0.5~1.5厘米,所述内吸风孔21的直径为1.5~2.5厘米。

使用方法:

1)、在口罩布裁剪成单个口罩体之前的位置固定本光触媒喷头,开启前进液管、后进液管a和后进液管b上的调节阀,控制前喷雾头和后喷雾头喷口处液体的流量大小,并打开抽风机进行抽风;

2)、启动口罩布由左向右水平运行,根据口罩布的运行速度,调整调节阀,控制光触媒液的流量,确保口罩表面全覆盖,记录压力表显示的压力;

3)、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查看压力表的大小以评判光触媒喷液的使用量,保证口罩布的喷涂质量。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