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及晾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2428发布日期:2022-01-05 10:3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及晾衣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


背景技术:

2.晾衣架包括有可悬挂衣物的晾衣杆,通常晾衣杆包括主杆和主杆下部分布有挂衣孔的挂衣部件。为了满足晾晒被子,通常会在晾衣架上增设晾被杆,晾被杆可以固定在大致与晾衣杆平行的位置,也可以将晾被杆活动地设于晾衣杆的下方,当晾晒衣物时,该晾被杆可被收纳而不影响衣物的晾晒;需要晾晒被子时,再将晾被杆展开至晾衣杆的下方。
3.申请公布号为cn112251997a的晾衣系统,其公开了晾衣杆、晾被杆和折叠杆,折叠杆包括相互轴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晾衣杆轴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晾被杆的轴接;将晾被杆收纳时至晾衣杆的内腔中,需要持续地克服晾被杆的重力进行抬升;上述结构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进一步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晾杆结构的晾衣系统。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杆和第一晾杆,所述的第一晾杆的端部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在横杆的下方,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相互轴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的第一连杆的上端轴接在所述的横杆上,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的第一晾杆固定,所述的第一连杆与横杆的轴接处设有提供第一连杆向预定一侧转动的施力部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转动以减轻第一晾杆上抬收纳时所需的抬升力,同时所述的第一连杆的转动引导第一晾杆上向另一侧方向移动。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施力部件为扭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还包括第二晾杆,所述的第二晾杆的端部与横杆的端部连接,所述的第二晾杆与所述的横杆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的第二晾杆与所述的第一晾杆平行。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二晾杆为一开口朝下的框架式晾杆,第一晾杆抬升后可处于第二晾杆的内腔中。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施力部件所产生的预紧力使所述的第一晾杆的下端向远离第二晾杆方向转动,并使所述的第一晾杆向第二晾杆方向靠近。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连杆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的横杆,所述的转轴穿过所述的扭簧,所述的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第一连杆,所述的扭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横杆。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连杆包括相互固定的基杆及第一装饰件,所述的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的第一装饰件的轴孔内。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横杆上设有第二装饰件。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在对第一晾杆未施加向上作用力时,所述的第一晾杆的自重会向下拉伸所述的第一连杆,以减少第一连杆的转动幅度;当对第一晾杆施加向上作用力时,第一连杆在施力部件的作用下会向预定侧转动。
14.另一优选主题为:晾衣系统,包括所述的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第一连杆与横杆的轴接处安装有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施加给第一连杆向一侧转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减轻向上抬升第一晾杆时所需的外力;另一方面,该作用力引导第一连杆向一侧转动,会使得与其轴接的第二连杆向另一侧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晾杆在另一侧方向上向上抬升。
附图说明
16.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17.图1为晾衣系统上第一晾杆收拢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18.图2为晾衣系统上第一晾杆晾晒时的状态示意图;
19.图3为晾衣系统上第一晾杆展开后的侧面示意图;
20.图4为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第一晾杆与拆解后的横杆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组件的结构拆解图;
24.图8为横杆、第一晾杆及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扭簧安装在轴孔内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晾衣系统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包括主机部件和晾衣组件,晾衣组件和伸缩地安装在主机部件下方,优选地,晾衣系统上还包括烘干系统,以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而本实施例着重对晾衣系统上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200进
行阐述,具体如下:
30.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200,包括横杆20和第一晾杆11,第一晾杆11的端部通过连杆组件30连接在横杆20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晾杆11可为晾被杆,以晾晒被子、被单等大件衣物。当不需要使用晾被杆使可将其向上抬起并收纳,当需要使用者可将其展开,因此涉及展开、收纳第一晾杆11的相关结构是较为重要的。
31.如图6和图7所示,连杆组件30包括相互轴接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的上端轴接在横杆20上,第二连杆32的下端与第一晾杆11固定,第一连杆31与横杆20的轴接处设有提供第一连杆31向预定一侧转动的施力部件f;第一连杆31的转动以减轻第一晾杆11上抬收纳时所需的抬升力,同时第一连杆31的转动引导第一晾杆11向另一侧方向移动。
3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1与横杆20的轴接处安装有施力部件f,该施力部件f施加给第一连杆31向一侧转动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减轻向上抬升第一晾杆11时所需的外力;另一方面,该作用力引导第一连杆31向一侧转动,会使得与其轴接的第二连杆32向另一侧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连杆32固定连接的第一晾杆11在另一侧方向上向上抬升。
33.在第一晾杆11实际运作过程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晾杆11完全展开并晾晒有衣物时,连杆组件30因受力可处于完全伸直状态;而当展开的第一晾杆11上处于闲置状态时,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之间可呈一条直线或呈一定夹角;当用户向上抬升第一晾杆11时,会引导第二连杆32向另一侧方向转动,从而顺利将第一晾杆11按照既定的向外、向上翻转的路径向上收纳,直至该第一晾杆11完全收纳入第二晾杆12的内腔h中。
34.如1至图3所示,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200还包括第二晾杆12,第二晾杆12的端部与横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晾杆12与横杆20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二晾杆12与第一晾杆11平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图3所示,施力部件f所产生的预紧力使第一晾杆11的下端向远离第二晾杆12方向转动,并使第一晾杆11向第二晾杆12方向靠近。
35.如图4和图5所示,横杆20包括第二装饰件04和固定杆,固定杆内侧开设有供连杆组件30容纳的具有一定长度的容置腔,容置腔的长度与连杆组件30收纳后的长度相当,当第一晾杆11完全收纳后连杆组件30可完全容置在该容置腔内。
3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晾杆12为一开口朝下的框架式晾杆,该第二晾杆12具有一内腔h,第一晾杆11抬升后可处于第二晾杆12的内腔h中。
37.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施力部件f优选为扭簧f,第一连杆31通过转轴a连接于横杆20,具体第说,该转轴a安装在固定杆的侧壁上。转轴a穿过扭簧b,扭簧b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杆31,扭簧b的另一端连接于横杆20。优选地,该第一连杆31包括相互固定的基杆01及第一装饰件02,扭簧b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装饰件02的轴孔03内。
38.对第一晾杆11未施加向上作用力时,第一晾杆11的自重会向下拉伸第一连杆31,以减少第一连杆31的转动幅度,此时在扭簧b的作用下,两根连杆之间可呈一定角度,当然两根连杆也可呈一条直线;当对第一晾杆11施加向上作用力时,第一连杆31在施力部件f的作用下会向预定侧转动,该预定侧为远离第二晾杆12方向的一侧。在扭簧b作用下,一方面可以减轻向上抬升第一晾杆11时所需的外力;另一方面,该扭簧b的作用力引导第一连杆31向一侧转动,会使得与其轴接的第二连杆32向另一侧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二连杆32固定连
接的第一晾杆11在另一侧方向上向上抬升,即顺利引导第一晾杆11收纳的路径。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联接”、“安装”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收纳预紧力的晾杆结构及晾衣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