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2385发布日期:2022-09-06 19:5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衣物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衣物处理的烘干结构,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烘干风道及风机,烘干风道的热空气通过门封与内筒之间的通道吹入内筒内,以实现烘干。烘干结构比较单一,关于如何优化烘干结构已成为本领域所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烘干系统,用以执行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包括:
5.风机,用以形成空气气流;
6.加热器,用以加热空气;
7.门体,其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空腔;
8.其中,所述风机、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冷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腔内,经所述加热器加热形成热空气,所述热空气经所述出风口吹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内,以烘干衣物。
9.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门体正面。
10.优选地,所述门体从外至内包括玻璃罩、内框、呈内凹状的门玻璃、外框;所述内框分隔所述空腔得前后两容腔,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内框与所述外框之间的容腔内;所述内框、所述外框分别设有内框通风口、外框通风口;
11.所述内框通风口、所述外框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两侧,以形成自所述门体周侧进风的结构。
12.优选地,所述内框通风口、所述外框通风口均位于所述门玻璃底部。
13.优选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上。
14.优选地,所述出风口为栅格结构。
15.优选地,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一侧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有导风通道,用以将所述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导向所述出风口。
16.优选地,所述导风结构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的上方;当所述门体闭合时,所述导风结构与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上的门封相连通,通过所述门封向所述内筒内通入热空气。
17.优选地,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一体成型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隔板、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内筒,以将热空气导向设置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上的出风口;所述隔板用以分隔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
18.优选地,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导风通道内。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系统。
20.优选地,当风机为轴流风机时,衣物处理装置为烘干机;或,当风机为离心风机时,衣物处理装置为烘干机或洗烘一体机。
2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烘干系统,利用门体的空腔结构,形成烘干风道,替代传统在箱体内设置烘干风道的方案,充分利用门体内部空间,减少箱体内空间占用,丰富化烘干结构。
23.本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门玻璃、第一导风结构装配结构的立体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衣物处理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离心风机、第四导风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4.图中:
35.101、第一衣物处理装置;10、第一烘干系统;11、第一门体;111、第一玻璃罩;1111、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内框;113、第一门玻璃;1131、第一出风口;114、第一外框;12、第一轴流风机;13、第一加热器;71、第一外筒;711、第一排风口;81、第一门封;91、第一箱体;
36.102、第二衣物处理装置;20、第二烘干系统;21、第二门体;211、第二玻璃罩;212、第二内框;2121、第一内框通风口;213、第二门玻璃;2131、第二出风口;214、第二外框;2141、第一外框通风口;22、第二轴流风机;23、第二加热器;72、第二外筒;82、第二门封;92、第二箱体;
37.103、第三衣物处理装置;30、第三烘干系统;31、第三门体;311、第三玻璃罩;3111、第三进风口;312、第三内框;313、第三门玻璃;3131、第三出风口;314、第三外框;32、第一离心风机;33、第三加热器;34、第一导风结构;341、第一导风通道;342、第一隔板;73、第三外筒;83、第三门封;93、第三箱体;
38.104、第四衣物处理装置;40、第四烘干系统;41、第四门体;411、第四玻璃罩;412、第四内框;4121、第二内框通风口;413、第四门玻璃;4131、第四出风口;414、第四外框;4141、第二外框通风口;42、第二离心风机;43、第四加热器;44、第二导风结构;441、第二导
风通道;442、第二隔板;74、第四外筒;84、第四门封;94、第四箱体;
39.105、第五衣物处理装置;50、第五烘干系统;51、第五门体;511、第五玻璃罩;5111、第五进风口;512、第五内框;513、第五门玻璃;514、第五外框;5141、第五缺口;52、第三离心风机;53、第三导风结构;75、第五外筒;85、第五门封;851、第一连接管;95、第五箱体;
40.106、第六衣物处理装置;60、第六烘干系统;61、第六门体;611、第六玻璃罩;612、第六内框;6121、第三内框通风口;613、第六门玻璃;614、第六外框;6141、第三外框通风口;6142、第二缺口;62、第四离心风机;63、第六加热器;64、第四导风结构;76、第六外筒;86、第六门封;861、第二连接管;96、第六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4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43.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烘干系统,如图1至图9所示,用以执行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包括:
44.风机,用以形成空气气流;
45.加热器,用以加热空气;
46.门体,其设有进风口、出风口、空腔;
47.其中,所述风机、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冷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空腔内,经所述加热器加热形成热空气,所述热空气经所述出风口吹入衣物处理装置的内筒内,以烘干衣物。
48.本实施例中,利用门体的空腔结构,形成烘干风道,替代传统在箱体内设置烘干风道的方案,充分利用门体内部空间,减少箱体内空间占用,丰富化烘干结构。
4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门体正面,即,进风口设置于门体的玻璃罩上,进风口开设简单。风机可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50.进一步地,进风口为若干通槽结构。
51.进一步地,加热器设置于门体的玻璃罩与内框之间且与进风口位置相对应。具体地,加热器可固定于内框上,也可固定于风机外壳上。
52.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从外至内包括玻璃罩、内框、呈内凹状的门玻璃、外框;外框用以与门玻璃共同形成门体的背面轮廓结构;所述内框分隔所述空腔得前后两容腔,
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内框与所述外框之间的容腔内;所述内框、所述外框分别设有内框通风口、外框通风口;
53.所述内框通风口、所述外框通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加热器的两侧,以形成自所述门体周侧进风的结构。具体地,门体进风时,冷空气自门体周侧进风,通过外框通风口进入门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通过内框通风口流向门体的出风口。进风口设置隐蔽,门体外观美观。加热器设置于内框与外框之间,内框与外框为塑料件,便于成型加热器的安装结构。风机可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54.进一步地,所述内框通风口、所述外框通风口均位于所述门玻璃底部,以提高内框通风口、外框通风口的隐蔽性。
55.进一步地,所述内框通风口和/或所述外框通风口为若干通槽结构或为开口结构。
5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上。具体地,出风口设置于门玻璃上,热空气侧吹入内筒内,以增加热空气与衣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烘干效率。当风机为轴流风机时,风机朝向门玻璃方向吹出气流,出风口设置于门玻璃上,缩短气流路径,进而缩短气流进入内筒内的时间。当风机为离心风机时,由于离心风机的出风端设置于其周侧,通过设置导风结构,将热空气导向设置于门玻璃上的出风口。
57.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为栅格结构,以分隔热空气形成若干道气流,使得吹入内筒内的热气流分布均匀,以提高热空气与衣物的接触面积。
58.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一侧设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设有导风通道,用以将所述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导向所述出风口,以集中风力。
59.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结构的出口端位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的上方;当所述门体闭合时,所述导风结构与固定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上的门封相连通,通过所述门封向所述内筒内通入热空气。具体地,导风结构的进口端与风机的出口端连通,其出口端与门封的腔室连通。风机吹出的热空气通过导风结构导入门封内,再通过门封的敞口端导入内筒内,以自内筒的上方导入热空气。
60.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一体成型有导风结构;所述导风结构包括隔板、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的出口端朝向所述内筒,以将热空气导向设置于所述门体的门玻璃上的出风口;所述隔板用以分隔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口。具体地,门玻璃与导风结构一体成型,以避免隔板与门玻璃之间出现缝隙,以避免当衣物处理装置为洗烘一体机时,洗涤执行过程中,内筒内的水穿过门玻璃上的出风口后进入风机内,而导致风机损坏。通过控制导风通道的出口端的高度,以拉开导风通道出口端与进入门玻璃内的水位的距离,以保证洗涤不会影响风机的运行。进一步地,导风通道的出口端靠近门玻璃的上部设置。进一步地,隔板与门玻璃之间设有引流板,引流板朝向远离内筒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以引导进入隔板与门玻璃之间的水再倒流入内筒内,及时排除门体内的水。
6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导风通道内,离心风机吹出的空气进入导风通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形成热空气。加热器安装便捷且不影响门体内部结构。
62.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口,其与内筒连通,以排除烘干过程中的湿热空气。
6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衣物烘干系统。具体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内筒、外筒、门体、烘干组件,烘干组件设置于门体内,替代传统在箱体内设置烘
干风道的方案,充分利用门体内部空间,减少箱体内空间占用。
64.在一实施例中,门体从外至内包括玻璃罩、内框、呈内凹状的门玻璃、外框。
65.在一实施例中,当风机为轴流风机时,衣物处理装置为烘干机,由于轴流风机沿其周向吹出气流,即,朝向门玻璃吹出气流,则为了避免影响气流流速,出风口开设于门体的门玻璃上,若在门玻璃与轴流风机之间设置隔板,也会影响轴流风机吹出的气流通过门玻璃进入内筒内,因而衣物处理装置为烘干机,不执行洗涤,以免内筒内的水通过门玻璃进入门体的空腔内,而影响力轴流风机的运行;或,在又一实施例中,当风机为离心风机时,衣物处理装置为烘干机或洗烘一体机,由于离心风机沿其周向吹出气流,可向上吹向门封,通过门封进入内筒,或在门玻璃上开设出风口,通过设置导向结构,导向结构的隔板用以分隔离心风机与门玻璃,导向结构的导风通道的出口端的位置设计,以拉开导风通道与空腔内水位的距离,避免水接触离心风机。
66.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行阐述,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且不应被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67.实施例1
68.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衣物处理装置101,第一衣物处理装置101包括第一烘干系统10、第一内筒、第一外筒71、第一门封81、第一箱体91;第一烘干系统10包括用以封闭第一箱体91的第一门体11;第一门封81安装于第一箱体91的敞口处。
69.第一门体11包括第一玻璃罩111、第一内框112、第一门玻璃113、第一体外框114;第一玻璃罩111、第一内框112、第一门玻璃113共同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形成第一衣物处理装置101的第一烘干风道的通道;第一玻璃罩111设有第一进风口1111,第一进风口1111呈若干长条状的通槽结构;第一门玻璃113设有第一出风口1131,第一出风口1131呈栅格状。第一烘干系统10还包括第一轴流风机12、第一加热器13,第一加热器13设置于第一玻璃罩111、第一内框112之间;第一加热器13固定于第一轴流风机12。
70.执行烘干时,在第一轴流风机12的驱动下,外界冷空气穿过第一玻璃罩111后进入第一空腔内,经第一加热器13加热形成热空气;在第一轴流风机12的驱动下,热空气穿过第一门玻璃113侧吹入第一内筒内,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一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一内筒连通的第一排风口711排至外界。
71.实施例2
72.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第二衣物处理装置102,第二衣物处理装置102包括第二烘干系统20、第二内筒、第二外筒72、第二门封82、第二箱体92;第二烘干系统20包括用以封闭第二箱体92的第二门体21;第二门封82安装于第二箱体92的敞口处。
73.第二门体21包括第二玻璃罩211、第二内框212、第二门玻璃213、第二外框214;第二玻璃罩211、第二外框214、第二门玻璃213共同形成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用以形成第二衣物处理装置102的第二烘干风道的通道;第二门玻璃213设有第二出风口2131,第二出风口2131呈栅格状;第二内框212分隔第二空腔形成前后分布的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第二内框212设有第一内框通风口2121,第二外框214设有第一外框通风口2141;第一内框通风口2121、第一外框通风口2141为若干通槽结构。第二烘干系统20还包括第二轴流风机22、第二
加热器23;第二轴流风机22位于第一容腔内,第二加热器23位于第二容腔内且第二加热器23的前后表面分别与第一内框通风口2121、第一外框通风口2141位置相对应。
74.执行烘干时,在第二轴流风机22的驱动下,外部的冷空气穿过第一外框通风口2141后进入第二容腔内并经第二加热器23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穿过第一内框通风口2121后,穿过第二门玻璃213后侧吹入第二内筒内,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二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二内筒连通的第二排风口921排至外界。
75.实施例3
76.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4、图5所示,包括第三衣物处理装置103,第三衣物处理装置103包括第三烘干系统30、第三内筒、第三外筒73、第三门封83、第三箱体93;第三烘干系统30包括用以封闭第三箱体93的第三门体31;第三门体31安装于第三箱体93的敞口处。
77.第三门体31包括第三玻璃罩311、第三内框312、第三门玻璃313、第三外框314;第三玻璃罩311、第三内框312、第三门玻璃313共同形成第三空腔,第三空腔形成第三衣物处理装置103的第三烘干风道的通道;第三玻璃罩311设有第三进风口3111,第三进风口3111呈若干长条状的通槽结构;第三门玻璃313设有第三出风口3131,第三出风口3131呈栅格状。第三烘干系统30还包括第一离心风机32、第三加热器33、第一导风结构34;所述第一导风结构34设置于第一离心风机32上方,第一导风结构34包括第一导风通道341、第一隔板342,第一导风通道341一端开口与第一离心风机32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开口朝向第三门玻璃313,第一隔板342用以分隔第一离心风机32与第三门玻璃313。第三加热器33设置于第一导风通道341内,如图4中a处所示。
78.执行烘干时,在第一离心风机32的驱动下,外界冷空气穿过第三玻璃罩311后进入第三空腔内,如图4中加粗箭头用以指示气流通过第一导风通道341、第三门玻璃313的走向图,通过第一离心风机32进入第一导风通道341内,经第三加热器33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第三门玻璃313侧吹入第三内筒内,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三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三内筒连通的第三排风口排至外界。
79.实施例4
80.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第四衣物处理装置104,第四衣物处理装置104包括第四烘干系统40、第四内筒、第四外筒74、第四门封84、第四箱体94;第四烘干系统40包括用以封闭第四箱体94的第四门体41;第四门封84安装于第四箱体94的敞口处。
81.第四门体41包括第四玻璃罩411、第四内框412、第四门玻璃413、第四外框414;第四玻璃罩411、第四外框414、第四门玻璃413共同形成第四空腔,第四空腔用以形成第四衣物处理装置104的第四烘干风道的通道;第四门玻璃413设有第四出风口4131,第四出风口4131呈栅格状;第四内框412分隔第四空腔形成前后分布的第三容腔、第四容腔;第四内框412设有第二内框通风口4121,第四外框414设有第二外框通风口4141;第二内框通风口4121、第二外框通风口4141为若干通槽结构。第四烘干系统40还包括第二离心风机42、第四加热器43、第二导风结构44;第二离心风机42位于第三容腔内,第四加热器43位于第四容腔内且第四加热器43的前后表面分别与第二内框通风口4121、第二外框通风口4141位置相对应。第二导风结构44包括第二导风通道441、第二隔板442,第二导风通道441一端开口与第
二离心风机42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开口朝向第四门玻璃413,第二隔板442用以分隔第二离心风机42与第四门玻璃413。
82.执行烘干时,在第二离心风机42的驱动下,外部的空气穿过第二外框通风口4141后进入第四容腔内,经第四加热器43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穿过第二内框通风口4121后进入第一容腔内,依次穿过第二离心风机42、第二导风通道441后,通过第四门玻璃413侧吹入第四内筒内,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四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四内筒连通的第四排风口排至外界。
83.实施例5
84.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第五衣物处理装置105,第五衣物处理装置105包括第五烘干系统50、第五内筒、第五外筒75、第五门封85、第五箱体95;第五烘干系统50包括用以封闭第五箱体95的第五门体51;第五门体51安装于第五箱体95的敞口处。
85.第五门体51包括第五玻璃罩511、第五内框512、第五门玻璃513、第五外框514;第五玻璃罩511、第五内框512、第五门玻璃513共同形成第五空腔,第五空腔形成第五衣物处理装置105的第五烘干风道的通道;第五玻璃罩511设有第五进风口5111,第五进风口5111呈若干长条状的通槽结构。第五烘干系统50还包括第三离心风机52、第五加热器、第三导风结构53;第三导风结构53位于第三离心风机52上方,且其一端开口与第三离心风机52的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五门封85连通,第五门封85与第五内筒连通;第五加热器设置于第三导风结构53内。第三导风结构53的出口端即为第五烘干系统50的第五出风口。进一步地,第五外框514设有第一缺口5141,第三导风结构53的出口端穿过所述第一缺口5141后与第五门封85连通。进一步地,第五门封85顶端设有第一连接管851,以与第三导风结构53的出口端连通。
86.执行烘干时,在第三离心风机52的驱动下,外界冷空气穿过第五玻璃罩511后进入第五空腔内,通过第三离心风机52进入第三导风结构53内,经第五加热器加热后通过第五门封85从第五内筒上方吹入,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五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五内筒连通的第五排风口排至外界。
87.实施例6
88.本实用新型提供衣物处理装置,如图8、图9所示,包括第六衣物处理装置106,第六衣物处理装置106包括第六烘干系统60、第六内筒、第六外筒76、第六门封86、第六箱体96;第六烘干系统60包括用以封闭第六箱体96的第六门体61;第六门体61安装于第六箱体96的敞口处。
89.第六门体61包括第六玻璃罩611、第六内框612、第六门玻璃613、第六外框614;第六玻璃罩611、第六门玻璃613、第六外框614共同形成第六空腔,第六空腔形成第六衣物处理装置106的第六烘干风道的通道;第六内框612分隔第六空腔形成前后分布的第五容腔、第六容腔;第六内框612设有第三内框通风口6121,第六外框614设有第三外框通风口6141;第三内框通风口6121为一开口结构,第三外框通风口6141为若干通槽结构。第六烘干系统60还包括第四离心风机62、第六加热器63、第四导风结构64;第四导风结构64位于第四离心风机62上方,且其一端开口与第四离心风机62出口端连通,另一端开口与第六门封86连通,第六门封86与第六内筒连通;第六加热器63位于第六容腔内且第六加热器63前后表面分别
与第三内框通风口6121、第三外框通风口6141位置相对应。第四导风结构64的出口端即为第六烘干系统60的第六出风口。进一步地,第六外框614设有第二缺口6142,第四导风结构64的出口端穿过所述第二缺口6142后与第六门封86连通。进一步地,第六门封86顶端设有第二连接管861,以与第四导风结构64的出口端连通。
90.执行烘干时,在第四离心风机62的驱动下,外部的空气穿过第三外框通风口6141后进入第六容腔内,经第六加热器63加热形成热空气,热空气穿过第三内框通风口6121后进入第五容腔内,依次穿过第四离心风机62、第四导风结构64后,通过第六门封86从第六内筒上方吹入,以对衣物进行烘干,第六内筒内的湿热空气通过与第六内筒连通的第六排风口排至外界。
9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