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2434发布日期:2022-09-06 19:5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编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2.电脑编织机以其编织织物效率高、操作人员需求量低以及编程简单等优点在编织行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电脑编织机编织织物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线圈上浮,通常都会使用牵拉装置向下牵拉编织物。目前,随着一线成衣技术的不断进步,用于牵拉织物的罗拉装置已由原来的两根转动方向相反的罗拉辊夹持向下牵拉,变为牵拉耙对织物的向下牵拉,从而在工作时,通过安装在编织机针板下方对应于编织物行经路径一侧或两侧设置的若干组并排排列的牵拉耙的交替上下运动,实现对编织物的连续局部向下牵拉,充分提高了织物的牵拉效果,改善了电脑编织机的编织性能。
3.如专利号为zl202121406609.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电动针耙牵拉装置,它包括设置于针板下方且横向排列的若干牵拉单元,每一个牵拉单元包括牵拉机壳,所述牵拉机壳内连接有驱动单元以及针耙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有尼龙螺母,且使尼龙螺母形成上下动作驱动针耙单元动作,所述牵拉机壳内铰接有用于调节针耙单元下拉拉力的弹簧拉杆。
4.虽然该专利产品简化了牵拉单元完成牵拉动作的传动机构,使传动机构的调控过程更加稳定有效,实现了对编织物的局部牵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了横机的实用性,但是,其牵拉装置的宽度都设计为1.5英寸(目前市场上其它类型的牵拉耙也都为这个宽度),而且每个牵拉装置上部设置的若干列牵拉钩在工作时,都是由底部的电机统一向上驱动的,也就是说,同一牵拉装置中的若干列牵拉钩都是通过同步上下运动的方式对编织物进行往复牵拉的,而这对于编织复杂结构且要求更小范围局部牵拉的编织物来说,仍然很难满足局部牵拉的需求,因为1.5英寸宽度范围内的牵拉钩同步上下牵拉,会造成整体拉力不合理,易在编织过程中产生浮线,影响织物的正品率,为此,本技术人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和反复测试,又对其进行了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其在不影响对编织物正常往复向下牵拉功能的情况下,将局部牵拉宽度缩小,比如小至0.25英寸,从而不仅满足了目前大多数编织物的生产要求,还能够使电脑编织机编织出复杂结构的编织物。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包括牵拉钩、牵拉杆、耙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牵拉杆有若干根,且分别安装在耙架内腔开设的竖向滑槽内,各牵拉杆的上部均装有用于对织物进行牵拉的牵拉钩,所述驱动装置装在耙架上,其中,若干所述牵拉杆由牵拉杆ⅰ和牵拉杆ⅱ组成,若干牵拉杆ⅰ和牵拉杆ⅱ交错排列;所述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ⅰ和驱动装置ⅱ组成,所述牵拉杆ⅰ与驱动装置ⅰ之间装有用于驱使牵拉杆ⅰ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ⅰ,所述牵拉杆ⅱ与驱动装置ⅱ之间装有用于驱使牵
拉杆ⅱ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ⅱ;所述牵拉杆ⅰ与牵拉杆ⅱ上下交替升降。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ⅰ包括推杆ⅰ和直线滑轨组件ⅰ,所述推杆ⅰ的顶部与牵拉杆ⅰ连接,推杆ⅰ的下部装在直线滑轨组件ⅰ中的滑座上,所述直线滑轨组件ⅰ中的导轨装在耙架的内腔中,所述推杆ⅰ的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齿条ⅰ,所述齿条ⅰ上啮合有齿轮ⅰ,所述齿轮ⅰ装在驱动装置ⅰ的转轴上。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ⅱ包括推杆ⅱ和直线滑轨组件ⅱ,所述推杆ⅱ和直线滑轨组件ⅱ位于推杆ⅰ与直线滑轨组件ⅰ的后方,所述牵拉杆ⅱ的底部设有向后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推杆ⅱ的顶部与折弯部连接,推杆ⅱ的下部装在直线滑轨组件ⅱ中的滑座上,所述直线滑轨组件ⅱ中的导轨装在耙架的内腔中,所述推杆ⅱ的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齿条ⅱ,所述齿条ⅱ上啮合有齿轮ⅱ,所述齿轮ⅱ装在驱动装置ⅱ的转轴上。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其中,所述耙架的内腔底部装有拉簧固定座,所述牵拉杆ⅰ与拉簧固定座之间以及牵拉杆ⅱ与拉簧固定座之间均安装有拉簧。
10.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将若干牵拉杆采用由牵拉杆ⅰ和牵拉杆ⅱ组成的结构,并将若干牵拉杆ⅰ和牵拉杆ⅱ交错排列,同时把驱动装置设置为两个,即驱动装置ⅰ和驱动装置ⅱ,还在牵拉杆ⅰ与驱动装置ⅰ之间安装有用于驱使牵拉杆ⅰ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ⅰ,以及在牵拉杆ⅱ与驱动装置ⅱ之间安装有用于驱使牵拉杆ⅱ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ⅱ,从而在工作时,实现了对同一耙架内腔中相邻牵拉杆ⅰ和牵拉杆ⅱ的交替上下运动驱使,这与现有同一耙架内腔中的所有牵拉杆只能在1.5英寸宽度范围内同步上下运动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物的局部牵拉宽度可缩小至0.25英寸(当然,在满足牵拉杆和牵拉钩自身刚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其加工的更薄,以进一步缩小牵拉宽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对编织物正常往复向下牵拉功能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了目前大多数编织物的生产要求,还能够使电脑编织机满足复杂纺织物的更小范围内的局部牵拉需求,以编织出复杂结构的编织物。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图1中隐藏拉簧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图2中隐藏拉簧、拉簧固定座和耙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图3中牵拉杆ⅰ、传动机构ⅰ和驱动装置ⅰ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是图3中牵拉杆ⅱ、传动机构ⅱ和驱动装置ⅱ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6是图5中某一根牵拉杆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牵拉耙驱动结构,包括牵拉钩1、牵拉杆8、耙架2和驱动装置4。牵拉杆8有若干根,均竖向设置,且分别安装在耙
架2内腔开设的竖向滑槽21内,工作时,牵拉杆8沿竖向滑槽21上下滑动;各牵拉杆8的上部均装有用于对织物进行牵拉的牵拉钩1;驱动装置4装在耙架2的外壁下部,用于对牵拉杆8的上下滑动提供动力。
19.结合图3,若干牵拉杆8由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组成,若干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交错排列。驱动装置4由驱动装置ⅰ41和驱动装置ⅱ42组成,牵拉杆ⅰ81与驱动装置ⅰ41之间安装有用于驱使牵拉杆ⅰ81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ⅰ3,牵拉杆ⅱ82与驱动装置ⅱ42之间安装有用于驱使牵拉杆ⅱ82上下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ⅱ7。工作时,在驱动装置ⅰ41、传动机构ⅰ3、驱动装置ⅱ42和传动机构ⅱ7的驱使下,牵拉杆ⅰ81与牵拉杆ⅱ82可上下交替升降,通过牵拉钩1对织物进行牵拉。所述的驱动装置ⅰ41和驱动装置ⅱ42均为步进电机,至于如何选择,已是公知常识。
20.结合图4,传动机构ⅰ3包括推杆ⅰ31和直线滑轨组件ⅰ32,推杆ⅰ31的顶部与牵拉杆ⅰ81的底部贴合接触连接,推杆ⅰ31的下部装在直线滑轨组件ⅰ32中的滑座上,直线滑轨组件ⅰ32中的导轨通过螺钉和导轨固定条34(参见图3)安装在耙架2的内腔中,推杆ⅰ31的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齿条ⅰ311,齿条ⅰ311上啮合有齿轮ⅰ33,齿轮ⅰ33装在驱动装置ⅰ41的转轴上。
21.结合图3、图5和图6,传动机构ⅱ7包括推杆ⅱ71和直线滑轨组件ⅱ72,推杆ⅱ71和直线滑轨组件ⅱ72位于推杆ⅰ31与直线滑轨组件ⅰ32的后方,牵拉杆ⅱ82的底部设有向后折弯的折弯部821,推杆ⅱ71的顶部与折弯部821的底部贴合接触连接,推杆ⅱ71的下部装在直线滑轨组件ⅱ72中的滑座上,直线滑轨组件ⅱ72中的导轨通过螺钉安装在耙架2的内腔中,推杆ⅱ71的侧壁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有齿条ⅱ711,齿条ⅱ711上啮合有齿轮ⅱ73,齿轮ⅱ73装在驱动装置ⅱ42的转轴上。
22.耙架2的内腔底部装有拉簧固定座5,牵拉杆ⅰ81与拉簧固定座5之间以及牵拉杆ⅱ82与拉簧固定座5之间均安装有拉簧6,拉簧6用于将上升后的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拉回,即对其进行复位。
23.使用时,可将若干本实用新型对应于编织物行经路径的一侧或两侧,并排安装到针板的下方。工作时,驱动装置ⅰ41和传动机构ⅰ3驱使牵拉杆ⅰ81,而驱动装置ⅱ42和传动机构ⅱ7则驱使牵拉杆ⅱ82,进而实现同一耙架内腔中,相邻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的交替上下升降,完成对织物的往复向下牵拉。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上升时,在导向斜孔的作用下,其上部会带动牵拉钩1向后缩回与织物脱钩,而在牵拉杆ⅰ81和牵拉杆ⅱ82下降时,其上部的牵拉钩1又会在导向斜孔的作用下再次伸出并勾住织物,开始对织物进行牵拉,此原理已是常规技术,不再此赘述。
2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