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607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织筒管的制作方法


图1所示的纱锭与图2所示的纱筒架构成的本发明的纺织筒管可改善机织、针织及染色工艺中短纤维纱线的供应。
图1所示的纱锭直接由纺纱机、卷纱机及捻纱机形成。纱锭以高绕纱密度及200毫米的最小内径(1)形成自支承。刮程(2)最小为40毫米,最大为76.2毫米;外径最小为300毫米,最大为800毫米。纱架容量大且易于堆垛、储存和运输。该纱锭可替代目前的横向筒管。图2所示的纱筒架内装有4个图1所示的纱锭。纱筒架由带有中间柱(5)和盖(6)的罐(4)构成。纱筒架用塑料制成,不易断裂、抗静电并可取代目前使用的筒管、锥形管以及纱管。纱筒架的大小依装入的纱锭而定。
当把纱锭(7-10)装入纱筒架时,纱锭的纱头与纱尾便由猪尾形导纱钩绞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很长的纱线连接段。纱线连接段可沿轴(13)以纱头(11)向上引出。由于筒管上的纱锭(7-10)是一层一层地向下排空,因此,中间柱(5)上的边缘点(12)总是位于每个纱锭的最后的纱线层上。由图2C可知,罐(4)被用作气圈限位装置,其中最小距离(14)必须是200毫米,以便在相等的张力下确保退卷的自驱动作用。
盖(6)具有一个位于中间柱(5)内的座,并且盖(6)的直径略小于罐(4)的直径。这样,便可使纱线出头位于固定的气圈直径之内。拆下盖(6)即可将纱锭(7-10)装入罐(4)。由于每个纱锭的刮程小,则纱线张力很小且没有断头。
如图2所示,位于纱筒架内的纱线可免受灰尘的污染及损坏,而在罐(4)的外表面上可方便地进行标记且不会影响纱线的质量。为了运输,可用中间腔(15/15′)固定堆起的纱架(如图2c、2d所示)。
摘下经轴法兰盘(18)后,即可将许多纱锭(图1)直接绕在经轴(17/18)上(图3)。然后,在最大外径为198毫米、位于经轴(17)内表面的制动器(19)的协助下,将所有纱锭的牵引线(20)同时拉出。这些经轴在特制的筒子架上被并线,并与经纱一起被直接送入浆纱机和倒轴机。这样便可取代目前使用的平幅整经工艺。在对纱锭进行染色或捻转时,同样也可取代目前使用的分条整经工艺。同时,用于靛兰染色工艺的经纱换筒也会相应地容易些。
图1的纱锭可直接用于纱线染色机。其优点是,染料溶液可从各个侧面接触具有高卷装密度的纱线。如图2所示,纱线退卷在纱筒架之外,可使其感受染料的效果更好,因此在染色之后不需重绕。
如图4所示,纺织筒管可将纱线三股合一,使纱锭(7-9)的线头在轴(13)上延伸并绞接为一体(11′)。这样,便可将目前纺织工艺中使用的分离式并线设备省去。
另外,如图5所示,使用纺织筒管可使纱线两股合一,纱锭(8-9)的线头绞接为一体(11″)。于是,两个纱头便依次穿过中间腔(15/15′),并进入一个2/1捻线头(16)。中间腔(15/15′)沿轴(13)带有一个线头(11″)的出口。这样,通过适当的捻线头(用于换纬UNFIL工艺)纺织筒管便取代了现有的2/1捻线机的罐/入口,并且可保留所需的2/1捻线工艺。
本申请的装置将取代现有的纺织工艺中的2/1捻线单元及其现有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纱锭,它在不带有纱筒架时是一种用于人们熟悉的短纤维纱或捻纱的长途运输的产品,其特征在于,该产品以尖锐的交咬角牢固地缠绕从而使其具有自支承稳定性,该纱锭直接由纺纱机和卷绕机获得,其最大内径(1)为200毫米,刮程(2)最小值为40毫米,最大值为76.2毫米,外径最小值为300毫米,最大值为800毫米,它可取代目前使用的横向筒管。
2.如权利要求1的纱锭,其特征在于该纱锭可用于纱线、捻线或染色,将纱锭(7,8,9,10…×)直接缠绕/并线在特制的经轴(17/18)上,纱锭通过切向的牵引纱(20)将依次用作浆纱机和倒轴机的入口筒子架,这样便可取代目前的平幅整经及分条整经系统。
3.如权利要求1、2的纱锭,其特征在于其纱线表面大、无支撑且易于从各个侧面接触到,对染纱设备来说可获得极好而致密的染纱质量,进而可改善目前的染纱工艺。
4.一种不带纱线的纱筒架,由塑料制成,其大小可容纳一个或多个纱锭,该纱筒架可用作并线、捻纱、机织/纬纱及针织等纺织工艺中的纱线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纱筒架由罐(4)和盖(6)构成,中间腔(15/15′)贯穿两端,固定于罐(4)内的中间柱(5)有一个与盖(6)相配合的座,该座的外径小于罐(4)的内径,中间柱(5)从4个边缘点(12)测出的最小直径为200毫米。
5.如权利要求4的纱筒架,其特征在于4个或更多的纱锭装在纱筒架上便可构成完整的纺织筒管,由于猪尾形导纱钩将纱锭(7-10)的首尾连接起来,并通过沿轴(13)向上引出的线头(11)而使该纺织筒管获得极大的纱线储量/运行长度,纱锭(7)的上部与盖(6)之间的距离(14)不小于200毫米,否则对于从上方引出的纱线,不会产生引出气圈的自驱动作用,由于该纱锭相对于目前的的横向筒管具有较小的宽度/刮程(2),因此整个纱线包在相等的张力下一层层地被排空,结果使纱线无断线头,还可防止纱线着尘及损坏,并易于在纱筒架的外表面上进行标记,装有纱锭的纱筒架可取代现有的横向筒管。
6.如权利要求4、5的纱筒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在纱筒架上装入2个或更多的纱锭(7,8,9……)并沿轴(13)从所有的纱锭上同时向上抽出纱头(11′),纱筒架将自动进行并线,这样便可将单独的并线工艺及设备淘汰。
7.如权利要求4、5的纱筒架,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两个纱锭装入纱筒架、将两个纱锭的引出纱头缠在一起(11′),并同时将引出纱头穿过纱筒架的中间腔(15/15′),这样不仅可替代并线,而且引出纱头还可直接进入2/1捻纱头(16),其结果导致在相应的需求点上产生捻纱(纬纱的UNIFIL原理),使用本纺纱筒管可替代2/1捻纱工艺的供应罐,采用捻卷头时会再形成一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锭,纱线从轴(13)上方捻出,这样便可淘汰目前所用设备中具有分立单元的2/1捻纱工艺。
全文摘要
由一个或多个纱锭与一个纱筒架组成一个纺织筒管。该纺织筒管用于纺织厂中短纤维纱的供应,并取代目前使用的横向筒管。根据纱线的用途,纱锭将与纱筒架重新组合,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纱线包。该纱线包在相同的张力下向上抽头。装入纱筒架的纱锭被猪尾形导纱钩连接并被逐层排空。如果纱锭被逐个单独缠在特制的经轴上,并沿切线引出纱线,则可用于为浆纱机和倒轴机供线的换筒/并线。这样便可淘汰现有的平幅整经和分条整经工艺及相应设备。另外,这种纱锭也可改进目前的纱染工艺。
文档编号D01H9/00GK1086274SQ9211333
公开日1994年5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7日
发明者赫尔穆特·马科威策凯 申请人:麦吉纺织机械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