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用钢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939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用钢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绕在纱管上的纺纱用钢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纺纱用钢领中有诸如下面这样的钢领。
该纺织用钢领有固定筒、回转筒及钢丝圈。
固定筒相对于底座件固定。
回转筒设置于固定筒的内侧,与固定筒同心,并能够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回转筒内侧配置有同心的纱管,该纱管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
钢丝圈相对于回转筒可沿该回转筒圆周方向回转地设置。钢丝圈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纱管。
在纱管回转带动下,钢丝圈在回转筒的圆周边缘部位上沿圆周方向回转,不断地对从喂纱的纱进行加捻,并将该纱卷绕到纱管上部。此时,随着钢丝圈的回转,回转筒也开始回转。
这样,由喂纱部导入的纱(粗纱)纺成细纱,并卷取到纱管上。
然而纱管的回转速度越快,纺纱效率越高。
纱管的回转与钢丝圈的回转有对应关系,钢丝圈的回转与回转筒的回转之间也有关联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钢丝圈和回转筒的回转,提高纺纱效率。
发明的公开第1发明是一种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绕到纱管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相对于底座安装;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设于上述回转筒上,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纱管的回转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时,使上述钢丝圈对上述回转筒的相对速度基本为零,上述钢丝圈及上述回转筒基本上一体地相对于固定筒回转。
纱管开始转动时(加速时),钢丝圈相对于回转筒回转,回转筒也随之渐渐开始相对固定筒回转。在纱管的回转达到稳定状态时(不一定是刚达到稳定之后),回转筒以对应于纱管转速的速度回转,钢丝圈对回转筒的相对速度大体为零,而成为钢丝圈及回转筒相对于固定筒基本一体地回转状态。
因此,钢丝圈不太受到由于对回转筒的相对转动而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可减小钢丝圈的负担(损伤程度),能延长钢丝圈的寿命,并且能以更高的速度回转纱管,提高生产率。
第2发明是一种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取到纱管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安装于底座件上;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设于上述回转筒上,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回转筒上设有对该回转筒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部。
在该发明中,由于制动力施加在回转筒上,且回转筒的回转与钢丝圈的回转之间具有关联性,其结果就把制动力施加在钢丝圈的回转上。
另一方面,在纱管的高速回转带动下纱线与回转筒及钢丝圈一道也高速回转时,该纱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向侧方扩展。该气圈向侧面扩展的现象显著时,该纱会与邻接的其它构件等产生大的接触,导致断头(气圈崩溃现象)。
然而,在该发明中,如上述那样制动力作用在回转筒及钢丝圈上,由此纱线总是处于受规定张力张拉的状态,从而抑制了气圈的崩溃,防止了纱线与其它的构件等相接触,防止了断头的发生。
另外,在纱管停止回转,回转筒及钢丝圈延迟停止回转时,(越程回转),由此会造成在钢丝圈附近的纱线混乱(缠结现象)。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如上述那样在回转筒及钢丝圈上作用有制动力,就可防止这样的缠结现象。
第3发明是第2发明的纺织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部是一种呈凹凸状的空气制动器件,该空气制动器件将上述回转筒周围空气的摩擦力产生的制动力作用于该回转筒上。
在该发明中,由于回转筒的转速越高则空气制动器件与周围空气间的摩擦力也越大,所以在回转筒上施加了相应于回转筒回转速度的大的制动力。因而,比第2发明更有效。
第4发明为第3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制动器部为沿该回转筒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
第5发明为第2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部为多个制动元件,这些制动元件可沿上述回转筒的径向进退,并在该回转筒回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下,该制动元件成为突出状态在该突出状态时,该制动元件与上述固定筒相接触。
在该发明中,相应于回转筒回转速度的离心力作用在制动元件上,这样,成为突出状态的制动元件与固定筒的接触而在制动元件与固定筒之间产生摩擦力,就在回转筒上施加与回转筒转速相应的制动力。这样,与第3发明一样,可以使第2发明的效果更有效。
第6发明为第1到第5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筒与上述回转筒之间安装有滑动连接环,该滑动连接环在该固定筒及该回转筒两者上都可滑动。
通过该滑动连接环,使得回转筒能更圆滑地相对于固定筒回转,确保回转筒的高速转动。
第7发明为第6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有一个切断部。
滑动连接环在其径向上受到因钢丝圈及回转筒的回转而产生的冲击力。但是,由于该滑动连接环有切断部,所以切断部的间隙在伸缩方向上可以弹性地挠曲,相应地滑动连接环就可以象弹簧一样地径向弹性伸缩。因此,通过该弹性变形可以吸收来自回转筒的冲击,而且将来自回转筒的冲击反射到回转筒的程度也减小。为此,冲击不传递到回转筒上,回转筒的圆滑高回转得到确保。
第8发明为第6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术滑动连接环分割成多个分离滑动连接环。
如上所述,滑动连接环在其径向上受到钢丝圈及回转筒的回转所产生的冲击力。但是,由于该滑动连接环分割成多个分离滑动连接环,所以当回转筒的回转所产生的径向冲击作用在滑动连接环的各部分时,各分离滑动连接环易于沿其径向微动,由该微动可以容易地吸收回转筒的冲击,确保回转筒的圆滑回转。
第9发明为第6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在其上具有比其它部分壁薄的部分。
由于薄壁部分比其它部分弹性变形更容易,所以由该部分可更多地吸收回转筒的回转所产生的冲击。
第10发明为第6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具有主环和加强环,该主环具有切断部且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该加强环没有切断部,并且嵌在该主环的外周侧。
随着回转筒回转,滑动连接环也回转。当滑动连接环仅由有切断部的主环组成时,在此时的离心力作用下半径扩展,也会压接在固定筒上。这样,固定筒与滑动连接环间的摩擦力(滑动阻力)变大,就有妨碍回转筒圆滑回转的危险。
然而,在该发明中,由于加强环使主环的半径不会扩展到规定值以上,滑动连接环自身的半径也不会到规定值以上,因而可以防止滑动连接环压接到固定筒上,确保回转筒的圆滑回转。
第11发明为10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环及上述加强环的振动衰减特性不同。
由主环及加强环不同的振动衰减特性,可以更有效地衰减回转筒的回转所产生的震动。
第12发明是一种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取到纱管上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安装于底座件上;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地设于上述回转筒上,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固定筒和上述回转筒之间安装有多个滑动连接环,该滑动连接环在该两个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隔开,并且在该固定筒及该回转筒两者上都可滑动。而且,“多个”的代表例子是“两个”。
由于纱线拉力带动的钢丝圈回转,回转筒将作微小的倾斜状(みそすり状)运动。但是,在该发明中,由于在固定筒及回转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上按规定间隔安装有多个滑动连接环,所以这样的倾斜状运动被阻止,回转筒可绕其中心轴线正确地回转。因此,不会出现由回转筒的倾斜状的运动造成的钢丝圈不均匀回转,可以确保钢丝圈圆滑地高速回转。另外,也不会由于回转筒的倾斜状运动使得回转筒与固定筒间的摩擦(回转阻力)增大,阻碍回转筒的圆滑回转,因而回转筒可以圆滑地高速回转。
第13发明为第6到第12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或金属形成。
第14发明为第1到第13发明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筒嵌合安装在上述底座件的安装孔中,该固定筒中至少与上述底座件相接的部分由合成树脂构成。固定筒也可整体由合成树脂形成。
由于不仅钢丝圈相对于固定筒回转,而且回转筒也相对于固定筒回转,所以对固定筒产生大的冲击。但是,在该发明中,由于固定筒的至少与底座件相接的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所以与由金属形成的情形相比,该冲击在与底座之间得到缓和。因此,该冲击在底座件反射后再传到回转筒的程度减小,纱管上的纱线卷取得以圆滑进行。
由于纱线拉力带动钢丝圈回转,回转筒将作微小的倾斜状的运动,固定筒也作微小的倾斜状的运动(微震动)。因此,如固定筒由金属形成,在与底座件连接的部分,该微震动造成底座件(一般由金属形成并在其表面刷漆)上的漆层剥落,导致该部分锈蚀。锈蚀往往会弄脏纱线。但是,在该发明中,由于固定筒的至少与底座件相接的部分由合成树脂形成,这样的情形不会发生,可防止底座件那样的锈蚀。
第15发明为第1到第1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筒是一体成形的。
由此可提高回转筒的精度。
除此之外,还可想出多种组合上述各发明特征而构成的发明。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示出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0(110,210,310,410)的精纺装置整体。
图2~图8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说明图。
图2为示出图1中纺纱用钢领10及钢领板74的主体图(一部分为分解立体图)。图3为纺纱用钢领10及其周边部分的剖视图。图4为放大显示纺纱用钢领10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示出图4的纺纱用钢领10中的制动环46的立体图,其中制动环46的位置被上下反转。图6为示出图4的纺纱用钢领10中滑动连接环40的立体图。图7为示出图1的装置工作时纺纱用钢领10近旁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8为与图4相比显示纺纱用钢领10优点的参考图。
图9~图15为说明上述第1实施例中纺纱用钢领10的变形例的图。
图9为作用滑动连接环40的变形例的滑动连接环40A的局部立体图。图10为相同情况的滑动连接环40B的局部的立体图。图11为相同情况的滑动连接环40C的局部立体图。图12为相同情况的滑动连接环40D的平面图。图13为相同情况的滑动连接环40E的局部主体图。
图14为制动环46A上下反转后的立体图,该制动环46A为制动环46的变形例。图15为相同情况的制动环46B上下反转后的局部立体图。
图16~图19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10的说明图。
图16为纺纱用钢领110的局部剖视图(与图4对应)。图17为图16的纺纱用钢领110中滑动连接环140的立体图。图18为图16的纺纱用钢领110中制动环146的立体图。图19为图18的制动环146中制动元件148的立体图。
图20~图28为用于说明上述第2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10的变形例的图。
图20为回转筒130A的一部分及其近旁的剖面图,该回转筒130A为回转筒130的变形例。图21为图20的回转筒130A中制动元件148A的立体图。
图22为制动环146B的局部立体图,该制动环146B为制动环146的变形例。图23为图22的制动环146中制动元件148B的立体图。图24为相同情况的制动环146C的局部立体图。图25为图24的制动环146C中制动元件148C的立体图。
图26为纺纱用钢领210的局部剖视图,该钢领210为纺纱用钢领110的变形例(与图16对应)。图27为图26的纺纱用钢领210中滑动连接环240的立体图。图28为图27的滑动连接环240的分解立体图。
图2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3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4、图16等对应)。图30为说明纺纱用钢领410的局部剖面图,该纺纱用钢领410为第3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310的变形例。
发明实施例(第1实施例)首先,根据图1等对精纺装置整体进行说明,该精纺装置采用了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0(110,210,310,410)。
在该精纺装置(图1)的上方,沿垂直纸面的方向配置有多个粗纱管70(喂纱部)。与此对应,在高度方向大体中央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牵伸装置72,在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沿垂直于纸面方向延伸的钢领板74(底座件)(参照图2)。
钢领板74在铅直方向延伸导杆78导向下由电动机(图示省略)驱动可上下移动。
如图2、图3所示,在钢领板74(底座件)上沿垂直于图1纸面的方向形成多个安装孔75。在该安装孔75上嵌合安装纺纱用钢领10(110,210,310,410)。
钢领板74为铁制的,其表面上涂有漆。
另外,在钢领板74上方设有与各纺纱用钢领10对应的导向构件76,在导向构件76上形成有贯通孔77。
另外,在各纺纱用钢领10之间设有作为隔离构件的隔纱板95(参照图7)。
如图1、图3、图4所示,在各纺纱用钢领10的中心轴线部分配置有锭子80,该锭子80可由电动机(图示省略)驱动回转。在锭子80上以不能相对转动的状态嵌合纱管(细纱管)82(图1中未示出)。
卷绕在粗纱管70上的纱线T(粗纱T1),经牵伸装置72,通过导向构件76的贯通孔77,再通过纺纱用钢领10的钢丝圈50而导向纱管82。
由于钢领板74不断上下移动以及锭子80和纱管82的回转,纱线T(细纱T2)卷绕到纱管82上。
下面,对纺纱用钢领10加以说明。
如图2~图4所示,该纺纱用钢领10包括固定筒20、回转筒30以及钢丝圈50。
固定筒20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4所示,在其外周侧部分形成有圆筒面状的嵌合部22以及圆环面状的载置部24。在嵌合部22的下部,形成有止动环安装槽26。在固定筒20上部内周侧部分,形成滑动连接环外侧嵌合部21。
回转筒30设在固定筒20的内侧,与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回转。在回转筒30上部形成圆环的凸缘部32。
在回转筒30的外周侧部分,形成有滑动连接环内侧嵌合部31。在固定筒20(滑动连接环外侧嵌合部21)与回转筒30(滑动连接环内侧嵌合部31)之间安装滑动连接环40。
滑动连接环40由具有弹性、耐热性和耐磨性而且摩擦系数也很小的工程塑料、合成橡胶或金属形成。如图6所示,滑动连接环40具有四角形断面,在其一部分形成有切断部40a。滑动连接环40对固定筒20及回转筒30两者的摩擦力都非常小,在两者上都可滑动。另外,回转筒30通过滑动连接环40组装在固定筒20上,回转筒30不直接与固定筒20接触和在其上滑动。因此,回转筒30可更为圆滑地相对固定筒20回转。
现回到图4,在固定筒20上嵌合固定有套筒罩42,用于防止滑动连接环40脱出。
在回转筒30稍稍向上的位置安装有防尘罩44,用于固定筒20与回转筒30间的间隙处的防尘。
在回转筒30下部安装有制动环46。制动环46的材质可使用树脂等工程塑料。如图5所示,制动环46具有多个叶片部47(空气制动器部)。各叶片部47竖起设置并沿制动环46的径向(回转筒30的径向)延伸。这样,制动环46(叶片部47)就会在回转筒30上施加与回转筒30转速相应的空气制动力。
如图4所示,钢丝圈50大体上为倒转90°的C字形,设置成可相对于回转筒30的凸缘部32沿该凸缘部32作周向回转。
如图2、图4所示,通过把固定筒20的嵌合部22嵌合于钢领板74的安装孔75中,载置部24载置于安装孔75的周围部分之上,并且在止动环安装槽26中嵌入橡胶制动的止动环90,而把该纺纱用钢领10安装于钢领板74上。
另外,如前所述,如图3、图4所示,在回转筒30的内侧(中心轴线部分)贯穿插入锭子80及纱管82。
该纺纱用钢领10的固定筒20、回转筒30以及钢丝圈50的相互关系是这样安排的,纱管82的回转达到10000~15000转/分等的稳定状态时(没有必要一定是刚达到稳定状态之后),钢丝圈50对于回转筒30的相对速度基本为零,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基本上一体地(速度相同)相对于固定筒20回转。
也就是说,要设定回转筒30对滑动连接环40的摩擦力与制动环46对周围空气的回转阻力的合力,以使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相对于固定筒20几乎同速一体地回转。
下面,将说明该纺纱用钢领10的作用效果。
如前所述,如图1、图3、图4所述,随着锭子80及纱管82的回转,卷取在粗纱管70(喂纱部)上的纺线T(粗纱T1)由牵伸装置72牵伸,通过导向构件76的贯通孔77,由纺纱用钢领10的钢丝圈50导向并加捻并卷取到纱管82上。
此时,由于纱管82开始回转钢丝圈50也开始回转,通过钢丝圈50与回转筒30之间的摩擦力回转筒30也开始相对固定筒20回转。因此,钢丝圈50相对固定筒20的回转速度(绝对速度)分散成回转筒30相对固定筒20的回转速度及钢丝圈50相对回转筒30的回转速度(相对速度)。因而,即使纱管82高速回转,钢丝圈50的相对速度也不会达到与此相应的高速回转,所以可使纱管82的回转速度高速化,提高生产率。
当纱管82达到10000~15000转/分等高转速稳定状态时,钢丝圈50对回转筒30的相对速度基本上为零,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以几乎相同的速度、基本上一体地相对固定筒20回转。为此而使钢丝圈50不太受到与回转筒30间的摩擦力的作用,钢丝圈50的负担(损伤程度)减小,延长了钢丝圈50的寿命。
钢丝圈50开始回转时(加速时),回转筒30与钢丝圈50也可能不同速回转,但当钢丝圈50的回转基本上达到稳定时,回转筒30的回转速度能追赶上,以与钢丝圈50基本上相同的速度回转。
由于固定筒20与回转筒30之间安装有滑动连接环40,与不装滑动连接环40、回转筒30直接相对固定筒20滑动的场合相比,回转筒30的回转更为圆滑。
滑动连接环40在其径向受到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的回转产生的冲击力。但由于滑动连接环40具有切断部40a,切断部40a的间隔可在伸缩方向上作弹性挠曲,从而滑动连接环40可象弹簧一样在径向作弹性伸缩。因此,来自回转筒30的冲击可由该弹性变形吸收,将来自回转筒30的冲击反射到回转筒30的程度也减小。这样,冲击不怎么传送到回转筒30上,回转筒的圆滑高速回转得到确保。
由于滑动连接环40上形成有切断部40a,在制造纺纱用钢领10时,通过扩展切断部40a的间隔使之弹性变形,即可容易地将滑动连接环40嵌合到整体回转筒30(滑动连接环内侧嵌合部31)上。也就是说,在滑动连接环40没有切断部40a的场合,如图8所示,将回转筒30分割成第一构件30a与第二构件30b,在其分割状态下组装滑动连接环40,之后需要将第一构件30a与第二构件30b结合起来。但这样一来回转筒30的精度降低,纺纱用钢领10的性能也下降。然而,在该纺纱用钢领10中,由于形成有滑动环40的切断部40a,所以不产生那样的缺点。
如上所述,由于在纱管82高速回转时钢丝圈50也随之高速回转,故借助制动环46可对回转筒30施加大的制动力。另外,由于钢丝圈50也以基本上相同速度高速回转时,在钢丝圈50上作用大的离心力,钢丝圈50与回转筒30成为一体,故制动环46在钢丝圈50上也作用大的制动力。
另一方面,纱管82高速回转且纱线T也与回转筒30及钢丝圈50一起高速回转时,如图7所示,纱线T在导向构件76的贯通孔77与钢丝圈50之间在大的离心力作用下向侧方扩展。如图7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与隔纱板95的接触显著时,可能会由于其接触阻力而产生断头。
然而,在该纺纱用钢领10中,如上所述那样在回转筒30及钢丝圈50上作用有制动力,使得纱线T总是处于受规定强力张拉的状态,因此,如图7中点划线所示那样,气圈被抑制到较小的程度。这样,可以防止纱线T与隔纱板95产生过大的接触,防止断头,以确保顺利地纺纱。
另外,在锭子80及纱管82停止回转时,一旦回转筒30及钢丝圈50滞后停止回转(越程回转),会在钢丝圈附近造成纱线混乱(缠结现象)。然而,在该纺纱用钢领中,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在回转筒30及钢丝圈50上作用有制动力,所以可以防止这样的缠结现象。
另外,如上所述地,在固定筒20与回转筒30之间安装有滑动连接环40,回转筒30的回转阻力为最小。另一方面,在制造许多纺纱用钢领10时,回转筒30的回转阻力方面相互间怎么也会产生一些差别。但是,由于如上所述那样将回转筒30的回转阻力降至最小,就可将回转筒30回转阻力的相互差别控制在极微小的范围内。
这样,该纺纱用钢领10除了使回转筒30的回转阻力降到最小限度,并使该回转阻力的个体间偏差极其微小以外,还如上述那样用制动环46对回转筒30施加制动力。因此,可以容易地设定回转阻力和制动环46产生的回转阻力的合力,使得如前所述那样当纱管82的回转达到高速、稳定时,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以基本相同的速度一体地相对固定筒20回转。
另外,由于不仅钢丝圈50而且回转筒30也回转,于是就会在其回转时对固定筒20产生大的冲击。但是,在该纺纱用钢领10中,由于固定筒20由合成树脂形成,固定筒20受到的来自回转筒30的冲击不是直接传递到钢领板74,而是得很大缓和后再传递,而且该冲击经反射再传递到回转筒30等的程度也减小。所以纱线T(细纱T2)可以顺利地卷取到纱管82上。
由于钢丝圈在纱线T(细纱T2)的张力作用下回转,使回转筒30作微小的磨式运动,从而使固定筒20也相对底部件作微小的倾斜状运动。因此,如果固定筒20完全由金属制成,该固定筒20的载置部24(特别是其外周缘部)会使钢领板74涂漆层剥落,在漆层剥落的部分产生锈蚀。然而,在该纺纱用钢领10中,由于固定筒20由合成树脂制成,而使对钢领板74的冲击缓和,故可防止钢领板74的漆层剥落和钢领板74的锈蚀。
(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下面根据图9~图15对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图9~图13中,示出了作为滑动连接环40的变形例的滑动连接环40A、40B、40C、40D、40E。
在图9的滑动连接环40A中,形成斜向切断的切断部40Aa。在图10的滑动连接环40B中,形成V字状的切断部40Ba。在图11的滑动连接环40C中,形成交错状的切断部40Ca。
在图12中的滑动连接环40D中,有三个切断部40Da,滑动连接环40D被分割分成三个分离的滑动连接环40Db。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将滑动连接环40D嵌合到回转筒30(滑动连接环内侧嵌合部31)上。另外,由于分割成三个各自分离的滑动连接环40Db,在由于回转筒转动而沿径向在滑动连接环40D的各部分产生冲击时,各分离滑动连接环40Db易于沿其径向微动,通过该微动可以容易地吸收来自回转筒30的冲击。因此,可以确保回转筒30的圆滑回转。进而,滑动连接环(40D)分割数目不限于3,也可以是其它数目。
在图13的滑动连接环40E中,不形成切断部,而是形成比其它部分壁薄的薄壁部40Ea。薄壁部40Ea的数目可以是1,也可以是多个。由于该薄壁部40Ea比其它部分更易弹性变形,所以该部分能更多地吸收回转筒30回转所产生的冲击。
滑动连接环40的断面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使用长方形、圆形、椭圆等种种形状。
图14、图15中示出作为制动环46的变形例的制动环46A、46B。
在图14的制动环46A中,使一对半圆筒体47Aa。47Ab背靠背地而形成叶片部47A,该叶片部47A在制动环46A周缘部形成多个。
在图15的制动环46B中,直起设置各叶片部47B,该叶片部47B仰视对呈波浪状。
(第二实施例)下面根据图16~图19以与第1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0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10。
如图16所示,该纺纱用钢领110也包括固定筒120、回转筒130以及钢丝圈150。
钢丝圈150可沿周向回转地安装于回转筒130的凸缘部132。
在固定筒120(滑动连接外侧嵌合部121)与回转筒130(滑动连接环内侧嵌合部131)之间安装有滑动连接环140。滑动连接环140如图示那样具有五角形(正确地说应为六角形)断面,而且如图17所示那样形成有切断部140a。
回到图16,在固定筒120上嵌合固定有套筒罩142,在回转筒130上安装有防尘罩144。
在回转筒130下部固定有制动环146。如图16及图18所示,在制定环146下部形成有凸缘部146a,在凸缘部146a安装有多个制动元件148(图19),该制动元件148通过销148b安装并可以回转。各制动元件148可沿回转筒130的径向进退。将各制动元件148的顶端部侧(与销148b相对的一侧)的侧面作为接合部148a。于是在回转筒130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可使各制动元件148成为突出状态。
各制动元件148处于后退状态时(用图18中实线示出),各制动元件148接合部148a不与固定筒120的内侧面123接触;当回转筒130回转、各制动元件148成为突出状态时(在图18中用虚线示出一个制动元件148),各制动元件148的接合部148a与固定筒120的内侧面124相接。
下面以这样纺纱用钢领110所特有的作用效果为中心进行说明。
纱管82开始回转使钢丝圈150也开始回转,钢丝圈150与回转筒130间的摩擦力使回转筒130也相对于固定筒120开始回转。当纱管82的回转达到的高速的稳定状态时,钢丝圈150及回转筒130以几乎同速,基本上一体地相对于固定筒120回转。
此时,相应于回转筒130的回转速度(正确地说是与其平方成正比),在制动环146的各制动元件148上施加离心力,在该离力心作用下各制动元件148成为突出状态(在图16中用虚线示出成为该突出状态途中的制动元件148)。于是,各制动元件148的接合部148a与固定筒120的内侧面123接触。这样,制动环148(各制动元件148a)与固定筒120间产生摩擦力,在回转筒130上作用相应于回转筒130回转速度的制动力。因此,在与回转筒130成一体的钢丝圈150上也作用制动力,抑制纱线T的气圈使之变小,可防止纱线断头等。
(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下面根据图20~图28说明上述第2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20~图25为回转筒130或制动环146的变形例。图20及图21中示出回转筒130A,图22及图23中示出制动环14B,图24及图25中示出制动环146C。图26~图28中示出作为滑动连接环140的变形例的滑动连接环240。
在图20的回转筒130A没有安装相应于上述制动环146的构件,而是在回转筒130A上直接设置多个制动元件148A。
也就是说,在回转筒130A下部外侧部分,圆环状设置、凹向内侧的制动元件安装槽147A,各制动元件148A(图21)通过销148Ab可以回转地(可以进退)组装在制动元件组装槽147A中。
在回转筒130A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各制动元件148A成为突出状态,各制动元件148A的接合部148Aa与固定筒120的内侧面123接触而产生摩擦力。
图22的制动环146B与图18的制动环146一样,组装在回转筒130上。
在制动环146B的主体部146Bb下部外周侧部分形成凸缘部146Ba,在主体部146Bb上形成在凸缘部146Ba一侧连通的多个凹状嵌合部147B。在各制动元件148B(图23)的基端侧形成凸起的铰接部148Bb,各铰接部148Bb可回转地嵌合到嵌合部147B中。这样,各制动元件148B可进退地相对于制动环146B设置。
随着回转筒130回转,各制动元件148成为突出状态,其接合部148Ba与回转筒130的内侧面123接触而产生磨擦力。
在图24的制动环146C的下部外周部形成的凸缘部146Ca上,形成断面俯视时大体呈T字状的孔状的嵌合部147C。在嵌合部147C形成有一对止挡部147Ca。在嵌合部147C内的有间隙孔147Cb,形成在制动环146的径向上有间隙的空间。
各制动元件148C(图25)对应于嵌合部147C,俯视大体呈T字状,在其基端部侧形成一对止脱部148Cb。
各制动元件148C嵌合于各嵌合部147C中,并可通过间隙孔部147Cb的间隙空间进退。借助嵌合部147C的各止挡部147Ca及制动元件148C的各止脱部148Cb可防止制动元件148C脱出。
随着回转筒130回转,各制动元件148C成为突出状态,其接合部148Ca与回转筒130的内侧面123接触而产生摩擦力。
在图26的纺纱用钢领210中,滑动连接环240(图27、图28)具有以下特征。
滑动连接环240由主环241及加强环243构成。主环241与上述的滑动连接环140(图17)结构基本一样,只是加强环243那部分外径要小。与图6和图17的滑动连接环40、140一样,主环241由具有弹性、耐热性,耐磨性而且摩擦系数也非常低的工程塑性、合成橡胶或金属形成,在其一部分上形成切断部241a。
加强环243为简单的圆环状,由机械强度特别好的工程塑料形成。主环241与加强环243的振动衰减特性不相同,相互间有差别。
使加强环243在主环241的外周侧为动配合,而形成滑动连接环240。
该滑动连接环240可产生以下特有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随着回转筒130回转滑动连接环240(140)也回转(图26、图16),在上述滑动连接环140(图17)中,由于此时的离心力的作用而径向扩展,也可能会压接在固定筒120(滑动连接环外侧嵌合部121)上。这样,固定筒120与滑动连接环140间的摩擦力(滑动阻力)增大,存在妨碍回转筒130圆滑回转的危险。然而,在该滑动连接环240(图28)中,由于存在加强环243,主环241的半径不会增大到规定值以上,滑动连接环240自身的半径也不会增大到规定值以上,从而可防止滑动连接环240压接到固定环120(滑动连接环外侧嵌合部120)上,确保回转筒130的圆滑回转。
另外,由于主环241及加强环243的振动衰减特性不同,所以可更有效地衰减震动。
(第3实施例)下面,根据图29,以与第1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10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310。
该纺纱用钢领310也包括固定筒320、回转筒330以及钢丝圈350。钢丝圈350可回转地安装于回转筒330的凸缘部332。
回转筒330由分开的第一构件330a与第二构件330b形成。在回转筒330(第一构件320a)上形成防尘凸缘344。
在固定筒320的内周侧高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突部325。在该环状突部325的上下、固定筒320与回转筒330之间,各安装有滑动连接环340。与上述滑动连接环40(图4)一样,各滑动连接环340在固定筒320及回转筒330两者上都能滑动。
该纺纱用钢领310可获得以下特有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纱线T(细纱T2)的张力作用下钢丝圈350回转,从而使回转筒330具有作微小倾斜状运动的倾向(参照图4的纺纱用钢领10)。但是,在该纺纱用钢领310中,由于在固定筒320及回转筒330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下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安装有两个滑动连接环340,可阻止这样的倾斜状运动,回转筒330绕其中心轴线正确地转动。
因此,不会出现因回转筒330的倾斜状运动而使钢丝圈350的回转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可确保钢丝圈350的圆滑高速回转。另外,也不会发生因回转筒330的倾斜状运动使其与固定筒320间的摩擦力(回转阻力)增大而阻碍回转筒330的圆滑回转的情况,回转筒330可圆滑地高速回转。
另外,在纺纱用钢领10(图4)中,滑动连接环40受到固定筒20及回转筒30的剪切力作用,而在该纺纱用钢领310中则是受来自固定筒20及回转筒30的压缩力的作用。由于滑动连接环(10、310等)的抗压强度大于抗剪切强度,故可以提高滑动连接环310的耐久性。
(第3实施例的变形侧)下面,根据图30说明作为上述第3实施例的纺纱用钢领310的变形例的纺纱用钢领410。
该纺纱用钢领410也包括固定筒420、回转筒420以及钢丝圈450。钢丝圈450可回转地安装于回转筒430的凸缘部432。
在回转筒430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突部435。在该环状突部435上下、固定筒420与回转筒430之间,分别安装有滑动连接环440。与前述滑动连接环40(图4)一样,各滑动连接环440可在固定筒420及回转筒430两者上滑动。
在回转筒430上设有防尘罩444,在固定筒420上设有套筒罩442。
因此,与上述纺纱用钢领310(图29)一样,该纺纱用钢领410也可防止回转筒430的倾斜状运动。
另外,在上述的纺纱用钢领310中(图29),要把回转筒330分割成第一构件330a与第二构件330b,在其分割状态下组装滑动连接环340,组装完后将两构件330a及330b结合起来。但是,在这种纺纱用钢领410中则具有即使不象那样地分割形成回转筒410,也能够组装滑动连接环440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用钢领,用于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取到纱管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安装于底座件上;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设于上述回转筒上,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纱管的回转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时,上述钢丝圈对上述回转筒的相对速度基本为零,上述钢丝圈及上述回转筒基本上一体地相对于固定筒回转。
2.一种纺纱用钢领,用于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取到纱管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安装于底座件上;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设于上述回转筒上,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回转筒上设有制动器部,用于对该回转筒施加制动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件是一种呈凹凸状的空气制动器件,该空气制动器件将上述回转筒周围空气的摩擦力产生的制动力作用于该回转筒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制动器部为沿该回转筒半径方向延伸的多个叶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动器部为多个制动元件,这些制动元件可沿上述回转筒的径向进退,在该回转筒回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下,该制动元件成为突出状态,成为该突出状态时该制动元件与上述固定筒接合。
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筒与上述回转筒之间安装有滑动连接环。该滑动连接环在该固定筒及该回转筒两者上都可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有一个切断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分割成多个分离滑动连接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在其上具有比其它部分壁薄的部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具有主环和加强环,该主环具有切断部且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该加强环没有切断部,并且嵌在该主环的外周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主环及上述加强环的振动衰减特性不同。
12.一种纺纱用钢领,用于将从喂纱部导入的纱卷取到纱管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筒,该固定筒安装于底座件上;回转筒,该回转筒设于该固定筒的内侧;与该固定筒同心,并且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在其内侧配置有上述纱管,该纱管与其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回转;以及钢丝圈,该钢丝圈可沿回转筒的圆周方向回转地设于上述回转筒上,用于将从上述喂纱部导入的纱导向上述纱管;在上述固定筒和上述回转筒之间安装有多个滑动连接环,该滑动连接环在该两个筒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隔开,并且在该固定筒及该回转筒两者上都可滑动。
13.如权利要求6~12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连接环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或金属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13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筒嵌合安装,在上述底座件的安装孔中,该固定筒中至少与上述底座件相接的部分由合成树脂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纺纱用钢领,其特征在于上述回转筒是一体形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纺纱用钢领(10),用于将从粗纱管(70)导入的纱(T)卷取到纱管(82)上,它包括固定筒(20)、回转筒(30)以及钢丝圈(50)。固定筒(20)安装于钢领板(74)上。回转筒(30)设于固定筒(20)的内侧,与固定筒(20)同心,并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回转。在回转筒(30)的内侧同心地设置纱管(82),该纱管(82)能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回转。钢丝圈(50)设于回转筒(30)上,可沿回转筒(30)的圆周方向回转,将从粗纱管(70)导入的纱(T)导向纱管(82)。纱管(82)的回转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时,钢丝圈(50)对回转筒(30)的相对速度基本为零,钢丝圈(50)及回转筒(30)基本上一体地相对固定筒(20)回转。
文档编号D01H7/52GK1135776SQ9519090
公开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16日
发明者岩间泰志 申请人:日邦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