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8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熨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般家庭或业务中所用的熨斗。
过去所用熨斗,为了使之在熨烫衣物作业中,不粘上衣服上的浆糊或能进行高温熨烫作业,而且能进行平滑地熨烫作业,是使用了表面涂氟的熨斗基座。
近年来,熨斗是把改善操作性能作为目的进行无电线操作,其结果,为了改善蓄热性能,使用了重量很重的熨斗基座。然而,熨斗基座的表面处理条件,由于仍采用了过去的办法,所以在滑动熨烫操作中,滑动性能变的更糟。与此同时,还发生在熨烫时衣物之间产生静电,熨烫的衣物被熨斗基座烫坏的问题。进而也产生因付着在衣物上的钮扣,拉链等将表面的氟涂层划伤或磨损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解决像这种过去存留的课题,改善熨烫作业中的滑动性能,减少衣物钮扣拉链等引起的损伤,减少静电产生,提供这样一种熨斗作为目的。
解决这些课题的手段是在熨斗的基座表面上电镀复合镀膜,提高表面硬度,减少摩损,改进滑动性,减少静电产生。
本发明中,对于形成复合镀膜的电镀液中(以下称复合镀液)添加的氟化物微粒的粒径没有特殊限定,但是,比复合镀膜整体厚度更大时,由于摩擦会使颗粒从镀面脱落,所以希望使用比镀膜厚度更小的细微粒。
复合镀膜的厚度通常为5-30μm,8-20μm更好。当镀膜厚度小于5μm时,在耐用性上会产生问题。当镀膜厚度超过30μm时,与镀膜基质材料的粘合性能会变坏,而且也使费用增高。
因此,氟化合物微粒的粒径最好考虑到该复合镀膜的厚度来确度,通常平均2μm为好,平衡1μm以下更好。为了确保氟化合物微粒在复合镀液中和复合镀膜中分散均匀性,希望不要含有大于30μm以上的粗大颗粒。虽然对于复合镀液中氟化合物微粒的添加量没有特殊限定,但通常为200g/l以下,最好为1-100g/l。
本发明的氟化合物微粒和所添加镀液的种类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使用通过电镀法能在阴极上析出金属的通常电镀液,或通过化学镀法,能从次磷酸盐和硼氢化合物等还原剂提供电子进行还原析出的化学电镀液。例如可举出有铜、镍、铬、锌、镉、锡、铁、铅、贵金属类,以及它们的合金电镀液。这些电镀液,各种组份都是公知的,本发明中使用了这些公知电镀液中任何一种。
为了使氟化合物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电镀液中,在本发明的电镀液中使用了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必需使用在电镀液的pH下能显示阳离子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例如,可以使用水溶性的阳离子系,非离子系,或者,在电镀液的pH值下显示阳离子性的两性表面活性剂。这时,作为阳离子系的表面活性剂,可举出有季胺盐、仲胺、叔胺类,咪唑啉类等,作为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有聚氧乙烯系、聚乙烯亚胺系、酯系的表面活性剂。使用在分子中具有C-F键的氟系表面活性剂特别好。分子中具有C-F键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只在酸性电镀液中,才显示出阳离子性。
表面活性剂在电镀液中的添加量,对于氟化合物微粒1g,最好为1mg-100mg,更好的是1mg-50mg对于1g氟化合物微粒。
使用本发明的电镀液,为了使氟化合物微粒均匀分散,最好边搅拌电镀液,边进行电镀。对搅拌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可采用通常的机械搅拌,例如,螺旋搅拌,电磁式搅拌等。
电镀条件,最好根据使用电镀液的种类适当确定,一般是和通常电镀时相同的液温,pH、电流密度。
在利用本发明的电镀液形成的电镀膜中,电镀膜中所含氟化合物微粒量,最好根据使用目的适当确定,可以通过电镀液中氟化合物微粒添加量的调整,以及电镀条件的调整,适当变更氟化合物微粒的总析出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手段,尤其是使氟化合物微粒含量超过15(容量)%,使电镀层表面上分布的的氟化合物微粒的量增多,特别是这可以防止被熨烫衣物上的浆状物付着在熨斗上,作为熨斗提高了它的非粘着性。因此,氟化合物微粒的含量上限最好为50(容量)%。当氟化合物微粒子超过50(容量)%时,在复合电镀处理中,电镀层很容易产生污染,不均等外观不良现象。
本发明的第三个手段,将复合镀膜设置在基质材料表面上后,在氟化合物微粒(但是氟化石墨除外)的熔点以上对其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复合镀膜的耐久性。
热处理时间,虽没有特殊限定,通常可进行10-30分钟热处理。热处理温度超过氟化合物微粒的熔点50℃以上时,电镀膜有劣化的危险。
本发明的第四个手段,特别是将设置在熨斗底部基质材料上的复合电镀表面的粗细度,定为1.0μm以下,以改善熨斗的滑动性能。
本发明的第五个手段,由于过去的铝模铸件的表面上有气孔,所以电镀处理很难,而且有耐腐蚀性很低的问题。因此,为解决此问题,在熨斗底部基质材料上使用了铝压延板。
本发明的第六个手段是备有用加热器加热的基座部件,和在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的上述基座部件下面,结合有熨烫面部件,这样就防止了在基座部件上形成复合镀膜,这可以防止对设置在基座部件上的加热器产生坏的影响,同时,通过基座部件下面所结合的熨烫面件能进行熨烫。通过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可以提高熨斗熨烫面的硬度,防止了烫面的损伤,同时提高耐磨损性,即使长期熨烫也难以磨损。复合镀膜由于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当提高使用中熨烫面的温度时,也能很好地和布料之间进行滑动,可轻松地进行熨烫。
本发明的第七个手段是在基座部件中形成气化室,由于可以防止在气化室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所以滴入气化室的水能很好地产生气化。
本发明的第八个手段,将熨烫面件设置在基座部件下面的部分位置上,以减小形成复合镀膜的面积,从而可实现廉价。
本发明的第九个手段,在熨烫面件上设有蒸汽穴。同时在基座件和熨烫面件之间形成将气化室内产生的蒸汽导入蒸汽穴中的通道,可使气化室到蒸汽穴之间形成很长的距离,同时,将熨烫面件从基座部件上取下后,可清除堆积在基座部件下面通道中的水垢等蒸发残留物和杂物。
本发明的第十个手段,熨烫面件是从基座件上面一侧安装的,所以熨烫面可平滑化,可以防止由于熨烫面件安装在基座部件上的螺钉而挂住布料。
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手段,在基座部件和可熨烫面件之间配置有热传导性良好的部件,来自基座部件的热可以有效地传导到熨烫面件上,熨烫面件的表面温度可均匀热化。
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手段,是在铝压延板的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熨烫面件,所以熨烫面件上没有针孔等,所以在加热时,因空气热膨胀而使复合镀膜从铝压延板上脱落的危险没有了,而形成一层坚固的被膜。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加以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式的熨斗基座断面图。在熨斗基座材料1的表面上设有镀层2。本实施例中,基座材料1使用了铝。镀层2的构成是在镍、铬或组合它们的过渡金属3中,均匀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4。
作为以上构成,在基座材料1上电镀镀层2时,同时使用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分布在氟化合物微粒4的周围,由于表面活性剂具有电荷,所以能和过渡金属3同时镀在基质材料1上。因此,电镀层2的基质构成是氟化合物微粒4均匀地分布在过渡金属3中。与过去只用氟树脂处理基质材料的表面相比硬度非常高。正如上述,由于电镀层2均匀含有氟化合物微粒4,所以对衣物呈现出良好的滑动性。进而,由于过渡金属3的存在,该熨斗在进行熨烫作业时很少产生静电。
这时,氟化合物微粒4的含量超过15(容量)%以上时,熨烫时没有浆状物付着在衣物上,可确保非粘着性,同时也可以确保滑动性。即使超过15(容量)%,非粘着性相差很小,在10(容量)%以下时有明显差异。
这时,通过将使用的底部基质材料1做成光滑的,故其表面形成的电镀层2,其表面凹凸程度也变小,所以进一步改善了滑动性,而且也可以只将电镀层2的表面作成光滑的。即,用中心线表面粗细度测定底部基质材料1的电镀层2的加工程度,当低于1.0μm时,可进一步改善其滑动性。
在本发明中所用的氟化沥青,例如特开昭62-275190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是通过用氟气将沥青进行氟化所获得的。
作为氟化沥青的制造原料,所用的沥青,通常具有芳香族缩合六元环平面形成积层结构,而且构成六元环平面的芳香族具有由亚甲基等脂肪族烃基交联形成的结构。作为氟化沥青的制造原料,举出有将石油蒸留残物,石脑油热分解残物、乙烯残油、煤液化油、煤焦油等石油系或煤系重质油进行蒸馏,除去沸点低于200℃的低沸点成份的沥青,进而将该沥青进行热处理和/或加氢处理的物质等。更具体的是,在作为氟化沥青的制造原料的沥青中,可含有,例如将各向同性沥青,中间相(メリフェ-ズ)沥青、氢化中间相沥青、石油系或石油系重质油进行蒸馏除去低沸点成分后,所生成的中间相球体形成的中碳微球等。
氟化沥青,例如,将上述原料沥青和氟在0-350℃左右反应而获得。作为氟化沥青的制造方法,更具体的可举出如下方法。
(1)将原料沥青和氟气在0-350℃左右直接反应的方法。
沥青和氟气反应时的最好温度是沥青的软化点以下的温度。反应时氟气压力,虽没有特殊限定,一般在0.07-1.5个大气压之间。在该反应中,可以直接使用氟气,或者,也可以用氮气、氦气、氩气、氖气等惰性气体稀释后再使用。
所得到的氟化沥青,实际上是由碳原子和氟原子构成,F/C原子比,例如0.5-1.8左右。这样的氟化沥青显示出如下(a)、(b)、(c)和(d)的特性。
(a)粉末的X射线衍射中,在2θ=13°附近显示出最大强度的峰,在2θ=40°附近显示出比上述峰强度小的峰。
(b)X射线光电子分光分析中,在290.0±1.0电子伏(eV)附近显示出相当于CF基的峰,和在292.5±0.9eV附近显示出相当于CF2基的峰,相当于CF基的峰与相应于CF2基的峰强度之比为0.15-1.5左右。
(c)可以利用真空蒸镀形成膜(d)在30℃下对水的接触角是141°±8°。
上述(1)的氟化沥青是白色,乃至黄色或者褐色的固体,耐水性,耐药物性极优,非常稳定的化合物。
进而,获得的氟化沥青形态呈透明树脂状。这种透明树脂状氟化沥青,例如,将氟化沥青在含氟气氛下,以0.1-3℃/分左右,最好以0.5-1.5℃/分左右的升温速度,升温到250-400℃左右,在规定时间下,如1-18小时,最好6-112小时,进行反应获得。得到的透明树脂状氟化沥青,特性如下所示。
F/C1.5-1.7透光率(250-900nm)90%分子量1500-2000软化点150-250℃本发明中所用着色氟化沥青,如特原平7-278855号说明书,特愿平8-77698号说明书中记载的,通过将氟化沥青和染料或颜料反应制得。
在着色氟化沥青制造中所用染料和颜料没有特殊限定,但从和氟化沥青反应性考虑,最好用具有官能基的,可使用碱性染料,分散性染料等。
在氟化沥青着色反应中所用溶剂,可用氟系溶剂或有机溶剂,或者它们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使用氟系溶剂时,最好是能适度将原料的氟化沥青溶解的溶剂,例如,可举出有六氟苯,全氟萘烷,全氟十氢菲、三氟苯、1,1,2-三氯,1,2,2-三氟乙烷等。而使用有机溶剂时,可用水溶性溶剂,最好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类,丙酮、丁酮、二乙基酮、甲基异丙酮等酮类,乙腈,THF,或它们和水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使用有机溶剂时,由于氟化沥青在有机溶剂中不溶,虽然不能溶于氟化沥青但必需是能使染料或颜料在水或水溶性溶剂中很好地分散的溶剂。因此,上述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比例为,对于1重量份水溶性有机溶剂为0-10重量份水,最好为0.1-5重量份。当降低水的混合比例时,缺点是染料和颜料在反应液中分散状态变坏,与此相反,当增加水的混合比例时,其缺点是因氟化沥青是疏水性物质,氟化沥青在反应液中的分散状态会变坏。反应中所用溶剂量,对于1重量份氟化沥青,为1-100重量份,最好5-30重量份。
本发明对反应温度没有特殊限定,从室温到该溶剂的回流温度都可以,但在低温下进行时,反应速度会变慢,在接近回流温度时最好。
这样得到的粗制着色氟化沥青,为了和未反应的染料或颜料进行分离精制,使用上述氟系溶剂萃取的方法最为有效,该溶剂对未反应的染料或颜料不溶,且能将着色的氟化沥青溶解出来,氟系溶剂的用量,对于1重量份着色氟化沥青,为1-100重量份,最好5-30重量份。接着对萃取得到的氟化沥青进行蒸发,将使用的氟系溶剂蒸发出去,由此精制获得最终化合物。
另外,将氟化沥青和染料作原料,使用溶剂进行反应时,为了将氟化沥青和未反应的染料分离精制,可以使用对着色氟化沥青不溶,但对未反应的染料能够溶出的溶剂,即用水或上述有机溶剂,或它们和水的混合溶剂,将精制着色氟化沥青进行洗涤的方法是有效的。氟系溶剂用量,对于1重量份着色氟化沥青,为1-100重量份,最好5-30重量份。接着将萃取得到的氟化沥青进行蒸发除去所用溶剂,可精制得最终化合物。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以对本发明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例1向软化点100℃,0.2(重量)%喹啉不溶成分,30(重量)%苯不溶成分的煤沥青中加入2倍量的氢化蒽油,于430℃加热90分钟后,在300℃减压下去除蒽油,得到还原沥青。
接着,向所得还原沥青中通入氮气,除去低分子量成分,在450℃下热聚合5小时,得到软化点300℃,60(重量)%喹啉不溶成分,98(重量)%苯不溶成分,含90(重量)%以上中间相的中间相沥青。
将50g所得到的中相沥青进行粉碎,装入镍制反应容器中,对系统进行真空排气,充满氩气后,在70℃下以平均流速650cc/分的速度通入20%氟和80%氩的混合气,反应20小时,得到144g氟化沥青颗粒,元素分析结果,组成式为CF138,平均粒径为1.3μm。
接触角的测定使用FACE接触角针(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CA-A型),利用液滴法测定水的接触角。
被粘着性试验实际中,熨烫付着浆糊的衣物,可以利用目视判断衣物的浆糊在熨斗底座面上付着的程度。
滑动性试验改变底座基质材料1的复合镀膜表面粗糙度时,就能调查滑动性有多大变化,这种实验,将熨斗置于棉布试验品上,用引力计,进行拉伸时,利用引力计的指示值多少来评价研究是否开始移动。
静电产生试验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调查静电产生状况的实验。图2中标号5是熨斗,6是10cm×10cm的丝织品。该实验中,将约10块丝织品试验布6重叠起来,将试验熨斗5在其上往复10次,利用静电计(型号224CL)测定产生的静电,同时确认付着在熨斗上丝织品试验布6的个数。
耐磨损性试验将熨斗基座面的中心温度调整到220±5℃,加以3kgf重量后,以额定电压(100V)边向熨斗通电,边在棉布上滑动73Km(相当5年)。之后,用测膜厚计(株式会社ケツト科学研究所制LZ-200)和荧光X射线分析仪(精工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SEA5120)测定磨损量,并进行评价。
实施例1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PTFE)·电镀液的配制将5重量份的PTFE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添加到含有下述组成的镍电解槽内。另外,对于1gPTFE以3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全氟叔铵盐(C8F17SO2NH(CH2)3N+(CH3)3·Cl-))。
氨基磺酸镍电解液组成氨基磺酸镍350g/l氯化镍 45g/l硼酸 40g/l·电镀方法首先,将铝合金制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精细度0.5μm)作为负极,使用具有下列组成的伍德液,在液温25℃,电流密度10A/dm2的条件下,进行膜厚1-3μm底层镍镀处理。
伍德液组成氯化镍245g/l盐酸 120g/l接着,在液温45±5℃、pH3.8-4.2、电流密度2A/dm2的条件下,将上述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边进行螺旋搅拌,边进行电解,至到膜厚达10μm止,形成镍-PTFE复合镀膜。
将获得的具有镍-PTFE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在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在3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于室内放置1小时直至常温。所得到的具有镍-PTFE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含PTFE的量为20%,测得水的接触角为120°。
通过改变添加到镍液中PTFE的量,制作成PTFE含量分别为5、10、15、20、25(容量)%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使用表面精细度0.5μm的基质材料),用备有这些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熨斗进行非粘着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记表1。
从该实验结果可知,将聚四氟乙烯的含量取为15(重量)%以上时,可以确保熨烫时付着在衣物上的浆糊不付着的非粘着性。当低于10(容量)%时,可知非粘着性降低。
另外,以15% PTFE含量制作设有表面精细度分别为0.1、0.3、0.5、1.0、1.5μm复合镀层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使用备有这些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熨斗进行滑动性试验。结果示于表2。
从这些实验结果可知,用中心线表面粗糙度测定底座基质材料1的复合镀膜的加工情况,在1.0μm以下时可改善滑动性,复合镀膜的表面粗糙度取为0.5μm以下时,滑动性会更好。
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为0.5μm、PTFE含量为15(容量)%的熨斗,进行静电试验。
其结果,备有用比较例的氟树脂系涂料处理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熨斗,产生9KV的静电,粘付有3个丝织品试验布6。而本实施例的熨斗,静电在最小刻度以下(1KV以下),丝织品试验布6块中付着的个数为0。如下所述,采用本实施形式,由于过渡金属3的存在,可实现熨烫作业时很少静电产生的熨斗。
使用备有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表面粗糙度为0.5μm,PTFE含量为15(容量)%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熨斗,进行耐磨损试验。
其结果,备有用比较例的氟树脂系涂料处理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熨斗,磨损量为3-10μm。而本实施形式的熨斗,磨损量为0.5-0.7μm。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形式,由于过渡金属3的存在,实现了由熨烫产生面膜磨损很小的熨斗。
实施例2 PTFE-化学电镀(无电解)和实施例1相同,对于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形成底层镍镀膜后,把下述材料作为主成分,添加1重量份PTFE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而且,对于1g PTFE以3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使用此电镀液,形成化学电解镍-PTFE复合镀膜(10μm)。
镍化学镀液组成硫酸镍六水盐20g/l柠檬酸钠 8g/l丙二酸钠20g/l次亚磷酸钠 20g/l即,将底层镍镀处理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在上述镍化学镀液中进行浸渍,在液温90±2℃,pH4.9-5.2的条件下,边进行螺旋搅拌,边进行化学电镀1小时,直到膜厚达10μm为止,形成镍-PTFE复合化学镀膜。
将所得到的具有镍-PTFE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3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所得具有镍-PTFE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PTFE含量为20%,测得的水接触角为120°。
和实施例1相同,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如下述表3所示取得和实施例1中表面粗糙度0.5μm,PTFE含量20%时相同的结果,,任何一种试验结果都很好。
实施例3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FEP)除了使用5重量份FEP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对于1g FEP以65.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镀液外,其他和实施例1同样,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FEP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所得具有镍-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FEP含量为20%,测得的水接触角为115°。
和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了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4,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4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以下简称PEA)除了使用5重量份PFA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而且对于1g PFA以3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镀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PFA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34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至到常温。所得具有镍-PFA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PFA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20°。
和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5,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5 氟化石墨除了使用5重量份氟化石墨微粒(粒径1μm以下,旭硝子株式会社制),对于1g氟化石墨微粒以4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复合镀液外,其他和实施例1同样,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上(表面粗糙度0.5μm)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氟化石墨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氟化石墨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3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为止。所得具有镍-氟化石墨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氟化石墨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10°。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任何一种结果都很好。
实施例6 氟化沥青除了使用5重量份参考例1中得到的氟化沥青微粒(平均粒径1.3μm),而且对于1g氟化沥青以3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株式会社制)的镀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一样,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10μm)。
将所得到的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室内放置1小时到常温为止。所得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氟化沥青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4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6,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7 氟化沥青-无电解除了使用1重量份参考例1中得到的氟化沥青微粒(平均粒径1.3μm),而且对于1g氟化沥青以30.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的镀液外,其他和实施例2相同,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室内放置1小时到常温为止。所得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中氟化沥青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4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7,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8 PTFE-FEP除了使用2.5重量份PTFE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和2.5重量份FEP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而且对于1g PTFE以30.0mg的比例和对于1g FEP以65.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复合镀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PTFE-FEP复合镀膜(10μm)。
将获得的具有镍-PTFE-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为止。所得具有镍-PTFE-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其PTFE和FEP的总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20°。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8,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9 氟化沥青-FEP除了使用1.25重量份参考例1中所得氟化沥青微粒(平均粒径1.3μm)和5重量份FEP微粒(粒子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而且对于1g氟化沥青以30.0mg的比例和对于1g FEP以65.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复合镀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氟化沥青-FEP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氟化沥青-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为止。所得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其氟化沥青和FEP的总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为130°。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9,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10 PTFE-FEP-氟化沥青除了使用1.25重量份参考例1中所得氟化沥青微粒(平均粒径1.3μm)和2.5重量份PTFE微粒(粒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和2.5重量份FEP微粒(粒子径2μm以下,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而且对于1g氟化沥青以30.0mg的比例,对于1g PTFE以30.0mg和对于1g FEP以65.0mg的比例添加表面活性剂(商标「メガフアツクF150」,大日本インキ化学株式会社制)的复合镀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氟化沥青-PTFE-FEP复合镀膜(10μm)。
将所得具有镍-氟化沥青-PTFE-FEP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所得具有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其氟化沥青和FEP的总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2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表10,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11,着色氟化沥青在30g参考例1中获得的氟化沥青微粒(平均粒径1.3μm)中加入0.3g兰色无机染料(大和化工株式会社制Methylene blue FZ),在3倍量的甲醇中,在60℃下进行着色反应,得到29.8g着色氟化沥青。
除了使用这种着色氟化沥青外,其它和实施例6一样,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底层镀膜后,再形成镍-着色氟化沥青复合镀膜(10μm)。
将得到的具有镍-着色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置于循环式热风干燥炉内,于250℃下加热30分钟,接着在室内放置1小时直到常温。所获得的具有兰色的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氟化沥青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4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1,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12除了使用黄色无机染料(大和化工株式会社制Chrysolidine)外,其它和实施例11一样进行电镀处理。所获得的具有黄色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其氟化沥青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为14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1,任何一项都很好。
实施例13除了使用绿色无机染料(大日本精化株式会社制マスタ-フアインカラ-MF5320)外,其它和实施例11一样进行电镀处理。所得到的具有绿色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氟化沥青含量为20%,测得水接触角145°。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1,任何一项都很好。
比较例将氟树脂系涂料涂敷在铝合金制熨斗底座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0.5μm)上,形成氟树脂涂膜。测得这种涂膜的水接触角为110°。
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非粘着性试验,滑动性试验,静电产生试验,耐磨损性试验,结果示于下述表12,和镍-PTFE复合镀膜和镍-氟化沥青复合镀膜相比,任何一项都很差。
实施例14如图3和图4所示,熨斗7具有由铸造成型时埋设的加热器8而进行加热的底座部件9。在该底座部件9的下面,用螺栓13等物装配上已涂覆一种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11的复合镀膜12的熨烫面件10(相当于熨斗底座基质材料))。
在熨烫面件10上形成复合镀膜12时,可通过一般的方法进行,将熨烫面件10浸泡在复合电镀用的液槽内,复合镀膜12在整个熨烫面件10的表面上形成。因此,将熨烫面件10安装在底座部件9上时,没有曝露在外面的部分上也有复合镀膜12。
这样,将表面形成复合镀膜12的熨烫面件10由于与底座部件9形成复合结构,埋置在底座部件9中的加热器8的接线端不会付着镀膜,在实施复合镀膜工序中,不会产生因加热器8绝缘恶化而带来危险。而且不需实施特殊的防镀膜付着的处理,可使制造容易进行。
实施例15如图5所示,将加热器8埋设在底座部件14中,用螺钉16将熨烫面件15安装在该底座部件14的下面,同时,在其上面形成水蒸发的气化室17。在熨烫面件15的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4相同。
当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底座部件14,形成气化室17,由于只在可熨烫面件15的表面上涂镀有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而在气化室17的表面上,由于没有形成具有显著疏水性的复合镀膜,滴入到气化室17中的水可有效地气化,从而可以获得不阻碍蒸汽产生的熨斗。
另外,在可熨烫面件15的表面上,由于形成了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使熨烫面的表面硬度变得非常高,所以在实际熨烫中可防止熨烫面的表面受到损伤。
而且可提高耐磨损性,长期熨烫也难于磨损,同时,复合镀膜,当提高熨烫面温度时,也可很好地与布料滑动,能够顺利地进行熨烫。
实施例16如图5-图7所示,底座部件14,埋设了加热器8,同时,至少在熨烫面的表面上形成氟树酯层。这样,该底座部件14的熨烫面,即下面的一部分,再用螺钉16将熨烫面件15与之结合。以使底座部件14上涂镀的氟树脂层可围绕在熨烫面件15的周围。
在熨烫面件15的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子的复合镀膜,在可熨烫面件15上设有多个蒸汽穴18,在底座部件14和面件15之间设有通道19,以将气化室17内产生的蒸汽导入蒸汽穴18中,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4相同。
当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形成了复合镀膜的熨烫面件15,由于它装配于底座部件14下面的一部分底面上,而且起伏少,形状简单,所以形成复合镀膜的表面积可减少,实现了廉价。
底座部件14和熨烫面件15之间,由于设置了将气化室17内产生的蒸汽导入蒸汽穴18的通道19,所以取下可熨烫面件15后,很容易地清除堆积在通道19中的水垢等蒸发残留物和杂物。
进而,由于在底座部件1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围绕在可熨烫面件15周围的氟树脂层,所以熨烫时能在布料间易于滑动。
实施例17如图8所示,熨烫面件20,至少在其熨烫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同时,熨烫面件20的上面,向上方突出的结合部位21与底座部件22的孔连通,通过螺母23,从底座部件22的上面与熨烫面件20结合。这样,在上述结合部件21上,利用螺栓25,从上面将底座部件22固定在覆盖的盖罩24上。其它结构和实施例14相同。
当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在气化室(未图示)的表面上没有形成复合镀膜,所以制得的熨斗不会妨碍蒸汽产生,而且,可熨烫面件20的熨烫面形成平滑的结构,同时可防止螺钉等对布料的挂带。
实施例18如图9所示,可熨烫面件26,至少在其熨烫面的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将它的外缘部位26a,从底座部件27的下面,卷曲向上而套合在端面的外周部位28上。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4相同。
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在气化室(未图示)的表面上没有形成复合镀膜,所以获得的熨斗不会妨碍蒸汽的产生,同时,熨烫面件26能稳固地结合在底座部件27上。
实施例19如图10所示,熨烫面件29,由于至少在其熨烫面的表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在它的外周部位形成向上方折曲的凸缘部分30。
这样,在底座部件31上,对应凸缘部位30设有凹部位32,将上述熨烫面件29的凸缘部位30压入设在底座部件31上的凹部32内而结合,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5相同。
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由于在气化室(未图示)的表面上没有形成复合镀膜,得到的熨斗不会妨碍产生蒸汽,同时,熨烫面件29与底座部件31结合工序简单,确保熨烫面件29能稳固地与底座部件31相结合。
实施例20如图11所示,熨烫面件33,至少在其熨烫面的表面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埋设有加热器8的底座部件34,在底座部件34铸型时,同时形成一个整体。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9相同。
当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由于气化室(未图示)的表面上没有形成复合镀膜,得到熨斗不会妨碍蒸汽的产生,同时,熨烫面件33与底座部件34可紧密结合,底座部件34可很好地向熨烫面件33进行热传导,进而熨烫面件33与底座部件34结合工序简单,确实将熨烫面件33能稳固地结合在底座部件34上。
实施例21如图10所示,在下面结合有熨烫面件29的底座部件31上,设有多个从其下面与上面连通的通孔35,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9相同。
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时,熨烫面件29与底座部件31的下面结合时,两部件间的空气可从通孔35排出,从而可提高其密合性,进而,来自由加热器8加热的底座部件31的热量能有效地传导到熨烫面件29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21中,虽然在底座部件31上形成通孔35,但在熨烫面件29上也可形成,这时,在熨烫面件29上形成的通孔35,也能获得和上述实施例15中说明的蒸汽孔18所获得的同样效果。
实施例22图3中熨烫面件10,是由铝或含铝合金等热传导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4相同。
若采用上述结构,可有效地通过熨烫面件10,将来自加热器8加热的底座部件9的热量传导到衣物上。另外,上述说明,虽然对图3中的熨烫面件10作了说明,但,其它实施例的各种熨烫面件,通过用热传导性好的材料制成,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3如图12所示,良好的热传导性部件,可以用铜、铝或含它们的合金,进而,石墨等热传导性优良的材料制成板状,或者,用含有铜、铝、碳等热传导性优良的粉体材料的浆状材料制成,配制在底座部件31和熨烫面件29之间。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9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由良好的热传导性部件36,可有效地将底座部件31的热量传导到熨烫面件29上,并能将熨烫面件29的表面温度均匀化。
实施例24图3中熨烫面件10,用不锈钢、钛等金属材料或氧化铝、氮化铝、氧化锆等陶瓷材料等良好的耐腐蚀性材料制成,其它结构和上述实施例14相同。
若采用上述结构,可以防止蒸汽等对熨烫面件10的腐蚀,即使是其它实施例的各熨烫面件,也可以获得,通过采用良好的耐腐蚀性材料形成的同样效果。
实施例25图3中熨烫面件10,其表面是由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子的复合镀膜12形成的平滑面。其它结构和上实施例14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使熨烫面件10的表面光滑,复合镀膜12可形成光滑面,在熨烫作业时,在湿衣物上也易于滑动,从而可提高了使用效果。
另外,上述说明,对于其它实施例的熨烫面件,也能通过使表面平滑并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12而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26图7中的熨烫面件15,是由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复合镀膜形成的表面粗糙化面。其它结构和实施例16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熨烫面件15的表面粗糙化,以增大表面积,会使复合镀膜的粘着性变好,即使在复合镀膜上付着指纹等,也难以发现因指纹引起的污染,因此,对于其它实施例的各种熨烫面件,也都可以使表面粗糙化后通过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形成复合镀膜而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27图3中的熨烫面件10用铝压延板制成。在这种铝压延板表面上形成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其它结构和实施例14相同。
采用上述结构,在熨烫面件上没有针孔等,没有因加热空气膨胀而使复合镀膜从铝压延板上剥落的危险,而形成坚固的镀膜。
本发明的第一个手段,在镍、铬或它们的组合过渡金属中均匀分散有平均粒径2μm以下的氟化合物微粒,这种构成可以实现熨斗滑动性良好,表面硬度高,磨损和损伤少,而且不产生静电。
本发明的第二个手段,氟化合物微粒含量在15(重量)%以上,可以实现熨斗能防止付着熨烫衣物上的浆糊,提高非粘着性。
本发明的第三个手段,在熨斗基质材料的表面上设置复合镀膜后,再在氟化合物微粒(但是氟化石墨除外)熔点以上进行热处理,可显著改善复合镀膜的耐久性和表面疏水性。
本发明的第四个手段,复合镀膜的表面粗糙度定为1.0μm以下,可实现熨斗进一步改善滑动性。
本发明的第五个手段,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上使用了铝压延板,因此,过去的铝模铸材问题,即电镀处理难,耐腐蚀性能低的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本发明的第六个手段,当利用加热器加热底座部件时,由于具备和上述底座分散的下面结合的熨烫面件,并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设在底座部件中的加热器,不会受镀膜产生的坏影响。可以在熨斗的熨烫面上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提高了熨烫面的硬度,可以防止损伤,同时,提高了耐磨损性,即使长期熨烫也难以磨损。
本发明的第七个手段,由于在底座部件上形成气化室,由于在气化室的表面没有形成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滴入气化室中的水能很好地被蒸发,能喷出稳定的蒸汽。
本发明的第八个手段,由于将熨烫面件设置在底座部件下面的一部分表面上,所以可减少形成复合镀膜的表面积,可实现廉价。
本发明的第九个手段,在熨烫面件上设有蒸汽孔,同时,底座部件和熨烫面件之间形成通道,将气化室内产生的蒸汽导入蒸汽孔内,取下熨烫面件,很容易清除堆积在通道中的水垢等蒸发残留物和杂物。
本发明的第十个手段,由于熨烫面件能从底座部件上面取下,所以可使熨烫面平滑,从而可防止螺钉挂带布料。
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手段,由于在底座部件和熨烫部件间配设了良好的热传导性部件,来自底座部件的热量可有效地传导到熨烫面件上,并使熨烫面件的表面温度均匀化。
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手段,由于在铝压延板的表面上形成了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并构成熨烫面件,熨烫面件上没有针眼,所以加热时,不会有因膨胀空气而使复合镀膜从铝压延板上剥落下来的危险,而形成坚固的膜。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状态的熨斗结构断面图。
图2是说明试验本发明静电产生状态的试验装置结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的侧面图。
图4是本发明断面的实施例熨斗重要部位放大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熨斗下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熨斗下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19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22实施例的熨斗重要部位断面图。
1.熨斗底座基质材料,2.镀层,3.过渡金属,4.氟化合物微粒子,8.加热器,9.底坐部件,10.熨烫面件,11.氟化合物微粒子,12.复合镀膜表1
非粘着评价基准 ○好△普通×不好表2
非粘着评价基准 ◎非常好○好△普通表3
·非粘着性评价基准◎非常好○好△普通×不好·耐磨损性滑动试验后的磨损量表权利要求
1.一种熨斗,其特征在于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表面上设置分散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氟化合物微粒具有比镀膜厚度更小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氟化合物微粒在复合镀膜中的含量为15(容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氟化合物微粒是从以下群组中选出的一种或二种以上,即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醚共聚物(PFA)、氟化石墨、氟化沥青,及氟化沥青和染料或颜料反应而制成的着色氟化沥青。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将形成了分散含有上述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的熨斗底座基质材料,在其氟化合物(除氟化石墨外)微粒熔融点以上进行加热处理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上的复合镀膜表面粗糙度为1.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熨斗底座基质材料是铝压延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加热器加热的底座部件的下面,作为熨斗的熨烫面件,与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座部件中形成气化室。
10.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熨斗的熨烫面件设在上述底座部件的部分底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熨斗的熨烫面件上设有蒸汽孔,同时在底座部件和熨烫面件之间形成将气化室产生的蒸汽导入蒸汽孔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上述熨斗的熨烫面件从底座部件的上面装配。
13.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座部件和上述熨斗熨烫面件之间配置具有良好热传导性的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记载的熨斗,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铝压延板的表面上形成含有氟化合物微粒的复合镀膜,并构成熨烫面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熨斗,其特征在于,在熨斗底座基质材料的表面上设置有复合镀膜。该镀膜中分散地含有氟化物微粒。因此可以提高硬度,改善熨烫作业中的滑动性,减少衣服钮扣和拉链等对熨斗表面氟涂层的划伤和磨损,减少静电的产生。
文档编号D06F75/38GK1165217SQ9612205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25日
发明者金泽成寿, 胡桃泽利光, 清水政雄, 中村俊英, 小林伸一郎, 谷口透, 前田俊之, 松好弘明, 山田光昭, 斋藤道雄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