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和用于编织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织物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400917阅读:来源:国知局
5和图6中示出另一替代性的编织结构。同样,这两幅附图示出与两个紧邻筘齿相关联的两个绒头经纱系统。这两个绒头经纱系统可在玮向上交替地重复。
[0073]在图5和图6中所示的编织结构与在图1和图4中所示的编织结构之间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在图1至图4的结构中,两个引玮装置用于引入玮纱S,即每个引玮装置与将被编织的每个织物Stl、St2相关联,而为了获得图5和图6中所示的编织结构,使用三个引玮装置,例如三个夹持器机构。在图5和图6中,用于形成成组玮纱G1、G2的那些玮纱S被示为条纹或黑色的。被示为打叉圆圈的玮纱是可存在、但通常不会存在的玮纱。这可通过在特定的引玮周期期间仅使用另一个引玮装置或通过不将玮纱传递到引玮装置之一使得没有纱线引入来获得。示为不具有颜色或图案的圆圈的玮纱是辅助玮纱A,其被引入到两个刺针L1、L2之间,并且其将如稍后解释说明的那样用于形成作为绒头元件的绒圈。
[0074]在图5和图6的左侧部分中,示出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组Gl和彼此相邻并且相邻于所述两个第一组Gl的两个第二组G2。在织物Stl、St2的该区域中,存在3/8W-编织,其中在两个这种组Gl、G2彼此相邻的区域中,包括两个绒头引线PS的相应绒头尖PP在两个织物Stl、St2的每一个中产生。取决于这些绒头尖PP是否存在于两个组第一 Gl之间,或两个第二组G2之间,或第一组Gl和第二组G2之间,绒头引线PS将在经向上倾斜到左侧或在经向上倾斜到右侧或不倾斜。
[0075]在图5中可以看出,与定位在左侧的两个第一组Gl相关联,这两个绒头经纱P2、P2用于形成绒头尖PP。在其中示出对称平面Syl的区域中,即在第一组Gl和第二组G2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存在从绒头经纱P2、P2到绒头经纱P:、变化。应指出的是,该过渡通过围绕玮纱S交织两根经纱PpP1而出现,其中两根经纱P 2,PjP为开始形成绒头尖的一根经纱以及形成绒头尖结束的一根经纱,所述玮纱S定位在两个织物Stl、St2的背衬织物BF的背侧SB处。在两个第二组G2、G2中,绒头经纱Pp P1用于分别形成绒头尖PP和绒头引线PS0
[0076]图5和图6中所示的经纱系统除了两个绒头经纱Pp PjP两个绒头经纱P 2、P22外包括两个绒头经纱P3、匕和两个绒头经纱P 4、P4O总共八根绒头经纱,以及一组四个绒头经纱P1、P2、P3、P4以如此的方式与两个织物Stl、St2的每一个相关联,以使得在其不形成绒头元件的区域中,相应组的绒头经纱的每一根分别接结到相关联的织物Stl和St2内。不形成绒头的绒头经纱位于背衬织物BF上外侧张紧经纱SI布置在其中的区域内,即在定位在张紧经纱SI的背侧SB处的玮纱S和定位在相应织物Stl、St2的两根张紧经纱S1、S2之间的玮纱S之间。
[0077]在其中产生3/8W-编织的区域(即该区域包括在图5和图6左侧上的两个第一组Gl和两个第二组G2)之后,存在其中在图5和图6的右侧示出两个第一组Gl和一个第二组G2的区域。在该区域中,产生3/4W-环圈-编织。这意味着在其中两个组G1、G1或G1、G2彼此相邻的区域中,绒头经纱从一个织物到另一个织物没有任何变化,但绒头经纱P3、P4与定位在两个刺针L1、L2之间的辅助玮纱A交织。在这种辅助玮纱A的两侧上,绒头经纱P3、P4与两个相邻组中的每一组的玮纱S交织。在将两个织物Stl、St2从刺针L1、L2移除之后,将这些辅助玮纱A从绒圈PL抽出,使得在由织物St 1、St2构成的地毯中,这些辅助玮纱A将不存在。最后,将只存在用于构成组Gl、G2的玮纱S,以及如果需要的话,还存在在特定位置处的一些交叉玮纱。
[0078]由于在两组Gl、G2或Gl、G3彼此相邻的区域中存在绒圈PL的事实,绒圈PL将取决于两个相邻的组的种类而倾斜。在两个第一组Gl彼此相邻的区域中,绒圈PL将倾斜到图5和图6中的左侧,因为其间构成这种绒圈PL的两根玮纱在从背侧SB到绒头侧SP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偏移。在其中第一组Gl与第二组G2相邻的区域中,绒圈PL不倾斜,以及在两个第二组G2彼此相邻的区域中,绒圈PL将倾斜到右侧。
[0079]图7和图8示出经纱系统编织结构的另一替代性实施例,例如以交替的方式在玮向上在地毯中重复出现。图7和图8示出编织结构,其中在经向上相邻于彼此重复出现的玮纱S的组G1、G2、G3由三根玮纱S构成。可以看出定位在两个端部区域E1、E2处的两根玮纱S比定位在每一组Gl、G2、G3的中央区域内在这两根玮纱之间的玮纱S细。例如定位在组端部区域E1、E2处的两根玮纱S可具有相同的粗度,即当考虑其横截面时具有相同的直径。此外,可以看出,在每个所示的经纱系统中,提供与每一个背衬织物BF(即将被编织的两个地毯)相关联的单根张紧经纱SI,以及单根接结经纱B。每组G1、G2、G3的较粗玮纱S定位在相关联的张紧经纱SI的绒头侧SP处,如具有定位在相应的第一组端部区域El处的一根玮纱S的情况那样。定位在第二组端部区域E2处的另一玮纱S定位在相应的背衬织物BF (即将被编织的相应地毯)的背侧SB处。
[0080]当在相应组G1、G2、G3的中央区域内使用这种较粗的玮纱S时,可获得对在相应组GU G2、G3彼此相邻的区域中提供的绒头元件倾斜度的附加影响,使得这些绒头元件PP具有增加的倾斜度。当将这些较粗的玮纱S定位在相应的张紧经纱SI的绒头侧SP处时,这种效果可进一步增强。
[0081]定位在相应组Gl、G2、G3的中央区域内的这种较粗的玮纱S具有的粗度可在定位于相应组端部区域E1、E2处的一根玮纱或多根玮纱S的粗度的110%至150%的范围内、优选150 %至200 %的范围内、更优选大于200 %的范围内。当考虑到这样的粗度时,粗度例如可以指相应纱线的直径,所述纱线例如可至少在没有横向负载施加到这种纱线的区域中具有大致圆形的横截面。
[0082]应当指出的是,定位在组端部区域E1、E2处的两根玮纱S当然可以有相同的粗度,但不一定必须具有相同的粗度。这两根玮纱之一可以比另一根粗,并且甚至可具有与定位在相应组Gl、G2、G3的中央区域中的玮纱相同的粗度。还应当指出的是,甚至在如果至少一个组包括多于三根玮纱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位于定位在组端部区域E1、E2处的两根玮纱之间的至少一根玮纱、优选所有这些玮纱可以比定位在组端部区域处的至少一根玮纱粗。此外,应当指出的是,使用较粗玮纱的这种编织结构可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组G1、G2、G3中使用,或例如可仅在一种或一些不同类型的组中使用。优选以这种方式设置特定类型组中的每个组,所述组在其中央区域中具有至少一根这种较粗的玮纱,而并不排除可设置特定类型组中的一些组,所述组例如具有粗度相同的玮纱或具有在至少一组端部区域处的较粗玮纱。
[0083]图9和图10示出另一替代方案,其也在相应组G1、G2、G3的中央区域内使用较粗的玮纱。在图9和图10中所示的经纱系统中,可使用不同着色和/或不同结构的绒头经纱P1I2来在将被编织的地毯中提供彩色图案和/或结构图案。例如用于构成绒头元件PP的两根绒头经纱之间的变化可以如此的方式在两个相邻组Gl和G2之间出现,以使得在两组Gl、G2相邻的区域中构成的两个绒头元件PP由具有相同颜色和/或结构的经纱P2提供。
[0084]从上面的描述可清楚的是,当生产具有阴阳花纹编织结构的地毯时,在将该阴阳花纹编织结构与其它编织结构的组合上存在高的变化性。此外,阴阳花纹编织结构不仅可用于形成地毯中的绒头引线,而且还可用于提供具有绒圈的地毯或地毯中的区域。
[0085]所示的结构可在不同的方面进行变化。例如,可在经纱系统中使用一根以上的接结经纱,并且所述接结经纱与将被编织的每个织物相关联,使得甚至通过同一个绒头经纱系统将有可能将每一根玮纱固定到背衬织物。例如,在绒头经纱系统的每个或至少一部分内可以使用两根接结经纱,并且所述接结经纱与将被编织的每个织物相关联。
【主权项】
1.一种具有阴阳花纹的地毯,所述地毯包括具有玮纱(S)和张紧经纱(S1,S2)的背衬织物,还包括与背衬织物的玮纱(S)交织并形成绒头元件的绒头经纱(P),玮纱(S)以在经向上重复出现的成组玮纱(G)来提供,每组玮纱(G)提供其玮纱(S)相对于至少一根张紧经纱(SI,S2)的相对定位,组(G)中的玮纱(S)在各自的相对定位中要么定位在相对于张紧经纱(S1,S2)的绒头侧上,要么定位在相对于该张紧经纱(S1,S2)的背侧上,第一组(Gl)玮纱具有其玮纱(S)的第一相对定位,以及第二组(G2)具有其玮纱(S)的不同于第一相对定位的第二相对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相对定位和第二相对定位相对于在玮向上延伸的对称平面(Syl)提供相对于彼此的基本上镜像对称的布置; 和/或 其中在第一相对定位和第二相对定位的每一相对定位中,在经向上在第一组端部区域(El)处定位的玮纱(S)和在经向上在第二组端部区域(E2)处定位的玮纱(S)相对于至少一根张紧经纱(S1,S2)具有不同的相对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地毯, 其中 至少一个第一组(Gl)在经向上紧邻第一组(Gl)布置; 和/或 至少一个第二组(G2)在经向上紧邻第二组(G2)布置; 和/或 至少一个第一组(Gl)在经向上紧邻第二组(G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地毯, 其中第三组(G3)具有不同于第一相对定位和第二相对定位的玮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