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8581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家居日用品领域,涉及棉被,具体涉及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
目.ο
【背景技术】
[0002]棉被是主要以棉花为填充物的床上用品,棉被与羽绒、蚕丝、羊毛等被子相比的优点是:保暖性和柔软舒适度好,而且棉花被无静电,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和婴幼儿很好。
[0003]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可是生活,工作等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的增大,造成睡眠质量不佳,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们在无形中感觉到越来越累,身体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失眠,精神不振,工作无力,人容易狂躁,焦虑或者抑郁,很多人开始借助西药的安眠药,或者喝酒来强制性让自己睡眠,结果适得其反,且一旦离开药物或者酒精,失眠的情况更加严重,长期服食药物或酒精会产生依赖性,并且会对大脑、肠胃和肝脏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0004]为改进人们在精神压力增大时的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的同时减少失眠患者对药物或酒精的依赖性,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0005]本发明所述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制熏蒸中药材混合物,所述熏蒸中药材组分包括:黄苓10-20份、柴胡10-20份、黄连10-20份、牛藤10-20份、细辛10-20份、当归10-20份、薰衣草10-20份、艾叶30-60份、茯苓10-20份、姜半夏10-20份、苏叶10-20份、夜交藤10-20份,将其混合均匀;
步骤2.将棉花放入熏蒸容器桶,将配好的熏蒸中药材放入熬制容器中均匀摊铺,对中药材加热熏蒸12-24小时;每顿棉花需要以上熏蒸中药材500-1000克;
步骤3.把熏蒸好的棉花烘干,烘干后的棉花打包成捆;
步骤4.打包成捆的棉花打泡后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除渣排尘;
步骤5.除渣排尘后将棉花梳理摊薄至厚度不大于5毫米,将棉花一次成型成棉胎。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对中药材熏蒸的加热温度为250-350摄氏度。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4具体为把棉花打泡后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混合机搅拌、进行除渣排尘后,再将棉花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成卷机、经过疏针打手打泡再次除渣排尘。
[000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生棉被制造装置,包括熏蒸容器桶,所述熏蒸容器桶底部设置有具备熏蒸加热装置及位于熏蒸加热装置上方的棉花容纳腔,所述养生棉被制造装置还包括烘干容器和出糖池,所述棉花容纳腔与烘干容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棉花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出糖口,所述烘干容器底部设置有烘干加热装置。
[0009]优选的,所述烘干容器底部还设置有风机。
[0010]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出的棉被经过药物熏蒸,药性通过挥发进入人体,调节人的神经和内分泌,安抚人的神经和身体,可以有效和极大缓解人的失眠,神经衰弱,焦虑;使人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所述养生棉被制造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养生棉被制造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名称为熏蒸加热装置2-棉花容纳腔3-出糖池4-烘干容器5-烘干加热装置6-棉花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本发明所述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制熏蒸中药材混合物,所述熏蒸中药材组分包括:黄苓10-20份、柴胡10-20份、黄连10-20份、牛藤10-20份、细辛10-20份、当归10-20份、薰衣草10-20份、艾叶30-60份、茯苓10-20份、姜半夏10-20份、苏叶10-20份、夜交藤10-20份,将其混合均匀;
除黄苓、当归、柴胡、黄连、茯苓、柴胡等常用中药熏蒸可以将其中的药理成分附着于棉被上之外,本发明还采用了其他药材以增强棉被的药用功效,其中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外用可治皮肤瘙痒,牛藤可用于祛风散瘀;止痛;利尿消肿等;细辛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等作用,也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姜半夏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等。苏叶又名紫苏叶,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的作用,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等。
[0014]步骤2.将棉花放入熏蒸容器桶,将配好的熏蒸中药材放入熬制容器中均匀摊铺,对中药材加热熏蒸12-24小时;每顿棉花需要以上熏蒸中药材500-1000克;
步骤3.把熏蒸好的棉花烘干,烘干后的棉花打包成捆;
步骤4.打包成捆的棉花打泡后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除渣排尘;
步骤5.除渣排尘后将棉花梳理摊薄至厚度不大于5毫米,将棉花一次成型成棉胎。
[0015]具体的,所述步骤2中对中药材熏蒸的加热温度为250-350摄氏度,由于药材挥发的多为大分子有机物,温度必须设置的较高,才能使药材的药理成分能够挥发并上升一定高度,被棉花吸附。同时较高的温度也有利于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尽量挥发。
[0016]所述步骤4中搅拌过程可以具体为把棉花打泡后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混合机搅拌、进行除渣排尘后,再将棉花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成卷机、经过疏针打手打泡再次除渣排尘。采用二次除渣排尘的步骤不仅可以提高除渣排尘效果,而且可以提高棉花蓬松度,使药物成分在棉被中分布更均匀。
[0017]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生棉被制造装置,包括熏蒸容器桶,所述熏蒸容器桶底部设置有具备熏蒸加热装置1及位于熏蒸加热装置上方的棉花容纳腔2,所述养生棉被制造装置还包括烘干容器4和出糖池3,所述棉花容纳腔2与烘干容器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棉花容纳腔2底部设置有出糖口,所述烘干容器底部设置有烘干加热装置5。
[0018]如图1所示,熏蒸加热装置内设置有药材容纳空间,将熏蒸中药材配制完成后,放入熏蒸加热装置中的药材容纳空间,开启熏蒸加热装置,熏蒸加热装置可以是电热丝或煤气炉。药材加热熏蒸的过程中,由于棉花受热会产生糖分从棉花容纳腔底部析出,通过出糖口排入出糖池。药材熏蒸后析出的药理成分上升被棉花吸附,从而得到了吸收了药物成分的棉花,棉花可以通过棉花输送管6吸附进烘干容器,烘干加热装置用于对烘干容器内的棉花进行烘干,烘干容器底部可以设置风机,向上鼓风加快棉花的干燥速度。
[0019]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制造出的棉被经过药物熏蒸,药性通过挥发进入人体,调节人的神经和内分泌,安抚人的神经和身体,可以有效和极大缓解人的失眠,神经衰弱,焦虑;使人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0020]前文所述的为本发明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人的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配制熏蒸中药材混合物,所述熏蒸中药材组分包括:黄苓10-20份、柴胡10-20份、黄连10-20份、牛藤10-20份、细辛10-20份、当归10-20份、薰衣草10-20份、艾叶30-60份、茯苓10-20份、姜半夏10-20份、苏叶10-20份、夜交藤10-20份,将其混合均匀; 步骤2.将棉花放入熏蒸容器桶,将配好的熏蒸中药材放入熬制容器中均匀摊铺,对中药材加热熏蒸12-24小时;每顿棉花需要以上熏蒸中药材500-1000克; 步骤3.把熏蒸好的棉花烘干,烘干后的棉花打包成捆; 步骤4.打包成捆的棉花打泡后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除渣排尘; 步骤5.除渣排尘后将棉花梳理摊薄至厚度不大于5毫米,将棉花一次成型成棉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对中药材熏蒸的加热温度为250-350摄氏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把棉花打泡后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混合机搅拌、进行除渣排尘后,再将棉花吸入清花联合机中的成卷机、经过疏针打手打泡再次除渣排尘。4.养生棉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熏蒸容器桶,所述熏蒸容器桶底部设置有具备熏蒸加热装置及位于熏蒸加热装置上方的棉花容纳腔,所述养生棉被制造装置还包括烘干容器和出糖池,所述棉花容纳腔与烘干容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棉花容纳腔底部设置有出糖口,所述烘干容器底部设置有烘干加热装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养生棉被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容器底部还设置有风机。
【专利摘要】一种养生棉被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制熏蒸中药材混合物,所述熏蒸中药材组分包括黄苓、柴胡、黄连、牛藤、细辛、当归10-20份、薰衣草、艾叶、茯苓、姜半夏、苏叶、夜交藤,将其混合均匀;步骤2.将棉花放入熏蒸容器桶,对中药材加热熏蒸12-24小时;步骤3.把熏蒸好的棉花烘干,烘干后的棉花打包成捆;步骤4.打包成捆的棉花打泡后搅拌,搅拌过程中进行除渣排尘;步骤5.除渣排尘后将棉花一次成型成棉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生棉被制造装置。本发明制造出的棉被经过药物熏蒸,药性通过挥发进入人体,调节人的神经和内分泌,安抚人的神经和身体,可以有效和极大缓解人的失眠,神经衰弱,焦虑;使人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IPC分类】A61K36/8888, A61P25/22, D06M13/00, D06M15/00, A61P25/20, D06M101/06, D06M11/00, A47G9/00
【公开号】CN105239355
【申请号】CN201510688466
【发明人】郑吕峰
【申请人】郑吕峰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