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6379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属于无纺织产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左、右机箱;第一、第二导布辊;加热辊;上、下冷却辊;动力传动机构,特点:加热辊包括加热辊辊体、加热辊辊体左、右端盘、隔套管、加热腔左、右隔盘、加热管套管和加热管;上冷却辊包括上冷却辊辊体和芯管,上冷却辊辊体的左端有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中央有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轴向中央设冷却介质引出孔,上冷却辊辊体的右端有上冷却辊辊体右端盘,右端盘的中央有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设冷却介质引入孔,芯管通过芯管支承辐板设置在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内。提高加工效率、保障加工质量以及确保整机的简练。
【专利说明】
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无纺织产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
【背景技术】
[0002]由热风法生产的非织造布通常称为热风无纺布(英文名称为:through_hotairhording nonwoven),其是以低恪点复合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热风恪融固结而成,其所凭借的设备为热风无纺布定型机(也称热风无纺布成型机)。关于热风无纺布的确切定义、技术指标要求乃至试验方法等等可参见中国纺织标准FZ/T64046-2014。
[0003]前述的烫平冷却机是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的配套设施,其功用是对由热风无纺布定型机热熔融粘合的热风无纺布进行后整理,即进行熨烫并在熨烫后冷却固化。
[0004]如业界所知,由热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纤网通常均可采用热粘合加固,如目前非织造生产中常用的涤纶、锦纶、丙纶、ES纤维等。由于棉、毛、麻等天然纤维不具有热塑性,因而由此类纤维单独组成的纤网不能用粘合加固。但在热塑性纤网中加入少量的棉、毛、麻等纤维,则可改善非织造布的某些性能,如吸湿性、手感、柔软性而藉以扩展用途如做医疗卫生用品O
[0005]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相关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3132269A推荐有“无纺布风冷却机”和CN204849359U提供的“无纺布定型机辅助冷却系统”。更为典型的授权公告号CN202830533U介绍的“无纺布热烫设备”,但是该CN202830533U并未给出热烫辊(S卩加热辊)以及冷却辊的具体结构的启示,而热烫辊以及冷却辊是此类加工设备的核心所在并且热烫辊以及冷却辊结构的优劣会对热风无纺布的熨烫冷却效率、质量以及整机结构的简练与否等产生直接影响,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改善加热辊和冷却辊的结构而藉以提高熨烫冷却效率、保障质量以及体现整机结构的简练效果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
[0007]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包括一左机箱和一右机箱,该左机箱以及右机箱彼此左右对应设置并且由固定在左机箱与右机箱之间的一对上支撑横梁以及一对下支撑横梁连结;一第一导布辊和一第二导布辊,第一导布辊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机箱上,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机箱上,第二导布辊对应于第一导布辊的前上方,该第二导布辊的左端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上,而右端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上;一加热辊,该加热辊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与右机箱之间;一上冷却辊和一结构与上冷却辊相同的下冷却辊,该上冷却辊在对应于所述加热辊的前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与右机箱之间,而下冷却辊对应于上冷却辊的下方并且该下冷却棍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与右机箱之间;一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左机箱背对所述右机箱的一侧并且同时与所述的加热辊、上冷却辊以及下冷却辊传动连接,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辊包括加热辊辊体、加热辊辊体左端盘、加热辊辊体右端盘、隔套管、加热腔左隔盘、加热腔右隔盘、加热管套管和加热管,加热辊辊体左端盘固定在加热辊辊体的左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左端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该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的左机箱腔内,而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右端与加热腔左隔盘的中央位置固定并且在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孔,加热辊辊体右端盘固定在加热辊辊体的右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右端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左端,而该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机箱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的右机箱腔内,加热腔左隔盘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左端盘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的加热辊辊体腔内,加热腔右隔盘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右端盘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的加热辊辊体腔内,隔套管位于加热腔左隔盘与加热腔右隔盘之间并且通过间隔分布的隔套管支撑圈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固定,该隔套管的外壁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热介质腔,在隔套管支撑圈上并且围绕隔套管支撑圈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加热介质导流孔,所述加热介质引入孔与加热介质腔相通,加热管套管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加热管套管的左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左隔盘和加热辊辊体左端盘,中部位于加热介质腔内并且支承于隔套管支撑圈上,而右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右隔盘和加热辊辊体右端盘,加热管的数量与加热管套管的数量相等并且插置在加热管套管内;所述的上冷却辊包括一上冷却辊辊体和一芯管,在上冷却辊辊体的左端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在该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该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机箱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腔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右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该冷却介质引出孔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右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入孔与所述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相通,在上冷却辊辊体的右端固定有一上冷却棍$昆体右端盘,在该上冷却棍$昆体右端盘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棍辊体右支承半轴,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机箱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腔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左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该冷却介质引入孔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左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出孔与所述冷却介质腔相通,芯管通过芯管支承辐板设置在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内,并且该芯管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支承半轴的右端固定,而芯管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左端固定。
[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机箱朝向所述右机箱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上;在右机箱朝向左机箱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上。
[000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加热介质引入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藉由该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将加热用的介质引入加热介质引入孔并且由该加热介质引入孔的引出口引至所述的加热介质腔内;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配设有一导电滑环并且还开设有一电源线让位孔,该电源线让位孔对应于导电滑环的左侧,由导电滑环上引出的电源线与所述的加热管的右端电气连接。
[0010]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加热辊辊体右端盘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电源接线盘,在该电源接线盘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所述加热管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加热管探入孔,所述加热管的右端插入加热管探入孔并且由旋配在加热管的右端端部的加热管限定螺母限定,所述的电源线在电源接线盘的位置与加热管的右端电气连接,所述的电气连接的接线方式为星形连接。
[0011]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冷却介质引出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该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冷却介质引入孔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该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
[0012]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箱、主动传动轮、加热辊传动轮、涨紧轮、上冷却辊传动轮、下冷却辊传动轮和传动带,电机通过电机支承座固定在减速箱上,该电机的电机轴与减速箱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连同电机固定在所述左机箱的左机箱腔内,主传动轮固定在减速箱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加热棍传动轮固定所述加热辊辊体左端盘的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涨紧轮在对应于上冷却辊传动轮的前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调整机构上,而该涨紧轮调整机构固定在左机箱腔内,上冷却辊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的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的左端,下冷却辊传动轮固定在所述下冷却辊的左端,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上,中部套置在加热辊传动轮、上冷却辊传动轮和下冷却辊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涨紧轮上。
[0013]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传动轮、加热辊传动轮、涨紧轮、上冷却辊传动轮和下冷却辊传动轮为皮带轮,所述的传动带为皮带,所述的皮带轮为同步带轮,而所述的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的涨紧轮调整机构包括一涨紧轮轴座架和一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涨紧轮轴座架固定在所述左机箱腔的腔壁上,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固定在涨紧轮轴座架的下部,并且该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的作用缸柱朝向上,所述的涨紧轮固定在涨紧轮轴上,而该涨紧轮轴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座上,该涨紧轮轴座设置在涨紧轮轴座架的涨紧轮轴座架腔内并且与涨紧轮轴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涨紧轮轴座滑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作用缸柱与涨紧轮轴座的底部连接。
[0014]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的结构相同的,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包括一轴承座架和一作用缸,轴承座架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右机箱朝向所述左机箱的一侧,作用缸固定在轴座架的顶部并且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向下伸展到轴承座架的轴承座架腔内,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上,而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位于所述轴承座架腔内并且与轴承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轴承座滑动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的作用缸柱与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的上部连接。
[0015]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油缸或气缸。
[0016]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管的数量有九根,所述加热介质为导热油,所述的冷却介质为水。
[001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加热辊与上冷却辊以及下冷却辊的结构合理,因而对热风无纺布具有理想的热烫以及冷却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加工效率、保障加工质量以及确保整机的简练,并且由于相对于已有技术仅需使用一根加热辊,因而能显著节约能耗而体现使用中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加热辊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上冷却辊的局部剖视图。
[OO21 ]图4为图1所示的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3]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4]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左机箱I和一右机箱2,该左机箱I以及右机箱2彼此左右对应设置并且由固定在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的一对上支撑横梁10以及一对下支撑横梁20连结,上支撑横梁10也可以为一根(如图4所示),当一对时,则前后并行,一对下支撑横梁20同样前后并行。不出了一第一导布棍3和一第二导布棍4,第一导布棍3的左端通过第一导布棍左轴承座3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机箱I上,而右端通过第一导布辊右轴承座3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右机箱2上,第二导布辊4对应于第一导布辊3的前上方,该第二导布辊4的左端通过第二导布辊左轴承座41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上,而右端通过第二导布辊右轴承座42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2上;示出了一加热辊5,该加热辊5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示出了一上冷却辊6和一结构与上冷却辊6相同的下冷却辊7,该上冷却辊6在对应于前述加热辊5的前上方(即前侧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而下冷却辊7对应于上冷却辊6的下方并且该下冷却辊7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示出了一动力传动机构8,该动力传动机构8设置在前述左机箱I背对前述右机箱2的一侧并且同时与前述的加热辊5、上冷却辊6以及下冷却辊7传动连接。
[0025]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加热辊5包括加热辊辊体51、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隔套管54、加热腔左隔盘55、加热腔右隔盘56、加热管套管57和加热管58,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左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该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左机箱I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I的左机箱腔11内,而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右端与加热腔左隔盘55的中央位置固定并且在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右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左端,而该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右机箱2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2的右机箱腔21内,加热腔左隔盘55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加热辊辊体腔内,加热腔右隔盘56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加热辊辊体腔内,隔套管54位于加热腔左隔盘55与加热腔右隔盘56之间并且通过间隔分布的隔套管支撑圈541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固定,该隔套管54的外壁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热介质腔59,在隔套管支撑圈541上并且围绕隔套管支撑圈54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加热介质导流孔5411,前述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与加热介质腔59相通,加热管套管57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加热管套管57的左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左隔盘55和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中部位于加热介质腔59内并且支承于隔套管支撑圈541上,而右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右隔盘56和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加热管58的数量与加热管套管57的数量相等并且插置在加热管套管57内。
[0026]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加热管套管57的数量有九根,与此相适应地,前述的加热管58的数量也有九根,但是并不意味着该数量是必择的,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所谓的需要如加热辊5的直径增大或缩小以及加热管58的功率增大或缩小,等等。
[0027]请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上冷却辊6包括一上冷却辊辊体61和一芯管62,在上冷却辊辊体61的左端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611,在该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611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该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机箱I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腔11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61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该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入孔61112与前述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相通,在上冷却辊辊体61的右端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右端盘613,在该上冷却辊辊体右端盘613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右机箱2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腔21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61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该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出孔61312与前述冷却介质腔612相通,芯管62通过芯管支承福板621设置在上冷却棍冷却介质腔612内,并且该芯管62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前述上冷却辊辊体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固定,而芯管62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固定。
[0028]由图1所示,在前述左机箱I朝向前述右机箱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上;在右机箱2朝向左机箱I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2上。
[0029]由图2所示,在前述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的位置配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52111,藉由该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52111将加热用的介质引入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并且由该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的引出口52112引至前述的加热介质腔59内;在前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配设有一导电滑环532并且还开设有一电源线让位孔533,该电源线让位孔533对应于导电滑环532的左侦U,由导电滑环532上引出的电源线5321与前述的加热管58的右端电气连接。
[0030]继续见图2,在前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电源接线盘534(也可称加热管端部支承盘),在该电源接线盘534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前述加热管58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加热管探入孔5341,前述加热管58的右端插入加热管探入孔5341并且由旋配在加热管58的右端端部的加热管限定螺母581限定。前述的电源线5321在电源接线盘534的位置与加热管58的右端电气连接,前述的电气连接的接线方式为星形连接(也可称Y形连接)。
[0031 ]由图3所示,在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61113,该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61113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如循环栗连接;在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61313,该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61313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即前述的循环栗连接。
[0032 ]请重点参见图1和图4,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8包括电机81、减速箱82、主动传动轮83、加热辊传动轮84、涨紧轮85、上冷却辊传动轮86、下冷却辊传动轮87和传动带88,电机81通过电机支承座812固定在减速箱82上,该电机81的电机轴811与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82连同电机81固定在前述左机箱I的左机箱腔11内。在图1中示出了一减速箱支承座821,减速箱82支承在减速箱支承座821上,而该减速箱支承座821通过支承座固定螺钉8211固定在左机箱腔11的底部。主传动轮83固定在减速箱8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加热辊传动轮84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前述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涨紧轮85在对应于上冷却辊传动轮86的前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调整机构851上,而该涨紧轮调整机构851固定在左机箱腔11内,上冷却辊传动轮86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611的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下冷却辊传动轮87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前述下冷却辊7的左端,传动带88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83上,中部套置在加热辊传动轮84、上冷却辊传动轮86和下冷却辊传动轮87上,另一端套置在涨紧轮85上,该传动带88的套置状态由图4清楚示意。
[003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主传动轮83、加热辊传动轮84、涨紧轮85、上冷却辊传动轮86和下冷却辊传动轮87为皮带轮并且为同步带轮,前述的传动带88为皮带并且为同步带。
[0034]重点参见图1,前述的涨紧轮调整机构851包括一涨紧轮轴座架8511和一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涨紧轮轴座架8511采用螺钉固定在前述左机箱腔11的腔壁上,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固定在涨紧轮轴座架8511的下部,并且该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的作用缸柱85121朝向上,前述的涨紧轮85固定在涨紧轮轴852上,而该涨紧轮轴852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座8521上,该涨紧轮轴座8521设置在涨紧轮轴座架8511的涨紧轮轴座架腔内并且与涨紧轮轴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涨紧轮轴座滑动导轨85111滑动配合,前述作用缸柱85121与涨紧轮轴座8521的底部连接。
[0035]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采用油缸,但是如果用气缸代替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变化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当对前述的传动带88的涨紧程度作调整时,例如由松弛向涨紧调整时,则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工作,作用缸柱85121向缸体外伸展,由于作用缸柱85121与涨紧轮轴座8521的底部连接,因而由作用缸柱85121使涨紧轮轴座8521循着涨紧轮轴座滑动导轨85111向上位移,通过涨紧轮轴852带动涨紧轮85向上位移,传动带88由松弛状态变为绷紧状态,反之亦然。
[0036]请重点见图1,由于前述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的结构是与前述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的结构相同的,因而
【申请人】在下面择后者详细说明: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包括一轴承座架91和一作用缸92,轴承座架91在对应于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位置固定在前述右机箱2朝向前述左机箱I的一侧,作用缸92固定在轴座架91的顶部并且该作用缸92的作用缸柱921向下伸展到轴承座架92的轴承座架腔内,前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上,而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位于前述轴承座架腔内并且与轴承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轴承座滑动导轨911滑动配合,前述的作用缸柱921与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的上部连接。
[0037]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作用缸92为油缸,但是如果用气缸代替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变化或称等同替代。当作用缸92工作,例如作用缸柱921向缸体外即向下伸展时,则由作用缸柱921推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循着轴承座滑动导轨911下移,上冷却辊6相应下移,使途经上、下冷却辊6、7之间的热风无纺布40的上表面与上冷却辊辊体61充分接触,同时热风无纺布40的下表面与下冷却辊6的下冷却辊辊体充分接触,以保障冷却效果。
[0038]
【申请人】在上面反复提及的加热介质在本实施例中为导热油,并且反复提及的冷却介质为水。
[0039]依据
【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可知:加热介质由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52111依次经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和引出口 52112进入加热介质腔59内。在加热管58通电状态下,由加热管58隔着加热管套管57对加热介质腔59内的加热介质即前述的导热油加热,使加热辊辊体51受热并由加热辊辊体51对途经加热辊辊体51的前述热风无纺布40进行热熨烫(具体由图2所示)。冷却介质即前述的水由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61313引入,依次经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冷却介质引出孔61312进入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再依次经冷却介质引入孔61112、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和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61113回引至前述的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如循环栗,从而在形成循环冷却的状态下使上冷却辊辊体61降温,进而由上冷却辊辊体61对热风无纺布40冷却。由于下冷却辊7的结构与上冷却辊6相同,因而其对热风无纺布40的冷却过程与前述上冷却辊6相同,不再赘述。
[0040]前述热风无纺布40的引入与引出路径由图4的箭头详示,具体而言,由前道工序的热风无纺布定型机定型后的热风无纺布40依次经第一导布棍3、加热棍5、上冷却棍6、下冷却辊7和第二导布辊4,由此可知第一导布辊3实质上为引入辊,而第二导布辊4实质上为引出辊,由该第二导布辊4引出并由后续工位的分切卷绕装置的分切卷绕。在热风无纺布40自第一导布轮3引入直至第二导布辊4引出的过程中,加热辊5、上冷却辊6、下冷却辊7以及动力传动机构8倶处于工作状态。具体是:当电机81工作时,由电机81带动减速箱82并且经减速箱82减速,由减速箱8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带动主动轮83,由主动轮83带动传动带88,进而由传动带88带动加热辊传动轮84而使加热辊5处于转动状态,同时由传动带88带动上冷却辊传动轮86而使上冷却辊6处于转动状态,还同时由传动带88带动下冷却辊传动轮87而使下冷却辊7处于转动状态。
[0041]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欠缺,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
【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主权项】
1.一种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包括一左机箱(I)和一右机箱(2),该左机箱(I)以及右机箱(2)彼此左右对应设置并且由固定在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的一对上支撑横梁(10)以及一对下支撑横梁(20)连结;一第一导布棍(3)和一第二导布棍(4),第一导布棍(3)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机箱(I)上,而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机箱(2)上,第二导布辊(4)对应于第一导布辊(3)的前上方,该第二导布辊(4)的左端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上,而右端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2)上;一加热辊(5),该加热辊(5)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一上冷却辊(6)和一结构与上冷却辊(6)相同的下冷却辊(7),该上冷却辊(6)在对应于所述加热辊(5)的前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而下冷却辊(7)对应于上冷却辊(6)的下方并且该下冷却辊(7)同样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与右机箱(2)之间;一动力传动机构(8 ),该动力传动机构(8)设置在所述左机箱(I)背对所述右机箱(2)的一侧并且同时与所述的加热辊(5)、上冷却辊(6)以及下冷却辊(7)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辊(5)包括加热辊辊体(51)、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隔套管(54)、加热腔左隔盘(55)、加热腔右隔盘(56)、加热管套管(57)和加热管(58),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左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该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左机箱(I)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I)的左机箱腔(11)内,而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右端与加热腔左隔盘(55)的中央位置固定并且在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轴向中央位置开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右端并且在该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左端,而该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右机箱(2)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2)的右机箱腔(21)内,加热腔左隔盘(55)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加热辊辊体腔内,加热腔右隔盘(56)在对应于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左侧的位置固定在加热辊辊体(51)的加热辊辊体腔内,隔套管(54)位于加热腔左隔盘(55)与加热腔右隔盘(56)之间并且通过间隔分布的隔套管支撑圈(541)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固定,该隔套管(54)的外壁与加热辊辊体腔的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加热介质腔(59),在隔套管支撑圈(541)上并且围绕隔套管支撑圈(54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加热介质导流孔(5411),所述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与加热介质腔(59)相通,加热管套管(57)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加热管套管(57)的左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左隔盘(55)和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中部位于加热介质腔(59)内并且支承于隔套管支撑圈(541)上,而右端依次穿过加热腔右隔盘(56)和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加热管(58)的数量与加热管套管(57)的数量相等并且插置在加热管套管(57)内;所述的上冷却辊(6)包括一上冷却辊辊体(61)和一芯管(62),在上冷却棍$昆体(61)的左端固定有一上冷却棍棍体左端盘(611),在该上冷却棍棍体左端盘(611)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该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机箱(I)上并且伸展到左机箱腔(II)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61)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该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入孔(61112)与所述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相通,在上冷却辊辊体(61)的右端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右端盘(613),在该上冷却辊辊体右端盘(613)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机箱(2)上并且伸展到右机箱腔(21)内,而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伸展到上冷却辊辊体(61)的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内,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轴向中央开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该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通过开设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的轴体上的冷却介质引出孔(61312)与所述冷却介质腔(612)相通,芯管(62)通过芯管支承辐板(621)设置在上冷却辊冷却介质腔(612)内,并且该芯管(6 2)的左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所述上冷却棍棍体支承半轴(6111)的右端固定,而芯管(62)的右端端面的中央位置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左端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机箱(I)朝向所述右机箱(2)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转动地支承在左机箱(I)上;在右机箱(2)朝向左机箱(I)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位置设置有一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通过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转动地支承在右机箱(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的位置配设有一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52111),藉由该加热介质引入活络接头(52111)将加热用的介质引入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并且由该加热介质引入孔(5211)的引出口(52112)引至所述的加热介质腔(59)内;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配设有一导电滑环(532)并且还开设有一电源线让位孔(533),该电源线让位孔(533)对应于导电滑环(532)的左侧,由导电滑环(532)上引出的电源线(5321)与所述的加热管(58)的右端电气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辊辊体右支承半轴(53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加热辊辊体右端盘(53)的右侧的位置固定有一电源接线盘(534),在该电源接线盘(534)的圆周方向的边缘部位以间隔状态开设有数量与所述加热管(58)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加热管探入孔(5341),所述加热管(58)的右端插入加热管探入孔(5341)并且由旋配在加热管(58)的右端端部的加热管限定螺母(581)限定,所述的电源线(5321)在电源接线盘(534)的位置与加热管(58)的右端电气连接,所述的电气连接的接线方式为星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冷却介质引出孔(61111)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61113),该冷却介质引出活络接头(61113)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冷却介质引入孔(61311)的位置配设有一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61313),该冷却介质引入活络接头(61313)同样由管路与冷却介质循环供给装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8)包括电机(81)、减速箱(82)、主动传动轮(83)、加热辊传动轮(84)、涨紧轮(85)、上冷却辊传动轮(86)、下冷却辊传动轮(87)和传动带(88),电机(81)通过电机支承座(812)固定在减速箱(82)上,该电机(81)的电机轴(811)与减速箱(82)传动配合并且由减速箱(82)连同电机(81)固定在所述左机箱(I)的左机箱腔(II)内,主传动轮(83)固定在减速箱(82)的减速箱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加热辊传动轮(84)固定所述加热辊辊体左端盘(52)的加热辊辊体左支承半轴(521)的左端,涨紧轮(85)在对应于上冷却辊传动轮(86)的前上方的位置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调整机构(851)上,而该涨紧轮调整机构(851)固定在左机箱腔(11)内,上冷却辊传动轮(86)固定在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左端盘(611)的上冷却辊辊体左支承半轴(6111)的左端,下冷却辊传动轮(87)固定在所述下冷却辊(7)的左端,传动带(88)的一端套置在主传动轮(83)上,中部套置在加热辊传动轮(84)、上冷却辊传动轮(86)和下冷却辊传动轮(87)上,另一端套置在涨紧轮(85)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传动轮(83)、加热辊传动轮(84)、涨紧轮(85)、上冷却辊传动轮(86)和下冷却辊传动轮(87)为皮带轮,所述的传动带(88)为皮带,所述的皮带轮为同步带轮,而所述的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的涨紧轮调整机构(851)包括一涨紧轮轴座架(8511)和一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涨紧轮轴座架(8511)固定在所述左机箱腔(11)的腔壁上,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固定在涨紧轮轴座架(8511)的下部,并且该涨紧轮轴座调整作用缸(8512)的作用缸柱(85121)朝向上,所述的涨紧轮(85)固定在涨紧轮轴(852)上,而该涨紧轮轴(852)转动地支承在涨紧轮轴座(8521)上,该涨紧轮轴座(8521)设置在涨紧轮轴座架(8511)的涨紧轮轴座架腔内并且与涨紧轮轴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涨紧轮轴座滑动导轨(85111)滑动配合,所述作用缸柱(85121)与涨紧轮轴座(8521)的底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冷却辊左压辊机构(30)的结构是与所述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的结构相同的,该上冷却辊右压辊机构(9)包括一轴承座架(91)和一作用缸(92),轴承座架(91)在对应于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位置固定在所述右机箱(2)朝向所述左机箱(I)的一侧,作用缸(92)固定在轴座架(91)的顶部并且该作用缸(92)的作用缸柱(921)向下伸展到轴承座架(92)的轴承座架腔内,所述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6131)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上,而该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位于所述轴承座架腔内并且与轴承座架腔的对应腔壁上的轴承座滑动导轨(911)滑动配合,所述的作用缸柱(921)与上冷却辊辊体右支承半轴轴承座(61314)的上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92)为油缸或气缸。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无纺布烫平冷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管(58)的数量有九根,所述加热介质为导热油,所述的冷却介质为水。
【文档编号】D06C7/02GK106012404SQ20161057319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0日
【发明人】韩雪龙, 韩斌, 韩一斌, 颜祖良, 徐志高
【申请人】常熟市飞龙无纺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