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

文档序号:1966395阅读:24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艺陶瓷制品的制备与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仿古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
建盏,是我国八大名瓷之一,具窑址是指我国宋代福建省建阳县内,专门烧制黑釉瓷茶碗。生产黑釉瓷的建窑已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建窑也是我国八大名窑,其曜变建盏为难得的上上品,世界上现存三只曜变建盏制品,为日本所收藏列为国宝,称之为曜变天目茶碗。建盏的特点是釉面呈青黑等深色色调,有直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斑点或流畅毫纹,在阳光的照跃下闪着银光、金光或放出蓝紫等不同的干涉色或虹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其烧制方法在宋代已失传,中外许多陶艺家以毕业精力研究它,但都未见结果。
据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黑釉瓷产品是使用一般白土制成型坯,再在其坯面上用黑色的釉料上色,以此制作成所谓的“黑釉瓷”。这种里白外黑的仿制品,虽然成本低,工艺简单,但与古代工艺黑釉陶瓷是格格不入的。在国外,以日本为代表的黑釉瓷产品,虽有问世,但由于使用的仅是黄色泥土为原料,其含Fe2O3量低,烧制后不够黑,而且在使用釉料和上釉工艺上有很大欠缺,所以与我国的建盏仍有很大的差距。
据中国专利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见到与本发明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相类似的相关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与宋代烧制的黑釉瓷茶碗相同的仿古建盏的烧制工艺陶瓷的制备与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由黄泥、粘土、红土为坯料,以窑灰和釉石为釉料;所述的黄泥,其特征是以石英伊利为主,有少量的粘土和长石;且具有粘性大,塑性差,颗料细的特点;所述的红土,其特征是粉红色瘠性粘,含Fe2O3较低;且具有稍带塑性,颗料较均匀的特点;所述的窑灰,其特征是取自陶瓷砖瓦窑头或烧制成;所述的釉石,其特征是取自我国福建省建阳地区民间流传的釉石,该名称在1995年“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上”及当年《科学出版社》的出版物上有做介绍。釉石颜色呈红紫色,该釉石经日晒干后浸泡水中即化成乳浊状泥浆,无须加工粉碎,物相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有少量粘土;其化学组成为K2o 1.58、Na2o 0.36、Cao 0.40、Mgo 2.23、Mno 0.07、AI2o318.07、Fe2o35.98、Tio21.09、Sio263.11、I.L 6.44、总量99.33%;所述的坯料配方及工艺坯的制备,其特征是建盏坯体干物质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62--69%、A2o321--25%、Fe2o35--8%、K2o 2.27%、Tio21--1.6%、Mgo0.1--0.5%、Na2o 0.05--0.12%;(1)坯料配方以黄泥、粘土、红土为原料。其配比为5∶2∶5。
(2)坯料的制备过程a塑性成型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后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滤泥,滤泥后练泥,练泥后陈腐,陈腐后再练泥,最后手拉坯成型;
b注浆成型(1)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滤泥,滤泥后练泥,练泥后陈腐,陈腐后再练泥,最后手拉坯型;c注浆成型(2)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后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加水玻璃,而后搅拌,搅拌后陈腐,最后注浆成型;(3)坯工艺参数控制a、坯的收缩解可塑成型干燥收缩4.8%,烧成收缩15%,二者总收缩19%;注浆成型干燥收缩6.5%,烧成收缩15.1%,二者总收缩为20.6%;b、坯料的细度200目筛余∠5.2%。
c、成型水分塑性泥料含水率26-28%。
注浆泥料含水率33-365。
d、注浆料中添加水玻璃比例为0.85%。
所述的釉料配方及施釉工艺控制建盏釉干物质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60-63%、AI2O318-19%、CaO 58%、Fe2O35-8%、k2O 2-4%、MgO 1-3%、P2O51-1.41%、TiO20.5-0.9%、MnO 0.5-0.8%、Na2O 0.1%;(1)窑灰淘洗、搅拌、过180目筛、筛分沉淀弃水。
(2)釉石将釉石淘洗,过180目筛,残渣弃去,筛分沉淀后去水,搅拌成乳浊液。
釉料配制分别将窑灰浆和釉石浆搅匀,各用建盏坯片浸沾20分秒后取出,候其二者浆厚度一样时,再按1∶2.5~3.5体积比混合,搅拌均匀陈腐备用;取坯体经500℃素烧后再施釉;施釉采用内荡和外浸的方法,其釉浆比重应该控制在1.8g/Cm3施釉的厚度以1-3mm为宜;所述的烧制,其特征是在龙窑中用木柴烧成的,窑位确定在三、四、五目的中柱,采用还原焰烧成,热电偶安装在龙窑的第四目的窑顶,插入深度为18cm,烧成最高温度为止火温度SK8-10;在箱式高温硅棒电炉中,用还原焰烧成,8-9小时要温升温至1200℃~1300℃,保温0.2~1小时,燃后停炉自然冷却。
本发明依据上述的材料配制及生产工艺和制作方法,即可以得仿古的建盏制品。
本发明因为使用了黄泥和红土作为原料,从而确保了Fe2O3的含量,这样烧制出的坯品能够达足够的黑度。同时由于本发明依据古代建盏釉层较厚的特点进行仿制,故本发明在关键技术中使用了窑灰和釉石配制成釉料,且在1~3mm厚度的范围内施釉层。并且采取坯体素烧后再施釉的方法,从而使干坯或湿坯浸釉都不会产生釉层脱釉、裂釉和炸坯。因此,使用本发明的材料、配制和烧制工艺所得的制品具有表面亮,呈青黑等深色调,产生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园班或流畅的条纹,成品在光的照跃下产生不同的光干涉色或虹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本发明能够达到拟定的目的。
本发明的制备与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给出实施例1,类曜变天目茶碗的烧制取黄泥、粘土、红土为原料,其配比为5∶2∶5,且坯料过筛为40目,配制后经球磨过筛、滤泥、练泥、陈腐后再练泥,最后经手拉坯成型;釉料以釉石浆∶窑灰浆体积3∶1配成,施釉厚度为2.5mm,用还原焰烧成,龙窑烧制最高温为止火温度SK10;高温电炉应在9小时升温至1300℃,保温1小时;然后降温冷却。则烧制成建盏产品盏面釉层反射有强烈的银灰色区,反射区上,依次有呈褐、红、兰、绿色等2-3级宽窄不等的干等的干涉长纹,产生2-3级的虹彩干涉色,有强烈的虹彩现象,称类曜变天目建盏。
实施例2,兔毫纹黑釉瓷茶碗的烧制取黄泥、粘土、红土及水玻璃为原料,其中黄泥、粘土、红土配比为5∶2∶5,水玻璃添加比例为0.85%,坯料过80筛,配制后经球磨、过筛、过筛后加入水玻璃,再搅拌、陈腐,最后注浆成型;釉料以釉石将∶窑灰浆体积为2.5∶1配成,施釉厚度为2mm;在龙窑烧制,最高温为止火温度SK9.5;用高温电炉烧制,8小时应升温至1320℃,保温1小时,然后冷却,则烧成的建盏,表面釉色黑黝,有纤细条达毫纹,呈银兰色或金色,整只茶碗闪烁银光或金光,称银兔毫建盏或金兔银毫建盏。
实施例3,油滴黑釉瓷茶碗的烧制取黄泥、粘土、红土为原料,其配比为5∶2∶5,且坯料过80目,配制后经球磨、过筛、滤泥、练泥、陈腐后再练泥,最后经手拉坯成型;釉料以釉石浆∶窑灰浆体积为3.5∶1配成,施釉厚度为1.5mm;在龙窑烧制,最高温为止火温度为SK8.5,在高温电炉中,应在9小时升温至1300℃。保温0.1小时;然后停炉自然冷却,则烧制成的产品釉色兰黑光亮,底釉闪烁着许多泛青,象满天星斗一样的兰晶斑或彩晶斑的油滴,滴斑有呈金色、银色或红色等,称油滴建盏。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原料由黄泥、粘土、红土为坯料,以窑灰和釉石为釉料;坯料配方及工艺坯的制备建盏坯体干物质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62--69%、A2o321--25%、Fe2o35--8%、K2o 2.27%、Tio21--1.6%、Mgo0.1--0.5%、Na2o 0.05--0.12%;(1)坯料配方以黄泥、粘土、红土为原料,其配比为5∶2∶5;(2)坯料的制备过程a塑性成型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后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滤泥,滤泥后练泥,练泥后陈腐,陈腐后再练泥,最后手拉坯成型;b注浆成型(1)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滤泥,滤泥后练泥,练泥后陈腐,陈腐后再练泥,最后手拉坯型;C注浆成型(2)加工后的黄泥、粘土、红土配制后球磨,球磨后过筛,过筛后加水玻璃,而后搅拌,搅拌后陈腐,最后注浆成型;(3)坯工艺参数控制a、坯的收缩解可塑成型干燥收缩4.8%,烧成收缩15%,二者总收缩19%;注浆成型干燥收缩6.5%,烧成收缩15.1%,二者总收缩为20.6%;b、坯料的细度200目筛余∠5.2%c、成型水分塑性泥料含水率26-28%注浆泥料含水率33-365d、注浆料中添加水玻璃比例为0.85%釉料配方及施釉工艺控制建盏釉干物质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60-63%、AI2O318-19%、CaO58%、Fe2O35-8%、k2O 2-4%、MgO 1-3%、P2O51-1.41%、TiO20.5-0.9%、MnO 0.5-0.8%、Na2O 0.1%;(1)窑灰淘洗、搅拌、过180目筛、筛分沉淀弃水;(2)釉石将釉石淘洗,过180目筛,残渣弃去,筛分沉淀后去水,搅拌成乳浊液;釉料配制分别将窑灰浆和釉石浆搅匀,各用建盏坯片浸沾20分秒后取出,候其二者浆厚度一样时,再按1∶2.5~3.5体积混合,搅拌均匀陈腐备用;取坯体经500℃素烧后再施釉;施釉采用内荡和外浸的方法,其釉浆比重应该控制在1.8g/Cm3施釉的厚度以1-3mm;烧制在龙窑中用木柴烧成的,窑位确定在三、四、五目的中柱,采用还原焰烧成,热电偶安装在龙窑的第四目的窑顶,插入深度为18cm,烧成最高温度为止火温度为止火温度SK8-10;在箱式高温硅棒电炉中,用还原焰烧成,8-9小时要温升温至1200℃~1300℃,保温0.2~1小时,燃后停炉自然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黄泥是以石英伊利为主,有少量的粘土和长石;且具有粘性大,塑性差,颗料细的特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红土是粉红色瘠性粘,含Fe2O3较低;且具有稍带塑性,颗料较均匀的特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窑灰是取自陶瓷砖瓦窑头或烧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盏烧制的制备与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釉石是釉石颜色呈红紫色,该釉石经日晒干后浸泡水中即化成乳浊状泥浆,无须加工粉碎,物相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有少量粘土;其化学组成为K2o 1.58、Na2o 0.36、Cao 0.40、Mgo 2.23、Mno 0.07、AI2o318.07、Fe2o35.98、Tio21.09、Sio263.11、I.L 6.44、总量99.3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仿古的工艺陶瓷的烧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盏的烧制方法,其以黄泥、粘土、红土为胚料以常规方法制成坯,以窑灰和釉石配成釉料,成坯经500℃素烧,施釉1-3mm后,置龙窑第三至五目的中柱以最高温度为止火温度SK8-10或高温电炉中1200-1330℃的全还原焰烧成;应用本方法烧制,成品率高,产品釉面青黑光亮,有大小不同的斑纹或纤细条达的毫纹,在阳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干涉色或虹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感受染力。
文档编号C04B33/34GK1348934SQ0113956
公开日2002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5日
发明者孙建兴 申请人:孙建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