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隔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20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隔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一般构造,尤其是类似于间隔墙的结构。
传统隔间需现场加工安装,废料较多,工序复杂,进程缓慢,拆除后一般不能更换场所重复利用,另外其抗冲击能力不强,易发生裂缝或面板脱落等情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组合隔间,包括转角柱结构、中立柱结构、踢脚板结构和间距条结构,其特点是该转角柱结构包括左骨材、右骨材、内弧缘及外弧缘,左骨材与内弧缘直接连接,与外弧缘通过左连档连接,右骨材与内弧缘直接连接,与外弧缘通过右连档连接;左骨材包括两支左主横梁,两支左次横梁,以及连接要件两支左端梁。两支左端梁分一支为整体式,另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左端梁将左骨材的两侧紧紧连接成一体。开口式为外安装面板固定基座提供最佳位置而设定。因为转向柱为一整支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开口式左端梁的开口位置可安装若干个面板固定基座,面板固定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达到面板与转角柱成一体,增加隔间的隔音、遮光功能。另两支左端梁两端各设定一个左凹槽,其用途增强左骨材的抗震强度。
右骨材包括两支右主横梁,两支右次横梁,以及连接要件两支右端梁。两支右端梁分一支为整体式,另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右端梁将右骨材的两侧紧紧连接成一体。开口式为安装面板固定基座提供最佳位置而设定。因为转向柱为一整支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开口式右端梁的开口位置可安装面板固定基座,面板固定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达到面板与转角柱成一体,增加隔间的隔音、遮光功能。另两支右端梁两端各设定一个右凹槽,其用途增强右骨材的抗震强度;中立柱结构由两条平行横骨梁与平行两条纵骨梁交叉组成,每个交叉点形成直角,形成一个力量强劲的井字架。四支骨肋分别镶嵌在两条横骨梁的顶端,骨肋向内延伸形成对称的面板弹片基座卡端,使中立柱形成与弹片基座的最佳组合;因中立柱骨材是整条端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骨肋可安装弹片基座,弹片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固定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准确位置;为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体现面板分割的多样性,中立柱的纵骨梁顶端向内凹同时向立柱中央方向90度转角延伸,形成对称的纵向间距条卡端,间距条与纵向间距条配合形成面板分割纵向缝,达到间隔立体装饰效果;为增强立柱的抗冲击强度,特地在横骨梁和骨肋相应处设置骨槽,以达到隔间在受到冲击力时,减小隔间的摇晃度,增强坚固性能;面板固定基座包括固定夹板,基座底板以及面板弹片结合端面。其中,固定夹板与固定底板底部连接形成“U”形,连接处两端开口预留立柱面板弹片基座卡端空间,将弹片基座插入基座卡端内,固定螺丝通过基座固定孔,将弹片基座固定在立柱边上;基座底板与面板弹片结合端面形成90度直角。独特的设计是为配合隔间面板的安装——面板通过弹片卡入基座的结合端面上,此种装配方式完全将立柱、基座、面板有机结合成一整体;固定弹片包括反向弧度回形部,弧型凹槽以及固定面。其中,固定面与反向弧度回形部处于同一平面内,为预留面板固定弹片与面板结合端面的组合空间。特设定弧型凹槽,达到错位效果。弧型凹槽不仅改变了反向弧度回形部的位置,而且增强了整个面板固定弹片与面板弹片结合端面的夹合弹性力量。另外,反向弧度回形部的设计真正保证实现隔间组装快速的功能;立柱纵横交错的特殊设计,不仅增强了立柱本身的抗冲击强度,而且延伸了与配件组合的相关功能,突出体现了现代隔间的组装快速,拆卸便捷,重复使用的特点;踢脚板结构包括顶端面、骨肋、脚板、底端面以及前卡板、后卡板。因踢脚板是一整条端面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故脚板为垂直面。上部向内弯曲90度连接顶端面,顶端面与立柱相结合。顶端面结合隔间面板并承受其重量,底部通过折弯部,向内弯曲135度,延伸形成底端面。底端面与隔间下槽墙体结合,使其增强隔间底部的隔音效果。顶端面向下,脚板上边缘向内横向延伸两支骨肋,与立柱结合。骨肋中部形成一骨槽以加强踢脚板的抗冲击强度。其中骨肋底部一支向下弯曲90度与脚板垂直平行延伸两支卡片(即前卡板、后卡板),卡片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凹槽卡入踢脚板基座的结合端面上,达到固定踢脚板的作用;因隔间为前后两层面板,故踢脚板分前后两片,踢脚板基座是根据踢脚板前后两片而设定的。故一个踢脚板基座能同时安置前后两片踢脚板。随着踢脚板基座在立柱卡端的上下移动(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完全可以控制整个隔间的水平高度;踢脚板基座包括固定夹板、基座底板以及结合端面。其中固定夹板与基座底板底部连接形成“U”形。底部连接处,两边开口,预留立柱基座卡端位置,将其插入立柱卡端内,利用基座固定螺丝,通过固定孔位,将踢脚板基座固定在所需位置;
基座底板与结合端面形成90度角,基座底板与立柱骨肋平行在同一垂直立面空间,并且互相贴和,为装置隔间踢脚板结合端面必须改变角度,故形成直角,组装时只需将踢脚板基座调整到相应高度,踢脚板凹槽对准结合端面由上向下插入即可;隔间下槽包括两片下槽墙体和下槽底板。两片下槽墙体的空间位置由隔间墙体厚度所确定,两下槽墙体同时垂直于下槽底板两边缘,形成一个“U”形。“U”形为隔间立柱提供插入空间,为配备隔间走线功能,下槽墙体中部相应位置内侧,同时对应延伸挡肋,当立柱插入时被挡肋挡住,使其不向下延伸,走线空间就此形成。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踢脚板的特殊设计,不但具备了隔间的走线功能,而且有利于调整整个隔间的水平,解决传统隔间的水平调整难题,达到了省时、省工、拆组灵活、造型美观和功能齐全的效果。
整条等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包括上横梁、下横梁、结构梁、挂钩卡端,形成方框开口状,起到间隔装饰吊挂作用。
间距条结构由两支上横梁、下横梁平行交汇于结构梁两端形成,为设置吊挂功能。上横梁、下横梁同时向内弯曲90度延伸,形成对称的上挂端、下挂端,为配合隔断面板安装,达到间距条在隔间中央的固定位置。结构梁两端,对称向外延伸,形成上卡片、下卡片。上卡片、下卡片另一功能,密合框架、面板、间距条三者的缝隙,增强隔间的隔音功能。
本组合隔间间距条的特殊设计,达到较强的装饰效果,体现了简洁明快,墙体垂直吊挂功能,合理的利用立体空间,给人们一个美观、舒适的办公和休息环境,间距条独特设计是本组合隔间的技术创新。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配件均为标准件,工厂流水线生产,现场直接组装,无须裁切,方便快捷;其配件组装时,预留缝隙,抗冲击能力强;可以多次拆除,更换场所重复利用;其内部可设置电源走线,还可存储物品,外表面的挂物架槽中可设置挂钩,吊挂物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转角柱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转角柱结构平面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中立柱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中立柱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5是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踢脚板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踢脚板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横向间距条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横向间距条结构平面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包括转角柱结构、中立柱结构、踢脚板结构和间距条结构。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转角柱结构为一体挤压成型且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型材,两侧组合隔间面板交替处为弧型,避免了多支材料组合的复杂度,增强了隔间转折效果以及隔间转角的材料强度。提升了安装速度、连接功能和美观效果。
整条等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分左骨材、右骨材、内外圆弧面三部分组成。左右骨材连接隔间面板,中部为圆弧型,起桥梁连接以及装饰作用。
如图1、图2所示,转角柱1包括左骨材11、右骨材12、内弧缘19、外弧缘110组合。其中,左骨材11与内弧缘19为直接连接,与外弧缘110连接部分为左连档13,右骨材12与内弧缘19为直接连接,与外弧缘110连接部分为右连档111。此种连接方式直接明快,简便大方,增强了转角柱抗冲击强度,提高了隔音效果。
左骨材11包括两支左主横梁14,两支左次横梁15,以及连接要件两支左端梁16。其间,两支左端梁16分一支为整体式,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左端梁将左骨材11的两侧,紧紧的连接成一体。开口式为安装面板固定基座提供最佳位置而设定。因为转角柱1为一整支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开口式左端梁的开口位置可安装若干个面板固定基座3,面板固定基座3通过基座固定螺丝34和面板弹片41随心所欲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达到面板21与转角柱1成一体,增加隔间的隔音、遮光功能。另两支左端梁16两端各设定一个左凹槽17,其用途增强左骨材的抗震强度。
右骨材12包括两支右主横梁112,两支右次横梁113,以及连接要件两支右端梁114。其间,两支右端梁114分一支为整体式,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右端梁将右骨材12的两侧,紧紧的连接成一体。开口式右端梁为安装面板固定基座3提供最佳位置而设定。因为转角柱1为一整支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开口位置可安装若干个面板固定基座3,面板固定基座3通过基座固定螺丝34和面板弹片41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达到面板21与转角柱1成一体,增加隔间的隔音、遮光功能。另两支右端梁114两端各设定一个右凹槽115,其用途增强右骨材的抗震强度。
该转角柱结构为左右骨材对称,中间内外圆弧连接的一体化结构,精简多支骨材组合的安装工序,大大增强了抗冲击能力和隔音效果。
隔间是区隔空间大小的墙体,空间的大小涉及到隔间墙体的长短,而隔间是有若干支骨材组合而成的骨架,骨架两侧安装面板而形成的墙体。
为解决现场施工周期长,避免现场施工所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染环境而影响他人工作,特设计了一种工厂流水生产、现场安装快速,拆卸便捷,而且可多次拆组,具备多功能的骨材——中立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骨材——中立柱结构为一体挤压成型且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合金型材。骨材两侧连接面板为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面板可分为横向密合或横向离缝两种。横向密合为面板与面板密接,横向离缝为面板与面板之间组合一支纵向间距条,与横向密合达到同样的隔间效果。
如图3、图4所示,中立柱结构5两条平行横骨梁51与平行两条纵骨梁54交叉组成,每个交叉点形成直角,形成一个力量强劲的井字架。四支骨肋55分别镶嵌在两条横骨梁51的顶端,骨肋55向内延伸形成对称的面板弹片基座卡端56,使中立柱5形成与弹片基座3的最佳组合。
因中立柱5骨材是整条端面挤压铝合金型材,故骨肋55可安装若干个弹片基座3,弹片基座3通过基座固定螺丝34,和面板固定弹片41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准确位置。
为达到不同的装饰效果,体现面板分割的多样性,中立柱5的纵骨梁54顶端向内凹同时向立柱5中央方向90度转角延伸,形成对称的纵向间距条卡端52,间距条52与纵向间距条6配合形成面板分割纵向缝,达到间隔立体装饰效果。
此外,为增强立柱5的抗冲击强度,特地在横骨梁51和骨肋55相应处设置骨槽53,以达到隔间在受到冲击力时,减小隔间的摇晃度,增强坚固性能。
弹片基座3包括固定夹板31,基座底板32以及面板弹片结合端面35。其中,固定夹板31与固定底板32底部连接形成“U”形,连接处两端开口预留立柱面板弹片基座卡端56空间,将弹片基座3插入基座卡端56内,固定螺丝34通过基座固定孔33,将弹片基座3固定在立柱5边上。
基座底板32与面板弹片结合端面35形成90度直角。独特的设计是为配合隔间面板21的安装——面板21通过弹片41卡入基座3的结合端面上,此种装配方式完全将立柱5、基座3、面板21有机结合成一整体。
固定弹片41包括反向弧度回形部43、弧型凹槽42以及固定面42。其中,固定面45与反向弧度回形部43处于同一平面内,为预留面板固定弹片41与面板结合端面35的组合空间。特设定弧型凹槽42,达到错位效果。弧型凹槽42不仅改变了反向弧度回形部43的位置,而且增强了整个面板固定弹片41与面板弹片结合端面35的夹合弹性力量。另外,反向弧度回形部43的设计真正保证实现隔间组装快速的功能。
立柱纵横交错的特殊设计,不仅增强了立柱本身的抗冲击强度,而且延伸了与配件组合的相关功能,突出体现了现代隔间的组装快速,拆卸便捷,重复使用的特点。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隔间施工常见的一大难题是施工现场地面水平差距较大,传统的隔间采用现场补土的方式解决地面不平所产生的缝隙,事实上现场补土,施工琐碎,周期延长,人工浪费,污染环境,影响他人工作。
如图5、图6所示,踢脚板结构包括顶端面71、骨肋72、脚板74、底端面78以及前卡板76、后卡板75。因踢脚板是一整条端面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故脚板为垂直面。上部向内弯曲90度连接顶端面71,顶端面71与立柱5相结合。顶端面71结合隔间面板并承受其重量,底部通过折弯部77,向内弯曲135度,延伸形成底端面78。底端面78与隔间下槽墙体91结合,使其增强隔间底部的隔音效果。脚板74上边缘(顶端面71向下)向内横向延伸两支骨肋72,与立柱5结合。骨肋72中部形成一整条骨槽73以加强踢脚板7的抗冲击强度。其中骨肋72底部一支向下弯曲90度与脚板74垂直平行延伸两支卡片(即前卡板76、后卡板75),卡片之间形成一条凹槽79,凹槽79卡入踢脚板基座8的结合端面85上,达到固定踢脚板7的作用。
因隔间为前后两层面板,故踢脚板分前后两片,踢脚板基座8是根据踢脚板7前后两片而设定的。故一个踢脚板基座8能同时安置前后两片踢脚板。随着踢脚板基座8在立柱卡端52的上下移动(通过固定螺丝84固定)完全可以控制整个隔间的水平高度。
踢脚板基座8包括固定夹板81、基座底板82以及结合端面85。其中固定夹板81与基座底板82底部连接形成“U”形。底部连接处,两边开口,预留立柱基座卡端56位置,将其插入立柱卡端56内,利用基座固定螺丝84,通过固定孔位83,将踢脚板基座8固定在所需位置。
基座底板82与结合端面85形成90度角,基座底板82与立柱骨肋55平行在同一垂直立面空间,并且互相贴和,为装置隔间踢脚板8结合端面85必须改变角度,故形成直角,组装时只需将踢脚板基座调整到相应高度,踢脚板凹槽79对准结合端面85由上向下插入即可。
隔间下槽9包括两片下槽墙体91和下槽底板92。两片下槽墙体91的空间位置由隔间墙体厚度所确定,两下槽墙体91同时垂直于下槽底板92两边缘,形成一个“U”形。“U”形为隔间立柱5提供插入空间,为配备隔间走线功能,下槽墙体91中部相应位置内侧,同时对应延伸挡肋93,当立柱5插入时被挡肋93挡住,使其不向下延伸,走线空间就此形成。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踢脚板的特殊设计,不但具备了隔间的走线功能,而且有利于调整整个隔间的水平解决传统隔间的水平调整难题,达到了省时、省工、拆组灵活、造型美观和功能齐全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隔断装潢立体空间的利用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传统隔间单一的隔墙方式和极其古板的结构已无法适应。空间利用,装饰美观是新型组合隔间必须具备的一大特征。
本实用新型组合隔间把隔间横向间距条设置到隔间之上,不但使得隔间横向线条明快,不同装饰面板的区隔,达到块状特征化,而且还可利用隔间上横向间距条吊挂桌板、装饰物品等,充分利用隔墙垂直空间。
该间距条结构是整条等断面挤压铝合金型材,分上横梁、下横梁、结构梁、挂钩卡端,形成方框开口状,起到间隔装饰吊挂作用。
如图7、图8所示,间距条结构包括两支上横梁61、下横梁62平行交汇于结构梁65两端形成,为设置吊挂功能。上横梁61、下横梁62同时向内弯曲90度延伸,形成对称的上挂端63、下挂端64,为配合隔断面板安装,达到间距条在隔间中央的固定位置。结构梁65两端,对称向外延伸,形成上卡片67、下卡片66。上卡片67、下卡片66另一功能,密合框架、面板、间距条三者的缝隙,增强隔间的隔音功能。
本组合隔间间距条的特殊设计,达到较强的装饰效果,体现了简洁明快,墙体垂直吊挂功能,合理的利用立体空间,给人们一个美观、舒适的办公和休息环境,间距条独特设计是本组合隔间的技术创新。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隔间,包括转角柱结构、中立柱结构、踢脚板结构和间距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立柱结构由两条平行横骨梁与平行两条纵骨梁交叉组成,每个交叉点形成直角,形成井字架,设骨肋分别镶嵌在两条横骨梁的顶端,骨肋向内延伸形成对称的面板弹片基座卡端;骨肋可安装弹片基座,弹片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固定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准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转角柱结构包括左骨材、右骨材、内弧缘及外弧缘,左骨材与内弧缘直接连接,与外弧缘通过左连档连接,右骨材与内弧缘直接连接,与外弧缘通过右连档连接;左骨材包括两支左主横梁,两支左次横梁,以及两支左端梁,一支左端梁为整体式,另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左端梁将左骨材的两侧,紧紧连接成一体,开口式左端梁的开口位置可安装若干个面板固定基座,面板固定基座通过面板固定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右骨材包括两支右主横梁,两支右次横梁,以及两支右端梁;一支右端梁为整体式,另一支为开口式,整体式右端梁将右骨材的两侧连接成一体;开口式右端梁的开口位置可安装面板固定基座,面板固定基座通过基座固定螺丝和面板弹片将面板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左端梁两端各设定一个左凹槽,该右端梁两端各设定一个右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中立柱的纵骨梁顶端向内同时向立柱中央方向转角延伸,形成对称的纵向间距条卡端,间距条与纵向间距条配合形成面板分割纵向缝;在横骨梁和骨肋相应处设置骨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固定基座包括固定夹板,基座底板以及面板弹片结合端面;其中,固定夹板与固定底板底部连接形成“U”形,连接处两端开口预留立柱面板弹片基座卡端空间,将弹片基座插入基座卡端内,固定螺丝通过基座固定孔,将弹片基座固定在立柱边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底板与面板弹片结合端面形成直角,面板通过弹片卡入基座的结合端面上;固定弹片包括反向弧度回形部,弧型凹槽以及固定面;其中,固定面与反向弧度回形部处于同一平面内,设定弧型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踢脚板结构包括顶端面、骨肋、脚板、底端面以及前卡板、后卡板;脚板为垂直面;上部向内弯曲连接顶端面,顶端面与立柱相结合;顶端面结合隔间面板,底部通过折弯部,向内弯曲,延伸形成底端面;底端面与隔间下槽墙体结合,顶端面向下,脚板上边缘向内横向延伸两支骨肋,与立柱结合;骨肋中部形成一骨槽;其中骨肋底部一支向下弯曲与脚板垂直平行延伸两支卡片之间形成一条凹槽,凹槽卡入踢脚板基座的结合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踢脚板基座包括固定夹板、基座底板以及结合端面;其中固定夹板与基座底板底部连接形成“U”形;底部连接处,两边开口,预留立柱基座卡端位置;基座底板与结合端面形成直角,基座底板与立柱骨肋平行在同一垂直立面空间,并且互相贴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隔间下槽包括两片下槽墙体和下槽底板;两下槽墙体同时垂直于下槽底板两边缘,形成一个“U”形;下槽墙体中部相应位置内侧,同时对应延伸挡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隔间,其特征在于,该间距条结构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平行交汇于结构梁两端形成,上横梁、下横梁同时向内弯曲,形成对称的上挂端、下挂端;结构梁两端,对称向外延伸,形成上卡片、下卡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隔间,包括转角柱结构、中立柱结构、踢脚板结构及间距条结构,该转角柱结构两侧组合隔间面板交替处为弧型,避免了多支材料组合的复杂度,该中立柱结构由横骨梁与纵骨梁交叉组成,骨肋镶嵌在横骨梁的顶端,横骨梁和骨肋上还设有骨槽,该踢脚板结构包括顶端面、骨肋、脚板、底端面以及前卡板、后卡板,该间距条结构由上横梁、下横梁平行交汇于结构梁两端形成。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快捷、抗冲击能力强,不易发生裂缝及面板脱落现象,另外还具备电源走线、储藏及吊挂物品等功能,拆除后可更换场所重复使用。
文档编号E04B2/74GK2522489SQ0221596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日
发明者陈正义, 奚力 申请人:陈正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