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351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高层建筑工程的楼板结构体系,尤其是适用于建筑层高有严格要求,且荷载、跨度较大的建筑工程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传统建筑方法采用的预应力或非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体系,板厚及自重较大,造价高,受板跨度限制,难以普及推广。而近年来出现的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体系。由于用于形成板中空心的管材只能单向布置,使得板在纵横两个方向内力分布相差较大,顺管方向为主要受力方向,垂直管受力方向为次要受力方向,接近于单向受力板,从而造成板厚增大,无法最合理配筋,使得板厚、配筋均有浪费,建筑整体重量加大,地震作用加大,基础及抗侧力构件截面较大,工程造价较高。此外,空心管材形成了空心孔,增加了热能损失,降低了保温性能,并且,会降低建筑楼层之间的隔音效果,导致楼板隔音性能降低,这些缺陷使其无法完全满足国家对建筑产品节能、环保的要求。而且,空心管材单方向排列方式,会影响其他专业管线的布设,增加了施工难度。除上述问题外,近年来出现的这种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体系所存在的更大问题,就是这种结构内部放置大量空心管材,在现浇混凝土施工时,会存留一定的积水,这些留在板内部的积水,久而久之会对板中钢筋产生侵蚀作用,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埋下了隐患。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开发出一种能避免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的不足之处的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已成为当前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因目前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存在的缺撼而无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需要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完全符合建筑工程需要的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型式,即提供一种改进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使之不仅能满足建筑工程要求,而且能满足国家对建筑产品环保节能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包括无梁楼板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梁楼板板体上设有板中主暗板肋和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所述板中主暗板肋中配有预应力钢筋及受力钢筋,所述无梁楼板板体的上、下板壳中及其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中配置有板中受力钢筋,所述无梁楼板板体的板中主暗板肋与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中填充有一种轻质实心板芯。
所述无梁楼板板体及其板中主暗板肋、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其现浇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为一般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
所述无梁楼板板体中的轻质实心板芯是一种阻燃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板。
所述板中主暗板肋中的预应力钢筋的材料,采用碳素钢丝,或刻痕钢丝,或钢绞线,或热处理钢筋,或冷拉II、III、IX级钢筋。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利用了无梁楼盖技术、井字梁技术、空心楼板技术,对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结构进行了改进,在其板体上设置了板中主暗板肋和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板中主暗板肋中又配有预应力钢筋和受力钢筋,在板体的上、下板壳中及其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中也配置了板中受力钢筋,这样的结构,可确保楼板受力、配筋最合理,该楼板具有可承受单、双向受力的特性,更由于可双向传导载荷,使得该楼板纵横两个方向的受力均衡,有利于降低板厚及板重,使板厚度达到最小,楼板的造价也更低。又由于该楼板中填充了轻质实心板芯,其为一种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有效地增强了楼板的隔音效果,消除了楼板不必要的热能损失,并完全避免了积存水侵蚀钢筋的问题。该楼板中的轻质实心板芯还具有非常便于切割、穿孔、布设管线的功效。
总之,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具有受力更合理、隔音、保温、防火、防水、防钢筋锈蚀、轻质高强等特点,其设计、制作、安装技术成熟,施工简便快捷,施工噪声低无污染,可进一步缩短工期,降低楼板与基础造价。此外,还具有技术超前,环保节能,投入小,应用范围广等优势。不仅能满足建筑工程要求,达到了国家所提倡的建筑产品节能化的要求,而且,这种新型楼板结构体系的技术与施工方法,克服了现有同类结构体系中存在的所有缺憾,必将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建筑无梁楼板结构体系最新最好的升级换代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跨中板带剖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柱上板带剖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无梁楼板板体2轻质实心板芯3板中主暗板肋4板中次暗板肋5预应力钢筋 6受力钢筋7板中受力钢筋8混凝土柱顶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包括没有明梁的无梁楼板板体1。该无梁楼板板体1上设有板中主暗板肋3和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在板中主暗板肋3中配有预应力钢筋5及受力钢筋6,在无梁楼板板体1的上、下板壳中及其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中配置有板中受力钢筋7,在无梁楼板板体1的板中暗板肋3与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中填充有轻质实心板芯2。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配有预应力钢筋5及受力钢筋6是在楼板所受载荷及楼板跨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的结构形式,其所配预应力钢筋5及受力钢筋6的钢筋面积,均需根据楼板所受荷载大小及楼板的跨度及跨数情况,通过计算确定,但在楼板所受荷载及楼板跨度较小的情况下,在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可采用不配置预应力钢筋5而仅配有受力钢筋6的方式,这些都是通过设计计算确定的。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及其板中主暗板肋3、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其现浇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为一般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要求在满足受力、变形、防撞、抗火的前提下,确定该复合无梁楼板的厚度。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中的轻质实心板芯2是一种保温材料,即是一种阻燃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板。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的预应力钢筋5的材料采用碳素钢丝,或刻痕钢丝,或钢绞线,或热处理钢筋,或冷拉II、III、IX级钢筋。
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的建筑方法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参见图1、2、3,建筑施工时,该无梁楼板板体1是和柱10连接为一体的,柱10顶端与无梁楼板板体1的接合处通常设有混凝土柱顶加强筋8。施工时,在无梁楼板板体1中还要布设各专业的管线,图中未示出。因此,该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建筑方法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支好楼板的外模板,在模板中放置好板中主暗板肋的预应力钢筋5及受力钢筋6,对板中主暗板肋的预应力钢筋5进行张拉,再布置保温材料轻质实心板芯2,即一种阻燃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板并固定,然后,进行各专业楼板中管线布设,再放置板中次暗板肋的受力钢筋7、混凝土柱顶加强筋8,最后,现场浇筑混凝土,并养护成型为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该项技术所形成的新型结构体系及施工技术,具有施工简便快捷,工期短,造价低的特点。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现浇预应力现浇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可解决目前现浇混凝土无梁楼板无法完全满足建筑所需,特别是无法解决的隔音、保温、造成钢筋锈蚀的问题,并可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可用于多、高层、超高层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无梁楼板结构体系。
权利要求1.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包括无梁楼板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上设有板中主暗板肋(3)和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配有预应力钢筋(5)及受力钢筋(6),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的上、下板壳中及其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中配置有板中受力钢筋(7),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的板中主暗板肋(3)与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中填充有一种轻质实心板芯(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及其板中主暗板肋(3)、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4),其现浇混凝土所采用的材料为一般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梁楼板板体(1)中的轻质实心板芯(2)是一种阻燃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的预应力钢筋(5)的材料,采用碳素钢丝,或刻痕钢丝,或钢绞线,或热处理钢筋,或冷拉II、III、IX级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中主暗板肋(3)中仅配有受力钢筋(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包括无梁楼板板体及板中主暗板肋和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在主暗板肋中配有预应钢筋及受力钢筋,在无梁楼板板体的上、下壳中及其井字布置的板中次暗板肋中配置有板中受力钢筋,在板体的内部空间中填充有一种聚苯乙烯泡沫板板芯。在施工现场通过支好的模板,放置并张拉预应力钢筋,放置并固定聚苯乙烯泡沫板板芯,放置受力钢筋,浇注混凝土,养护成型而构成一种可以满足建筑承载要求、防火、隔音、保温高强轻质的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夹芯复合无梁楼板结构体系,可用于各种多、高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剪力墙结构等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无梁建筑楼板。
文档编号E04B5/18GK2649671SQ20032012484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胡战波 申请人:胡战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