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80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墙体中使用的构件,具体讲就是建筑物非承重墙上使用的龙骨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墙体内通常需要按承重要求排布钢筋或型钢。对于非承重墙来讲,其功能的特定性决定了其结构与承重墙的区别。由于建设节约性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提供节省材料同时满足功能要求的新型墙体及其构件是摆在所有业内厂商面前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中的骨架,该骨架便于固定和安装且有利于混凝土的浇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骨架包括槽形截面的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的杆件,杆件的两端口处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板片。
本发明提供的骨架通常是用在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体内的,内外可以固定网片和或保温板,在施工现场固定,固定时通过杆件的两端口设置的板片与建筑物的结构梁进行连接,其间的空间用于并且十分有利于浇注混凝土,这样就成为一个非承重墙体。本发明提供的骨架有利于在工厂里进行加工并与网片等结构部件安装,形成一个完整的龙骨支架,避免了在现场装配受到场地环境条件的限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A-A剖视图;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骨架10包括槽形截面的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的杆件11,杆件11的两端口处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板片12,如图1、2所示。
所述的杆件11的两侧槽壁等高且其尺寸小于槽底的宽度,两侧壁可以起到约束混凝土的作用,因为混凝土浇注后有一部分在两侧的槽壁部位,如图2、3、4所示。
如图1、2、3所示,所述的板片12与杆件11的槽底部位固定连接,将板片12与上下方向的结构梁20连接固定后,杆件11在各方向的位置便被固定下来了,因此,本发明构筑的墙体无须另外设置模板进行浇筑。
所述的杆件11的槽底部位在杆长方向开设有孔111,如图2所示,孔111可以供各种管线通过,同时又可以供建筑物结构柱上的钢筋穿过,当浇注完混凝土后,使墙体与建筑物的结构柱牢固地连为一体。
所述的板片12由矩形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角形构成的部件,其弯折面121与杆件11的槽底部位铆接,板片12只是为了提供固定杆件11的作用,选择薄壁钢或铁皮弯制,即可以节约成本又便于加工。
所述的板片12有两个,分别置于杆件11的槽底的内外两侧,板片12向两侧悬伸段的长度与杆件11的槽深相吻合,这样可以节约材料又能保证杆件11固定稳定和受力均匀。
权利要求
1.一种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骨架(10)包括槽形截面的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的杆件(11),杆件(11)的两端口处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板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11)的两侧槽壁等高且其尺寸小于槽底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12)与杆件(11)的槽底部位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11)的槽底部位在杆长方向开设有孔(1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12)是由矩形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角形构成的部件,其弯折面(121)与杆件(11)的槽底部位铆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承重外围护保温墙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片(12)有两个,分别置于杆件(11)的槽底的内外两侧,板片(12)向两侧悬伸段的长度与杆件(11)的槽深相吻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墙体中使用的构件,具体讲就是建筑物非承重墙上使用的龙骨构件,即非承重外围护墙中的骨架,骨架包括槽形截面的薄壁钢或铁皮弯制成的杆件,杆件的两端口处设置有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板片,该骨架便于固定和安装且有利于混凝土的浇注,本发明提供的骨架通常是用在非承重外围护墙体内的,内外可以固定网片和或保温板,其间的空间用于并且十分有利于浇注混凝土,这样就成为一个非承重墙体。
文档编号E04B2/84GK1844604SQ20061008120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5日
发明者袁艺 申请人:合肥筑友轻钢建筑板网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