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洞卧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473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窗洞卧式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窗洞卧式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既有、新建和在建的各种类型的建筑总面积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随之而产生的问题是高建筑能耗给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负担。当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型社会的时代主题中,如何降低建筑能耗是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关键课题之一。在建筑节能领域中,暖通空调一直是建筑能耗的大户,通过增强和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从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进而降低暖通空调的负荷和能耗,一直是建筑节能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相对于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而言,普通窗户的保温、隔热及密闭性能要比外墙等围护结构差很多,因此窗户是建筑室内环境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而且由于目前建筑中较多采用通透的飘窗、落地窗,甚至是满布的玻璃幕墙采光设计,窗墙面积比有增大的趋势,因而造成室内常年负荷偏高,暖通空调装机容量增大,更加剧了建筑对能源的过度损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了因窗户等透光性围护结构而造成的空调能耗高的问题,其在保证窗户本应具有的良好采光功能的基础之上,增强和改善窗户综合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实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建筑围护结构的窗洞内同一面并排安装有窗户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新风口与室外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口与室内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为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或/和蒸发制冷机组。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选择:在上述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上有与室内、室外相通的排风口。在上述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机。在上述排风口处安装有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或\和,新风口外或/和排风口处有保温设施。在上述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该内隔离装置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相通。在上述内隔离装置的朝阳面有反射涂层;或/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上述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在上述窗户上安装有能开启或能关闭的窗式保温装置的室内开关装置;或\和,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上述室内开关装置为连杆式的。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效果为:在预留的窗洞中的一侧安装机组,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经济耐用;可适当减小窗户的透光面积,降低室内负荷;对室内排风冷量进行合理分级、分梯度的高效利用;形成室内外气流交换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由室内遮阳帘和窗户间形成室内排风通道,通过被动式冷却的方式带走窗户处的部分得热负荷,相应地降低室内负荷,减少室内空调等主动式冷却设备的装机容量及能源消耗;夏季保温性能增强,阻隔太阳辐射,冬季保温性能增强,有效阻隔室外的冷辐射;整体气密性更佳;具备较好的隔声降噪功能;排风在排出室外之前,可对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进行风冷冷却,由于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较常规的室外风冷冷凝器效果要好,提高了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应用形式多样,综合节能效果显著。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A-A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1的B-B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C-C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新风口,2为卧式空气处理机组,3为排风口,4为排风机,5为内隔离装置,6为冷凝器;7为室外,8为室内,9为建筑围护结构,10为窗户,11为窗
式保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建筑围护结构包括现有公知的透光性围护结构和非透光性围护结构,透光性围护结构是指窗户或/和玻璃幕墙或/和其它透光性好的围护结构。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论述:实施例1:如附图1、2、3所示,该窗洞卧式空调装置的建筑围护结构9的窗洞内同一面并排安装有窗户10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的新风口 I与室外7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的出风口与室内8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为现有公知公用的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或/和蒸发制冷机组(即: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采用现有公知公用的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或者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采用现有公知公用的蒸发制冷机组,或者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采用现有公知公用的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与蒸发制冷机组相结合的机组)。如附图1、2、3所示,该窗洞卧式空调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室外新风通过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处理后送入室内8 ;夏季冷风送入室内承担房间的冷负荷。实施例2:如附图4和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上有与室内8、室外7相通的排风口 3。如附图4和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新风口 1、排风口 3形成室内8与室外7的气流交换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室外7新风通过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处理后送入室内8 ;夏季冷风送入室内8承担房间的冷负荷;室内8空气通过正压的方式进入排风口 3排出到室外7。实施例3: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机4,可以通过排风机4强制换气或带走房间的热负荷。实施例4:如附图7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5,该内隔离装置5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 3相通。为了减少太阳的热辐射,内隔离装置5的朝阳面可有反射涂层。如附图7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工作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室内排风通过室内正压从内隔离装置5的一侧、多侧或四周进入内隔离装置5与窗户10之间构成的排风空腔,带走窗户10的部分得热负荷,经排风口排出室外,相应的减少了室内负荷,减少了室内空调设备的装机功率及能量的消耗,在内隔离装置5朝阳面有反射涂层,将太阳辐大部分发射回外界环境。实施例5:如附图8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5的的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机4,可以通过排风机4强制换气或带走担房间的热负荷。实施例6:如附图9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排风口 3处安装有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6。由于排风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较常规的室外风冷凝器效果要好,提高了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实施例1:如附图10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5,该内隔离装置5与窗户10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 3相通。为了减少太阳的热辐射,内隔离装置5的朝阳面可有反射涂层。实施例8:如附图11所示,实施例8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8的卧式空气处理机组2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2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11,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在窗户10上可安装有能开启或能关闭的窗式保温装置的室内开关装置4,该室内开关装置4为连杆式的。实施例9:如附图12所示,实施例9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9的窗式保温装置11可为现有公知公用的推拉式窗扇。实施例10:如附图13所示,实施例10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0的窗式保温装置11可为现有公知公用的保温门。实施例11:如附图14所示,实施例11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1的窗式保温装置11可为现有公知公用的保温密闭阀。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如下的优选: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新风口外或/和排风口处有保温设施。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综上所述,针对建筑节能领域而言,窗户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在保证窗户本应具有的良好采光功能的基础之上,增强和改善窗户综合热工性能和气密性,以合理的结构来提高窗户的保温性能和对外界辐射的隔热性能,提高窗户本身的气密性,构建合理的室内排风气流通道,对排风冷量直接或间接的梯级深度利用以降低窗户形成的负荷,并实现室内外通风换气的功能,降低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适度控制窗墙面积比,这是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主要效果之一。
权利要求1.一种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建筑围护结构的窗洞内同一面并排安装有窗户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新风口与室外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口与室内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为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或/和蒸发制冷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上有与室内、室外相通的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口处安装有排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机的进口或出口处设置有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窗户上安装有能开启或能关闭的窗式保温装置的室内开关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室内开关装置为连杆式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排风口处安装有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或\和,新风口外或/和排风口处有保温设施。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该内隔离装置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该内隔离装置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该内隔离装置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窗户内侧有内隔离装置,该内隔离装置与窗户之间形成有不少于一层的气流通道为排风空腔,该排风空腔有进风处和排风处,进风处的进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排风处的出口位于排风空腔的顶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中部或/和排风空腔的底部或/和排风空腔的侧面,该排风处与排风口相通。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的朝阳面有反射涂层;或/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的朝阳面有反射涂层;或/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的朝阳面有反射涂层;或/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的朝阳面有反射涂层;或/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内有加热送风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隔离装置采用可活动的软质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2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2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2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2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 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3.根据 权利要求13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3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40.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4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4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4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位于窗洞室外一侧,在卧式空气处理机室内一侧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窗式保温装置,该窗式保温装置为转轴式窗扇或推拉式窗扇或保温密闭阀或保温门。
专利摘要一种窗洞卧式空调装置,其建筑围护结构的窗洞内同一面并排安装有窗户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而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新风口与室外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的出风口与室内相通;卧式空气处理机组为常规压缩式制冷机组或/和蒸发制冷机组。本实用新型的综合效果为安装简便,易于操作,经济耐用;降低室内负荷;对室内排风冷量进行合理分级、分梯度的高效利用;形成室内外气流交互的入口、出口及流通通道;相应地降低室内负荷,减少室内空调等主动式冷却设备的装机容量及能源消耗;夏季保温性能增强,阻隔太阳辐射,冬季保温性能增强,有效阻隔室外的冷辐射。整体气密性更佳;具备较好的隔声降噪功能;提高了制冷的性能系数;应用形式多样,综合节能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F24F13/30GK203083031SQ2012206354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于向阳 申请人:于向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