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模及其建筑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4161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填充模及其建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材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建筑用的填充模及其建筑施工方法背景技术目前使用的建筑模具,一般都是在浇筑了以后取出,反复使用的,一种模具对应的建筑结构也很简单,由于需要取出模具反复使用,建筑工期就比较长,而且由于使用过程中的需要,模板将会受到裁损。另外,现在通常使用的模具做的建筑,钢筋混凝土用量大,建筑自身重量重,建筑结构设计工期长,建筑结构的截面形式单一,模板裁损大,耐火程度不高,综合成本高;而且建筑的二次设计性差,建筑用料与其结构性能比低,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为平面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模。该填充模能缩短施工工期,缩短结构设计工期,减轻结构自重,减少施工模板用量,减少施工模板裁损,降低结构用钢量,使建筑耐火性能提高,降低结构总造价,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为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满足建筑结构的多样化,优化建筑的力学性能,提高建筑的二次设计可行性。
本发明的填充模的结构技术方案是模盒(7)的顶面为模面(1),模面(1)的边缘与模侧面(2)的上边缘之间有凹台(3);模盒(7)的底面内空为模内面(5)。
所述的凹台(3)上有切角(6)。
前述填充模所用的材料为耐火轻质材料。
前述的填充模所用的耐火轻质材料为磷石膏或脱硫石膏。
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模盒(7)按位置排列,进行浇筑,模盒(7)留在浇筑好的建筑中。
前述的模盒(7)的位置排列为单层式同向并列排列或双层式对向排列。
前述的同层的两个模盒(7)之间的位置排列为6cm~10cm的间隙式排列或紧密式排列。
前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由浇注的混凝土及填充模的间隙形成的截面形式包括主T型结构、次T型结构、工型结构、箱型结构及空腹桁架结构。
前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可由主T型结构、次T型结构、工型结构、箱型结构及空腹桁架结构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组合组成建筑受力所需的结构形式。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不需要取出模具,能缩短施工工期,缩短结构设计工期,模具为耐火轻质材料,减少施工模板用量,减少施工模板裁损,降低结构用钢量,使建筑耐火性能提高,降低结构总造价,并且使得建筑结构的多样化,优化建筑的力学性能,提高建筑的二次设计可行性,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为空心结构,在构成建筑后为空心,减轻结构自重,提高了力学性能,可以形成多种组合方案。


图1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5为实施例2建筑结构横向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2建筑结构纵向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3的仰视图;图8为实施例3建筑结构横、纵向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4的俯视图;图10为实施例4建筑结构横、纵向剖视图;图11为实施例5的仰视图;图12为实施例5建筑结构横向剖视图;图13为实施例5建筑结纵横向剖视图;图14为实施例6的俯视图;图15为实施例6建筑结构横向剖视图;图16为实施例6建筑结纵横向剖视图;图17为实施例7的俯视图;图18为实施例7建筑结构横、纵向剖视图;图19为实施例8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填充模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模盒7的顶面为模面1,模面1为长50cm、宽50cm的矩形平面,模面1的边缘与模侧面2的上边缘有凹台3,凹台3的平面为长60cm、宽60cm的矩形,模盒7高为15cm;模面1与凹台3立面的夹角、模侧面2与凹台3平面的夹角均为直角,模盒7的底面内空为模内面5,模内面5为如图1的凹形曲面。凹台3上有切角6(4个角均可以加工为切角,本例中选用的是1个角为切角的情况),填充模所用的材料本例中为工业废料磷石膏或脱硫石膏。
实施例2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模底面4向下,模盒7单层排列,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距离为7cm,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中间没有间隙);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横向形成主T型截面,纵向形成次T型截面。
实施例3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7、图8所示,模盒7单层排列,模底面4向上,并用薄板封口,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距离为6cm,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距离为8cm;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形成双向口型截面。
实施例4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9、图10所示,模盒7单层排列,模底面4向下,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形成双向次T型截面。
实施例5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模盒7单层排列,模盒7上有1个切角6,模底面4向上,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紧密排列,再与其他两个横向紧密排列的模盒7间隙排列,间隙距离为10cm,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紧密排列;紧密连接的4个模盒7的切角6组成一个四边形,形成小柱或剪力键,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横向形成主次相间T型截面,纵向形成次T型截面。
实施例6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14、图15和16所示,模盒7对向双层排列(两个模盒底面紧密的靠在一起),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距离为9cm,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横向形成工型截面,纵向形成空腹桁架截面。
实施例7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17、图18,模盒7对向双层排列,模盒7上有4个切角6,横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纵向的两个模盒7之间为紧密排列,4个模盒7相交处均由切角6构成一个四边形,形成小柱或剪力键,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形成双向空腹桁架截面。
实施例8填充模在建筑楼板施工中的方法得到的建筑结构如图19,在四根柱子8围成的柱网区域中,将柱两侧1/4柱间距的区域定义为柱顶板块9,柱顶板块9之间的板块为柱间板块10,柱间板块围成的板块为跨中板块11;由于3种板块受到的力方向不同,因此3种板块分别选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柱顶板块,模盒7对向双层排列,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为6cm,下层模盒7的模顶面与底模板的间隙为5cm,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形成双向箱型截面。在柱间板块,模盒7对向双层排列,两个模盒7之间为间隙排列,间隙为6cm,下层模盒7的模顶面与底模板无间隙,注入钢筋混凝土所形成的空心楼板,形成双向密肋截面。在跨中板块,采用8cm厚的普通平板。最终形成箱型-密肋-平板组合楼板结构。
本发明用于建筑的楼板施工时,在浇筑结束后不需要将模盒7取出,模盒7留在建筑中作为填充物,由于不需要取出模盒7,节省了施工工期约30%,同时也就减少了建筑结构设计工期约40%,还避免了施工模板裁损约50%,降低了模板的施工使用量约20%;模盒7的模内面5是凹形曲面,在浇筑完成后,建筑的楼板是空心结构,减轻了结构自重约20%,降低了结构用钢量约45%,总体上降低了结构成本约15%。凹台3使浇筑后的建筑楼板截面成小“工”形结构,其力学性能比截面成“T”形的要好。填充模选用了耐火轻质材料,使建筑耐火性能得到提高,通过模盒7不同的排列方式能得到不同的建筑楼板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主要是体现在其截面形式不同,通过5种截面形式的不同顺序的组合,可以衍生出许多中受力优点不同的结构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填充模,它包括模盒(7);其特征在于模盒(7)的顶面为模面(1),模面(1)的边缘与模侧面(2)的上边缘之间有凹台(3);模盒(7)的底面内空为模内面(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模,其特征在于凹台(3)上有切角(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填充模,其特征在于填充模所用的材料为耐火轻质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填充模,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耐火轻质材料为磷石膏或脱硫石膏。
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盒(7)按位置排列,进行浇筑,模盒(7)留在浇筑好的建筑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模盒(7)的位置排列为单层式同向并列排列或双层式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同层的两个模盒(7)之间的位置排列为6cm~10cm的间隙式排列或紧密式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浇注的混凝土及填充模的间隙形成的截面形式包括主T型结构、次T型结构、工型结构、箱型结构及空腹桁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填充模的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可由主T型结构、次T型结构、工型结构、箱型结构及空腹桁架结构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组合组成建筑受力所需的结构形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填充模及其在建筑施工方法,模盒(7)的顶面为模面(1),模面(1)的边缘与模侧面(2)的上边缘之间有凹台(3);模盒(7)的底面内空为模内面(5);模盒(7)按位置排列,进行浇筑,模盒(7)留在浇筑好的建筑中。该填充模能缩短施工工期,缩短结构设计工期,减轻结构自重,减少施工模板用量,减少施工模板裁损,降低结构用钢量,使建筑耐火性能提高,降低结构总造价,并且使得建筑结构的多样化,优化建筑的力学性能,提高建筑的二次设计可行性。
文档编号E04C1/00GK1970973SQ20061020129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谢孟 申请人:谢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