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6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板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震、阻燃、耐候性强、隔音、隔热、隔冷、防潮不漏水效果的供建筑物屋顶、墙面工程使用的建筑板材。
技术领域目前建筑物屋顶大多是在顶板上覆盖水泥层,水泥层易渗水,而且保温效果差,水泥层的屋顶在隔音、隔热、隔冷及防潮上效果欠佳。为此,市场上出现了代替水泥层的PVC瓦、菱镁瓦等制品,这些制品均为单层结构,用单层结构的瓦材做屋顶面板、屋顶上盖、外墙或档墙使用,由于它是但曾结构,易漏水,隔音,隔热差。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两层面板用支撑架连接成的建筑板材,这种板材保温效果好,隔音、隔热、隔冷,防震阻燃,不漏水,耐候性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板材,包括面板,支撑架,所述的面板为凹槽形,该面板设置为两层,两层面板之间用支撑架连接成中空结构,并在其面板的一端设有嵌接体,另一端设有缺口向下并与嵌接体对应相嵌合的嵌套体,嵌套体内是嵌接槽。
本实用新型的以面板与另一面板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用面板一侧的嵌接体,与另一面板的嵌套体相互嵌合形成一整合体板材,嵌接体置于嵌接槽的下面,嵌接体与嵌接槽之间用胶粘接。
依照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以PVC、PP、PE、PC等材料为原料,利用普通型材生产线,用模具一次挤压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板材是中空的双层结构,具有不漏水,防震阻燃,耐候性强,隔音、隔热、隔冷、防潮不漏水的优点。而且本实用新型一面板嵌接体置于另一面板的嵌接槽的下面互相嵌合组成板材整体,面板与面板之间连接牢固,不脱落,这种结构,既提高了整合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又起到了使整合体定位的作用,整合体连接十分美观,现场施工费用低,安装工期短,质量高。而且拆装方便,并可再生利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与面板之间嵌合组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与面板之间嵌合组接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以PVC、PP、PE、PC、PE等材料为原料,根据设计规格用普通型材生产线,利用特制的模具一次挤压成型为一体,其整体为凹槽形3结构。面板4分为两层,两层面板之间用支撑架10连接成中空结构9的板材。面板4的一端设有嵌接体2,该嵌接体2的头部向下两侧分别设有与面板4为一体的下斜边1。面板4的另一端设有缺口7向下的与嵌接体2配合安装使用的嵌套体6,嵌套体6内是与嵌接体2对应嵌合的嵌接槽5,嵌套体6的内侧底部设有与下斜边1对应的倾斜端8。
参见图2,图2是面板4与面板4a的嵌合连接图。位于面板4一端的嵌接体2的头部分别向两侧设置的下斜边1与面板4a的嵌套体6a底部的倾斜端8a相互嵌合连接。如此方式,多块面板的嵌接体2的下斜边1与嵌套体6a底部的倾斜端8a相互嵌合组接,组成大面积的建筑板材。
图3是两块面板4、4a嵌合连接组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见图3,面板4a一端的嵌套体6a与面板4的嵌接体2相互嵌合组接,嵌套体6a底部的倾斜端8a与面板4的下斜边1对应嵌合,使嵌接体2置于面板4a的嵌接槽5a的下面,为使其连接更牢固不脱落,它们之间用胶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面板4与面板4a相互嵌合连接成建筑板材,既可做屋面板,也可以做围栏、围墙及屋顶上盖使用。由于本板材是用支撑架10连接为一体的两层中空凹槽形结构,相邻面板之间相互嵌接时,一面板的嵌接体置于另面板的嵌接槽下面,这种嵌合结构可有效的防止漏水,并具有隔音、隔热、保暖的有益效果。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可将其制作成带色彩或透明的面板。由于面板在整体上为凹槽型结构,大面积使用,即可提高整合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又起到了使整合体的定位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板材,包括面板,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为凹槽形,该面板设置为两层,两层面板之间用支撑架连接成中空结构,所述面板的一端设有嵌接体,另一端设有缺口向下并与嵌接体对应相嵌合的嵌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接体下端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为一体的下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套体内侧底部设有与嵌接体下斜边对应的倾斜端。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板材,包括面板,支撑架,所述的面板为凹槽形,该面板设置为两层,两层面板之间用支撑架连接成中空结构,所述面板的一端设有嵌接体,另一端设有缺口向下并与嵌接体对应相嵌合的嵌套体。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中空的双层结构,具有不漏水,防震阻燃,耐候性强,隔音、隔热、隔冷、防潮效果好的优点。是理想的工、民建筑用板材。
文档编号E04C2/30GK2911058SQ20062002485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郑国强 申请人:郑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