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 充块。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或者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里填充一些轻质 材料的填充块以减小结构自重和提高混凝土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填充 块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的,现有的填充块为顶底面相同、四周侧面两两相对平 行的方体结构,由于混凝土浇注时填充块容易浮起,在施工时需要用铁丝将 填充块固定在钢筋圈网或模板上来抗浮,有些填充块上还附加有抗浮件以方 便抗浮定位,但这些措施增加了填充块的制造难度和周期,空心板制作过程 也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浇注时本身可抗浮的现浇混凝土空心 板用填充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填充块本体为空 腔六面体,是由顶板、底板、顶板四周与底板四周之间连接的围绕成筒形的 侧壁构成,所述底板的面积大于顶板的面积,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为 与其对面侧壁的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的斜面或弧面。
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为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的 斜面或弧面。
所述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中心轴线对称。
所述填充块中设有贯通顶、底板的浇注孔管。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侧壁为与其对面侧壁的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 逐渐变小的斜面或弧面,并且底板的面积大于顶板的面积,因此所有侧壁 所围绕的空间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从而形成上端小、下端大的结构。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块在浇注前可将底板(大头)朝下、顶板(小头) 朝上放置,在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可从填充块的倾斜/弧面侧壁上向下压
住填充块而使填充块不能浮起,达到自身抗浮的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填充块本体为空腔六面体,顶板 1与底板2为相互平行的平面,顶板1的面积小于底板2,四周侧壁中的侧壁 3与侧壁4相邻连接,侧壁3与其对面的侧壁为斜面,并且侧壁3与其对面的 侧壁以中心轴线相互对称,侧壁4与其对面的侧壁为与顶、板垂直的平面。 上述实施例中的侧壁3也可以与其对面的侧壁不对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四 周侧壁中的侧壁5与侧壁6相邻连接,侧壁5与其对面的侧壁、侧壁6与其 对面的侧壁均为斜面。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四
周侧壁中的侧壁7与侧壁8相邻连接,侧壁7与其对面的侧壁为弧面,侧壁8 与其对面的侧壁为与顶、板垂直的平面。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四 周侧壁中的侧壁9与侧壁IO相邻连接,侧壁9与其对面的侧壁、侧壁10与 其对面的侧壁均为弧面。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填 充块中设有贯通顶、底板的浇注孔管U。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四 周侧壁中仅有侧壁12为斜面。
权利要求1. 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填充块本体为空腔六面体,是由顶板、底板、顶板四周与底板四周之间连接的四个侧壁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面积大于顶板的面积,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为与其对面侧壁的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的斜面或弧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为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的斜面或弧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相对的侧壁以中心轴线对称。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中设有贯通顶、底板的浇注孔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板用填充块,填充块本体为空腔六面体,是由顶板、底板、顶板四周与底板四周之间连接的围绕成筒形的侧壁构成,所述底板的面积大于顶板的面积,所述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为与其对面侧壁的相对距离由底板到顶板逐渐变小的斜面或弧面;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块在浇注前可将底板(大头)朝下、顶板(小头)朝上放置,在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可从填充块的倾斜/弧面侧壁上向下压住填充块而使填充块不能浮起,达到自身抗浮的效果。
文档编号E04C1/00GK201078044SQ20072009152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7日
发明者周立成 申请人:周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