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709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
(二)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钢筋砼空心板,特别是现浇钢筋砼空心板非抽芯成孔工艺,普 遍采用薄壁管或薄壁盒填充,能满足各种不同空心板抽空砼的需要。申请人于 1999年11月29日同时分别申请了申请号为99115665.X、名称为"钢筋砼填充 用纤维增强型薄壁管(盒)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以及申请号为99115666.8、 名称为"现浇钢筋砼填充用纤维增强型薄壁盒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所制 得的薄壁管或薄壁盒可以是开口的,若带有封口则可制得封闭的薄壁管或封闭的 薄壁盒;其制造方法中所采用的模具有阴模或阳模。如阴模,从它们的附图可以 看出,它包括侧模面和底模面,侧模面和底模面围成阴模,这种阴模为整体模板 的阴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脱模不方便,开口的薄壁管或薄壁盒易破损,因此, 研制一种新型的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已为急需。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具有脱模方便、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包括侧模面、底模面,侧模面 和底模面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和底模面由模板构成,阴模 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拼合装置,模面的转角部位设 置为削角面,或者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面或者弧形过渡面。这样,在 应用上述模具生产时,可制作出转角部位为倒角的产品,能充分满足施工单位的 需要。在应用上述模具生产时,可制作出转角部位为曲线过渡或者弧形转角的模 壳构件产品,可充分满足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需要;由于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拼合 组成,在拼合的模板上设置有将模板拼合成一体的拼合装置,因而拧松拼合装置 后,脱模非常方便,同时,阴模的侧模面的模板或底模面的模板设置有阴模的加 强物,因而模具的强度高、刚度大;此外,模具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 本低等特点,从而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适用于制造薄壁管或薄壁盒,尤其适用 于制造开口的薄壁管或开口的薄壁盒。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为模板的折边或反边。这样,折边在充当模板的同时,也起到了加强模具的作用,充分利用了模具本身的零部件,简化 了模具的制作工艺,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为L、 T、 I、 O、 口截面形状加强物。这 样,各种不同截面的加强物能应用于模具上不同的部位进行加强,可满足模具制 作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为铆接、焊接、螺丝 连接、胶粘。这样,加强物与模板之间釆用上述各种不同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能 满足模具的复杂性要求,方便了模具的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同一模板上有至少二个加强物。这样,同一模 板上设置多个加强物后,大大提高了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使模板不易变形,提高 了模板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的边缘有加强物。这样,大大增强了模板 的边缘,使模板不易扭曲变形,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也就相对降低了模具使 用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上的加强物彼此呈平行、正交、斜交或靠 背设置。这样,加强物在模板上呈上述形状布置,全面加强了整个模板的整体刚 度和强度,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质量。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为角钢、扁铁、槽钢、钢筋或者木枋中 的至少一种。这样,加强物品种多,方便选用,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成本费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侧模面由两块、三块、四块、六块或八块模板 构成。这样,模壳构件成型模具的侧模面由多块模板构成,具有拆分方便、简单, 容易拼装组合,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特别有利于大型模具的制作。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模面为至少一块模板。这样,模壳构件成型 模具的底模面为一块或者多块构成,使模具在使用时,底模安装和拆模都十分方 便,解决了底模面容易与产品粘结而不易脱模的问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设置在模板的拼合部位。这样,拼合 装置设置在模板的拼合部位,在模具使用时可十分方便地将相邻模板拼合紧固, 拆模也非常简单方便,同时,因上述装置设置在拼合部位,因其间距小,只需极 小力便可合紧固定。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的拼合部位在模面的转角部位。这样,因 模板的拼合缝设置在模面的转角部位,合缝间隙小,使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出 现浆料外溢的现象,改善了产品制作质量,同时,脱模更方便。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 这样,在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后,可相应制作出在转角部位形成模壳构件的凹形构造或凸形构造,可满足各种不同模壳构件产品生产的需 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为凸条或凸块或凸杆。这样,在模面 的转角部位设置凸条或凸块或凸杆后,可相应制作出转角部位形成模壳构件的凹 槽、凹坑、阴角或者孔洞,可满足生产各种不同模壳构件产品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凹形构造为凹槽、凹坑、凹洞、缝或者孔中的 至少一种。这样,凹形构造种类多,在应用模具生产模壳时,可在模壳构件上相 应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凸形构造,方便设计、生产与施工单位选用,以满足不同 场合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为连接装置或合紧装置或定位装置中 的至少一个。这样,拼合装置种类多,便于生产选用,同时拼合装置也可为同时 具有连接、合紧或定位的装置,可降低其复杂性,使其更易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铰链、合页、插销合页、软片、企 口或榫头中的至少一种。这样,连接装置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大大降低了模具的 制作成本,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上述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合紧装置为螺栓、凸轮锁紧、插销、滑套、卡 槽、卡套或者铁丝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合紧装置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大大降低 了模具的制作成本,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上述合紧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为定位孔、定位销、定位槽、定位台 阶或者定位块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定位装置的多样性和普遍性,大大降低了模 具的制作成本,同时,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上述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为可转动的拼合装置。这样,拼合装 置为可转动的拼合装置时,能够降低拼装难度,简化安装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为活动的可拆卸的拼合装置。这样, 当拼合装置为活动的可拆卸的拼合装置时,可使模具在应用过程中,方便快速地 将模具拼装和拆卸,同时,因连接装置或合紧装置或定位装置分别为活动的可拆 卸的连接装置或活动的可拆卸的合紧装置或活动的可拆卸的定位装置,可以将连 接装置或合紧装置或定位装置交叉使用,大大降低了模具的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每一个侧面的侧模面有至少两块能相对 移动的模板,模板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调节移动。这样,根据所生产 的产品的不同尺寸的要求,可任意调节模具的高度或者宽度,实现一模多用,大 大降低了模具用户的模具成本费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底模面有至少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 模板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调节移动。这样,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的不同尺寸要求,可适当调整底模面的尺寸,从而得到可满足应用要求的模壳构件,方 便模具用户,降低了其模具成本费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侧模面或者底模面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 个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在应用侧模面或者底模面上设置有 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的模具进行生产时,可相应制作出侧壁或者底面上有凹形构 造或者凸形构造的模壳构件产品,可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或凹形构造自身或彼此相互平行或者 相交或者立交设置。这样,在使用模面上设置有上述构造的模具进行生产时,可 相应得到壁面上形成自身或彼此相互平行或者相交或者立交布置的凹形构造或 者凸形构造的模壳构件产品,以满足各种不同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这样,凸形构造 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后,大大降低了其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凸形构造脱模的 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脱模时产品的破损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凹形构造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这样,凹形构造 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后,大大降低了其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凹形构造脱模的 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脱模时产品的破损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开口处的侧模面的模板连接有折边模面 板。这样,使用上述带有折边模面板的模具进行生产时,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要 求,可以随时安装或拆卸折边模面板,生产出不同形状的模壳产品,可充分满足 不同的需求。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上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这样,在使用上 述模板上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的模具时,可对产品的壁厚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 模壳构件产品质量的同时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其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设置有支撑架。这样,阴模设置支撑架后, 增加了模具应用生产人员工作面的离地高度,使其不需或者仅需稍微弯腰即可进 行操作,大大降低了模壳构件产品的生产制作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模面的模板通过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在 阴模内可上下调节移动。这样,在应用上述模具进行生产模壳构件产品时,可根 据需要十分灵活地调整底模面的高度以生产不同高度的模壳构件产品,实现一模 多用,有效地降低了模具用户的模具成本费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同一模板上的模面为平面、折面或曲面中的至 少一种。这样,应用上述模具进行生产后,可得到相应部位形成平面、折面或者 曲面的模壳构件产品,能充分满足各种不同情况的需要。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块模板为充当模壳构件部件的一次性模板。这样,采用一次性模板作模具可省略拆模工序,同时,又可形成叠合结构模 壳壁,大大提高了模壳构件的强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模壳构件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中的至少一块模板为地模或台模或分体 模。这样,大大简化了模具的结构,在降低了材料成本的同时,装模和脱模工序 也得到了简化,使其更易于应用生产。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上有至少一个缺口。这样,模板上设置缺口 后,可十分方便地安放和定位钢筋、钢丝等增强物,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侧模面、2为底模面, 3为模板,4为拼合装置,5为加强物,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 同。如图1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其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 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 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加强物5为模板的折边。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加强物5为L形截面形状加强物,图示加强物5为角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模板3的边缘上也设置有加强物5。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l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模板3上的加强物5彼此呈平行设置。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i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侧模面1由两块模板3构成。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拼合装置4设置在模板3的拼合部位。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加强物5为钢筋,其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凹形构造7,其所述的凹形构造7为凹槽。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削角面。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弧形过渡面。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紧装置9及定位装置10。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紧装置9及定位装置10,其所述的合紧装置 9为卡套。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和定位装置10,其所述的定位装置10为定位槽。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阴模的每一个侧面的侧模面1由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构成,模 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阴模的底模面2由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构成,模板3之间由设 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l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分别设置有凸形构造6和凹形构造7。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均设置有凹形构造7,其所述的凹形构造7自身相 互平行设置。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阴模的开口处的侧模面1的模板3连接有折边模面板12。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l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模板3上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13。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阴模下设置有支撑架14。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阴模下设置有支撑架14,其所述的底模面2的模板3通过设置在阴模上的移 动装置11在阴模内可上下调节移动。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同一模板3上的模面为曲面。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阴模中的底模面2为地模。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模板3上设置有缺口 15。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如附图所示,包括侧模面l、底模面2,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 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至少二 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 为削角面,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面或者弧形过渡面。图1是本发明实 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各附图中,1为侧模面、2为底模面,3为模板,4为拼合 装置,5为加强物,以下各附图中,编号相同的,其说明相同。如图1所示,侧 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其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 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 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如图10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 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 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 位设置为削角面。如图11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 l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 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 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弧形过渡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5为模板的折边或反边。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 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 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加强物5 为模板的折边。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5为L、 T、 I、 O、 口截面形状加强物。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 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 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 述的加强物5为L形截面形状加强物,图示加强物5为角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5与模板3之间的连接为铆接、焊接、 螺丝连接、胶粘。如图3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 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 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加强物5为 L形截面形状加强物,图示加强物5为角钢,其所述的加强物5与模板3之间的 连接为焊接连接。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同一模板3上有至少二个加强物5。如图3所示, 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 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 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加强物5为L形截面形状加强物,图示加强 物5为角钢,其所述的同一模板3上有多个加强物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3的边缘有加强物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 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 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 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模板3的边缘上也 设置有加强物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3上的加强物5彼此呈平行、正交、斜交 或靠背设置。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 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 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 强物5,其所述的模板3上的加强物5彼此呈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加强物5为角钢、扁铁、槽钢、钢筋或者木枋 中的至少一种。如图5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 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 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模板3上的加
12强物5彼此呈平行设置,其所述的加强物5为木枋。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侧模面1由两块、三块、四块、六块或八块模 板3构成。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 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 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 5,其所述的侧模面1由两块模板3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模面2为至少一块模板3。如图6所示,侧模 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 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 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侧模面1由两块模板3构成,其所述的底模面2 由一块模板3构成。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4设置在模板3的拼合部位。图7是 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 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 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拼 合装置4设置在模板3的拼合部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3的拼合部位在模面的转角部位。如图7 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 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 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拼合装置4设置在模板3的拼合部位, 其所述的模板3的拼合部位设置在模面的转角部位。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 7。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 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 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加强物5为钢筋,其所述的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6为凸条或凸块或凸杆。如图8所示, 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 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 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6,其所述 的凸形构造6为凸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凹形构造7为凹槽、凹坑、凹洞、缝或者孔中的至少一种。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 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 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 强物5,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凹形构造7,其所述的凹形构造7为凹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4为连接装置8或合紧装置9或定位 装置10中的至少一个。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 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 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 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紧装置9及定位 装置1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连接装置8为铰链、合页、插销合页、软片、 企口或榫头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2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 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 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紧装置9及定位装置10,其所述的连接装置8为 合页。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合紧装置9为螺栓、凸轮锁紧、插销、滑套、 卡槽、卡套或者铁丝中的至少一种。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侧 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 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 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紧装置9及定 位装置IO,其所述的合紧装置9为卡套。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定位装置10为定位孔、定位销、定位槽、定位 台阶或者定位块中的至少一种。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 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 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板 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和定位装置10,其所述 的定位装置IO为定位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4为可转动的拼合装置。如图14所示, 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 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 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和定位装置10,其所述的定位装置10为定位槽,拼合装置4为可转动的拼合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拼合装置4为活动的可拆卸的拼合装置。如图 13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 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 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拼合装置4中有连接装置8、合 紧装置9及定位装置10,合紧装置9为卡套,其所述的拼合装置4为活动的可 拆卸的拼合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每一个侧面的侧模面1有至少两块能相 对移动的模板3,模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图15是 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 l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 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 阴模的每一个侧面的侧模面1由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构成,模板3之间由设 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底模面2有至少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 3,模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 16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 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 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阴模的底模面2 由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构成,模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 节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7中的至少一种。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7的结构 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 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 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 分别设置有凸形构造6和凹形构造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7自身或彼此相互平行 或者相交或者立交设置。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 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 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 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均设置有凹形构造7,其所述的 凹形构造7自身相互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凸形构造6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如图17所示,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 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 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分别设置有凸形构 造6和凹形构造7,其所述的凸形构造6有的转角部位为曲线过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凹形构造7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如图18所示, 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 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 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侧模面1或者底模面2上均设置有凹形构造 7,凹形构造7自身相互平行设置,其所述的凹形构造7有的转角部位为曲线过 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的开口处的侧模面1的模板3连接有折边 模面板12。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 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 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 加强物5,其所述的阴模的开口处的侧模面1的模板3连接有折边模面板1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3上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13。图20是本发 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 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 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模板 3上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13。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设置有支撑架14。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 21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 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 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阴模下设置有 支撑架1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底模面2的模板3通过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 置ll在阴模内可上下调节移动。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侧模 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 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l的模 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阴模下设置有支撑架14,其所述的底模面2的模 板3通过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在阴模内可上下调节移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同一模板3上的模面为平面、折面或曲面中的 至少一种。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 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 强物5,其所述的同一模板3上的模面为曲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至少一块模板3为充当模壳构件部件的一次性 模板。如图23所示,顶懒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 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 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同一模板3上的模面 为曲面,其所述的底模面2的模板3充当模壳构件部件的一次性模板,其上可露 出钢丝网或纤维网或钢丝等增强物,图示露出了纤维网格布增强物。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阴模中的至少一块模板3为地模或台模或分体 模。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 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 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 其所述的阴模中的底模面2为地模。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的模板3上有至少一个缺口 15。图25是本发明实 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 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多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 装置4,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3上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其所述的模板3上 设置有缺口 15。
本发明实施时,可采用薄钢板或铁皮或白铁皮或工程塑料等板材,根据模壳 构件的型号、规格尺寸下料,制得侧模面1和底模面2所用模板3,然后用角钢、 扁钢等加强材料将各模面加强,然后确定好拼合装置4的安装位置后,用拼合装 置4将形成侧模面1和底模面2的模板3连接拼合,并在阴模的侧模面1的模板 3或底模面2的模板3设置有阴模的加强物5,即可得所述模具。
权利要求
1.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包括侧模面(1)、底模面(2),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削角面,或者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面或者弧形过渡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一 模板(3)上有至少二个加强物(5)。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 物(5)为模板的折边或反边;或者加强物(5)为L、 T、 I、 O、 口截面形状加 强物;或者加强物(5)与模板(3)之间的连接为铆接、焊接、螺丝连接、胶粘。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 (3)的边缘有加强物(5)。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板 (3)上的加强物(5)彼此呈平行、正交、斜交或靠背设置;或者加强物(5)为角钢、扁铁、槽钢、钢筋或者木枋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模 面(1)由两块、三块、四块、六块或八块模板G)构成;或者底模面(2)为 至少一块模板(3);或者拼合装置(4)设置在模板(3)的拼合部位;或者模板(3)的拼合部位在模面的转角部位;或者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有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7);或者凸形构造(6)为凸条或凸块或凸杆;或者凹形构造(7)为凹槽、凹坑、凹洞、缝或者孔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拼合装置(4)为连接装置 (8)或合紧装置(9)或定位装置(10)中的至少一个;或者连接装置(8)为 铰链、合页、插销合页、软片、企口或榫头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合紧装置(9) 为螺栓、凸轮锁紧、插销、滑套、卡槽、卡套或者铁丝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定位 装置(10)为定位孔、定位销、定位槽、定位台阶或者定位块中的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拼合 装置(4)为可转动的拼合装置;或者拼合装置(4)为活动的可拆卸的拼合装置; 或者阴模的每一个侧面的侧模面(1)有至少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模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调节移动;或者阴模的底模面(2) 有至少两块能相对移动的模板(3),模板(3)之间由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 (11)调节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模 面(1)或者底模面(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7)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凸形构造(6)或凹形构造(7)自身或彼此相互平 行或者相交或者立交设置;或者凸形构造(6)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或者凹形 构造(7)转角部位有曲线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 的开口处的侧模面(1)的模板(3)连接有折边模面板(12);或者模板(3)上 设置有厚度限位装置(13);或者阴模设置有支撑架(14);或者底模面(2)的 模板(3)通过设置在阴模上的移动装置(11)在阴模内可上下调节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一 模板(3)上的模面为平面、折面或曲面中的至少一种;或者至少一块模板(3) 为充当模壳构件部件的一次性模板;或者阴模中的至少一块模板(3)为地模或 台模或分体模;或者模板(3)上有至少一个缺口 (15)。
全文摘要
一种模壳构件成型模具,包括侧模面(1)、底模面(2),侧模面(1)和底模面(2)围成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模的侧模面(1)和底模面(2)由模板(3)构成,阴模由至少二块模板(3)拼合组成,在拼合的模板(3)上设置有拼合装置(4),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削角面,或者模面的转角部位设置为曲线过渡面或者弧形过渡面。这样,在应用上述模具生产时,可制作出转角部位为倒角的产品,能充分满足施工单位的需要。在应用上述模具生产时,可制作出转角部位为曲线过渡或者弧形转角的模壳构件产品,可充分满足设计与施工单位的需要,适用于制造薄壁管或薄壁盒,尤其适用于制造开口的薄壁管或开口的薄壁盒。
文档编号B28B7/26GK101298166SQ20081010067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0日
发明者邱则有 申请人:邱则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