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76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 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
背景技术
台湾因位处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的发生率极为频繁,尤 其是数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更造成无数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令人听闻地震而色变, 深怕地震为自己的生命及财产造成重大的损伤,而归纳该次地震造成的重大生命伤亡与 财产损失,除了地震强度过大的主因外,肇因于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死伤情形,更不在 少数,而经过此次剧变后,也唤起人们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视,因此有很多新建的大 楼极为重视其建筑结构的避震设计,甚至采用钢骨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架构,以取得较佳 的结构强度与避震效果。
而除了利用钢骨作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外,更重视避震效果的建筑物,乃进一步于 其各楼层的钢骨间架设避震装置,利用该避震装置得以吸收抵消地震的作用力,藉以有 效减降地震对建筑结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然而,因此类避震装置多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对于采用钢骨为建筑架构的建筑物, 自不致有组设施工上的困扰,但对于以RC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的建筑物而言,则在其金 属避震装置与RC混凝土的结合固定上,便面临了无法牢固结合的问题,即使是利用锚 栓固定的方式,亦可能因锚栓与RC混凝土结构的固结力不足,加上应力集中现象,而 容易造成锚栓松动而严重影响避震装置的组设牢固性,甚至因而丧失预期的避震效能, 实有待再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主要是为解决 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无法直接与RC混凝土建筑结合架组的问题,利用于RC混凝土 建筑结构外层结合组制包覆的钢板作为组设介面,使其得以顺利完成金属制消能减震阻 尼器与避震撑架的架设搭组,进而在RC混凝土建筑的预定位置架组完成避震装置,据 以得有效减降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是针对RC混凝 土建筑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而设计,其特点是
在RC混凝土建筑物欲架设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壁面的混凝土结构外层,通过化学 锚栓配合外层组设包覆有一层钢板,于钢板及化学锚栓周缘部位封结有封口剂,同时在 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注有补强灌注剂,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通过该补强灌注剂稳固结合, 钢板作为金属的避震装置与混凝土结构的组设介面,使其取得稳固结合。
该钢板的周缘封有封口剂,其顶、底部分别预留有一注射管及一排气管,且该注射 管及排气管予以挠折并绑结固定,所述的补强灌注剂通过注射管注入于钢板与混凝土结 构间的余隙,并通过排气管溢流。
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别固设 于建筑物上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节点板 连结组设一连接座,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避震撑架的 下端固定于建筑物下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别固设 于建筑物下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节点板 连结组设一连结座,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倒"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避震撑架 的上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单组的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 别固设于建筑物上、下层或对角部位间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 利用钢板作为RC混凝土结构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设组置介面,以便可顺利于 其建筑物上、下楼层间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以赋予建筑物得以具备消能减震的防震功 能,从而可有效降低地震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与影响;
2、 经由其特殊施工,可有效取得钢板与RC混凝土间的稳固结合效果,据以使其避 震装置在架设搭组上,得与建筑物结构取得稳固的联结关系,从而能确实达到避震效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四)。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设示意图(五)。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施工技术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 一步具体说明于后
首先,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针对RC混凝土建筑物的避震装置设 置上,主要是于建筑物欲架设搭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IO外层,先行利 用化学锚栓1配合外层组设包覆一层钢板20,并以封口剂将钢板20及化学锚栓1周缘 缝隙予以封结,使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间形成 一 密闭空间,而仅于其高、低预定位 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12及一排气管13,藉加压机器25将补强灌注剂14得以由低位的 注射管12注入,使其可渗流填补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IO间的余隙,其填补的剂量大致 是以3 5kg/cnf为宜,并将余隙空间的空气向排气管13推挤排出,直至补强灌注剂14 由排气管13溢流为止,即代表补强灌注剂14已完全填满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间的 余隙,而后再将注射管12及排气管13予以挠折并绑结固定,待隔日补强灌注剂14千凝 固化,即可将注射管12及排气管13切除,依此利用补强灌注剂14取得钢板20与混凝 土结构10的稳固结合关系,此时即得以钢板20作为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及其连结 避震撑架40的结合组设而构成避震装置。
而在其避震装置的组设上,系先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 点板31、 32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上层的RC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覆设的钢板 20上,再将消能减震阻尼器30的固定端节点板31连结组设一连结座33,并以连结座 33连结组设呈"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40,同时将避震撑架40的下端固定于建筑 物下层的RC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覆设的钢板20上,据以完成在RC混凝 土建筑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作业,以便在遭遇地震时,得藉该金属制消 能减震阻尼器30与避震撑架40的作用,减降地震力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而 能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另,请参阅图9、图IO所示的平面结构关系示意图,系为本实用新型在避震装置架组上的不同组设型态,而在其施工上,基本上仍是依循前述工法,于建筑物的上、下层 梁柱或壁面采用相对型态或对角型态,在其混凝土结构IO的外层利用化学锚栓1配合外 层组设包覆一层钢板20,再配合封口剂、补强灌注剂14的注入使其干凝取得钢板20与 混凝土结构10的固结效果,并视其建筑物的型态及避震装置的组设位置,采用前述的 "人"字型避震撑架40或以单一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架撑于建筑物的上、下层梁 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钢板20间,进而完成其避震装置的不同型态架组施工。
即,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针对RC混凝土建筑物在架设搭组金属制避 震装置所面临的施工难题,创新地利用于混凝土结构外层包覆钢板的技术,使其得以顺 利于建筑物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据以赋予其适当的避震效能,以便在遭遇地 震时,得藉该避震装置的作用,减降地震力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而能确保建 筑物结构的安全,整体而言,确具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与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确能有效解决RC混 凝土建筑结构与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避震撑架组成的避震装置的架设搭组问题,使 其得以利用该避震装置的作用而增进此类RC混凝土建筑的避(抗)震效果,避免地震 的发生造成建筑结构的受损而酿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整体而言,诚具有极佳的产业 利用性及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是针对RC混凝土建筑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而设计,其特征在于在RC混凝土建筑物欲架设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壁面的混凝土结构外层,通过化学锚栓配合外层组设包覆有一层钢板,于钢板及化学锚栓周缘部位封结有封口剂,同时在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注有补强灌注剂,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通过该补强灌注剂稳固结合,钢板作为金属的避震装置与混凝土结构的组设介面,使其取得稳固结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钢板的周缘 封有封口剂,其顶、底部分别预留有一注射管及一排气管,且该注射管及排气管予以挠 折并绑结固定,所述的补强灌注剂通过注射管注入于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余隙,并通 过排气管溢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 组设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上层的混 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节点板连结组设一连接座, 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避震撑架的下端固定于建筑物下 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 組设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下层的混 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节点板连结组设一连结座, 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倒"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避震撑架的上端固定于建筑物 上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避震装置的 组设上,单组的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上、 下层或对角部位间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组设结构,特别是针对RC混凝土建筑与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架组施工而设计的创新结构,其主要是于建筑物欲架设搭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墙壁,先行利用化学锚栓配合其外层组设包覆的钢板,并以封口剂将钢板及化学锚栓周缘予以封结,仅于高、低预定位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及一排气管,再由加压机器自注射管注入补强注剂,使其渗流填补钢板与梁柱或墙壁间的余隙,直至补强灌注剂由排气管溢流为止,而后将注射管及排气管予以绑结固定,待隔日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即可切除注射管及排气管,取得钢板与RC混凝土梁柱或墙壁的固定关系,此时即得以钢板作为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其连结避震撑架的结合组设,进而能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文档编号E04B1/38GK201162287SQ20082005588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4日
发明者杨丰旗 申请人:杨丰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