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1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状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芯线来迸行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陶瓷等硬脆 材料的切断的线状锯。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在这种线状锯中,至少有一对加工轴以可转动的形式被支撑 在机体上,在各个加工轴上,固定有互相之间有间隔的多个加工辊。在各个 加工辊的外周,形成有用于挂芯线的槽部。而且,在机体上,以可以转动并 与加工辊群相对应的形式支撑有多个引导辊。在各个引导辊的外周,形成有 用于引导芯线的引导槽部。在这些引导辊和加工辊之间,连续地挂跨有一根 芯线。芯线基于加工轴的转动被运转的同时,通过工件与加工辊间的芯线的 接触,进行工件的切断。
但是,在具有所述构成的线状锯中,加工辊的槽部会承受加工负荷而容 易磨耗。因此,在槽部磨耗的情况下,例如将加工辊更换为新品,或者重新 挂套芯线以使芯线所环绕的槽部变更为其他的槽部。如果这样重新挂套芯线 的话,芯线会沿加工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其相对于工件的切断位置就会被改 变。所以,在以前的线状锯中,需要配合芯线的切割位置的变化,将工件的 设定位置沿加工辊的轴线方向移动,并将其重新定位到适当位置。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7-276029中,公开了可以对引导辊 的引导槽部重新挂套芯线的芯线引导装置。在这个以前的装置中,转动筒体 通过轴承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支撑轴的外周。在转动筒体上,以可以 反转安装并且可以沿轴线方向改变安装位置的形式支撑有引导辊。在引导辊 的外周,形成有用于挂装芯线的多条引导槽部。在转动筒体的端部形成有法 兰部,在此法兰部与引导辊之间,以可装卸的形式安装有辊位置变更部件。
在引导辊的引导槽部上发生磨耗而需要将芯线重新挂到其他引导槽部 时,将对于转动筒体的引导辊的安装状态进行反转。进一歩,例如在转动筒 体的法兰部和引导辊之间装入辊位置变更部件,或者卸下辊位置变更部件。通过这些对策,引导芯线的引导槽部在芯线的引导位置不被变更的情况下被 变更。
然而,在所述的公报中记载的以前的装置中,轴线方向的长度较短的引 导辊被单独支撑在支撑轴上。因此,由于引导辊的安装状态的反转,及由辊 位置变更部件的装卸而引起的引导辊在轴线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变更,可以 比较简单得将芯线对于多个引导槽部进行重新挂套D但是,在将芯线对于加 工辊槽部进行重新挂套时,很难适用所述的公报中记载的技术构成。也就是 说,由于加工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在加工辊中,加工轴及加工辊的 全体的重量较大,而且槽部的数量很多,芯线在加工辊上缠绕很多圈,所以 重新挂套的作业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可在不改变芯线的运转位置的情况下,容易 地将芯线对加工辊的槽部进行重新挂套的线状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线状锯包括加工辊和 引导辊。所述加工辊,被分别支撑在至少一对平行的加工轴上,并在其 外周形成有用于撑设芯线的多个槽部。所述引导辊被支撑在与所述加工 轴平行的支撑轴上,将芯线向所述加工辊引导。所述线状锯在所述加工 辊之间通过所述芯线切断工件。所述线状锯包括第1及第2轴承和定位 装置。所述第1及第2轴承在所述加工轴的两端部将该加工轴以沿轴线 方向可以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定位装置将所述加工轴在沿其轴线方向 的移动位置上定位。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线状锯的概要正面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概要剖面图。
图3是显示图1的芯线的撑设状态的概要图。
图4是沿图1的4-4线的部分扩大剖面图。
图5是将图4中加工轴的第1端部侧的轴承部扩大显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将图4中加工轴的第2端部侧的轴承部扩大显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7是沿图6的7-7线的部分剖面图。图8是显示图4中加工轴交换时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
图9是说明在实施例的线状锯中对于处在(a) - (c)各个移动位置上
的加工辊的槽部重新挂芯线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IO是说明在一般的线状锯中对于处在(a) - (c)位置上的加工辊的 各槽部位置重新挂芯线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涉及的线状锯中的加工轴的定位构成的 要部剖面图。
图12是将图11的加工轴的第1端部侧的轴承部扩大显示的要部侧视图。 图13是将图11的加工轴的第1端部侧的轴承部扩大的同时,显示将加 工轴定位在与图11不同的位置时的情况的部分剖面图。
图14是将图11的加工轴的第2端部侧的轴承部扩大显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15是显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线状锯的概要正面图。 图16是沿图15的16-16线的概要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9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线状锯的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l-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的线状锯中, 一对加工轴22平行地,并 且互相之间有间隔地以可以转动的形式被支撑在机体21上。在各个加工轴 22上,通过套管24以互相之间有预定间隔的形式固定有多个加工辊23。在 各个加工辊23的外周,以互相之间有预定间隔的形式形成有用于撑设芯线 25的多个呈环状的槽部23a。在加工轴22的上方,在机体21上与两加工轴 22上的多个加工辊23 —一对应地配置有多个引导辊26。各个引导辊26通 过支架27和辊轴28设置在作为支撑轴的横架框21a上。而各个辊轴28与 芯线25的引导方向相配合,以稍微倾斜的状态被支撑。在各个引导辊26的 外周,形成有用于将芯线25向各个加工辊23的槽部23a引导的一个呈环状 的引导槽部26a。如图3所示,芯线25以从侧面看呈近似四角形的形式依次 挂跨在引导辊26及加工辊23上而被撑设。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所述两加工轴22的下方,在机体21上设置有可 上下移动的工作台29。在工作台29上,以可装卸的形式安装有由硬脆材料 形成的块状的工件W。而在加工工件W时,芯线25基于两加工轴22的转动 在加工辊23之间的位置运行。于此同时,通过工作台29向上方移动,工件W与处于加工辊23之间的芯线25相接触,此工件W被芯线25切割成平面图 为长形的形状。接着根据需要,在此之后将工件W的安装状态相对于芯线25 的运行方向在水平面内旋转90度而重新设置后再次实行加工的话,工件W 的加工即被进行,该工件W被切断为呈棱柱状的小片块状。
以下,对用于将芯线25重新挂在各个加工辊23上的槽部23a的构成进 行说明。
如图4-图6所示,所述各个加工轴22,通过左右一对的轴承(第1及 第2轴承)31, 32以可以转动而且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形式被支撑 在机体21上。在与加工轴22的第1端部侧的轴承3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 有作为用于将加工轴22定位在沿其轴线方向的位置上的定位装置的第1定 位机构33。在与位于所述第1端部侧相反侧的加工轴22的第2端部侧的轴 承3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作为用于将加工轴22定位在沿其轴线方向的 位置上的定位装置的第2定位机构34。
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1定位机构33中,机体21的孔中贯穿有支撑筒 35,其由多个螺栓36固定。在支撑筒35中,以沿所述轴线方向能够移动的 方式嵌入有轴承筒37,在此轴承筒37的内部收纳着所述轴承31。在此轴承 31中,以可转动的形式支撑有连接轴38,其外端部的螺纹部38a上旋合着 螺帽38b。在连接轴38的内端部通过多个螺栓40固定有联结板39,此联结 板39的侧面上形成有凹部39a。在所述加工轴22的端部,通过多个螺栓41a 固定有连接板41。在此连接板41被嵌合在联结板39的联结凹部39a内的状 态下,多个螺栓42被从连接板41侧向联结板39的螺纹孔中旋合。由此, 加工轴22的一端部通过连接板41及联结板39以可以与联结轴38 —体转动 的形式联结在联结轴38上。在加工辊23上,形成有为了进行所述螺栓42 的装卸而插通工具(没有图示)用的多个工具插通孔23b。
在所述轴承筒37的外端部上,通过没有图示的螺栓固定有盖板43。在 盖板43的外周缘近旁,形成有互相隔以间隔的多个螺栓插通槽43a (只图示 一个)及一个螺栓插通孔43b。作为调整部的调整螺栓44通过盖板43的螺 栓插通孔43b旋合在支撑筒35的外面的螺纹孔中。在离调整螺栓44的头部 44a预定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突部44b。而调整螺栓44 一被向旋入方向或者 旋出方向旋转,加工轴22就和包含轴承31的轴承筒37等一体地沿轴线方 向移动。调整螺栓44的头部44a或者突部44b —被接合在盖板43的外面或者是内面上,加工轴22就被设置在调整位置。
作为阻止部的阻止螺栓45通过盖板43的螺栓插通孔43b旋合在所述支 撑筒35的外面的螺纹孔中。而当加工轴22与包含轴承31的轴承筒37等一 体地沿图4及图5的轴线方向被向右侧移动的时候,阻止螺栓45的头部45a 与盖板43的外面接合。通过此接合,可以阻止收纳轴承31的轴承筒37从 固定在机体21上的支撑筒35中脱落。
如图6所示,在所述第2定位机构34中,轴承筒46贯穿在机体21的 孔中,并由多个螺栓47固定。在轴承筒46的外面通过螺栓56固定有盖板 55。在轴承筒46内收纳有所述轴承32,在轴承32中以可以转动的形式支撑 有驱动连接轴48。在该驱动连接轴48的外端部的螺纹部48a上,旋合有螺 帽48b。进一步,在驱动连接轴48上固定有驱动皮带轮49,其通过皮带等 连接在没有图示的电机的输出轴上。在驱动连接轴48的内端部一体地形成 有联结板50,在联结板50的内面中心形成有联结凹部50a。
在加工轴22的端部,以与所述联结板50对应的形式由多个螺栓51b拧 紧固定有连接板51。在连接板51的外面中心,形成有可以嵌入联结板50 的联结凹部50a中的联结突起51a。在连接板51和联结板50之间,安装有 作为用于将加工轴22保持在沿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上的保持部的介装部件 52。在这种情况下,如在图9中概要地表示的那样,备有依次相差加工辊23 的槽部23a的排列间隔的介装部件52,换句话说,备有厚度(沿加工辊23 的轴线方向的尺寸)以加工辊23的槽部23a的排列间隔为单位依次相异的 介装部件52。而对应于芯线25在各个加工辊23上的槽部23a的挂跨位置, 厚度不同的多个介装部件52中的一个被选择使用。
如图6及图7所示,所述介装部件52的每一个都由一对半圆板状的分 割片52A, 52B构成。在各个分割片52A, 52B的中心部,形成有与连接板51 的联结突起51的外周面接合的接合凹部52a。在分割片52A, 52B的每一个 的外周缘近旁,都形成有一对螺栓插通孔52b。如图9所示,在每一个分割 片52A, 52B的外周,设有用于识别介装部件52的厚度的表示部53。在此表 示部53上表示有例如指定芯线25所挂装的槽部23a的号码等,可以识别对 应于芯线25的重新挂套而使用的介装部件52。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多个螺栓54从所述的连接板51侧通过介装 部件52的螺栓插通孔52b被旋合在联结板50的螺纹孔中,而使得加工轴2的第2端部通过连接板51,介装部件52及联结板50与驱动连接轴48以可 以一体旋转的形式相联结。而且在进行此螺栓的装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 形成在加工辊23上的工具插通孔23b。
在图4-图6及图9 (c)所表示的状态下,在各个加工轴22上,第2定 位机构34侧的联结板50和连接板51之间安装有最大厚度的介装部件52, 加工轴22被定位在沿轴线方向朝右侧可移动的最远位置上。通过此定位, 在各个加工辊23上的多个槽部23a中,左端的槽部23a上挂装有芯线25。 在这种情况下,连接板51的联结突起51a的长度被设定为,即使在安装了 最厚的介装部件52的时候,联结突起51a也不能从联结板50的联结凹部50a 中拔出。而在此状态下工件W的切断加工被进行,左端的槽部23a被磨耗的 情况下,需要将芯线25重新挂在其他的槽部23a中。
重新挂此芯线25的时候, 一将从所述连接板51侧通过介装部件52旋 合在联结板50上的多个螺栓54卸下,连接板51,介装部件52和联结板50 就从固定状态中解放出来。之后,将第1定位机构33侧的调整螺栓44朝旋 出方向一旋转,通过突部44b和盖板43的内面的接合,加工轴22与包含轴 承31的轴承筒37等一体地被沿轴线方向朝右侧移动。这种情况下,阻止螺 栓45引导盖板43的移动。通过这样的移动,介装部件52从处于连接板51 和联结板50之间的夹持状态中解放出来,可以将介装部件52交换为厚度不 同的,例如下一个型号的部件,也就是说交换为比到目前为止使用的介装部 件52还薄的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介装部件52是由一对半圆板状的分割片52A, 52B 构成的,所以可以容易的进行介装部件52的交换。而且,由于在介装部件 52的各个分割片52A, 52B的外周上设有表示与槽部23a的位置对应的号码 等的表示部53,所以可以无误地选择使用所需要的厚度的介装部件52。
然后,在安装了不同厚度的介装部件52的状态下,从连接板51侧通过 介装部件52的螺栓插通孔52b将螺栓54 —旋合在联结板50上,加工轴22 的图示左端部就通过连接板51,介装部件52及联结板50以可以一起旋转的 形式联结在驱动联结轴48上。之后,将图5所示的右侧的所述调整螺栓44 一旋入,通过其头部44a和盖板43的外面的接合,加工轴22就被定位固定 在移动位置上。
这种情况下,从图9 (a)及(b)中可以明显看出,加工轴22的移动位置根据所述介装部件52的厚度而被决定,而位于各个加工辊23上的,左端 的槽部23a之外的槽部23a设置在与各个引导辊26的引导槽部26a相对应 的位置上。所以,芯线25的运行位置不会被变更,只有加工辊23的位置被 变更。于是,不需要通过变更引导辊26的位置,或者移动工件W的位置来 进行调整,可以在将芯线25的运行位置维持为一定位置的状态下,将芯线 25挂在各个加工辊23上的位置从左端槽部23a变更为别的槽部23a。
附带说明如图10 (a) - (c)所示,在不移动固定了多个加工辊23 的加工轴22侧而将其维持在一定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将引导辊26侧沿轴线 方向移动,变更芯线25挂跨在各个加工辊23的槽部23a上的位置的情况下, 芯线25的运行位置会变化,使得基于芯线25的工件W的切断位置发生变化。 因此,配合芯线25的挂跨位置的变更,将工件W沿加工辊23的轴线方向移 动,需要将其定位于适当的位置,而这些操作十分的繁杂。
接下来,对通过变更基于芯线25的工件W的切断间隔等,将加工轴22 交换为加工辊23的排列间隔等相异的部件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 交换此加工轴22的时候,在第2定位机构34侧,通过卸下螺栓54,将连接 板51,介装部件52和联结板50的固定状态解除。之后,在第1定位机构 33侧,将调整螺栓44向旋出方向旋转,将加工轴22与包含轴承31的轴承 筒37等一体地沿轴线方向朝右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和向所述的加工辊 23的槽部23a重新挂芯线25的时候相比较,如图8所示, 一将加工轴22 向轴线方向的右侧大幅度移动,连接板51的联结突起51a就从联结板50的 联结凹部50a脱离。
之后,如图8所示,在第1定位机构33侧,将从连接板41侧旋合在联 结板39上的多个螺栓42 —取出,连接板41和联结板39就从固定状态中解 放。在此状态下,将所述调整螺栓44朝旋出方向进一步旋转的话,包含轴 承31的轴承筒37就在支撑筒35内沿轴线方向被向右侧移动,连接板41就 从联结板39的联结凹部39a脱离。于是,可以在此状态下将加工轴22从两 个定位机构33, 34的联结板39, 50之间取出,交换为加工辊23的排列间 隔等相异的部件。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线状锯有下述优点。 (1)在加工辊23上的一个槽部23a出现磨耗,需要重新挂芯线25的 情况下,只要将加工轴22沿轴线方向移动,通过定位机构33, 34将其定位即可。这样一来,可以在芯线25的运行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更芯
线25挂跨在加工辊23的槽部23a上的位置。所以,与以前的构成不同,不 需要进行各个引导辊26的位置变更或工件的移动,也不需要变更大重量的 加工轴或加工辊的安装状态,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将芯线25重新挂在加工 辊23的槽部23a上的作业。
(2) 备有厚度不同的多个介装部件52,而选择使用一个所希望的厚度 的介装部件52。所以,可以简单地将加工轴22移动到其轴线方向上的不同 位置并定位,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芯线25的挂跨位置的变更。
(3) 在介装部件52上,设有识别厚度的表示部53。因此,通过在表示 部53上表示例如芯线挂跨的槽的位置,在交换介装部件52时,根据表示部 的表示,可以无误地选择应该交换的介装部件52。而且,还可以在不弄错槽 的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重新挂芯线25的作业。
(4) 在可动侧的轴承31和机体21之间,设有阻止轴承31从机体21 脱离的阻止螺栓45。所以,在加工轴22移动时,可防止可动侧的轴承31 沿其轴线方向过度地移动,从而防止可动侧的轴承31从机体21脱离。
接着,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线状锯的第2实施例,以其与第1实施例相 异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而关于与所述第1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部分, 付以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此第2实施例中,如图11-图14所示,加工轴22在以可转动的形式 被一对轴承31, 32支撑的状态下,与两轴承31, 32—起以相对于机体21 沿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形式被支撑。也就是说,在加工轴22的第1端部侧 (图11的右侧)的轴承31中,收纳此轴承31的轴承筒37与所述第1实施 例的情况相同,以沿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方式被固定在机体21上的支撑筒 35所支撑。同时,在处于第1端部侧相反侧的加工轴22的第2端部侧(图 11的左侧)的轴承32中,在机体21的内面上由多个螺栓62固定有支撑筒 61。收纳轴承32的轴承筒46以可以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形式被支撑在支撑筒 61及机体21的孔中。在支撑筒35, 61和轴承筒37, 46之间,分别存在密 封部件72。
如图11-图13所示,在机体21的外侧与第1端部侧的轴承31对应的加 工轴22的端部上,设置有构成用于调整加工轴22的移动位置的调整部的第 1定位机构33,及构成用于将加工轴22保持在移动位置上的保持部的第2定位机构34。也就是说,此第2实施例与所述第1实施例不同,在第2端部
侧的轴承32上,没有安装作为保持部的介装部件52。
在此,对所述第1定位机构33及第2定位机构34进行详细说明。如图 11-图13所示,在固定在所述轴承31侧的轴承筒37外端部的盖板43的外 面上,由多个螺栓64固定有作为调整部的内螺纹部件63。内螺纹部件63 具有内螺纹63a。在支撑筒35的外面,通过一对螺栓66以与内螺纹部件63 的外侧面平行设置的形式固定有定位板65。这些螺栓66被旋入于形成在所 述支撑筒35上的螺栓孔57中。在定位板65的中央部的孔中,以可以旋转 的形式支撑有作为调整部的一根调整螺栓67,此调整螺栓67的螺纹部被旋 合在所述内螺纹部件63中。在定位板65的外侧面上通过螺钉70固定有持 柄68,通过此持柄68,可阻止所述调整螺栓67朝图11及图13的右侧移动。 在所述轴承31侧的联结轴38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回避其与调整螺栓67的 螺纹部远端干涉的凹部69。
进一步,如图11-图13所示,在此第2实施例中,在所述内螺纹部件 63的外侧面和定位板65的内侧面之间,安装有作为保持部的具有预定厚度 的介装部件52。在此第2实施例中,也备有厚度以加工辊23的槽部23a的 排列间距为单位相异的多个介装部件52。例如,图ll中的情况使用了厚度 最大的介装部件52,图13中的情况使用了厚度最小的介装部件52。进一步, 在介装部件52的外周设有用于识别厚度的表示部(图中不表示)。然而, 此介装部件52与所述第1实施例的情况不同,呈U字型,在中心部形成有 调整螺栓67可通过的接合凹部52a。
而在图11及图13中,为了使构成容易理解,定位板65的剖面位置与 其他部件相异。
然后,在对加工辊23的槽部23a重新挂芯线25的时候,在机体21的 外侧将所述调整螺栓67朝旋入方向或者旋出方向旋转,而将其相对于内螺 纹部件63移动。这样一来,加工轴22与包含轴承31, 32的轴承筒37, 46 及盖板43等一体地一边由阻止螺栓45引导一边沿轴线方向移动,加工轴22 被设置在调整位置。而且此时,如图11及图13所示,在机体21的外侧, 通过将预定厚度的介装部件52安装在调整螺栓67上内螺纹部件63的外面 和定位板65的内面之间,加工轴22被保持在所需要的调整位置上。这样一 来,如图ll-图13所示,可向加工辊23的预定的槽部23a中重新挂芯线25。所以,在此第2实施例,也具有和所述第1实施例中记载的优点基本相 同的优点。
而且,此第2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5)用于将加工轴22调整到移动位置的调整部,及用于将加工轴22保 持在移动位置的保持部被设置在机体21的外侧加工轴22的第1端部侧。因 此,可以在机体21的外侧从加工轴22的端部侧容易地进行加工轴22的位 置调整作业。
(6)在位于机体21内侧的加工轴22及加工辊23上,付着有工件W的 切断加工时使用的加工液或者加工时产生的加工屑等。然而,在此第2实施 例的构成中,在内螺纹部件63的外面和定位板65的内面之间安装有介装部 件52,可以在机体21的外侧进行将加工轴22保持在移动位置上的作业。因 此,不会受加工液和加工屑的不良影响,就是说可以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容 易地进行保持加工轴22的作业。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以与所述第1实施例相异的部分为中 心进行说明。
在此第3实施例中,如图15及图16所示,配备有将工件W沿图15的 左右方向切断的第1切断机构71A,和将工件W沿图15的前后方向切断的第 2切断机构71B。第1切断机构71A及第2切断机构71b以与所述第1实施 例或者第2实施例同样的形式构成,并设置为加工轴22的轴线沿互相垂直 的方向延伸。而且,芯线25以正面图呈近似四角形的形式依次地挂跨在第1 切断机构71A的引导辊26及加工辊23上而被撑设的同时,以正面图呈近似 四角形的形式依次地挂跨在第2切断机构71B的引导辊26及加工辊23上而 被撑设。而在其运行部之间存在微小的高低差,使得第1切割机构71A的芯 线25和第2切断机构71B的芯线25互相不干涉。
所以,此第3实施例所涉及的线状锯适合用于将工件W切断为平面格子 状,或者如图16中的双点画线所示,将圆柱状的工件W切断成棱柱状的场 合。而在此第3实施例中,也和所述第1实施例的图4_图7所示的构成,或 者所述第2实施例的图11-图14所述的构成一样,各个切断机构71A, 71B 的加工轴22通过一对轴承31, 32以沿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形式支撑在机体 21上的同时,被定位机构33, 34定位在沿轴线方向的位置上。
所以,此第3实施例也具有和所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中记载的优点基本相同的优点。
而此实施例也可以按以下的形式变更并具体化。
在所述第卜第3实施例中,通过工件W相对于芯线25上升实行加工,
而反过来也可以通过芯线25相对于工件W下降而实行加工。
在所述第1及第2实施例中,也可以配备多个同样厚度的介装部件52,
随着加工辊23的槽部23a的变更,适宜地选择介装部件52的使用个数。 在所述各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加工轴22上安装了多个呈圆盘状的加工
辊23,而也可以在一个加工轴上安装一个沿加工轴的轴线延伸的圆筒状的加工辊。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状锯,包括加工辊,被分别支撑在至少一对平行的加工轴上,并在其外周形成有用于撑设芯线的多个槽部;和引导辊,被支撑在与所述加工轴平行的支撑轴上,用于向所述加工辊引导芯线;所述线状锯在所述加工辊之间通过所述芯线切断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及第2轴承,在所述加工轴的两端部将该加工轴以沿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方式支撑;和定位装置,用于将所述加工轴在沿其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上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轴承以可以相对于所述线状锯的机体沿所述加工轴的轴线方向 移动的形式被支撑,所述定位装置具有用于调整所述第1轴承的移动位置的调整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含,介于所述第2轴承和加工轴之间,用于将所述加工 轴保持在移动位置上的保持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轴在其两端部以可以转动的形式被所述第1及第2轴承支撑的 状态下,可以和两轴承一起相对于所述机体沿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用于通过作用于所述加工轴的端部而调整该加工轴 的移动位置的调整部,及用于将所述加工轴保持在所述调整位置上的保持部。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为安装在所述加工轴和所述第2轴承之间的至少一个介装部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为安装在所述加工轴和所述机体之间的至少一个介装部件。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介装部件,被从具有以所述加工辊的槽部的排列间距为单位相异的厚度的多个介装部件中选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介装部件被择一地使用。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介装部件上设有识别厚度的表示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2至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线状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为了阻止所述第1轴承从所述机体脱离而在所述第1轴承 和机体之间设置的阻止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加工辊和引导辊的线状锯。加工辊,被分别支撑在至少一对平行的加工轴上,并在其外周形成有用于撑设芯线的多个槽部。引导辊被支撑在与加工轴平行的支撑轴上,将芯线向加工辊引导。线状锯在所述加工辊之间通过所述芯线切断工件。线状锯包括第1及第2轴承和定位装置。第1及第2轴承在加工轴的两端部将该加工轴以沿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方式支撑。定位装置将加工轴在沿其轴线方向的移动位置上定位。
文档编号B28D5/04GK101607422SQ20091014948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0日
发明者小林茂雄 申请人:小松Ntc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