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续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55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续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耐震性能的钢筋续接器,尤指一种在两支钢筋续接后,能 达到RC结构设计需求长度的接头构造,且能提高耐震性能的钢筋续接器。
背景技术
按,早期对于建筑结构体的钢筋连接使用搭接法,即在两支钢筋之间利用铁丝捆
绑连接,并借助混凝土包裹,而完成应力传递。现在,新的建筑工法分别在两支钢筋的端部 焊接一公接头及焊接一母接头,使得不够长的两支钢筋可以利用该公接头与该母接头来相 互续接加长,其连接速度比铁丝捆绑快而能节省施工时间,并具有耐震的效果。 参阅图1及图2,是一现有钢筋续接器IO,钢筋续接器IO包含一公接头12及一母 接头14,其中,公接头12的续接端具有外螺纹16,母接头14的续接端具有可提供该外螺纹 16锁入的内螺孔18,且该公、母接头12、 14的另端可分别焊接在两支钢筋20的端部,使得 两支钢筋20可利用该公接头12的外螺纹16与母接头14的内螺孔18来锁合续接。 现有钢筋续接器10虽然已能便利钢筋20之间的相互连接,但是,公接头12的续 接端与母接头14的续接端并无特别在角度上做可提升锁合密合的设计,以致公接头12的 外螺纹16与母接头14的内螺孔18锁合之后,存在有较大的滑动量,也即,公接头12与母 接头14的结合滑动量通常都接近O. lmm,造成钢筋续接器10的抗拉强度及耐震效果无法更 进一步提高。 因此,需要一种能使钢筋续接器的结合滑动量充分降低的结构,借此提高钢筋续 接器的抗拉强度及耐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震的钢筋续接器,该钢筋续接器的续接 端特别设成可有利组装及能降低结合滑动量的锥形角度,借此有效提高钢筋母材的抗拉强 度及提升耐震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构成的钢筋续接器包含一第一接头及一第二接头; 该第一接头具有一第一续接端及一第一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可提供连接在一第一钢筋 上,该第一续接端具有一外周围及一端面,该第一续接端的外周围向该端面渐减直径而形 成锥状,该锥状角度在4至6度的范围,且该第一续接端的外周围设有外螺纹;该第二接头 具有一第二续接端及一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可提供连接在一第二钢筋上,该第二续 接端具有一端面,第二续接端包含由该端面向内延伸的一连接孔,该连接孔的内周围由该 端面向内渐减孔径而形成锥状,该锥状角度在4至6度的范围,且该连接孔的内周围上设有 内螺纹,又该第二接头的第二续接端的连接孔可提供该第一接头的第一续接端对应锁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续接端的锥状角度与该第二续接端的连接孔的锥状角 度分别为5度。 该第一接头的外螺纹在第一接头的轴向上延伸一第一长度,该第二接头的内螺纹在第二接头的轴向上延伸一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较佳大于外螺纹延伸的第一长度。再者, 该第一接头的外螺纹包含数个连续的外螺牙,该第二接头的内螺纹包含数个连续的内螺 牙,该内螺牙的牙数较佳大于该外螺牙的牙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续接器连接两支钢筋,可增 强钢筋母材在续接组合后的抗拉强度与耐震效果,而且能相对降低材料的使用量;此外,借 助第一续接端的锥状角度(约5度)与第二续接端连接孔的锥状角度(约5度)的配合, 能使该钢筋续接器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对合组装更为便利,且能够降低钢筋续接器的 结合滑动量。

图1是现有钢筋续接器将两支钢筋续接的剖视图。 图2是现有钢筋续接器在结合前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成的钢筋续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筋续接器连接在两支钢筋上且尚未结合前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筋续接器相互结合而将两支钢筋续接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钢筋续接器12.公接头14.母接头16.外螺纹18.内螺孔20.钢筋30.钢筋续接器32.第一接头34.第二接头36.第一续接端37.外周围38.第一连接端39.端面40.外螺纹42.第二续接端43.端面44.第二连接端46.连接孔48.开口50.内螺纹52.第一钢筋54.第二钢筋Ll.第一长度L2.第二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可用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现将较佳的实施例并参照所附图式说明 如下 参阅图3至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构成的钢筋续接器30,该钢筋续 接器30包含一第一接头32及一第二接头3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头32是由中碳钢材 冷锻成型的圆状杆体,其具有一第一续接端36及一第一连接端38,第一续接端36具有一外 周围37及一端面39,该第一续接端36的外周围37向端面39渐减直径而形成锥状,在本实 施例中,第一续接端36的锥状角度(9 1)约为5度,也即,第一续接端36的锥面延伸方向 与第一接头32的轴向具有5度的夹角;该第一续接端36的外周围并设有外螺纹40,该外 螺纹40在第一接头32的轴向上延伸一第一长度(Ll),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长度(Ll)上 包含9. 5个连续的螺牙,各螺牙宽约为2. 5mm。此外,该第一接头32的第一连接端38与一 第一钢筋52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32与第一钢筋52利用摩擦熔接连接。 第二接头34是由中碳钢材冷锻成型的圆状杆体,其具有一第二续接端42及一第 二连接端44,该第二续接端42的直径大于第一接头32的第一续接端36的直径,且具有一 端面43,该第二续接端42包含由该端面43向内延伸的一连接孔46,该连接孔46具有位于 该端面43上的开口 48,该连接孔46的内周围由该端面开口 48向内渐减孔径而形成锥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46的锥状角度(9 2)为5度,也即,连接孔46的锥面延伸方向与该 第二接头34的轴向具有5度的夹角;该连接孔46的内周围并设有内螺纹50,使得第一接头 32的第一续接端36可从该开口 48对应锁入该连接孔46内结合;该内螺纹50在第二接头 34的轴向上延伸一第二长度(L2),该第二长度(L2)大于该第一接头32的外螺纹40延伸 的第一长度(Ll),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长度(L2)上包含11.5个连续螺牙,各螺牙宽约为 2. 5mm。此外,第二接头34的第二连接端44与一第二钢筋54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二接头34与该第二钢筋54利用摩擦熔接连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成的第一接头32与第二接头34可分别地连接在第一钢筋52 及第二钢筋54上,当要续接两支钢筋来加长时,将第一接头32的第一续接端36锁入第二 接头34的第二续接端42的连接孔46内,则借助第一续接端36的锥状角度(约5度)与 第二续接端42的连接孔46的锥状角度(约5度)的配合,并借助锥度的形状变化,使得第 一续接端36的外螺纹40与第二续接端42的连接孔46的内螺纹50能紧密锁合。再者,由 于内螺纹50延伸的第二长度(L2)大于外螺纹40延伸的第一长度(Ll),所以第一续接端 36能更进一步地锁入第二续接端42的连接孔46内,以提高螺牙的密合度,进而降低结合滑 动量。 本实用新型钢筋续接器30经过实际试验后得证,不仅能使第一续接端36与第二 续接端42的结合滑动量小于0. lmm,以增强钢筋母材在续接组合后的抗拉强度与耐震效 果,而且能相对降低材料的使用量;此外,借助第一续接端36的锥状角度(约5度)与第二 续接端42的连接孔46的锥状角度(约5度)的配合,并能使该钢筋续接器30的第一接头 32与第二接头34的对合组装更为便利,组装中的锁紧扭力值仅需120N/m,即可达到相当规 范的设计需求值,故本实用新型已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的及效果。 前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做较佳实施例的说明,而依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可 作多种变化或修饰实施例,例如,两支连接有该第一接头32的第一钢筋52可利用一具有内 螺孔的套筒来连接。因此,对于熟悉此项技艺人士可作的明显替换与修饰,仍将并入于本实 用新型所主张的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钢筋续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第一接头,其具有一个第一续接端及一个第一连接端,该第一连接端可提供连接在一支第一钢筋上,该第一续接端具有外周围及一个端面,该第一续接端的外周围向该端面渐减直径而形成锥状,该锥状角度在4至6度之间,且该第一续接端的外周围设有外螺纹;及一个第二接头,其具有一个第二续接端及一个第二连接端,该第二连接端可提供连接在一支第二钢筋上,该第二续接端具有一个端面,且包含由该端面向内延伸的一个连接孔,该连接孔的内周围由该端面向内渐减孔径而形成锥状,该锥状角度在4至6度之间,且该连接孔的内周围上设有内螺纹,又该第二接头的第二续接端的连接孔可提供该第一接头的第一续接端对应锁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续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续接端的锥状角度与该第二 续接端的连接孔的锥状角度分别为5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续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的外螺纹在该第一接头 的轴向上延伸一个第一长度,该第二接头的内螺纹在该第二接头的轴向上 延伸一个第二长 度,且该第二长度大于该外螺纹延伸的第一长度。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续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的外螺纹包含数个连续 的外螺牙,该第二接头的内螺纹包含数个连续的内螺牙,且该内螺牙的牙数大于该外螺牙 的牙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结合后能够达到结构高、耐震性能强的钢筋续接器,其包含可与钢筋分别连接的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具有第一续接端,第一续接端的外周围设有外螺纹且形成朝向端面渐缩直径的锥状形状;第二接头具有一第二续接端,第二续接端包含由端面向内延伸的一连接孔,连接孔的内周围设有内螺纹且形成由该端面向内渐减孔径的锥状形状;第一续接端的锥状角度与第二续接端的连接孔的锥状角度分别约为5度,使得第一续接端能密合地锁入第二续接端的连接孔内,达到降低钢筋续接器的结合滑动量及提高耐震性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E04C5/16GK201474176SQ20092015191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进华 申请人:葳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