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53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砖,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
背景技术
在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大部分地区建筑物围护结构外墙厚度一般均采用 240mm,大量资料表明,目前使用的砌块形式和构造方法,一直沿袭秦砖汉瓦的外形、制作工 艺及组砌方式,由于作业质量问题及外墙墙体较薄等原因,外墙渗漏已经成为建筑物的质 量通病,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导致耐久性能下降。为了满足热工和防止墙体渗 漏等方面的要求,国内外在外墙的构造和砌筑材料选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早在1936年, 美国专利局发布了 John A.poroma提出的一种防水砖墙专利。按照该构造方法,可用于阻挡竖向灰缝的渗漏。该砖形方便机械制作,但砖形边缘 比较单薄,容易在运输、堆放、砌筑过程中缺棱掉角;另外该设计方法没有从墙体渗漏的机 理上给予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有作用但效果不是很大。江治宇硕士在他的硕士论文“异型扣式砌块自防水砌体及其抗裂研究”中提出了 一种防水砌体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阻水性能,但由于其外形复杂,且其叠砌的方 法不利于承受荷载作用,斜向的灰缝很难保证质量,且该砌块的砌筑不符合作业习惯,由于 外形复杂,给制作、运输、堆放和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CN200710068238. 8专利是关于一种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 CN200710068760. 6专利是关于一种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CN200610031699. 3 专利是关于一种建筑用空心砌块;N200610031754. 9专利是关于一种建筑用空心砌块; CN200710034783. 5专利是关于一种建筑用砌块;CN200610051816. 2专利是关于一种多功 能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CN200610050380. 5专利是关于一种带凹槽的横孔空心 砌块;CN200610051816. 2多功能异形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结构;CN200510031304. 5专利是 关于一种建筑用空心砌块;CNOl 133641. 2专利是关于一种异型瓦楞纸空心砌块的制造方 法;CN99120622. 3专利是关于一种混凝土复合面层建筑砌块成型方法。上述各项专利技术的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直接采用改变外形的方法起到阻水的作用,导致外形复杂,与传统工艺习惯差 别较大,不方便施工,且容易损坏,不宜运输、堆放和砌筑。2、采用填筑外加材料填筑缝隙的方法,这样势必带来附加材料和复杂的工艺过 程,降低了作业效率,给大工程量分项工程的作业带来困难。3、在砌块方面的专利技术较多,而很少涉及既满足承重、又能起到维护作用、同时 又符合传统工艺方法的普通砖形。体现新型砌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较多,专门针对防渗漏 技术的专利很少,大多是兼有防渗透功能。外墙的渗漏,以渗为主,水在墙体中渗流的动力主要是水的自重,一般情况下, 370mm墙和490mm墙很少出现墙体渗漏现象,主要原因是合理的组砌方式足以抵御外部水 的渗透。而目前针对渗漏的作法是哪儿漏堵哪儿,多具经验性,缺乏科学性,具体措施上难以完全符合工程施工技术的正确性要求。有的方法是堵住了渗漏但代价较高,相对简单的 工艺方法达不到止住渗漏的效果,缺乏可信的研究成果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其可以对由墙外渗透的水以有效的导水和阻 水,在外墙宽度范围内实施两道导水和阻水构造措施。根据渗透水的渗透作用原理,遵照原 技术工艺和砌筑习惯,考虑在不影响砌体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兼顾该砌筑用砖机械 化生产的可行性及运输、堆放等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止渗透的外墙用砖和防渗透砌体的 砌筑构造方法。外墙渗透的基本原理如下1、砌体用砖本身不能将墙外侧接触到的水直接渗透到内墙表面;2、外墙的渗透水只能通过由于施工作业砂浆不饱满及灰缝水泥基材料收缩产生 的随机缝隙浸入墙体内部;3、浸入墙体内部的水为无压水,水渗透的动力为高位水向低处孔隙或空隙的渗 透,包括毛细作用等,积攒的水滴以自身重力作为动力。4、直接受水墙面中的砖侧面迎水面积最大,灰缝由于相对较薄,所以迎水侧面积 很小,因此水滴浸入墙体多以砖侧面挂水至流至水平灰缝边缘,以滴水的方式浸入砖底面 与灰缝的空隙处。5、按照三一砌砖法,砖上水平面比下水平面的粘结可靠些,因此缝隙大多产生在 砖下水平面上。而上水平面少量的浸入水由砖块自身孔隙吸收或向砌体内部浸透。6、根据重力作用原理,若竖向灰缝砂浆不饱满时,竖向灰缝可浸入少量水,浸入后 很快沿缝隙汇聚到水平灰缝处,浸入墙体内部的水可通过水平缝隙到达内墙表面。7、用于外墙砌筑的砂浆材料本身具有不透水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底部有半圆槽β、垂直于墙体纵向 的导水凸缝O、平行于墙体纵向的阻水凸缝Q,倒角O,沿墙体纵向连续设置的两条阻 水槽③和导水槽④,具有装饰作用的外墙宽立缝⑨。优选的,所述半圆槽β、导水槽O、阻水槽β的半径为10mm。优选的,所述砌块由粉煤灰砖、煤矸石砖、砂灰砖中的至少之一制成。根据墙体渗透作用的原理,把传统的砖在一个整砖的长方向分成四等分,除中间 的分点外,以另外两个分点为圆心,制成半径为IOmm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半圆槽道;把3/4 砖在长度方向上三等分,以两个分点为圆心,制成半径为IOmm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半圆槽 道;把1/2砖在长度方向上二等分,以分点为圆心,制成半径为IOmm的垂直于长度方向的半 圆槽道;在所有砖(除四分之一砖外)的宽度方向,以中点为圆心,制成半径为IOmm的平行 于长度方向的半圆槽道;在上述砖(除1/4砖外)的四角,切去直边为15mm的等角棱柱体, 成为倒直角的块体。砖体上的半圆槽道,沿墙体横向为导水槽、沿墙体纵向为阻水槽,导水槽道从弧顶 处向下边缘分水,以达到导水的效果;阻水槽道在边缘阻断了渗流的通道,以达到阻水的效果。[0026]该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砌筑用砖的传统工艺和砌筑方法,符合工匠多年养成的作 业习惯,砖体重量适中,可采用机械连续压制生产,也可人工制坯。所有制砖设备只要换一 套模具即可。该砖外形为外倒角,不宜在作业中损坏,运输和堆放与普通砖相同,适用于粉 煤灰砖、煤矸石砖、砂灰砖等的生产与制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240mm墙一顺一丁组砌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240mm墙一顺一丁墙底面构造;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240mm梅花墙组砌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240mm梅花墙底面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梅花墙灰缝构造示意图;图6A-6D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的1/4砖、1/2砖、3/4砖、整砖示意图;图7A、7B砖形及砌筑灰缝构造分解图;图8A、8B砌筑构造阻水、导水原理图。附图标记①立缝;②水平缝;③阻水槽;④导水槽;⑤整砖;⑥3/4砖;⑦1/2砖; ⑧1/4砖;⑨外墙面三角立缝;⑩墙内三角立缝;(0)墙内立缝; 水平灰缝; 导水凸 缝;Θ阻水凸缝;⑩半圆槽; 砖底面;Θ砖侧面;⑩砖顶面;⑩15讓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防渗透外墙砌块,所述砌块底部有半圆槽 、垂直于墙体纵向的导水凸缝 、 平行于墙体纵向的阻水凸缝Θ,倒角 ,沿墙体纵向连续设置的两条阻水槽③和导水槽 ④,具有装饰作用的外墙宽立缝⑨。半圆槽 沿墙体纵向和垂直墙体纵向都具有疏导渗透水的作用,若渗透水方向 与槽垂直,则与雨棚板的滴水构造作用相同,可以截住水的渗透方向;如果与槽道平行,则 渗透水会在到达槽弧顶的时刻,沿弧形面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导水凸缝 、阻水凸缝Θ,沿墙体纵向时可直接阻挡水渗流,若与墙体纵向垂 直,渗透水将沿弧形面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则无论是疏还是墙体纵向垂直,渗透水将沿弧 形面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则无论是疏还是导,都将有效地阻止渗透水的浸入。处于外墙面的砖侧面 ,是主要迎水面,雨水将沿侧面 流向水平灰缝②处, 则阻水槽③、倒水槽④、倒水凸缝Θ、阻水凸缝Θ将发挥阻水和倒水作用,阻水和倒水分 为前后两道,另外由于砖块的倒角,在组砌时将形成⑨、⑩三角立缝,对于在施工作业中不 慎导致灰浆不饱满等导致立缝①处的缺陷,可以通过本构造予以弥补。按照砌筑习惯,砖顶面 由于砌筑时挤压作用,加之砂浆中水分的向下渗透作
用,一般比砖底面 与砂浆的粘结可靠。而砖底面@有纵、横向槽 ,增加了与砂浆的 粘结面积,因此粘结性能也有所改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底部有半圆槽、垂直于墙体纵向的导 水凸缝、平行于墙体纵向的阻水凸缝,倒角,沿墙体纵向连续设置的两条阻水槽和导水槽, 具有装饰作用的外墙宽立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透外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槽、导水槽、阻水槽 的半径为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透外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的宽度为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渗透外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砖由粉煤灰砖、煤矸 石砖、砂灰砖中的至少之一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渗透外墙砌块,主要用于防渗透外墙的砌筑及构造,可以对由墙外渗透的水以有效的导水和阻水,在外墙宽度范围内实施两道导水和阻水构造措施。根据渗透水的渗透作用原理,遵照原技术工艺和砌筑习惯,考虑在不影响砌体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情况下,兼顾该砌筑用砖机械化生产的可行性及运输、堆放等因素,提出了有效的防止渗透的外墙用砖和防渗透砌体的砌筑构造方法。
文档编号E04B2/34GK201778426SQ2010201699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王逸骁 申请人:王逸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