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11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
背景技术
现有房屋为了能支承楼板和保证房屋结构的稳定,普遍在室内设置尺寸较大的横梁和立柱,其中,横梁和立柱主要设置在室内和/或设置在主要由红砖和加气块构成的填充墙内且凸出于填充墙外。现有房屋通过横梁和立柱对楼板进行支承,其对保持房屋结构的稳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房屋采用现有的结构和构造,立柱和横梁会占据室内的部分空间,从而造成室内使用空间面积浪费,且装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避免立柱和横梁占据室内空间面积的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填充墙及与填充墙连接的立柱,所述墙体的拐角由立柱构成,所述填充墙和立柱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横梁。本实用新型立柱横截面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墙体的拐角不同来进行相应的设置,如“L”型、“T”型、“7”型、“Z”型等,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受力能得到均勻的分散。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墙、立柱和横梁三者在浇筑时可集成一个整体,避免现有建筑所存在的收缩缝,从而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抗震能力。所述填充墙由浇筑的轻质混凝土结构柱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墙采用轻质混凝土现场浇筑构成,其较红砖和加气块构成的填充墙,轻质混凝土构成的填充墙能对建筑垃圾进行利用,节省工序、节约时间和成本,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且不易产生墙面裂纹。所述立柱和横梁均由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填充墙、立柱和横梁均由浇筑的结构柱构成,结构稳定且承重能力强,从而可减小填充墙、立柱及横梁三者厚度的尺寸,节省成本。所述填充墙、立柱及横梁三者的厚度相等。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填充墙、立柱及横梁三者厚度的尺寸设置为相同,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便于装修。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其中,墙体包括填充墙和立柱,横梁设置在填充墙和立柱的上方,且将立柱设置为墙体的一部分,从而能避免立柱和横梁占据室内空间面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体与横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构成的房屋的横梁和立柱的分布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填充墙,2、立柱,3、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墙体,其中,墙体包括填充墙1和立柱2,填充墙1由轻质混凝土浇筑构成,即填充墙1为轻质混凝土结构柱,立柱2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构成,即立柱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本实用新型的立柱2与填充墙1连接,填充墙1和立柱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横梁3,横梁3也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构成,即横梁3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柱。 作为优选,填充墙1、立柱2及横梁3三者的厚度相等,即填充墙1、立柱2及横梁3三者厚度的尺寸相同,如此,则能避免填充墙1、立柱2及横梁3三者构成的墙体凸凹不平。本实用新型墙体的拐角由立柱2构成,立柱2的横截面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墙体的不同拐角进行相应的设置,如“L”型、“T”型、“7”型、“Z”型等,本实施例中立柱2的形状为“L”型。如图2所述,图中为了便于体现立柱2和横梁3的结构,将设置在立柱2上方的横梁3透视,其中,横梁3不限于设置在立柱2和填充墙1上方。为了匹配墙体不同拐角的结构,立柱2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包括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填充墙(1)及与填充墙(1)连接的立柱(2),所述墙体的拐角由立柱(2)构成,所述填充墙(1)和立柱(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横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1)由浇筑的轻质混凝土结构柱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和横梁(3)均由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1 )、立柱(2 )及横梁(3 )三者的厚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梁隐蔽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房屋,包括墙体,墙体包括填充墙(1)及与填充墙(1)连接的立柱(2),墙体的拐角由立柱(2)构成,填充墙(1)和立柱(2)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横梁(3)。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采用本实用新型构成的房屋,能避免立柱(2)和横梁(3)占据室内空间。
文档编号E04B1/04GK202148597SQ201120273488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廖明人, 李开勇 申请人:廖明人, 李开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