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建筑用砌砖是现在土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现在使用的砌砖, 一般为实心砌砖,实心砌砖重量大,制造的时候费时费力,同时造成材料浪费,增加了搬运的困难;还有现有砌砖安装时需要外界工具调整平整度,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 包括本体,本体内均勻分布数条平行砌块孔洞,本体的铺浆面上靠近边沿处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本体的坐浆面上相对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处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相匹配。作为优选,砌块孔洞贯穿本体的相对两侧面。作为优选,砌块孔洞在本体的一侧面为开口,相对另一侧面呈封闭状态。作为优选,第一凸条、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既节约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相匹配, 使得砌砖间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后视图。图中1、本体;21、第一凸条;22、第二凸条;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4、砌块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 1,本体1内均勻分布数条平行砌块孔洞4,本体1的铺浆面上靠近边沿处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本体1的坐浆面上相对应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处设有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条22,且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与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条22相匹配。 砌块孔洞贯穿本体1的相对两侧面。砌块孔洞在本体1的一侧面为开口,相对另一侧面呈封闭状态。第一凸条21、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条22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本体1内均勻分布数条平行砌块孔洞4,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既节约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本体1的铺浆面上靠近边沿处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本体1的坐浆面上相对应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处设有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条22,且第一凸条21和第一凹槽31与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条22相匹配,使得砌砖间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均勻分布数条平行砌块孔洞,所述本体的铺浆面上靠近边沿处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本体的坐浆面上相对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处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孔洞贯穿本体的相对两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孔洞在本体的一侧面为开口,相对另一侧面呈封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砖,包括本体,本体内均匀分布数条平行砌块孔洞,本体的铺浆面上靠近边沿处分别平行设有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本体的坐浆面上相对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处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且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相匹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减轻了整体的重量,既节约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第一凸条和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条相匹配,使得砌砖间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
文档编号E04C1/00GK202181645SQ20112027831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李龙剑 申请人:李龙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