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钢材用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94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Pc钢材用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PC钢材用套管,通过设计在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物时所用的PC钢材用套管的形状,抑制套管内部的空隙发生的同时,将PC钢材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该PC钢材用套管(1)具有螺旋波形状的管状主体(10)。使嵌入管状主体(10)内周螺旋槽(13)内的水泥浆(4)的体积比嵌入管状主体(10)外周螺旋槽(12)内的混凝土构造物(2)的体积大,来重点提高水泥浆(4)侧的强度。由此,即使充填粘度低的(流动性好)的水泥浆(4),抑制套管(1)内部的空隙发生,在硬化后的水泥浆(4)中也难以产生龟裂和断裂,能将PC钢材(3)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2)。
【专利说明】PC钢材用套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埋设在混凝土构造物内、并插通将预应力导入该混凝土构造物的PC钢材(预应力钢材)的PC钢材用套管。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在利用后张法来建造PC梁式桥等的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物时,将PC钢材用套管埋设在混凝土构造物内,使插通在该套管内的PC钢材张拉,将其反作用力即压缩力(预应力)导入混凝土构造物。并且,在插通了 PC钢材的套管内,通过充填水泥浆并使其硬化,从而保持PC钢材的耐腐蚀,同时,借助水泥浆而使混凝土构造物与PC钢材一体化,将PC钢材的压缩力赋予混凝土构造物整体。
[0003]在该情况下,作为套管,一般使用具有螺旋波形状的管状主体。S卩,在管状主体的外周面侧,向管径外方开放形成有嵌入混凝土构造物一部分的外周螺旋槽,在管状主体的内周面侧,向管径内方开放形成有嵌入水泥浆一部分的内周螺旋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通过使用这种套管,使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通过套管互相要和,就可提高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的一体性,由此可将PC钢材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136883号公报
[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但是,在使用具有上述螺旋波形状管状主体的套管的情况下,当在管状主体内充填水泥浆时,在管状主体的内周螺旋槽中水泥浆的流入变差,有在套管的内部容易产生空隙的不良情况。若产生空隙且在套管内部残留空气,则在该部分容易发生结露,就成为PC钢材生锈腐蚀的原因。
[0007]若是充填粘度低(流动性好)的水泥浆、以抑制套管内部的空隙的发生,则硬化后的水泥浆的压缩强度和剪切断裂强度就下降。在该情况下,存在着在硬化后的水泥浆(尤其是被充填在内周螺旋槽内硬化后的凸状部分)中容易产生龟裂和断裂的不良情况。若硬化后的水泥浆产生龟裂和断裂,则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就相对移动,PC钢材的压缩力不能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就使混凝土构造物的强度显著下降。
[0008]在以往的具有螺旋波形状的管状主体的套管中,外周螺旋槽与内周螺旋槽的管轴方向的截面形状、截面积往往大致相同。然而,由于外周螺旋槽相比于内周螺旋槽而位于管径方向的外侧,所以,若比较管状主体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长度,则外周螺旋槽因为内外径差而比内周螺旋槽长。在该情况下,由于内周螺旋槽中管状主体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小于外周螺旋槽中管状主体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因此,嵌入内周螺旋槽的水泥浆的一部分体积就小于嵌入外周螺旋槽的混凝土构造物的一部分体积。所以,当在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的咬合部分上作用压缩力和剪切力时,就产生处于水泥浆侧尤其容易产生断裂的倾向。

【发明内容】
[0009]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PC钢材用套管的管状主体的形状,充填粘度低(流动性好)的水泥浆抑制套管内部的空隙的发生的同时,在硬化后的水泥浆中也难以产生龟裂和断裂,将PC钢材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发明的PC钢材用套管1,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管状主体10,该管状主体10被埋设在混凝土构造物2内、并插通有将预应力导入该混凝土构造物2用的PC钢材3,且在管状主体10的内部充填有水泥浆4,该PC钢材用套管的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10的向管径外方向鼓出的突条11被做成沿管轴方向等间距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波形状,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侧,在管轴方向相邻的所述突条11、11之间向管径外方向开放形成有嵌入所述混凝土构造物2的一部分的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内周面侧,在所述突条11的内侧向管径内方向开放形成有嵌入所述水泥浆4的一部分的内周螺旋槽13,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底部20相比于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底部21做成厚壁,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l做得更深的同时,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l做得更宽,由此,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l做得更大。
[0012]具体来说,所述外周螺旋槽12具有:沿管轴方向平坦的外周槽底面12a;以及从该外周槽底面12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外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外周槽侧面12b、12b,嵌入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所述混凝土构造物2的一部分在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所述内 周螺旋槽13具有:沿管轴方向平坦的内周槽底面13a;以及从该内周槽底面13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内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内周槽侧面13b、13b,嵌入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所述水泥浆4的一部分在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
[0013]更具体地说,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l与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且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1、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2和所述管状主体10的从外周面至内周面的管径方向的高度(H3)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014]0.50 ^ V1/V2 ^ 0.92…式[I]
[0015]0.20 ^ (Hl+H2-H3)/H3 ^ 0.46…式[2]。
[0016]发明的效果
[0017]在使用本发明的PC钢材用套管而建造的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物中,由于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嵌入管状主体的外周螺旋槽内,一部分水泥浆嵌入管状主体的内周螺旋槽内,因此,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成为借助套管而互相咬合的状态,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的一体性得到提闻。
[0018]而且,由于嵌入内周螺旋槽内的一部分水泥浆的体积大于嵌入外周螺旋槽内的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的体积,因此,尤其嵌入内周螺旋槽内的一部分水泥浆的强度为被重点提高后的状态。所以,即使例如充填正好符合施工基准的粘度低(流动性好)的水泥浆、能够抑制套管内部的空隙发生,也能够使硬化后的水泥浆难以产生龟裂和断裂。
[0019]由此,能防止PC钢材的生锈腐蚀的同时,将PC钢材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能长期而良好地维持混凝土构造物的强度。
[0020]此外,由于将外周螺旋槽的底部相比于内周螺旋槽的底部做成厚壁,因此,在向管状主体内插通PC钢材时,即使PC钢材擦到向管径内方向突出的外周螺旋槽的底部、外周螺旋槽的底部多多少少受伤时,管状主体也不会破损,能提高可靠性。
[0021]另外,通过将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及一部分水泥浆都做成截面为等腰梯形状,从而能使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完全可靠地咬合,能更进一步稳定地将PC钢材的压缩力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
[0022]特别地,通过满足上述条件式[I],合适地设定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与一部分水泥浆的体积比的范围的同时,并满足条件式[2],合适地设定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与一部分水泥浆的咬合程度的范围,从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硬化后的水泥浆的龟裂和断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PC钢材用套管的施工例的纵截面图。
[0024]图2是PC钢材用套管的局部剖视主视图。
[0025]图3是PC钢材用套管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0026]图4是表示外周螺旋槽及内周螺旋槽的容积的截面图。
[0027]图5是表示解析I中各试验体所使用的PC钢材用套管的外形的示图。
[0028]图6是表示解析I的结果的示图。
[0029]图7是表示解析2中各试验体所使用的PC钢材用套管的外形的示图。
[0030]图8是表示解析2的结果的示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PC钢材用套管,2......混凝土构造物,3......PC钢材,4......水泥衆,10......管
状主体,11……突条,12……外周螺旋槽,12a……外周槽底面,12b……外周槽侧面,13……内周螺旋槽,13a……内周槽底面,13b……内周槽侧面,20……外周螺旋槽的底部,21……内周螺旋槽的底部,Hl……外周螺旋槽的槽深,H2……内周螺旋槽的槽深,H3……管状主体
的外周面至内周面的高度,Wl......外周螺旋槽的槽宽,W2......内周螺旋槽的槽宽,V1......外
周螺旋槽的容积,V2......内周螺旋槽的容积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PC钢材用套管I,在例如利用后张法来建造PC梁式桥等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物的构造时被使用。
[0034]该PC钢材用套管I如图1所示,例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的管状主体10,该管状主体10用于被埋设在混凝土构造物2内、并插通将预应力导入该混凝土构造物2的PC钢材3,且在管状主体10的内部充填水泥浆4。
[0035]将高密度聚乙烯树脂用作为管状主体10的原材料,其理由如下。即,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具有轻、不生锈、不腐蚀的特性,成型加工性优异。此外,由于刚性大,耐冲击,故能经受得住混凝土浇灌时受到的冲击和强力的荷载。另外,电气绝缘性、耐水性和防水性优异,能够长期保持遮蔽性,此外,还着眼于在插通PC钢材3时不使摩擦显著增大的特性。另外,作为管状主体10的原材料,不一定限于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也可是其它的合成树脂。
[0036]管状主体10如图2及图3所示,其向管径外方向鼓出的突条11做成沿管轴方向等间距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波形状。由此,在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侧,在管轴方向相邻的突条11、11之间,沿管轴方向等间距形成有嵌入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2的向管径外方向开放的外周螺旋槽12。另外,在管状主体10的内周面侧,在突条11的内侧,沿管轴方向等间距形成有嵌入一部分水泥浆4的向管径内方向开放的内周螺旋槽13。另外,突条11、外周螺旋槽12及内周螺旋槽13的管轴方向的截面形状分别在长度方向全长是相等的。
[0037]外周螺旋槽12包括:沿管轴方向的平坦的外周槽底面12a ;以及从沿该外周槽底面12a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外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外周槽侧面12b、12b。由此,外周螺旋槽12如图1所示,嵌入其内部的一部分混凝土构造物2 (以下称为“嵌入凸部5”)中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
[0038]内周螺旋槽13包括:沿管轴方向平坦的内周槽底面13a ;以及从该内周槽底面13a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内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内周槽侧面13b、13b。由此,内周螺旋槽13如图1所示,嵌入其内部的一部分水泥浆4(以下称为“嵌入凸部6”)中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
[0039]在该管状主体10中,如图3所示,外周螺旋槽12底部20的厚度Tl相比于内周螺旋槽13底部21的厚度T2做成厚壁,内周螺旋槽13的槽深H2比外周螺旋槽12的槽深Hl深。即,嵌入内周螺旋槽13内的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的高度,构成得比嵌入外周螺旋槽12内的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的高度高。另外,将外周螺旋槽12底部20与内周螺旋槽13底部21连接起来的侧部22、22的厚度T3,与内周螺旋槽13底部21的厚度T2大致相同。
[0040]另外,在该管状主体10中,如图3所示,相比于外周螺旋槽12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1,内周螺旋槽13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2做成宽幅。S卩,相比于嵌入外周螺旋槽12内的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根部的横宽,将嵌入内周螺旋槽13内的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根部的横宽构成为宽幅。
[0041]由此,内周螺旋槽13的管轴方向的截面积大于外周螺旋槽12的管轴方向的截面积。若比较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长度,则由于内外径差外周螺旋槽12比内周螺旋槽13长,但由于上述那样的截面积的不同,内周螺旋槽13中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大于外周螺旋槽12中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l (参照图4)。S卩,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的体积构成为比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的体积大。
[0042]另外,外周螺旋槽12底部20的外周面是外周槽底面12a,内周螺旋槽13底部21的内周面是内周槽底面13a,侧部22、22的外周面是外周槽侧面12b、12b,侧部22、22的内周面是内周槽侧面13b、13b。
[0043]更具体地说,在该PC钢材用套管I的管状主体10中,外径例如是62.0?93.0mm,内径例如是50.0?80.0mm,间距(管轴方向相邻的突条11、11的中央部之间的距离)例如是16.4mm,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至内周面的管径方向的高度(内外径差的一半)H3例如是6.5mm。即,间距在以内径为基准的情况下是内径的大约0.20?0.32倍,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至内周面的管径方向的高度H3在以内径为基准的场合是内径的大约0.08~0.13倍。
[0044]另外,在管状主体10中,外周螺旋槽12中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I,与内周螺旋槽13中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的条件式[I]:
[0045]0.50 ^ V1/V2 ^ 0.92…式[I]
[0046]换言之,该条件式[I]表示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与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的体积比的范围。
[0047]另外,在管状主体10中,外周螺旋槽12的槽深H1、内周螺旋槽13的槽深H2、和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至内周面在管径方向的高度H3之间的关系满足如下的条件式[2]:
[0048]0.20 ^ (Hl+H2-H3)/H3 ^ 0.46…式[2]
[0049]换言之,该条件式[2]表示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与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的咬合程度的范围。
[0050]在制造上述PC钢材用套管I时,将沿长度方向形成有突条11的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的带状体进行螺旋状卷绕,在将其先行的带状体和后续的带状体的管轴方向相邻的端缘部之间在互相重合的状态下进行粘接或热熔敷,形成管状主体10。在该情况下,通过先行的带状体和后续的带状体在管轴方向相邻的端缘部之间的重合部分,形成外周螺旋槽12的厚壁的底部20。
[0051]在使用上述构成的PC钢材用套管1、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构造物的情况下,将套管I埋设在混凝土构造 物2内,并使插通在该套管I的管状主体10内的PC钢材3张拉,将其反作用力即压缩力(预应力)导入混凝土构造物2。在向该管状主体10内插通PC钢材3时,有时PC钢材3会擦到向管径内方向突出的外周螺旋槽12的底部20。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外周螺旋槽12的底部20是厚壁,因此,即使底部20有时多多少少受伤,也不会产生管状主体10破损的不良情况。并且,在插通有PC钢材3的套管I的管状主体10内,通过充填水泥浆4并使其硬化,从而保持PC钢材3耐腐蚀,同时借助水泥浆4而使混凝土构造物2与PC钢材3 —体化。
[0052]在该施工状态中,嵌入管状主体10外周螺旋槽12内的混凝土构造物2的截面等腰梯形状的嵌入凸部5与嵌入管状主体10内周螺旋槽13内的水泥浆4的截面等腰梯形状的嵌入凸部6,利用套管I而成为互相咬合的状态,混凝土构造物2与水泥浆4的一体性得到提高。而且,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的体积比混凝土构造物2的嵌入凸部5的体积大,尤其考虑到重点提高当混凝土构造物2和套管I上未开孔时难以修补的水泥浆4的嵌入凸部6中的压缩强度和剪切断裂强度。
[0053]因此,即使充填例如正好符合施工基准的粘度低(流动性好)的水泥浆4以抑制套管I内部的空隙发生,也难以在硬化后的水泥浆4中产生龟裂和断裂。由此,防止PC钢材3的生锈腐蚀的同时,也能将PC钢材3的压缩力稳定地传递到混凝土构造物2,能长期而良好地维持混凝土构造物2的强度。
[0054]这里,为了验证上述的效果,进行了如下那样的解析I和解析2。首先,在解析I中,除了通过上述的PC钢材用套管I而将混凝土构造物2与水泥浆4 一体化后的试验体(以下称为“实施例1的试验体”)以外,准备了与其相同构造的二种比较例的试验体(以下称为“比较例1、2的试验体”)。并且,假定对这些试验体进行压出试验(赋予从混凝土构造物2压出水泥浆4这种力的试验)的情况下,利用FEM解析求出作用于试验体的最大应力。
[0055]图5表示用于各试验体的PC钢材用套管的外形。即,在比较例I的试验体所用的PC钢材用套管(以下称为“比较例I的套管”)中,外周螺旋槽12及内周螺旋槽13的底部20,21的厚度Tl、T2都薄到1.6mm,在比较例2的试验体所用的PC钢材用套管(以下称为“比较例2的套管”)中,外周螺旋槽12及内周螺旋槽13的底部20、21的厚度T1、T2都厚到
3.0_,而在实施例1的试验体所用的PC钢材用套管(称为“实施例1的套管”)中,外周螺旋槽12的底部20的厚度Tl厚到3.0mm,内周螺旋槽13的底部21的厚度Τ2薄到1.6mm。并且,在比较例1、2的套管和实施例1的套管中,外周螺旋槽12、内周螺旋槽13的槽深H1、H2及槽宽W1、W2不相同。由此,比较例1、2的套管虽然不满足条件式[I]及条件式[2],但实施例1的套管满足条件式[I]及条件式[2]。
[0056]另外,对于各试验体,分别准备了二种的使压缩强度适当不同的混凝土构造物与水泥浆的组合(条件I及2),对这些条件I及2的各试验体,算出了施加200KN、250KN和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
[0057]图6表示解析I的结果。从该结果可知,在比较例1、2的试验体中,施加200KN、250KN、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在条件I及2中任一个下都大大超过30.0MPa0相反,在实施例1的试验体中,施加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在条件I及2中任一个下虽然都大大超过30.0MPa,但施加200KN、25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在条件I及2中任一个下都低于30.0MPa0 S卩,与比较例1、2的试验体相比,实施例1的试验体中所产生的最大应力非常低。另外,除了条件I和2外,准备多个使混凝土构造物及水泥浆的杨氏模量不同的组合,进行了与上述相同的解析1,结果是同样的。
[0058]根据上述解析1,在比较例1、2的试验体中,当施加200KN以上的压出荷载时,由于作用大大超过30.0MPa的应力,故在使用压缩强度为30N/mm2的粘度低的(流动性好)的水泥浆的情况下,判定出容易产生龟裂和断裂。相反,在实施例1的试验体中,若是250KN以下的压出荷载,则不会作用超过30.0MPa的应力,在使用压缩强度为30N/mm2的粘度低的(流动性好)的水泥浆的情况下,判定出难以产生龟裂和断裂。另外,IMPa就是lN/mm2。
[0059]在解析2中,除了实施例1的试验体外,准备八种实施例的试验体(以下称为“实施例2?9的试验体”),并且除了比较例1、2的试验体外,准备一种比较例的试验体(以下称为“比较例3的试验体”),假定对这些共计十二种试验体进行压出试验的情况下,利用FEM解析求出作用于试验体的最大应力。
[0060]图7表示各试验体所使用的PC钢材用套管的外形。S卩,比较例3的试验体所使用的PC钢材用套管(以下称为“比较例3的套管”)不满足条件式[I]及条件式[2],而实施例2?9的试验体所用的PC钢材用套管(以下称为“实施例2?9的套管”)满足条件式
[I]及条件式[2]。另外,比较例1、2的套管、实施例1的套管是与解析I的情况相同的。另夕卜,作为各试验体中混凝土构造物和水泥浆的组合之一(压缩强度为40N/mm2的混凝土构造物和压缩强度为30N/mm2的水泥浆的组合),算出施加200KN、250KN、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
[0061]图8表示解析2的结果,从该结果可知,在比较例1、2的试验体中,施加200KN、250NK、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大大超过30.0MPa,在比较例3的试验体中,施加250KN、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大大超过30.0MPa0相反,在实施例1?9的试验体中,施加3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虽然大大超过30.0MPa,但施加20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低于30.0MPa,施加250KN压出荷载时的最大应力低于30.0MPa,或是稍微超过的程度。即,与比较例I?3的试验体相比,实施例1?9的试验体所产生的最大应力非常低。
[0062]根据上述的解析2,若满足条件式[I]及条件式[2],且是250KN以下的压出荷载时,则不会作用大大超过30.0MPa的应力,即使是使用压缩强度为30N/mm2的粘度低的(流动性好)水泥浆,也判定出难以产生龟裂和断裂。
[0063]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当然可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许多修改和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PC钢材用套管(I ),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管状主体(10),该管状主体(10)被埋设在混凝土构造物(2)内、并插通有将预应力导入该混凝土构造物(2)用的PC钢材(3),且在管状主体(10)的内部充填有水泥浆(4),该PC钢材用套管的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10)的向管径外方向鼓出的突条(11)被做成沿管轴方向等间距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波形状,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外周面侧,在管轴方向相邻的所述突条(11、11)之间向管径外方向开放形成有嵌入所述混凝土构造物(2)的一部分的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内周面侧,在所述突条(11)的内侧向管径内方向开放形成有嵌入所述水泥浆(4)的一部分的内周螺旋槽(13),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底部(20)相比于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底部(21)做成厚壁,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l)做得更深的同时,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开放端的沿管轴方向的槽宽(Wl)做得更宽,由此,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相比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l)做得更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钢材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具有:沿管轴方向平坦的外周槽底面(12a);以及从该外周槽底面(12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外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外周槽侧面(12b、12b),嵌入所述外周螺旋槽(12)的所述混凝土构造物(2)的一部分在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所述内周螺旋槽(13)具有:沿管轴方向平坦的内周槽底面(13a);以及从该内周槽底面(13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向管径内方向以扩开状态延伸出的一对内周槽侧面(13b、13b),嵌入所述内周螺旋槽(13)的所述水泥浆(4)的一部分在管轴方向的截面构成为等腰梯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C钢材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l)与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所述管状主体(10)的管轴方向的每规定长度的容积(V2)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且所述外周螺旋槽(12)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l)、所述内周螺旋槽(13)在管径方向的槽深(H2)和所述管状主体(10)的从外周面至内周面的管径方向的高度(H3)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50 ^ V1/V2 ^ 0.92…式[I]
0.20 ^ (Hl+H2-H3)/H3 ^ 0.46…式[2]。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PC钢材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10)是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制。
【文档编号】E04C5/10GK103477001SQ201180070076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菊森康博, 平尾昇司, 藤井晓宏, 饭田尚孝, 松下史和, 上田修平, 那波恒博 申请人: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