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

文档序号:1989385阅读:1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涂领域,特别涉及油墨印刷工艺前段导光板侧边反射遮光膜的成型方法,通过反射油墨的喷射固化实现侧边遮光。
背景技术
我公司负责施工的云南普宣高速公路6标法马坡隧道为分离式超小净距隧道,左洞全长342m,右洞全长342. 35m,隧道之间净距为I. 28 2. 63m,为超小净距隧道,隧道全部为IV、V级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在施工中中岩墙的加固是关键,事关小净距隧道施工的成败。通过研究,我们在施工中形成了一套安全性能高的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施工工艺。
在山区、重丘地区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中小净距隧道由于在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该工艺可确保中岩墙的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中岩墙采用超前注浆和水平贯通预应力对拉锚杆相结合的加固措施,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小导管注浆是一种对中岩墙预加固措施,主要是提高围岩自身主观参数(改善岩体结构性质);先行洞开挖时,在中隔墙部位施工小导管4根,水平斜向30° (与隧道纵向夹角),竖向间距O. Sm,纵向与工字钢间距相同;
小导管注浆采用GIN注浆工艺控制,注浆强度值GIN即为注浆压力P(MPa)和单位注浆量V(L/m)之乘积,施工中应用GIN包络图来控制注浆压力、注入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注浆轨迹与极限单位注浆量、注浆压力极限值、或注浆强度等曲线中的一种相交时,注浆即可结束。(2)预应力对拉锚杆是改变围岩客观受力环境(改变岩体内部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效果,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对拉锚杆施工,V级围岩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VI级围岩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预张拉力为90KN ;
(a)锚杆加工锚杆长度应比设计中岩墙厚度加两侧喷射砼厚度长30cm,预留出安装锚垫板和张拉长度,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空间有限,锚杆应分成多段加工,采用连接套筒进行连接安设,因此在锚杆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处锚杆安设空间大小,以便正确确定锚杆分段长度,锚杆两端应预加工长度大于30cm的螺纹,插入孔内一端的锚杆端头应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护端头螺纹不被砂浆粘结;
(b)钻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位钻孔,钻孔的有效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
(c)注浆、安插锚杆安装锚杆前,用注浆管向孔内灌注M20早强水泥砂浆(要求灌注12h后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注浆压力不应大于O. 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Tl00mm处,水泥浆注入,缓慢拔出注浆管,随即迅速插入锚杆体;
(d)施加预应力在先行洞锚杆钻孔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后,通过扭力扳手对锚杆施加力进行初张拉,施加预应力为设计值的50% ;后行洞开挖暴露出锚杆端部的螺帽,通过扭力扳手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值,然后对先行洞锚杆补拉至设计值;
(e)注浆封堵预应力对拉锚杆张拉完成后立即进行注水泥浆封堵;
(3)监控及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外地表沉降的监测变化;洞内对掌子面后方40m范围内的拱顶下沉,围岩收敛值等作出同步监测,沉降/收敛累计、沉降/收敛速率报警时停止掘进分析原因,洞内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按照每5 10m—个断面监控,有一个收敛点不至在中岩墙上可以直接放映中岩墙的变形,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安全巡视人员应注意加强观察地表沉降、开裂情况和掌子面围岩、初期支护状态的变化,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所述小导管采用Φ 42,厚4. O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3. 5m,管壁四周钻Φ 6mm压楽 孔,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加工成尖锥状,尾部焊上Φ 6. 5加劲箍。所述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泥浆液水灰比I :1 (重量比),注浆压力为O. 5^1. OMpa,水玻璃美度为30、模数为2. 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很好的解决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岩墙的稳定问题,在山区、重丘地区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图I是本发明对拉锚杆施工示意 图2是本发明小导管注浆施工图示意 图3是本发明小导管加工示意 图4是本发明小导管布置示意 图中I、隧道轴线,2、对拉锚杆,3、Φ42小导管,4、型钢支撑,5、Φ6加劲箍,6、Φ6注浆孔,7、Φ42无缝钢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为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中岩墙采用超前注浆和水平贯通预应力对拉锚杆相结合的加固措施,具体示意如下
(I)如图2所示,小导管注浆是一种对中岩墙预加固措施,主要是提高围岩自身主观参数(改善岩体结构性质);小导管采用Φ42,厚4. O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3. 5m,管壁四周钻Φ 6mm压浆孔,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加工成尖锥状,尾部焊上Φ6.5加劲箍。先行洞开挖时,在中隔墙部位施工小导管3共计4根,水平斜向30° (与隧道纵向夹角),竖向间距O. Sm,纵向与工字钢间距相同;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泥浆液水灰比I :1 (重量比),注浆压力为O. 5^1. OMpa,水玻璃美度为30、模数为2. 4。小导管注浆采用GIN注浆工艺控制,注浆强度值GIN即为注浆压力P(MPa)和单位注浆量V(L/m)之乘积,施工中应用GIN包络图来控制注浆压力、注入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注浆轨迹与极限单位注浆量、注浆压力极限值、或注浆强度等曲线中的一种相交时,注浆即可结束。(2)如图I所示,预应力对拉锚杆是改变围岩客观受力环境(改变岩体内部应力)从而达到加固效果,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对拉锚杆施工,V级围岩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VI级围岩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预张拉力为90KN ;
(a)锚杆加工锚杆2长度应比设计中岩墙厚度加两侧喷射砼厚度长30cm,预留出安装锚垫板和张拉长度,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空间有限,锚杆2应分成多段加工,采用连接套筒进行连接安设,因此在锚杆2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处锚杆安设空间大小,以便正确确定锚杆2分段长度,锚杆2两端应预加工长度大于30cm的螺纹,插入孔内一端的锚杆2端头应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护端头螺纹不被砂浆粘结;
(b)钻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位钻孔6,钻孔6的有效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6的倾角、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
(c)注浆、安插锚杆安装锚杆前,用注浆管向孔内灌注M20早强水泥砂浆(要求灌注12h后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注浆压力不应大于O. 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Tl00mm处,水泥浆注入,缓慢拔出注浆管,随即迅速插入锚杆体;
(d)施加预应力在先行洞锚杆钻孔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后,通过扭力扳手对锚杆施加力进行初张拉,施加预应力为设计值的50% ;后行洞开挖暴露出锚杆端部的螺帽,通过扭力扳手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值,然后对先行洞锚杆补拉至设计值;
(e)注浆封堵预应力对拉锚杆张拉完成后立即进行注水泥浆封堵;
(3)监控及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外地表沉降的监测变化;洞内对掌子面后方40m范围内的拱顶下沉,围岩收敛值等作出同步监测,沉降/收敛累计、沉降/收敛速率报警时停止掘进分析原因,洞内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按照每5 IOm—个断面监控,有一个收敛点不至在中岩墙上可以直接放映中岩墙的变形,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安全巡视人员应注意加强观察地表沉降、开裂情况和掌子面围岩、初期支护状态的变化,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其特征是中岩墙采用超前注浆和水平贯通预应力对拉锚杆相结合的加固措施,本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小导管注浆先行洞开挖时,在中隔墙部位施工小导管4根,小导管与隧道纵向夹角水平斜向30°设置,竖向间距O. Sm,纵向与工字钢间距相同; 小导管注浆采用GIN注浆工艺控制,注浆强度值GIN即为注浆压力P值和单位注浆量V之乘积,施工中应用GIN包络图来控制注浆压力、注入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当注浆轨迹与极限单位注浆量、注浆压力极限值、或注浆强度等曲线中的一种相交时,注浆即可结束; (2)预应力对拉锚杆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对拉锚杆施工,V级围岩采用Φ25中空注浆锚杆,VI级围岩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预张拉力为90KN ;实施步骤如下 (a)锚杆加工锚杆长度应比设计中岩墙厚度加两侧喷射砼厚度长30cm,预留出安装锚垫板和张拉长度,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空间有限,锚杆应分成多段加工,采用连接套筒进行连接安设,因此在锚杆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处锚杆安设空间大小,以便正确确定锚杆分段长度,锚杆两端应预加工长度大于30cm的螺纹,插入孔内一端的锚杆端头应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护端头螺纹不被砂浆粘结; (b)钻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定位钻孔,钻孔的有效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孔位应符合设计要求,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 (c)注浆、安插锚杆安装锚杆前,用注浆管向孔内灌注M20早强水泥砂浆,要求灌注12h后抗压强度不小于20MPa,注浆压力不应大于O. 4MPa,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Tl00mm处,水泥浆注入,缓慢拔出注浆管,随即迅速插入锚杆体; (d)施加预应力在先行洞锚杆钻孔内水泥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后,通过扭力扳手对锚杆施加力进行初张拉,施加预应力为设计值的50% ;后行洞开挖暴露出锚杆端部的螺帽,通过扭力扳手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值,然后对先行洞锚杆补拉至设计值; (e)注浆封堵预应力对拉锚杆张拉完成后立即进行注水泥浆封堵; (3)监控及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洞外地表沉降的监测变化;洞内对掌子面后方40m范围内的拱顶下沉,围岩收敛值等作出同步监测,沉降/收敛累计、沉降/收敛速率报警时停止掘进分析原因,洞内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按照每5 10m—个断面监控,有一个收敛点不至在中岩墙上可以直接放映中岩墙的变形,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安全巡视人员应注意加强观察地表沉降、开裂情况和掌子面围岩、初期支护状态的变化,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小导管采用Φ42,厚4. Om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长3. 5m,管壁四周钻Φ 6mm压浆孔,为便于超前小导管插入围岩内,钢管前端加工成尖锥状,尾部焊上Φ6. 5加劲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水泥浆液水灰的重量比为I :1,注浆压力为O. 5 I. OMpa,水玻璃美度为30、模数为2.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净距隧道中岩墙加固方法,中岩墙采用超前注浆和水平贯通预应力对拉锚杆相结合的加固措施,具体步骤包括小导管注浆、预应力对拉锚杆、监控及安全措施;本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很好的解决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岩墙的稳定问题,在山区、重丘地区修建的高等级公路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C04B28/26GK102966360SQ20121048602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
发明者罗德维, 李波, 吴波 申请人:中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