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21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线路铁塔的设计,特别提供一种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
背景技术
输变电线路的设计,从送电起始点到受电终端需要一条完整的通道走廊,在通道中按相应的距离设置杆塔,承载输电导线,由于目前国家66KV定型铁塔都在27米以下,使用现有的杆塔需要将通道内的树木及允许跨越的各种障碍物清除,满足导线的对地距离要求。在山区中,为满足导线的对地距离要求,清除通道内的树木及允许跨越的各种障碍物工程浩大,且不利于绿色环保,需要砍伐大片的森林,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流失,实施难 度很大。同塔双回路塔主要包括有塔身,设置在塔身上,且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在塔身两侧均(即上层横担、中层横担、下层横担的两端)设置有三个挂线位,即在塔身的每一侧均形成一个导线回路,故该塔形称为同塔双回路。在线路设计中,对导线进行力学计算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确定导线应力大小,以保证导线受力不超过允许值;二是确定杆塔受到导线及避雷线的作用力,以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杆塔的荷载主要包括导线和避雷线的作用结果,以及还有风速、覆冰和绝缘子串的作用,就作用方向讲,这些荷载又分为垂直荷载、横向水平荷载和纵向水平荷载三种。为了搞清每基杆塔会承受多长导线及避雷线上的荷载,则引出了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的概念。悬挂于杆塔上的一档导线,由于风压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载将由两侧杆塔承担。风压水平荷载是沿线长均布的荷载,在平抛物线近似计算中,我们假定一档导线长等于档距,若设每米长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P,则AB档导线上风压荷载(如图4所示),则为
i = PZ1 ,由AB两杆塔平均承担;AC档导线上的风压荷载为与=,由AC两杆塔平均承担。如图4所示,此时对A杆塔来说,所要承担的总风压荷载为
P = + 互二 + ι.ι
22 2 2"
I I f _ λ , 2.%
A = (i 2;
P =风式中P—每米导线上的风压荷载N/m[0010]Ih 一杆塔的水平档距,m;Zj , /2—计算杆塔前后两侧档距,m;P—导线传递给杆塔的风压荷载,N因此我们可知,某杆塔的水平档距就是该杆两侧档距之和的算术平均值,它表示有多长导线的水平荷载作用在某杆塔上,水平档距是用来计算导线传递给杆塔的水平荷载的。严格说来,悬挂点不等高时杆塔的水平档距计算式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主要包括塔头(I)、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I)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3 9m。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2)是由角钢桁架构成的A层塔身( 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形成的立体组合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的高度比为I :2 :3。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C层塔身(22)的高度为9m。
5.按照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C层塔身(22)的高度与D层塔身(23)的高度相等。
6.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腿(3)与D层塔身(23)连接;所述转角塔的呼称高为33 36m。
7.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头(I)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层横担(10)、中层横担(11)、下层横担(12);所述中层横担(11)的长度大于下层横担(12)的长度;所述下层横担(12)的长度大于上层横担(10)的长度。
8.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塔的水平档距是250米,垂直档距是350米,允许转角60° 90°。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300截面导线跨越的同塔双回路转角塔,主要包括塔头(1)、塔身(2)、塔腿(3),其中,塔头(1)置于塔身(2)上端,塔身(2)置于塔腿(3)上,其中,所述塔身(2)包括从上至下顺序连接的A层塔身(20)、B层塔身(21)、C层塔身(22)、D层塔身(23);所述塔腿(3)的高度为3~9m;通过将不同高度的塔腿(3)与塔身(2)相连接,可以实现的呼称高范围为30~36m,并且挂线点可实现60°~90°的转角,从而可轻松跨越通道中成片树林和允许跨越的各种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并且实现了同塔不同呼称高,适用范围比较广,降低了生产成本达到线路通道少伐树和不伐树目标。
文档编号E04H12/24GK202731396SQ20122002942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30日
发明者臧广儒, 李立, 鲍利, 孙绍云, 邵立山, 孙晓坤, 张生生 申请人: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