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71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表面防腐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
背景技术
电网设施如电力杆塔等的防腐保护性能的可靠性是影响输变电线路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腐蚀破坏在短期内不易被觉察,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一旦发生,常常造成严重影响。它能很快摧毁电网中的设备,引发各种事故。轻者,造成一次设备着火、损坏,重者,造成发电厂、变电站全部停行,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系统事故。随着电站容量的不断扩大,对电网运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电网设施的耐腐蚀性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从材料组成的角度来看,电力杆塔一般是由金属基体和覆盖于金属基体表面的涂料层构成的。但现有技术中电力杆塔表面的涂层难以达到现在电网对其防腐保护可靠性的要求,特别是在沿海地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腐蚀保护可靠性高的电力杆塔。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包括金属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基体表面上从里向外依次覆盖有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和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在所述金属基体的表面依次喷涂或刷涂上上述三种涂料,常温固化后形成从里向外依次覆盖在金属基体表面的三种涂层。其中,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用作底漆,因其具有阴极保护作用和抗Cl—腐蚀作用;而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则为中间过渡层,为了增加底漆与面漆之间的层间结合力,并可提高涂层体系的抗渗透性;最后,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用作面漆,因其可以显著提高电力杆塔的耐候性。所述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总厚度的范围为25(Γ360微米。所述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所述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厚度范围为15(Γ200微米,所述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电力设施表面设置了三层具有不同作用的保护层,能够长期保护电力杆塔免受海洋环境的腐蚀,保证电力杆塔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减少维修费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在喷板试验中,盐雾试验1500h达到I级(GB1771-79),3500h人工气候老化实验(GB/T 1865 - 1997)达到I级,应用有所述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预计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以上。

[0012]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在钢基材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网中的电力杆塔的金属基体一般都是采用钢加工而成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对钢基材I表面处理后,首先喷涂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8-24小时后喷涂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再8-24小时后喷涂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三种涂料常温固化后分别形成能显著提高钢基材I防腐蚀可靠性的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2、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3和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4。有上述三种涂层构成的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总厚度范围为250微米 360微米,具体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2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厚度3 范围为15(Γ200微米,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4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上文中提到的基材表面处理,对于新的基材,喷砂到Sa 2. 5级或手工除锈到St 2级,对于有旧涂层的基材表面,首先除去旧涂层,然后喷砂到Sa 2. 5级或手工除锈到St 2级。经喷砂或手工除锈的基材表面要在4小时内喷涂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包括金属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基体表面上从里向外依次覆盖有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和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总厚度范围为25(Γ36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所述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厚度范围为150^200微米,所述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厚度范围为5(Γ80微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腐蚀纳米复合涂层的电力杆塔,包括金属基体,在所述金属基体表面上从里向外依次覆盖有纳米复合环氧富锌涂料层、纳米复合环氧云铁涂料层和纳米复合氟碳重防腐涂料层。本实用新型在电力设施表面设置了三层具有不同作用的保护层,能够长期保护电力杆塔免受海洋环境的腐蚀,保证电力杆塔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减少维修费用。
文档编号E04H12/08GK202689651SQ2012202355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梁永纯, 刘福春, 钟万里, 林介东 申请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