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段及组合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26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梯段及组合楼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段及组合楼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组成,是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工具。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使用的一种楼梯的梯段,所述梯段由连续的第一梯级109、第一连接部件108、第二梯级105、第二连接部件103和第三梯级102组成;所述第一梯级109包括第一立柱107和第一踏板托盘110,所述第二梯级包括第二立柱104和第二踏板托盘106,所述第三梯级 包括第三立柱101和第三踏板托盘111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8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立柱107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立柱104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件103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立柱104上,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三立柱101上。现有技术的楼梯梯段中,第一踏板托盘110的中心位置和第三踏板托盘111的中心位置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总梯长L2,第一踏板托盘110和第三踏板托盘111之间的高度差为总梯高H2,而连续两级梯级之间,即第一踏板托盘110的中心位置和第二踏板托盘106的中心位置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梯长LI ;每两级梯级之间的高度称为梯高H1,如第一踏板托盘110和第二踏板托盘106之间的高度差称为梯高Hl。现有楼梯的各级梯级之间是通过连接部件焊接而成,导致梯长LI和梯高Hl固定,无法进行调整。在一些比较狭小的空间,这种楼梯无法安装。而随着现代人们对家居装饰个性化的追求,这种梯长和梯高固定的楼梯无法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要。另外在房屋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现有的楼梯会占用大量的房屋空间,使房屋内部看上去更加拥挤。因此,现有的楼梯无法对楼梯的梯长和梯高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梯段及组合楼梯,可以实现梯长和梯高的调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梯段,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块固定板和U型紧固箍;所述U型紧固箍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两端相对应设置有通孔,通过两端设置的相对应的通孔,及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每一块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所述腰型通孔及所述U型紧固箍上设置的连接孔与所述U型紧固箍连接;两块固定板分别连接在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优选地,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相对应设置有两对通孔,通过所述两对通孔,及分别穿过所述两对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锁紧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0014]优选地,所述腰型通孔分别与所述U型紧固箍设置的连接孔对应,并通过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螺栓穿过所述U型紧固箍一端设置的连接孔及与其对应的一块固定板的腰型通孔,将所述U型紧固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优选地,所述两块固定板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与所述U型紧固箍两端的通孔对应的腰型通孔;所述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螺栓还可以穿过所述两块固定板设置的腰型通孔。优选地,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梯段还包括托盘和平台;所述托盘的底面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顶面与所述平台通过螺钉连接。一种组合楼梯,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如上所述的梯段。优选地,所述组合楼梯还包括楼梯扶手,其设置在如上所述的梯段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所述组合楼梯由多个依次连接的梯段组成;所述梯段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块固定板和U型紧固箍;所述U型紧固箍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两端相对应设置有通孔,螺栓穿过所述相对应设置的通孔,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拧松所述螺栓,可以调整所述U型紧固箍在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的位置,从而实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高度差的调整,即梯高的调整;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每一块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所述腰型通孔及所述U型紧固箍上设置的连接孔与所述U型紧固箍连接,螺栓连接的位置可以在腰型通孔内自由的调整,从而实现第二立柱与第一立柱之间距离的调整,即梯长的调整。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的配合,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U型紧固箍在调整连接位置的时候,限制调整的方位,只能沿凹槽的方位滑动调节,提高调整过程中的平滑性,利于梯长的调节。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图I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所述的组合楼梯的梯段;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组合楼梯的一种安装方式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组合楼梯的一种安装方式的后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组合楼梯的另一种安装方式的主视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梯段,包括第一立柱206和第二立柱216,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06和所述第二立柱216的连接部件215 ;所述梯段还可以包括围护构件,所述围护构件安装在所述梯段的两侧,对处于该组合楼梯上的人员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所述连接部件215包括两块固定板,即第一固定板213、第二固定板301,还包括U型紧固箍202。 所述U型紧固箍202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柱206的表面,两端相对应设置有通孔,通过两端设置的相对应的通孔,及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202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206上;优选地,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两端相对应设置有两对通孔,通过所述两对 通孔,及分别穿过所述两对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202锁紧在所述第一立柱206的任意位置。即第一螺栓209穿过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两端设置的一对通孔,第二螺栓217穿过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两端设置的另一对通孔。当拧紧螺栓后,所述U型紧固箍202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206上,当拧松螺栓后,所述U型紧固箍202可以在所述第一立柱206上沿着立柱方向移动,调整所述U型紧固箍202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柱206上的位置,实现所述梯段的梯高的调节。当然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两端设置的通孔可以是一对,也可以是二对或更多。所述立柱为圆柱时,所述紧固箍设置为U型紧固箍;当所述立柱为方形柱时,所述紧固箍可以设置为与所述方形柱配合的方形紧固箍。所述两块固定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216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每一块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所述腰型通孔及所述U型紧固箍202上设置的连接孔与所述U型紧固箍202连接;两块固定板分别连接在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两端。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2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216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301与所述第二立柱216也是焊接,而且所述第一固定板213与所述第二固定板301相对于第二立柱216的中心线与第一立柱206的中心线构成的平面对称。所述第一固定板213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板301的另一端相对应的设置有第一对腰型通孔205、第二对腰型通孔201和第三对腰型通孔203。所述第一对腰型通孔205与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一对通孔通过第一螺栓209连接,所述第二对腰型通孔201与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一对通孔通过第二螺栓217连接,所述第三对腰型通孔203与所述U型紧固箍202的一对通孔通过第三螺栓214连接。连接的位置可以在所述腰型通孔内自由调整,以实现第一立柱206与第二立柱216之间的水平投影距离调节,即所述组合楼梯梯段的梯长的调节。图2和图3所示连接的位置为靠近腰型通孔右侧的一种方式,此时所述第一立柱206与所述第二立柱216之间的距离最小,梯长最短,可以适应在小空间安装的组合楼梯。进一步,所述梯段还包括第一托盘207、第二托盘211、第一平台208和第二平台212 ;所述第一托盘207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立柱206的上端连接,可以是焊接,顶面与所述第一平台208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托盘21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立柱216的上端连接,可以是焊接,顶面与所述第二平台212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楼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立柱、第三托盘和第三平台,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通过上述的连接部件连接;当然,还可以更多的立柱、托盘和平台,增加楼梯的总长度。为了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U型紧固箍202在调整的过程中方便、平滑,所述两块固定板的远离第二立柱21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10,所述U型紧固箍202设置有与所述凹槽210配合的凸起204,所述凹槽210与所述凸起204的配合,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限位紧固箍202在调整连接位置的时候,限制调整的方位,只能沿着凹槽210的方位调整,提高调整过程中的平滑性。优选地,为了增加所述组合楼梯的稳定性,其还可以包括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远离连接托盘的一端连接。如图4所述,所述U型限位紧固箍402与所述固定板403的连接位置在所述腰型通孔的左端,此时,所述第一立柱401与所述第二立柱404之间的距离最大,所述组合楼梯的梯长比较长;所述U型限位紧固箍402与所述第一立柱401的连接部位靠近所述第一立柱401的下端部,此时,所述楼梯的梯高比较高,所述楼梯适于在空间比较大的地方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梯段,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部件; 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块固定板和U型紧固箍; 所述U型紧固箍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两端相对应设置有通孔,通过两端设置的相对应的通孔,及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每一块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所述腰型通孔及所述U型紧固箍上设置的连接孔与所述U型紧固箍连接;两块固定板分别连接在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相对应设置有两对通孔,通过所述两对通孔,及分别穿过所述两对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锁紧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任意位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焊接。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通孔分别与所述U型紧固箍设置的连接孔对应,并通过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U型紧固箍一端设置的连接孔及与其对应的一块固定板的腰型通孔,将所述U型紧固箍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固定板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与所述U型紧固箍两端的通孔对应的腰型通孔;所述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的螺栓还可以穿过所述两块固定板设置的腰型通孔。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固定板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U型紧固箍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梯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段还包括托盘和平台;所述托盘的底面与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顶面与所述平台通过螺钉连接。
9.一种组合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如权利要求广8中任一项所述的梯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楼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梯扶手,设置在所述的梯段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段及组合楼梯,所述梯段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块固定板和U型紧固箍;所述U型紧固箍嵌套在所述第一立柱的表面,两端相对应设置有通孔,通过两端设置的相对应的通孔,及穿过所述通孔的螺栓,将所述U型紧固箍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固定板,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腰型通孔;每一块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所述腰型通孔及所述U型紧固箍上设置的连接孔与所述U型紧固箍连接。所述组合楼梯可以实现梯长和梯高的调节,不受安装空间大小的影响。
文档编号E04F11/06GK202767410SQ20122044288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周泽臣 申请人:周泽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