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组合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15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快速组合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组合梯,在建筑物内部通道无法正 常使用,又缺乏登高车或登高车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快 速架设一个临时通道。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消防登高设备有单杠梯、挂钩梯、拉梯 及登高车,在三种消防梯中最长的15米,但非常笨重、架设
困难,在救援现场几乎没有成功使用过,因此现有消防梯在 多层及高层建筑消防救援行动中很难发挥作用,而登高车对 使用环境,场地要求很高,由于受建筑物周边场地及各种架 空线路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登高车都无法使用,再由于登高 车价格昂贵,在每一个城市中数量有限,在数量众多的县级 及以下城镇几乎都是空白。因此,可沿建筑物垂直架设的快 速组合梯,是多层及高层建筑物消防救援的重要手段。
三、快速组合梯,包括固定夹、梯子及安全附件三部分 组成。
目前国内尚无同类产品和对整个组合系统的i^定标准, 本发明就多层及高层建筑消防登高救援提供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沿建筑物窗户由下向 上逐层固定一架梯子,在建筑物外部快速形成一个垂直通道, 实现消防登高救援,其实施方式是这样的将固定夹在建筑 物窗户的上下两端固定好,将梯子上的固定插头插入下固定 夹的卡口内,将活动插头根据窗户的高度高节到适当位置, 插入上固定夹的卡口内,将梯子固定在窗子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l是本发明原理图
图2是固定插头7投影图
图3是活动插头8投影图
图4是梯子投影图 1、钢丝绳 2、绞盘 3、固定夹4、窗台墙体 5、夹板 6、卡口 7、固定插头 8、活动插头9、梯子
7、 固定插头7. 1固定环
8、 活动插头8. l活动导槽
9、 梯子 9. 1引绳 9. 2安全挂钩 9. 3连接软绳 9. 4抓绳器 9. 5保险绳 9. 6卡扣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绞盘(2 )上的钢丝绳(1 )松开,将夹板(5 )调节到 窗台墙体实际宽度,将固定夹(3)卡入上下窗台墙体初步固 定。将梯子(9)上的固定插头(7)插入下固定夹(3)上的
卡口 (6),将活动插头(8)调节到适当高度插入上固定夹(3)
上的卡口 ( 6 ),扳动绞盘(2 )拉紧钢丝绳(1),将梯子(9 ) 牢固地固定在窗户上。当上下层梯子固定后用卡扣(9. 6)将 梯子重叠部位固定在一起,使整个组合梯连成一体。
人员上下梯子时将安全挂钩(9. 2 )与登梯人员自身携带 的安全带上的安全挂环连接,抓绳器(9. 4 )随人员上下自由 移动。 一旦发生坠落时,抓绳器(9.4)自动在软绳对应位置 锁死,保证登梯人员绝对安全。当抓绳器位于上止点或下止 点时可以通过引绳(9.1)使其回到使用人员需要的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组合梯,以建筑物窗户上下两端为固定点,含建筑物窗户上下两端梯子固定夹、梯子及安全附件三部分。其特征是将梯子用固定夹固定在建筑物窗户上下两端,从建筑物的底层开始逐层向上架设,快速形成一个临时通道,人员经过梯子向上或向下攀登时,可将自身携带的安全带与梯子上的安全附件相连接,保证了人员上下梯子的绝对安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合梯,其特征是梯子固定夹由夹子、钢丝绳、绞盘、夹板、卡口五部分组成。夹 子的圓弧形可以适应部分建筑物窗户突出墙体的情况,同时使梯子固定后离开墙体一定距离以便于攀爬。通过调节绞盘 上钢丝的长度,可以适应不同厚度墙体的要求,通过绞盘可 以使固定夹牢固地固定在墙体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合梯,其特征是活动 插头可以在梯子两个侧板上下自由调节,根据不同高度的窗 户要求快速将梯子固定在固定夹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合梯,其特征是安全 附件由固定在梯子上下两端的保险绳、引绳及抓绳器组成, 抓绳器通过一段软绳及挂钩与登梯人员自身携带的安全带挂 钩相连,抓绳器可以随登梯人员上下自由活动,当发生坠落 时则可以瞬间固定在某一点上。当抓绳器位于上止点或下止点时,可以通过引绳使抓绳器回到使用人员所需要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组合梯,其特征是上下 楼层架设好以后,重叠部位通过卡扣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可 以使整个组合梯连成一体,进一步保证了组合梯的安全可靠性。
全文摘要
一种快速组合梯,在建筑物窗户上下两端用固定夹、梯子、安全附件组合,沿建筑物垂直方向架设一组组合梯,在需要攀楼的方向上快速形成一个临时通道,既可以从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内及时营救被困人员又可以从该通道输送灭火救援物资,使建筑物内正常通道被封闭的火灾现场的灭火救援行动变得快捷方便。本组合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是建立在建筑物内正常通道被封闭的火灾现场,而又无法使用其它登高设施的基础上的,最适用于建筑物密集,登高车辆缺乏的中小城市。
文档编号E06C9/06GK101191404SQ20061014918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1日
发明者张鉴林 申请人:张鉴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