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880271阅读:2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撑体(1)、套在该支撑体(1)下端的套管(2)组成,在所述套管(2)顶部设有与支撑体(1)相配合的密封件(3)。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便于使用;使用时将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以便于工人施工,同时将支撑体与脚手架相连接,因此可通过支撑体加固脚手架;完成施工后拆除脚手架,并使用工具拔出支撑体,则支撑体可重复使用,从而极大地节约了成本,因此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墙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建筑行业中连墙件大多采用钢管扣件抱柱或夹梁方式与主体结构连接,这种使用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梁柱等构件位置无法满足连墙件设置的间距要求,造成脚手架方案无法严格执行。同时,该连墙方式还会给砌筑、抹灰、装饰等后续施工带来不便,工人在施工时往往会擅自松动、拆除连墙件,给脚手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连墙件在使用过程给工人施工带来不便,使工人在施工时容易擅自松动、拆除连墙件,从而给脚手架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连墙件。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套在该支撑体下端的套管组成,在所述套管顶部设有与支撑体相配合的密封件。
[0006]进一步的,在所述套管底部还设有封闭套管的封闭体。
[0007]再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与封闭体均由胶带制成。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为塑料管。
[0009]同时,所述支撑体为钢管。
[0010]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将连墙件的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并将连墙件的支撑体与脚手架的横杆可拆卸式连接;
[0012](2)将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中;
[0013](3)拆除脚手架后拔出支撑体;
[0014]( 4 )在套管中填满混凝土。
[0015]为了满足需要,步骤(I)中使用扣件将支撑体连接在横杆上。
[0016]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步骤(I)中预埋套管时使套管顶部高出于结构边梁。
[0017]为了确保效果,步骤(4)中使用比步骤(2)中浇筑结构边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在套管中并捣实。
[0018]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9](I)本发明的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与套在支撑体下端的套管组成,且在套管顶部设有与支撑体相配合的密封件,使用时将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以便于工人施工,同时将支撑体与脚手架相连接,因此可通过支撑体加固脚手架。完成施工后拆除脚手架,并使用工具拔出支撑体,则支撑体可重复使用,因此极大地节约了成本。[0020](2)本发明的套管底部设有封闭套管的封闭体,在拔出支撑体后套管的底端为封闭端,则在套管中浇筑混凝土即可将套管整体埋设在结构边梁中。
[0021](3)本发明的所述密封件与封闭体均由胶带制成,方便制作且成本低廉。
[0022](4)本发明的套管为塑料管,其成本低廉且不易变质,埋设在结构边梁中对结构边梁的质量无不良影响。
[0023](5)本发明的支撑体为钢管,钢管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很好地起到对脚手架的支撑作用。
[0024](6)本发明的连墙件的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且其连墙件不仅能支撑脚手架,从而可提高工人施工时的安全保障,还不会对工人施工带来不便;同时使用完成后其支撑体还可拔出重复使用,因此还可节约成本。
[0025](7)本发明的支撑体通过扣件连接在横杆上,便于拆卸。
[0026](8)本发明预埋套管时使套管顶部高出于结构边梁,从而可防止混凝土将整个套管掩埋而不便于拔出支撑体。
[0027](9)本发明的步骤(4)中使用比步骤(2)中浇筑结构边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在套管中并捣实,从而可保证套管中的混凝土的强度,可防止套管内部强度不够而影响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中形成的墙体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的连墙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的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边梁中浇筑混凝土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的砌体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0033]I一支撑体,2—套管,3—密封件,4一封闭体,5—脚手架,6—横杆,7—结构边梁,8—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35]实施例
[0036]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连墙件,主要由支撑体I组成,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撑体I为钢管,所述支撑体I也可使用具有一定强度和硬度的其他金属管件或金属杆件。在所述支撑体I上还设有套管2,如图1所示,所述套管2为塑料管,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套管2为PVC管。所述套管2的长度小于支撑体I的长度,且该套管2套在支撑体I的下端。
[0037]在所述套管2的顶部设有与支撑体I相配合的密封件3,所述密封件3用于密封套管2与支撑体I之间的间隙,且支撑体I与密封件3可拆卸式连接,以便于在使用完成后拔出支撑体1,则支撑体I可重复使用。同时,在所述套管2的底部还设有封闭体4,该封闭体4封闭套管2的下底开口,从而使套管2的下底为封闭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件3与封闭体4均由胶带制成。
[0038]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体I为长500mm、外径为48.3mm、厚度为3.6mm的钢管,套管为长350mm,内径为50mm的PVC管。制作连墙件时先将套管2套接在支撑体I的下端,使套管2的下底面不高于支撑体I的下底面。使用胶带缠绕在套管2的顶端与支撑体I的连接处,使胶带形成密封套管2与支撑体I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件3。并使用胶带缠绕在套管2的底部,使胶带形成封闭套管2下底开口的封闭体4。本发明的连墙件成本低廉,且便于制作。
[0039]使用时,将连墙件的套管2预埋在结构边梁7中,并使套管2的顶部高出结构边梁7,以防止在结构边梁7中浇筑混凝土时将套管2完全掩埋在混凝土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套管2的预埋深度为300_,即套管2高出结构边梁7的高度为50_。然后将连墙件的支撑体I与脚手架5上的横杆6可拆卸式相连接,以便于使用完成后的拆卸,本实施例中使用扣件将支撑体I连接在横杆6上。所述结构边梁7由多根相互交错的钢条组成,所述套管2预埋在结构边梁7中锚固可靠,从而通过支撑体I与横杆6相连接可加固脚手架5,即可提高脚手架5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40]将连墙件固定安装后即可浇筑混凝土,即将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7中并形成墙体,如图3所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防止脚手架5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而造成结构混凝土破坏,在混凝土初凝后拆下连接支撑体I与横杆6的扣件,并检查预埋效果。若有混凝土进入套管2,则即使松动支撑体1,以防止混凝土终凝后无法取出支撑体I或增加取出支撑体I的难度。待混凝土终凝后在使用扣件将支撑体I与横杆6相连接,并可在横杆6上加设防滑扣件,且扣件螺栓拧紧度应不小于45N。
[0041]砌体8施工阶段,当砖墙面与横杆6相冲突时,预留出横杆6的小孔即可,如图4所示。完成施工后拆除脚手架5,拆卸扣件即可拆除横杆6,并使用工具拔出支撑体1,该支撑体I即可再次重复使用。然后在套管2中填满混凝土,套管2中使用的混凝土为比浇筑结构边梁7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将该混凝土浇筑在套管2中并捣实。砌体8上在施工时留下的小孔则使用掺入微膨剂、防水剂的豆石混凝土进行封堵,以避免漏水。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支撑体(I)、套在该支撑体(I)下端的套管(2)组成,在所述套管(2 )顶部设有与支撑体(I)相配合的密封件(3 )。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2)底部还设有封闭套管(2)的封闭体(4)。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3)与封闭体(4)均由胶带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为塑料管。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墙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I)为钢管。
6.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连墙件的套管预埋在结构边梁中,并将连墙件的支撑体与脚手架的横杆可拆卸式连接; (2)将混凝土浇筑在结构边梁中; (3)拆除脚手架后拔出支撑体; (4)在套管中填满混凝土。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使用扣件将支撑体连接在横杆上。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预埋套管时使套管顶部高出于结构边梁。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连墙件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使用比步骤(2)中浇筑结构边梁时使用的混凝土高一等级的微膨胀豆石混凝土浇筑在套管中并捣实。
【文档编号】E04G5/04GK103485527SQ201310403521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陈建仁, 冯家荣, 周尚书, 陈家敏, 李国勇, 王希晨, 崔曜麟 申请人:成都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