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属于建筑混凝土柱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柱子的荷载也越来越大,柱子截面也越来越大。为此,现有混凝土柱一般都是用采用型钢混凝土或劲性混凝土部分替代钢筋,以达到控制截面的目的,当型钢配置在柱子中部时,对柱子抗弯的作用不大,且致配筋量增加,而外包钢混凝土柱子由于未考虑约束作用,其工作效率也不高。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充分发挥型钢及约束的效率,解决现有混凝土柱截面大、配筋量大和未发挥约束效能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05]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包括混凝土柱,混凝土柱内的两侧面设有一组用于约束混凝土柱外形尺寸的工字钢,工字钢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在工字钢和箍筋或钢板套箍之间设有一组纵筋。[0006]前述混凝土柱中,所述混凝土柱的横截面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或矩形,混凝土柱内设有至少四根工字钢。[0007]前述混凝土柱中,所述箍筋或钢板套箍为矩形环,箍筋或钢板套箍套在两根对称的工字钢外与工字钢焊接。[0008]前述混凝土柱中,所述沿混凝土柱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层与层之间垂直排列。[0009]前述混凝土柱中,所述纵筋设在垂直排列箍筋或钢板套箍的空间交点处。[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工字钢替代现有混凝土柱子内的部分纵筋,利用工字钢作为纵向受力钢筋,同时用区域约束方式将箍筋或钢板套箍、纵筋及型钢连接成钢骨架,并对其间混凝土形成良好约束,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及抗震性能。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混凝土柱子内的配筋量和配筋难度。
[0011]图1是本实用新 型小截面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是图1和俯视图;[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矩形截面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大截面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的标记为:1_混凝土柱、2-工字钢、3-箍筋或钢板套箍、4-纵筋、5-箍筋或钢板套箍的空间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0017]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包括混凝土柱1,混凝土柱I内的两侧面设有一组用于约束混凝土柱I外形尺寸的工字钢2,工字钢2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 ;在工字钢2和箍筋或钢板套箍3之间设有一组纵筋4。混凝土柱的横截面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或矩形,混凝土柱I内设有至少四根工字钢2。箍筋或钢板套箍3为矩形环,箍筋或钢板套箍3套在两根对称的工字钢外与工字钢2焊接。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层与层之间垂直排列。纵筋4设在垂直排列箍筋或钢板套箍3的空间交点处。[0018]实施例1[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混凝土柱I的横截面为小截面正方形,混凝土柱I内设有四根工字钢2,四根工字钢2设在混凝土柱I的四个角上,工字钢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 ;箍筋或钢板套箍3为矩形,每个箍筋或钢板套箍3套在两根工字钢外,并与工字钢焊接在一起,箍筋或钢板套箍3沿混凝土柱I轴向分为多层,每层两个箍筋或钢板套箍3,层与层之间的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在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的箍筋或钢板套箍空间交叉点设有纵筋,纵筋与箍筋或钢板套箍焊接。[0020]实施例2[0021]如图3所示。混凝土柱I的横截面为矩形,混凝土柱I内设有四根工字钢2,四根工字钢2设在混凝土柱I横截面长端两侧的四个角上,工字钢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 ;箍筋或钢板套箍3为长度不同的两种规格矩形,每个箍筋或钢板套箍3套在两根工字钢外, 并与工字钢焊接在一起,箍筋或钢板套箍3沿混凝土柱I轴向分为多层,奇数层有两个长箍筋或钢板套箍,偶数层为3个短箍筋或钢板套箍,层与层之间的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在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的箍筋或钢板套箍空间交叉点设有纵筋4,纵筋与箍筋或钢板套箍焊接。[0022]实施例3[0023]如图4所示。混凝土柱I的横截面大为截面正方形,混凝土柱I内设有六根工字钢2,六根工字钢2设在混凝土柱I横截面两侧,工字钢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 ;每个箍筋或钢板套箍3套在两根工字钢外,并与工字钢焊接在一起,箍筋或钢板套箍3沿混凝土柱I轴向分为多层,每层有三个箍筋或钢板套箍,层与层之间的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在箍筋或钢板套箍垂直排列的箍筋或钢板套箍空间交叉点设有纵筋4,纵筋与箍筋或钢板套箍焊接。[0024]混凝土柱I内的工字钢2数量根据混凝土柱I的横截面尺寸和工字钢的规格确定,纵筋数量可以与箍筋或钢板套箍的空间交点数量相等。
权利要求1.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包括混凝土柱(1),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柱(I)内的两侧面设有一组用于约束混凝土柱(I)外形尺寸的工字钢(2),工字钢(2)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在工字钢(2)和箍筋或钢板套箍(3)之间设有一组纵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前述混凝土柱的横截面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或矩形,混凝土柱(I)内设有至少四根工字钢(2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前述箍筋或钢板套箍(3)为矩形环,箍筋或钢板套箍(3)套在两根工字钢外与工字钢(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前述沿混凝土柱(I)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层与层之间垂直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前述纵筋(4)设在垂直排列箍筋或钢板套箍(3)的空间 交点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纵筋的工字钢区域约束混凝土柱,包括混凝土柱(1),混凝土柱(1)内的两侧面设有一组用于约束混凝土柱(1)外形尺寸的工字钢(2),工字钢(2)外设有一组沿混凝土柱(1)轴向均布的箍筋或钢板套箍(3);在工字钢(2)和箍筋或钢板套箍(3)之间设有一组纵筋(4)。本实用新型用工字钢替代现有混凝土柱子内的部分纵筋,利用工字钢作为纵向受力钢筋,同时用区域约束方式将箍筋或钢板套箍、纵筋及型钢连接成钢骨架,并对其间混凝土形成良好约束,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及抗震性能。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混凝土柱子内的配筋量和配筋难度。
文档编号E04C3/34GK203113624SQ20132003993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曹新明, 赵勇, 杨力列 申请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