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折叠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房屋。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也叫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活动房或集装箱住宅,其主要以集装箱为基础材料稍经改造而成为有窗有门的房子。此类集装箱房常见于建筑工地作为工人的宿舍使用,也有人当做出租房屋使用,坚固耐用,搭建方便。因此,集装箱房也被称为住人集装箱。然而,目前的集装箱房要么不方便运输,要么,虽然可拆卸后方便进行运输,但却不方便组装,组装时耗时又耗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组装拆卸的可折叠房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房屋,其包括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右底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上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端之间,下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下端之间;左顶板和右顶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端分别铰接于下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第一墙板可拆卸地支撑于左顶板和右底板之间,第二墙板可拆卸地支撑于右顶板和右底板之间。可折叠房屋还包括屋顶板,该屋顶板遮盖于左顶板、上支撑板和右顶板上。该屋顶板呈倒V形状或呈拱形状。该可折叠房屋还包括八个角件,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构成一支撑框架,八个角件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八个角上。左顶板和右顶板的上端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于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端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下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该墙板为玻璃幕墙或镶板。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相对平行,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相对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实用新型可快速方便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省时省力。另外,由于将屋顶板和墙板拆卸后,可将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和右底板折叠形成一长方体箱体,由于折叠后的体积小于组合装后的体积,故非常方便运输。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房屋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可折叠房屋拆卸掉屋顶板和墙板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可折叠房屋拆卸掉屋顶板和墙板后的折叠立体图。图4为图3的可折叠房屋的I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请参见图1至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房屋,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前支撑板50、后支撑板60、上支撑板30、下支撑板70、左顶板10、右顶板20、左底板40、右底板80、墙板66、墙板65和屋顶板25。上支撑板30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50和后支撑板60的上端之间,下支撑板70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50和后支撑板60的下端之间,前支撑板50和后支撑板60相对平行,上支撑板30和下支撑板70相对平行。左顶板10和右顶板20的上端分别铰接于上支撑板30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的下端分别铰接于下支撑板70的左端和右端。前支撑板50、后支撑板60、上支撑板30和下支撑板70构成一支撑框架。本实施例中,该可折叠房屋还包括八个角件90,八个角件90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八个角上,以方便吊车吊起该支撑框架。如此,无需每次运输前都要安装角件,大大减少工作量。
组装为房屋时,将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分别展开,以与下支撑板70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而使得左底板40、下支撑板70和右底板80构成一平坦的房屋地板,大大扩大房屋的面积,再将左顶板10和右顶板20分别展开合适的角度(以上支撑板面往下倾斜10° ),将墙板66可拆卸地支撑于左顶板10和左底板40之间,将墙板65可拆卸地支撑于右顶板20和右底板80之间,以使得上述房屋支撑框架和墙板65构成一遮风挡雨的空间,且屋顶板25可拆卸地遮盖于左顶板10、右顶板20和上支撑板30上以防漏水。拆卸折叠房屋时,将屋顶板25和墙板65取出,再将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的自由端往靠近前支撑板50或后支撑板60的方向推,直至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分别贴近前支撑板50和后支撑板60,再将左顶板10和右顶板20的活动端往靠近前支撑板50或后支撑板60的方向推,直至左顶板10和右顶板20分别贴近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吊车再通过角件90将房屋支撑框架吊到运输车辆上,如此,即可进行长途运输,非常方便。本实施例中,该屋顶板25呈倒V形状或呈拱形状,以使得屋顶板25的雨水可往屋顶板25两侧排出,避免屋顶积水。该墙板65为玻璃幕墙或镶板。左顶板10和右顶板20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于上支撑板30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40和右底板80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下支撑板70的左端和右端。上述实用新型可快速方便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省时省力。另外,由于将屋顶板和墙板拆卸后,可将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和右底板折叠形成一体积远小于组装后的房屋的体积的长方体封闭式箱体,非常方便运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右底板、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 上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端之间,下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下端之间; 左顶板和右顶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端分别绞接于下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 第一墙板可拆卸地支撑于左顶板和右底板之间,第二墙板可拆卸地支撑于右顶板和右底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可折叠房屋还包括屋顶板,该屋顶板遮盖于左顶板、上支 撑板和右顶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该屋顶板呈倒V形状或呈拱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该可折叠房屋还包括八个角件,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构成一支撑框架,八个角件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八个角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左顶板和右顶板的上端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于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端分别通过90度铰链组件连接下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该墙板为玻璃幕墙或镶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房屋,其特征在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相对平行,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相对平行。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房屋,其包括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右底板和墙板;上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上端之间,下支撑板固定安装于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下端之间;左顶板和右顶板的上端分别铰接于上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左底板和右底板的下端分别铰接于下支撑板的左端和右端;墙板可拆卸地安装于左顶板和右底板之间,以及右顶板和右底板之间。上述实用新型可快速方便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省时省力。另外,由于将屋顶板和墙板拆卸后,可将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顶板、右顶板、左底板和右底板折叠形成一长方体箱体,由于折叠后的体积小于组合装后的体积,故非常方便运输。
文档编号E04B1/344GK203096933SQ20132005403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
发明者蔡卫强, 黄启邦 申请人:广东长盈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