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折叠式活动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动房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活动房。
背景技术:
目前的活动板房基本上都是用板材、屋架、连接件等散件,运到现场搭 建拼装起来的。运输时工作量大,现场搭建时工序多、工期长,需要大量的 人力, 一旦搭建好后,临时需要移动时,比较困难、繁琐。尤其在紧急情况 时,如战地医院、战地仓库、野外作业、地震时需要安置大量受灾人员时, 这种活动板房显得很不适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快 速搭建的拆叠式活动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它主要由前墙体、后墙 体、左墙体、右墙体、底座和房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墙体和后墙体 分别与底座相连接,其上端能够与房顶相配合;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的上下 两端分别与房顶和底座相连接,且均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墙体、后墙体、左墙体、右墙体、底座和房顶相 连接的结构,其搭建和拆叠十分简便,其折叠状态各墙体与底座和房顶相互 贴合,所占空间较小,有利于交通运输,本实用新型与升降装置结合使用时, 其搭建或拆叠可由一人操作完成,因此,它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活动房之一。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前墙体3、后墙体7、左墙体5、右 墙体2、底座4和房顶1构成,所述的前墙体3和后墙体7分别与底座4相连 接,所述左墙体5和右墙体2均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所述前墙体3和后 墙体7的上端能够与房顶1相配合;所述左墙体5由左上部墙体501和左下 部墙体502构成,左上部墙体501和左下部墙体502之间由铰链503相连接, 左上部墙体501和左下部墙体502能够相叠合;所述右墙体2由右上部墙体 201和右下部墙体202构成,右上部墙体201和所述下部墙体202之间由铰链 203相连接,右上部墙体201和右下部墙体202能够相叠合;所述前墙体3与 底座4之间由铰链401相连接,所述后墙体7与底座4之间由铰链701相连 接;所述左墙体5和右墙体2的高度与底座4和房顶1的宽度相对应;在右 墙体2 —侧的底座4和房顶1之间设有升降装置6,该升降装置由上导轨8、 下导轨801、支撑杆9、 10、丝杆15和蜗轮蜗杆减速器12构成,所述上导轨 8和下导轨801分别设置在房顶1和底座4上,两者之间设有支撑杆9和支撑 杆IO,两个支撑杆9、 10之间采用销钉活动连接,用以提高稳定性,两个支 撑杆9、 IO的上端能够在上导轨8内位移,在下导轨801内设有丝杆15,支 撑杆9、 10的下端与丝杆15活动配合,所述丝杆15与蜗轮蜗杆减速器12相 连接,在蜗轮蜗杆减速器12上设有摇动手柄13;当转动摇动手柄13时,蜗轮蜗杆减速器12将摇动手柄13的转动转换成丝杆15的转动,丝杆15转动 时,与之配合的支撑杆9、 10的下端能够在下导轨801内移动,支撑杆9、 10 的上端能够在上导轨8内移动,从而使底座4和房顶1之间间距逐渐改变, 直至房顶1升到设定的位置或使房顶1降到与支撑到与左墙体5和右墙体2 叠合的位置;在左墙体5的一侧亦设置有对应的升降装置6,左右对应的升降 装置6的蜗轮蜗杆减速器12之间由传动轴14相连接,在转动摇动手柄13时, 传动轴14能够同步转动;在搭建活动房时,前墙体3、后墙体7与左墙体5、 右墙体2、底座4和房顶1之间采用公知的方式相固定,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墙体3、后墙体7、左墙体5、右墙体2、底座4和 房顶1可选用两面采钢板中间夹绝缘体、木材、高分子材料板材制作,为了 增加强度,左墙体5和右墙体2 —侧的升降装置6均采用四根支撑杆的支撑 方式;为提高搭建或拆叠速度,减轻劳动强度,在丝杆15与蜗轮蜗杆减速器 12之间设有万向联轴器16。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运输时采用的折叠状态,大小如所选底座 尺寸一样,厚度约五倍的板材厚度,因此运输方便。使用时只须将手柄插入
预留的孔里,转动手柄,可将活动房的侧墙体伸展,活动房的主体出现,只 须较短的时间,由一个人完成,因此省时、省力、省事,特别适用于紧急情 况下使用,因此,它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活动房之一。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活动房,主要由前墙体、后墙体、左墙体、右墙体、底座和房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墙体和后墙体分别与底座相连接,其上端能够与房顶相配合;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房顶和底座相连接,且均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体和后墙 体的上端能够与房顶相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墙体由左上 部墙体和左下部墙体构成,左上部墙体和左下部墙体之间由铰链相连,左上 部墙体和左下部墙体能够相叠合。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墙体由右上 部墙体和右下部墙体构成,右上部墙体和所述下部墙体之间由铰链相连接, 右上部墙体和右下部墙体能够相叠合。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墙体与底座 之间由铰链相连接,所述后墙体与底座之间由铰链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 的高度与底座和房顶的宽度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式活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房顶之 间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由上导轨、下导轨、支撑杆、丝杆和蜗轮蜗杆 减速器构成,所述上导轨和下导轨分别设置在房顶和底座上,两者之间设有 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之间采用销钉活动连接,两个支撑杆的上端能够在 上导轨内位移,在下导轨内设有丝杆,两个支撑杆的下端与丝杆活动配合, 所述丝杆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相连接。在蜗轮蜗杆减速器(12)有摇动手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活动房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它主要由前墙体、后墙体、左墙体、右墙体、底座和房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墙体和后墙体分别与底座相连接,其上端能够与房顶相配合;所述左墙体和右墙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房顶和底座相连接,且均由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墙体、后墙体、左墙体、右墙体、底座和房顶相连接的结构,其搭建和拆叠十分简便,其折叠状态各墙体与底座和房顶相互贴合,所占空间较小,有利于交通运输,本实用新型与升降装置结合使用时,其搭建或拆叠可由一人操作完成,因此,它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活动房之一。
文档编号E04B1/343GK201250451SQ20082012112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7日
发明者王启华 申请人:王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