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

文档序号:189955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在实施该连续浇筑方法时,周围的环境气温大于或等于20℃,步骤为:第一步、按照待浇注的结构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自密实混凝土水平流动距离布置浇筑下料点;第二步、在每个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对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初次浇筑,初次浇筑的高度不大于3m,不限浇筑时间;第四步、进行连续的后续浇筑,后续浇筑时按不大于1.5m/h且均匀的浇筑速度连续浇筑至墙体顶部。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所用的时间为采用传统浇注方法的13%,可显著缩短时间、提高工效。
【专利说明】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模块墙体的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核岛厂房通常采用多个结构模块,每个结构模块以钢板、槽钢、角钢、锚固钉等先拼接形成墙体等结构构件后,再吊装就位,最后在其钢板墙中间浇筑自密实混凝土。
[0003]原有设计要求中设定结构模块墙体的最大侧压力为50Kpa,按此要求,在只考虑自密实混凝土重度,且侧压力为纯液压情况下,计算得出结构模块墙体内混凝土允许最大浇筑高度为2.lm,这就极大地限制了现场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增加了浇筑施工的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对现场施工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完成结构模块墙体的安装就位后,一次连续地完成结构模块墙体的自密实混凝土浇注。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在实施该连续浇筑方法时,周围的环境气温大于或等于20°C,步骤为:
[0006]第一步、按照待浇注的结构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自密实混凝土水平流动距离布置浇筑下料点;
[0007]第二步、在每个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其特征在于:
[0008]第三步、对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初次浇筑,初次浇筑的高度不大于3m,不限浇筑时间;
[0009]第四步、对初次浇筑后的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连续的后续浇筑,后续浇筑时按不大于1.5m/h且均匀的浇筑速度连续浇筑至墙体顶部。
[0010]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步中,相邻2个下料点的间距不大于10m。
[0011]优选地,在所述第二步中,在所述垂直方向泵管的下部端头上加设直径逐步缩小的管头,该管头与浇筑面高度不大于1.83m。
[0012]优选地,在所述第四步后还包括:
[0013]第五步、若模块墙体局部位置将留设混凝土施工缝,对留设的施工缝采用凿毛法、压痕法、或高压水冲毛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处理。
[0014]优选地,在所述第五步中,采用压痕法对墙体上留设的施工缝进行处理,其具体方法为:
[0015]在浇筑完毕8小时后开始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施工缝的处理,应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对施工缝的处理,其中:
[0016]对于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或积水,采用工具将其吸出,搜集到预先准备好的空容器中,并将盛有浮浆或积水的容器运出结构模块外进行清空处理,工具每次使用前应将其清理干净;[0017]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有可见的粗骨料,则先将粗骨料上所附的浮浆清除,然后将表面的水泥浆扫除,并将扫除的渣收集到一起后运出结构模块,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扰动粗骨料;
[0018]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无水泥浆,则利用施工缝处理工具下压形成压槽,压槽深度至少为6mm,相邻压槽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
[0019]优选地,所述施工缝的验收采用如下标准:1、表面无可见的碎渣,碎渣至少包括施工后残留碎渣以及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产生的碎渣;2、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的施工缝表面形成的压槽朝一个方向,且平行于结构模块的墙体方向;3、无可见的积水或水泥浆残留在混凝土表面。
[0020]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所用的时间为采用传统浇注方法的13%,可显著缩短时间、提高工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中所需浇筑的核岛厂房某一结构模块的俯视图;
[0022]图2为图1中结构模块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图1中结构模块的下料点分布图;
[0024]图4为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6]如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模块为核岛厂房的最大的结构模块,其外形尺寸为长26.74m、宽28.96m、高23.47m,重量约为870吨,位于反应堆厂房CV钢制容器内部。墙体的厚度分为762_和1220mm厚两种,而部分墙体则为变截面,墙体内分布有若干个洞口。该结构模块由八大组件焊接为一个整体,每个组件由若干个子模块拼装而成,一共有48个子模块。该结构模块由这些子模块组成墙体-楼板组合SC结构(主要部分是墙体),一次性吊装就位于CV容器内部。该结构模块依据墙体的不同,模块底部标高均不一样。大部分墙体底部为钢结构支腿和单面钢板墙,而到一定标高后该墙体为双面钢板墙,墙体内混凝土量约 1726m3。
[0027]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块进行浇筑,其周围环境气温大于或等于20°C,具体步骤为:
[0028]第一步、按照待浇注的结构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自密实混凝土水平流动距离布置浇筑下料点,以相邻2个下料点的间距不大于IOm为原则,则对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模块,其下料点的布置如图3所示,其共有19个下料点,分别为下料点I至下料点19。
[0029]第二步、如图4所示,在每个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20,垂直方向泵管20的内/外径为125mm/134mm,依靠自密实混凝土自身的扩展性烧筑到设计部位,在垂直方向泵管20的下部端头上加设了逐步缩小的管头,该管头与浇筑面高度不大于1.83m。
[0030]第三步、对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初次浇筑,初次浇筑的高度不大于3m,不限浇筑时间。
[0031]第四步、对初次浇筑后的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连续的后续浇筑,后续浇筑时按不大于1.5m/h且均匀的浇筑速度连续浇筑至墙体顶部。
[0032]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完成结构模块墙体内混凝土浇筑时间约13小时,约为依托项目螺旋浇筑法(需要约100小时)的13%,可显著缩短时间、提高工效。且在初次浇筑高度3m和后续烧筑速度1.5m/h以内的烧筑模式下:
[0033]1、墙板位移峰值不大于3mm,出现在距离地面约1.3米处,大约在浇筑开始后1.5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5米时;
[0034]2、墙板应变极大值约340 μ ε,对应的应力σ 68MPa,约为墙体Q235钢材屈服强度235MPa的29%,应变极大值出现在浇筑开始后1.5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5米时;
[0035]3、墙板应变极小值-419 μ ε,对应的应力σ 82MPa,约为墙体Q235钢材屈服强度235MPa的35%,应变极小值出现在浇筑开始后1.5小时,混凝土浇筑高度5米时。
[0036]由于其他原因可能会造成模块墙体局部位置将留设混凝土施工缝。墙体内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可采用凿毛法、压痕法、高压水冲毛法,优选压痕法。压痕法处理墙体内混凝土施工缝要点如下:
[0037]第一、施工缝处理应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特性,可在浇筑完毕8小时后开始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情况,约在浇筑完毕后13小时左右开始施工缝的处理,宜在1.5小时内处理完毕,且应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处理完毕。
[0038]第二、施工缝表面的浮浆和积水,可采用海绵等工具(如:吸尘器)将其吸出,搜集到预先准备好的空容器中,并将容器运出模块外进行清空处理。每次用完海绵之后,应将海绵中的水分和水泥浆清理干净后再次使用。
[0039]第三、如果施工缝区域表面有可见显著的粗骨料,则先采用海绵或其它工具将粗骨料上所附的浮浆清除,然后用扫帚将表面的水泥浆扫除(操作过程中不得扰动粗骨料),并将扫除的渣收集到一起后运出模块墙体,注意保证扫除过程中不要扰动粗骨料。
[0040]第四、如果施工缝区域表面无水泥浆,可以开始采用预先制作好的施工缝处理工具(螺纹钢筋制作)用力向下压(不要转动)形成压槽应,压槽深度至少为6_ ;相邻压槽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
[0041]第五、墙体施工缝验收标准:表面无可见的碎渣(包括施工后残留碎渣以及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产生的碎渣),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的表面形成的压槽应该朝一个方向,且平行于模块墙体方向;水泥浆和积水清理要求:无可见的积水或水泥浆残留在混凝土表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在实施该连续浇筑方法时,周围的环境气温大于或等于20°C,步骤为: 第一步、按照待浇注的结构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自密实混凝土水平流动距离布置浇筑下料点; 第二步、在每个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20),其特征在于: 第三步、对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初次浇筑,初次浇筑的高度不大于3m,不限浇筑时间; 第四步、对初次浇筑后的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连续的后续浇筑,后续浇筑时按不大于1.5m/h且均匀的浇筑速度连续浇筑至墙体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中,相邻2个下料点的间距不大于1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中,在所述垂直方向泵管(20)的下部端头上加设直径逐步缩小的管头,该管头与浇筑面高度不大于1.83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步后还包括: 第五步、若模块墙体局部位置将留设混凝土施工缝,对留设的施工缝采用凿毛法、压痕法、或高压水冲毛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五步中,采用压痕法对墙体上留设的施工缝进行处理,其具体方法为: 在浇筑完毕8小时后开始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施工缝的处理,应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对施工缝的处理,其中: 对于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或积水,采用工具将其吸出,搜集到预先准备好的空容器中,并将盛有浮浆或积水的容器运出结构模块外进行清空处理,工具每次使用前应将其清理干净; 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有可见的粗骨料,则先将粗骨料上所附的浮浆清除,然后将表面的水泥浆扫除,并将扫除的渣收集到一起后运出结构模块,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扰动粗骨料; 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无水泥浆,则利用施工缝处理工具下压形成压槽,压槽深度至少为6mm,相邻压槽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的连续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的验收采用如下标准:1、表面无可见的碎渣,碎渣至少包括施工后残留碎渣以及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产生的碎渣;2、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的施工缝表面形成的压槽朝一个方向,且平行于结构模块的墙体方向;3、无可见的积水或水泥浆残留在混凝土表面。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3711312SQ20141000197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赵建忠, 武伟 申请人: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