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3296发布日期:2018-10-26 18:10阅读:1496来源:国知局
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改造工程的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使建筑的改造和加固工程不断增多,而建筑改造和加固工程中的钢结构安装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目前的建筑加固和改造工程中,由于需改造建筑的原有结构,通常的吊装机械对钢结构的安装会受到较大制约;若搭设脚手架等对钢结构进行安装,不仅施工时间长,而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需要一种便捷而且准确的顶部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消除需改造建筑原有结构的影响,便捷准确的安装顶部钢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用以对需改造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包括步骤:

a.在需改造建筑结构的顶部安装成对的支撑钢梁;

b.在该成对的支撑钢梁的顶部之间安装槽钢;

c.在该槽钢的下方垂直槽钢方向固定连接一吊拉钢梁;

d.在该吊拉钢梁的底部成对的支撑钢梁之间安装张悬梁;

e.在该吊拉钢梁的下方吊装钢架。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改进在于,成对的支撑钢梁分别水平固定安装在需改造建筑结构两侧的顶部;槽钢即水平固定安装在该两侧成对的支撑钢梁顶部之间,并与该槽钢垂直。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张悬梁的两端部分别穿过支撑钢梁;该张悬梁由一中间张悬梁和两侧张悬梁连接组成,即有两侧张悬梁的端部分别穿过对应的两侧支撑钢梁。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中间张悬梁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套筒与两侧张悬梁的一端部对应连接。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吊拉钢梁的下方吊装钢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吊拉钢梁底部的张悬梁两侧处分别固定安装吊杆;

并通过该吊杆吊拉安装钢架。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吊拉钢梁底部的张悬梁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吊杆则通过螺纹穿入吊拉套筒并与吊拉套筒拧紧连接,由此使吊杆固定安装在吊拉钢梁底部。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张悬梁与吊拉钢梁固定连接,且张悬梁与吊拉钢梁之间安装加劲板。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支撑钢梁为工字钢,两侧张悬梁即分别穿过支撑钢梁的腹板,并在该腹板两侧分别固定加劲板,增强张悬梁与支撑钢梁的连接可靠性。

上述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施工方便,且通过张悬梁使钢结构体系更加坚固,既节省时间,又能避免大量搭设脚手架安装钢结构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槽钢固定安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支撑钢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吊拉钢梁安装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张悬梁安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中间张悬梁与吊拉钢梁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两侧张悬梁一段部穿过支撑钢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吊杆和钢架安装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吊杆固定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安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安装完成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主要应用于建筑的加固和改造工程中。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首先在需改造建筑结构1两侧的顶部分别通过锚栓18水平固定支撑钢梁2,并在两侧支撑钢梁2的顶部之间水平固定焊接连接槽钢3,且槽钢3垂直支撑钢梁2。结合图3,槽钢3焊接固定完成后,在槽钢3底部安装吊拉钢梁4。安装吊拉钢梁4时,先通过测量放线的方式在槽钢3上对吊拉钢梁4定位,并标记出吊拉钢梁4的位置,然后将一布袋5套设在吊拉钢梁4外,并通过汽车吊6采用两点起吊的方式将布袋5起吊至吊拉钢梁4在槽钢3上的标记位置处,之后将布袋5内的吊拉钢梁4固定焊接在槽钢3上吊拉钢梁4的标记位置处,其中吊拉钢梁4的顶部与槽钢3的底部固定焊接连接,由此完成吊拉钢梁4的安装。

如图4至图6所示,吊拉钢梁4安装完成后,汽车吊6仍处于工作状态,并通过该汽车吊6进行张悬梁7的安装。首先在吊拉钢梁4的底部放出控制线(此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图中未示出),该控制线为双线,且该双线控制线之间间距等同于张悬梁7的直径;然后在吊拉钢梁4的底部安装手动葫芦8,通过汽车吊6将中间张悬梁70起吊,之后将中间张悬梁70与手动葫芦8连接,通过手动葫芦8提升中间张悬梁70,并对张悬梁70进行位置调节,直至中间张悬梁70的弯折处与吊拉钢梁4的底部抵靠,并保证中间张悬梁70在双线控制线内,此时,汽车吊6和手动葫芦8均处于拉紧状态。然后将两侧张悬梁71分别从支撑钢梁2的预留洞口内穿过,并将该两侧张悬梁71的一端部分别通过连接套筒9与中间张悬梁70的两端部连接,在此连接过程中互相调节,最终连接完成时保证中间张悬梁70的弯折处与吊拉钢梁4的底部对准,两侧张悬梁71的弯折处与支撑钢梁2的预留洞口处对准。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吊拉钢梁4的底部与中间张悬梁70的弯折处焊接固定,并在靠近该焊接固定处两侧的吊拉钢梁4与中间张悬梁70之间焊接固定加劲板10,增强张悬梁7与吊拉钢梁4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支撑钢梁2是工字钢,支撑钢梁2的预留洞口即在其腹板上设置,两侧张悬梁71穿过支撑钢梁2腹板上的预留洞口,并保证两侧张悬梁71的弯折处与支撑钢梁2的预留洞口对准,即与支撑钢梁2的腹板对准。然后在预留洞口处支撑钢梁2的腹板两侧分别设置加劲板11,该加劲板11与支撑钢梁2的腹板两侧分别焊接固定,此时两侧张悬梁71穿过该加劲板11,并将两侧张悬梁71与加劲板11之间的空隙通过焊缝填满。该加劲板11有效增强张悬梁7与支撑钢梁2的连接可靠性。

张悬梁7吊装完成后,如图7至图9所示,进行吊杆12的安装。吊拉钢梁4的底部固定焊接有两个吊拉套筒13,该吊拉套筒13分别位于中间张悬梁70的两侧,该吊拉套筒13内部设有螺纹,吊杆12与吊拉套筒13连接的一端部的外侧也设有螺纹,该吊杆12外侧的螺纹与吊拉套筒13内部螺的纹相配合。该吊杆12一端部穿入吊拉套筒13中,并与该吊拉套筒13拧紧固定,完成吊杆12的安装,然后进行钢架14的吊装。首先在钢架14的四个角上焊接四个吊点,通过手动葫芦吊拉钢架14的四个吊点,并调节钢架14,使钢架14位于其设定位置,将吊杆12穿过钢架14并用螺母拧紧固定,完成钢架14的吊装。然后搭设钢管斜梯16,通过该钢管斜梯16将钢板17运送至钢架14的顶面,并进行钢板17的安装,由此完成整个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图10为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安装方法安装完成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中,两侧张悬梁71端部设有外螺纹,中间张悬梁70的两端部也设有外螺纹,该两侧张悬梁71端部外螺纹以及中间张悬梁70两端部外螺纹与连接套筒9内螺纹相配合,该两侧张悬梁71和中间张悬梁70分别与连接套筒9拧紧固定,并在该拧紧固定过程中相互调节,保证拧紧固定完成时,中间张悬梁70的弯折处与吊拉钢梁4的底部对准,两侧张悬梁71的弯折处与支撑钢梁2的预留洞口处对准,从而实现中间张悬梁70与两侧张悬梁71的固定连接。

本发明张悬梁钢结构受力体系的安装方法,操作便捷,且张悬梁使整个钢结构更加坚固耐用,延长改造后建筑的使用时间;根本解决建筑改造过程中,由于需改造建筑原有结构对吊装机械使用造成影响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