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39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密集度逐渐增大,使得大量高层不断涌现。这就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支持高层及多层建筑的设计与建设。钢管混凝土利用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即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使混凝土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得以提高,塑性和韧性大为提高。同时,在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后,由于混凝土的支撑作用,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壁的屈曲。两种材料的结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使得材料性能充分发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使用面积和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圆形或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通常不能完全被墙体包围,柱脚很大一部分突出房间内部,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使得家具摆设和房间布置受到一定限制。采用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可做到与墙同宽,解决了柱突出棱角的问题。研究表明,一般形式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仅限于角点,在周边较弱,承载力相对较低。端柱为矩形钢管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在边缘设置约束构件以提高其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横向设置加劲拉结措施,将柱身分隔为若干腔室,使钢板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加强,同时减小钢板的宽厚比,防止或延缓钢板的局部屈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带加劲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解决传统柱室内突出棱角的问题,提高多腔体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力及延性。延缓或避免由于钢管壁板局部屈曲导致的构件刚度承载力和延性的降低,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整体结构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节点具备多道抗震设防线,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包括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通过两块侧板水平固定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一侧的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沿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的上方和下方的侧板上分别呈倾斜角度设有上、下支撑上下盖板,两根方管支撑分别平推入所述上、下支撑上下盖板中固定连接,H型钢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连接,构成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进一步,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包括H型钢基座,以及在H型钢基座端部型钢翼缘之间设置的两块加劲肋,沿加劲肋内侧的H型钢腹板两侧连接有一对与H型钢基座边沿相齐平的连接件,在H型钢基座上下翼缘外侧焊接有上盖板和下盖板。进一步,所述连接件为角钢结构,角钢的外端面上分布有螺栓孔。进一步,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宽度大于H型钢基座上下翼缘的宽度。进一步,所述加劲肋固定在H型钢基座的腹板两侧。进一步,所述侧板为设有上、下斜边的矩形板,斜边分别设在两块夹持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延伸段的上、下方。进一步,所述侧板设有与连接件螺栓孔相对应的通孔。进一步,所述呈倾斜角度设置的上、下支撑上下盖板与水平方向的H型钢夹角为±30-60°倾斜角。进一步,所述H型钢与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沿水平方向通过两块双夹板分别沿H型钢和H型钢基座腹板两侧连接。进一步,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在支撑平推装配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支撑框架体系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如下有益效果:1)加强型H型钢组合支撑与插入式组合支撑与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同宽,避免室内柱突出棱角,可增大房间使用面积与美观性。2)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侧板上预设加强型H型钢组合支撑与上、下方管支撑,将水平梁(H型钢)和斜梁(支撑方管)与预设加强型H型钢组合支撑和上、下方管支撑再牢固连接,作为整个钢管混凝土柱的边缘约束构件,可提高其承载力及耗能能力。3)在双侧板之间焊接预设的基座和斜板,再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双侧板之间整体插入H型钢和支撑方管,提高了构件的承载力及延性。该结构现场施工方便,不损伤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省材省力。4)由于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柱身整体的承载力以及延性均比较好,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5)整体结构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节点具备多道抗震设防线,避免因部分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体体系破坏,同时也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结构示意图;图2(a)-(e)是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结构安装到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节点结构示意图;图3(a)-(d)是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与H型钢连接和插入支撑方管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节点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支撑平推装配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支撑框架体系示意图;图5是(a)-(c)为梁屈服破坏过程示意图;图6是节点的滞回曲线示意图。图中:1、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2、侧板;3、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1、H型钢基座;3-2、上盖板;3-3、加劲肋;3-4、下盖板;3-5、连接件;3-6、双夹板;4、上支撑上下盖板;5、下支撑上下盖板;6、H型钢;7、支撑方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包括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及通过两块侧板2水平固定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一侧的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沿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的上方和下方的侧板上呈倾斜角度设有上支撑上下盖板4和下支撑上下盖板5,两根方管分别插入上支撑上下盖板4和下支撑上下盖板5中固定连接,H型钢6沿水平方向与所述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连接,构成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包括H型钢基座3-1,以及在H型钢基座3-1端部型钢翼缘之间设置的两块加劲肋3-3,加劲肋3-3焊接在H型钢3-1基座的腹板两侧,沿加劲肋3-3内侧的H型钢基座3-1腹板两侧焊接有一对与H型钢基座3-1边沿相齐平的连接件3-5,在H型钢基座3-1上下翼缘外侧分别焊接有上盖板3-2和下盖板3-4。H型钢基座3-1的腹板端部设有若干个排列分布的螺孔。其中,连接件3-5为角钢结构,角钢的外端面上分布有螺栓孔。所述上盖板3-2和下盖板3-4的宽度大于H型钢基座3-1上下翼缘的宽度。如图2(a)-(e)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两侧固定有侧板2,如图2(d)所示,侧板2上设有与连接件3-5螺栓孔相对应的通孔,便于与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固定连接。如图2(c)-(e)所示,两侧板2之间沿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的上方和下方的侧板上呈倾斜角度±30-60°设有上支撑上下盖板4和下支撑上下盖板5。两侧板2为设有上下斜边的矩形板,斜边分别设在两块夹持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的延伸段的上下方。如图3(a)-(d)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安装过程如下:1)先将侧板2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的两侧定位,然后采用三边围焊角焊缝方式将侧板与多腔钢管焊接在一起;2)将预先组装好的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插入两侧侧板之间,通过拧紧安装螺栓将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与两侧板临时固定,然后将侧板与上下盖板及连接件焊接;3)分别将上、下支撑上下盖板按照设定的倾斜角度采用角焊缝方式焊接焊接在两侧板之间;4)将H型钢与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刚接,上下翼缘采用熔透焊连接,腹板采用双夹板3-6螺栓连接;5)将支撑方管平推至预先连接好的上、下支撑上下盖板中,然后采用角焊缝方式将支撑方管分别与上、下支撑上下盖板相连,完成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的安装。如图4所示,圆圈所示区域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支撑平推装配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支撑框架体系示意图。用于支撑该框架体系的上、下斜梁与水平梁支撑。本实用新型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能够提高其承载力及耗能能力。由于预先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1的一侧焊接加强型H型钢组合梁预制梁端3,并预设上支撑上下盖板4和下支撑上下盖板5,最后在现场插入水平梁(H型钢6)和斜梁(支撑方管7),该方式施工方便,不损伤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省材省力。下面以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U形刚接节点为列说明本实用新型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的力学性能。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节点柱为200x600的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梁采用H350x150x6x10的焊接工字钢,节点处双侧板以及盖板厚度均与梁翼缘同厚。有限元分析结果图5(a)-(c)所示。由于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管对混凝土有较强的约束作用,柱身整体的承载力以及延性均比较好,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要求。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U形刚节点的破坏顺序如图5(a)-(c)所所示。当作用外力较大时,远离节点连接区的梁端A首先出现塑性铰图5(a)所示,内力重分布,结构的承载力提高;随着外力的增加,梁盖板B先于侧板出现塑性铰图5(b)所示;结构的最终破坏如图5(c)所示,梁端翼缘屈曲,侧板上下侧C大面积屈服,但侧板未形成塑性铰,结构仍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本实用新型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结构应具备多道抗震设防线,避免因部分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体体系破坏,同时也要求结构应具备必要的强度、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本实用新型梁端拼接的带外伸盖板的双侧板支撑节点采用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钢梁U形刚接节点形式,采用柱与梁端隔离的方式,通过全高度侧板以及盖板构成的节点连接件来传递梁端弯矩以及剪力。当地震作用时,梁端首先出现塑性铰,消耗一定的地震能量形成第一道地震设防线,之后盖板出现塑性铰,进一步耗散地震能量,形成第二道地震设防线,侧板最终形成塑性铰,形成第三道地震设防线。整体结构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结构的耗能性能比较好。如图6所示,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节点的耗能能力好,变形大,当地震来临时,让住户有更多的逃生时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理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