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11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在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挂连接,由预埋在外墙板中的连接钢筋上段伸入叠合梁上部的现浇层,进行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这种单纯的用钢筋连接的方式不稳固,且在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误差、偏移,后期安装不易于修正;另一种方式采用干挂连接,在外墙板中埋设较长的锚筋或钢板连接件,锚筋或钢板连接件通过角钢与埋设在框架梁中的另一种预埋件进行刚性连接,这种方式相对工期较短,但是安装不便,在设计时预埋件按照预定间距进行预埋,要求设计尺寸十分精准,否则难以对接成功,一旦对接不上,不仅耗时耗工,甚至造成外墙板无法挂接,造成浪费。

同时,预制外墙板的现场装配过程中,要对其拼接处进行防水处理,避免雨水沿外墙板的拼接缝渗入室内,同时如果渗水现象严重,将致使连接部位疏松,长期使用导致预制外墙的有效承受荷载能力下降,带来了重大的工程隐患。传统的外挂墙板的防水通常是在接缝处打防水胶,不仅施工的工作量大,而且防水胶随着时间的长久会出现老化,最后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防水性能和建筑质量。

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安装节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安装节点。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的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横梁,以及用于固定上外墙板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锚固件,所述连接板上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锚固件位于连接板下部并与连接板相连,所述横梁上端设有现浇层,所述锚固件锚固在现浇层内,所述限位件由上外墙板底端插入上外墙板中;所述上外墙板的底端和下外墙板的顶端设有槽口,所述上外墙板和/或下外墙板设有注浆孔,通过所述注浆孔在所述拼接缝中和槽口中灌注有防水浆料。施工过程中,在现浇层未浇筑之前,将所述锚固件固定在待浇筑的位置,然后浇筑混凝土,随着现浇层混凝土的凝固,锚固件固定连接在现浇层中,墙板的装配过程中,当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落位后,所述限位件插入所述上外墙板中,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通过设置在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中的注浆孔在所述槽口中灌注有防水浆料,形成一层竖向的防水层,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本实用新型在外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无需设计企口或其他防水结构,简化模具,也方便外墙板的运输,无需担心防水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采用防水胶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适用于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密拼结构,也适用于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预留拼接缝的结构,当采用第二种结构时,优选在所述拼接缝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密封件,避免防水浆料沿拼接缝外泄。

进一步,所述外墙板为保温外墙板,所述保温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如此设置,有益于外墙板的保温,且如上所述,可在上外墙板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进一步,所述槽口由外墙板的端面延伸至保温层,所述防水浆料为泡沫砂浆或泡沫混凝土。如此设置,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节点中外墙板的热断桥功能,避免降低外墙板的保温功能。

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预留有拼接缝,所述拼接缝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密封件,通过所述注浆孔在所述拼接缝中灌注有防水浆料。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预留的拼接缝由密封件围合,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通过设置在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中的注浆孔在所述拼接缝中灌注有防水浆料,形成一层水平的防水层,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高防水效果。

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和/或下外墙板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注浆孔。由于外墙板具有一定的宽度,一方面仅设置一个注浆孔很难将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完全填充密实,另一方面设置多个孔可同时注浆,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和/或下外墙板上设有排气孔。如此设置,注浆过程中有利拼接缝中空气的排出。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底部涂覆有胶黏剂或设有双面胶。如此设置,有利于密封件固定在下外墙板上,避免上墙板落位的过程中密封件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件的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密封件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四边与下外墙板的顶面相匹配。如此设置,施工简便,同时将拼接缝的四周均围合,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的底面和下外墙板的顶面为粗糙面。如此设置,防水浆料与上外墙板的底部和下外墙板的顶部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所述下墙板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盲孔。如此设置,在注浆的过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浆料,这样,拼接缝中形成的防水层与下外墙板结构上连接更为牢固。

进一步,所述注浆孔为空心孔或预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抽芯形成,注浆孔优选通过预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为容易。

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件的紧固件。在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通过连接件将上外墙板与横梁上部的现浇层相连,紧固件的预埋便于插入上外墙板中的限位件与上外墙板形成可靠连接。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灌浆管,所述灌浆管连通所述上墙板的底端和侧壁,所述限位件由上外墙板底端插入所述灌浆管中,所述灌浆管中灌注有浆料。吊装上外墙板的过程中使得所述限位件由上外墙板底端插入所述灌浆管中,然后从灌浆管的另一端灌入浆料,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外墙板安装方式的缺陷,不仅连接牢固,而且安装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灌浆管可以作为上述的注浆孔使用,即通过灌浆管也可将拼接缝中注浆形成防水层,这样就无需再另外在上外墙板或下外墙板中开设注浆孔。

进一步,所述紧固件为连接盒,所述连接盒的底板设有插入孔,所述限位件穿过所述插入孔后插入所述连接盒中。吊装上外墙板的过程中使得所述限位件由上外墙板底端插入所述连接盒中,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预埋连接盒可以对上外墙板局部进行加强,那么在上外墙板落位时,连接部位不会由于局部应力过大碰碎上外墙板混凝土,同时连接盒的底板与连接件接触,可以满足局部受压的要求。应当说明的是,为了使限位件与连接盒对接方便,所述连接盒底板开设的插入孔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可根据安装过程的具体情况而设定。

进一步,所述锚固件一端与连接板相连,另一端向远离可调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锚固件与连接板平行。以往为了增加锚固件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故将锚固件设置成与连接板垂直的方式,尽量的增大锚固件在现浇层的伸出长度,但由于现浇层中预埋有通长筋、箍筋等钢筋,钢筋较密、较多,往往会出现锚固件与预埋钢筋位置打架的情况,严重影响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将锚固件设置成与连接板平行的方式,这样,锚固件伸入至现浇层中的位置并不深,可有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锚固件与现浇层中的钢筋位置打架,即不会出现锚固件避让预埋钢筋而导致无法保证连接板与外挂板的连接位置的情况,增加施工效率。当然,为了增加锚固力,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预埋钢筋与锚固件相连。

进一步,所述锚固件由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锚固支腿构成。如此设置,锚固支腿之间存在间隙,可进一步避免锚固件与预埋钢筋位置打架。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可调件,所述可调件穿接所述连接板并可相对连接板在竖直方向移动。可调件的设置用于上外墙板的高度的微调,将上外墙板固定在预定的安装位置,使得外墙板的安装更为精确、细致。

进一步,所述可调件包括开设在连接板上的螺孔和与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杆,所述螺杆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轴向移动。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使得螺杆沿所述螺孔的轴向移动,螺杆顶端顶住上外墙板进而带动上外墙板移动,将上外墙板移动至预定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可调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底面开孔处的螺母和与所述螺母配合使用的螺杆,所述螺杆穿接所述螺母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使得螺杆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螺杆顶端顶住上外墙板进而带动上外墙板移动,将上外墙板移动至预定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所述可调件还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顶部,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调节板的上部。调节板的设置,主要是扩大可调件与上外墙板底端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调件承受上外墙板的荷载。将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调节板的上部,这样可通过调节可调件可调节限位件的位置,容易使其与灌浆管对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件与可调件轴线错位设置。此处所述的轴线错位设置是指限位件与螺杆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使得限位件在调节板上沿螺杆的轴线转动,这样可对限位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限位件与灌浆管的对接,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外墙板安装过程的容错率。

进一步,所述连接板底面设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围合在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如此设置,首先可以防止混凝土将螺纹杆吃死,导致螺纹杆无法调节,另外,还能方便整个外墙板的固定,最为重要的是,防护件的一个端面紧贴现浇层,在现浇层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可以形成对防护件端面的倚靠支撑,防止连接板因承受墙板的自重而弯曲变形。

进一步,所述灌浆管为波纹管。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灌浆管与灌入灌浆管中浆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二者之间的粘结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无连接件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所涉及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5中所涉及的连接件的正视图;

图7为图5中所涉及的连接件的左视图;

图8为图5中所涉及的连接件的右视图;

图9为图5中所涉及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外墙板 2下外墙板 3密封件 4注浆孔

5水平防水层 9槽口 10竖向防水层 20保温层

21结构层 22限位件 23锚固件 24连接板

25螺杆 26螺母 27调节板 28防护件

29灌浆管 30连接盒 31横梁 32现浇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和图2,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1、下外墙板2和横梁31,以及用于固定上外墙板1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24和锚固件23,所述连接板24上部设置有限位件22,所述锚固件23位于连接板24下部并与连接板24相连,所述横梁31上端设有现浇层32,所述锚固件23锚固在现浇层32内,所述限位件22由上外墙板1底端插入上外墙板1中;所述上外墙板1的底端和下外墙板2的顶端设有槽口9,所述上外墙板1和/或下外墙板2设有注浆孔4,通过所述注浆孔4在所述拼接缝中和槽口9中灌注有防水浆料。施工过程中,在现浇层32未浇筑之前,将所述锚固件23固定在待浇筑的位置,然后浇筑混凝土,随着现浇层32混凝土的凝固,锚固件23固定连接在现浇层32中;墙板的装配过程中,当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落位后,所述限位件22插入所述上外墙板1中,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1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通过设置在上外墙板1或下外墙板2中的注浆孔4在所述槽口9中灌注有防水浆料,形成一层竖向防水层10,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本实用新型在外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无需设计企口或其他防水结构,简化模具,也方便外墙板的运输,无需担心防水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所述槽口9可以是在上外墙板1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9优选设置在保温层20,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1底部和下外墙板2的顶部的保温层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9,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的连接处的内、外侧采用防水胶封堵。上述防水方式既既适用于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的密拼结构,也适用于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预留拼接缝的结构,当采用第二种结构时,优选在所述拼接缝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密封件3,避免防水浆料沿拼接缝外泄。所述的防水浆料可以是膨胀砂浆或膨胀混凝土,也可以是泡沫砂浆或泡沫混凝土,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防水材料,应当理解为任意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材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外墙板为保温外墙板,所述保温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20。如此设置,有益于外墙板的保温,且如上所述,可在上外墙板1底部和下外墙板2的顶部的保温层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9,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槽口9由外墙板的端面延伸至保温层20,所述防水浆料为泡沫砂浆或泡沫混凝土。如此设置,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节点中外墙板的热断桥功能,避免降低外墙板的保温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预留有拼接缝,所述拼接缝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密封件3,通过所述注浆孔4在所述拼接缝中灌注有防水浆料。所述上外墙板1与下外墙板2之间预留的拼接缝由密封件3围合,上外墙板1拼装完成后,通过设置在上外墙板1或下外墙板2中的注浆孔4在所述拼接缝中灌注有防水浆料,形成一层水平防水层5,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高防水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上外墙板1和/或下外墙板2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注浆孔4。由于外墙板具有一定的宽度,一方面仅设置一个注浆孔4很难将上外墙板1和下外墙板2之间的拼接缝完全填充密实,另一方面设置多个孔可同时注浆,提高施工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外墙板1和/或下外墙板2上设有排气孔。如此设置,注浆过程中有利拼接缝中空气的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底部涂覆有胶黏剂或设有双面胶。如此设置,有利于密封件3固定在下外墙板2上,避免上墙板落位的过程中密封件3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封件3的密封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3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密封件3的四边与下外墙板2的顶面相匹配。如此设置,施工简便,同时将拼接缝的四周均围合,提高密封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外墙板1的底面和下外墙板2的顶面为粗糙面。如此设置,防水浆料与上外墙板1的底部和下外墙板2的顶部连接更加紧密。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墙板顶部设有至少一个盲孔。如此设置,在注浆的过程中,所述盲孔中灌注有浆料,这样,拼接缝中形成的水平防水层5与下外墙板2结构上连接更为牢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注浆孔4为空心孔或预埋的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孔墙板的预制过程中抽芯形成,注浆孔4优选通过预埋空心套管的方式形成,成型更为容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述上外墙板1内预埋有用于固定所述限位件22的紧固件。在外墙板的安装过程中,通过连接件将上外墙板1与横梁31上部的现浇层32相连,紧固件的预埋便于插入上外墙板1中的限位件22与上外墙板1形成可靠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紧固件为灌浆管29,所述灌浆管29连通所述上墙板的底端和侧壁,所述限位件22由上外墙板1底端插入所述灌浆管29中,所述灌浆管29中灌注有浆料。吊装上外墙板1的过程中使得所述限位件22由上外墙板1底端插入所述灌浆管29中,然后从灌浆管29的另一端灌入浆料,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1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外墙板安装方式的缺陷,不仅连接牢固,而且安装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紧固件为连接盒30,所述连接盒30的底板设有插入孔,所述限位件22穿过所述插入孔后插入所述连接盒30中。吊装上外墙板1的过程中使得所述限位件22由上外墙板1底端插入所述连接盒30中,这样连接件对上外墙板1起到支撑作用,承受其部分荷载。预埋连接盒30可以对上外墙板1局部进行加强,那么在上外墙板1落位时,连接部位不会由于局部应力过大碰碎上外墙板1混凝土,同时连接盒30的底板与连接件接触,可以满足局部受压的要求。应当说明的是,为了使限位件22与连接盒30对接方便,所述连接盒30底板开设的插入孔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可根据安装过程的具体情况而设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述锚固件23一端与连接板24相连,另一端向远离可调件的方向延伸,所述锚固件23与连接板24平行。以往为了增加锚固件23在现浇层32中的锚固力,故将锚固件23设置成与连接板24垂直的方式,尽量的增大锚固件23在现浇层32的伸出长度,但由于现浇层32中预埋有通长筋、箍筋等钢筋,钢筋较密、较多,往往会出现锚固件23与预埋钢筋位置打架的情况,严重影响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将锚固件23设置成与连接板24平行的方式,这样,锚固件23伸入至现浇层32中的位置并不深,可有效避免在安装过程中锚固件23与现浇层32中的钢筋位置打架,即不会出现锚固件23避让预埋钢筋而导致无法保证连接板24与外挂板的连接位置的情况,增加施工效率。当然,为了增加锚固力,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预埋钢筋与锚固件23相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锚固件23由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锚固支腿构成。如此设置,锚固支腿之间存在间隙,可进一步避免锚固件23与预埋钢筋位置打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可调件,所述可调件穿接所述连接板24并可相对连接板24在竖直方向移动。可调件的设置用于上外墙板1的高度的微调,将上外墙板1固定在预定的安装位置,使得外墙板的安装更为精确、细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可调件包括开设在连接板24上的螺孔和与所述螺孔配合使用的螺杆25,所述螺杆25穿接所述螺孔并可沿所述螺孔的轴向移动。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25使得螺杆25沿所述螺孔的轴向移动,螺杆25顶端顶住上外墙板1进而带动上外墙板1移动,将上外墙板1移动至预定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8,所述连接板24开设有通孔,所述可调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4底面开孔处的螺母26和与所述螺母26配合使用的螺杆25,所述螺杆25穿接所述螺母26和通孔并可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25使得螺杆25沿所述通孔的轴向移动,螺杆25顶端顶住上外墙板1进而带动上外墙板1移动,将上外墙板1移动至预定的安装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9,所述可调件还包括调节板27,所述调节板27固定连接在所述螺杆25顶部,所述限位件22连接在所述调节板27的上部。调节板27的设置,主要是扩大可调件与上外墙板1底端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可调件承受上外墙板1的荷载。将所述限位件22连接在所述调节板27的上部,这样可通过调节可调件可调节限位件22的位置,容易使其与灌浆管29对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述限位件22与可调件轴线错位设置。此处所述的轴线错位设置是指限位件22与螺杆25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如此设置,通过转动螺杆25使得限位件22在调节板27上沿螺杆25的轴线转动,这样可对限位件22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限位件22与灌浆管29的对接,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外墙板安装过程的容错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述连接板24底面设有防护件28,所述防护件28围合在所述螺杆25穿过所述通孔的一端。如此设置,首先可以防止混凝土将螺纹杆吃死,导致螺纹杆无法调节,另外,还能方便整个外墙板的固定,最为重要的是,防护件28的一个端面紧贴现浇层32,在现浇层32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可以形成对防护件28端面的倚靠支撑,防止连接板24因承受墙板的自重而弯曲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浆管29为波纹管。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灌浆管29与灌入灌浆管29中浆料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二者之间的粘结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