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774631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棚,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临时配件箱,配电箱一般设置在建筑物附近。为了安全施工,目前,建筑工地必须搭设配电箱防护棚,现有配电箱防护棚多为施工现场自行搭设,主要是搭设钢管架或主要构件,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这些钢管或主要构件进行固定。不过,目前的配电箱防护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安装过程较为烦琐,且需要大量焊接作业,拆卸时需要大量切割作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二、基本都是一次性使用,重复利用率较低、材料浪费大;三、安装稳定性较差,安全性不够高,且成本较高。鉴于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牢固,成本低,警示效果好等,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其更具备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本实用新型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包括顶棚、棚体以及安装在棚体上的棚门,所述棚体具有四个端角且四个端角向下延伸设置有至少三根立柱,所述棚体通过立柱安装在混凝土承台上;所述顶棚为Λ形结构的防雨棚,所述顶棚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棚体的顶端;所述棚体的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护栏,其中的一个所述防护栏上设置有所述棚门;所述混凝土承台上端位于相邻所述立柱之间的底端设置有轨道,所述防护栏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棚体靠近所述顶棚的表面设置有警示板;所述防护栏包括防护栏框架以及纵向设置在防护栏框架内的多个螺纹钢筋,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钢筋之间横向平行设置多个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数量为四根。进一步地,所述棚体的相邻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防护栏。进一步地,所述警示板的表面设置有反涂光层。进一步地,所述顶棚内设置有防雨布。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上设置有两组平行排布的滑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可靠,成本低,缓冲和警示效果好,有效保障配电箱的安全、稳定、可靠,适合广泛推广应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与防护栏的结构设计,能够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开关防护栏或者控制防护栏的开启大小程度,方便实用;防护栏和棚门的结构设计,可以形成对配电箱的地面的有效防护;顶棚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雨和遮阳的效果,避免配电箱经受风吹日晒,也可以阻挡一些细小的落物落到配电箱上,从而保证配电箱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棚体;2、顶棚;3、立柱;4、防护栏;5、螺纹钢筋;6、棚门;7、压缩弹簧;8、混凝土承台;9、警示板;10、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工地用配电箱防护棚,包括顶棚2、棚体1以及安装在棚体1上的棚门6,所述棚体1具有四个端角且四个端角向下延伸设置有至少三根立柱3,所述棚体1通过立柱3安装在混凝土承台8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顶棚2为Λ形结构的防雨棚,所述顶棚2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棚体1的顶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棚体1的相邻立柱3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护栏4,其中的一个所述防护栏4上设置有所述棚门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承台8上端位于相邻所述立柱3之间的底端设置有轨道10,所述防护栏4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10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棚体1靠近所述顶棚2的表面设置有警示板9。警示板9能够起到提醒的作用,增加安全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栏4包括防护栏框架以及纵向设置在防护栏框架内的多个螺纹钢筋5,相邻两个所述螺纹钢筋5之间横向平行设置多个压缩弹簧7。压缩弹簧7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立柱3数量为四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棚体1的相邻立柱3之间设置有两个防护栏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警示板9的表面设置有反涂光层。反涂光层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人员安全,减少物体坠落,而且具有良好的反光效果,便于在夜间起到良好的照明和警示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顶棚2内设置有防雨布。较高的起到防雨的作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轨道10上设置有两组平行排布的滑槽。轨道10的结构设计,能够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开关防护栏4或者控制防护栏4的开启大小程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便捷,使用方便,结构稳定、可靠,成本低,缓冲和警示效果好,有效保障配电箱的安全、稳定、可靠,适合广泛推广应用。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