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06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钢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钢模。



背景技术:

在大型场馆类、高层类工程设计建造中,为有效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过程中通过设置沉降缝来解决此类问题,而沉降缝两侧须单独设置柱体,该设计方式势必造成两根柱体之间的施工间隙过小。现行施工中往往通过施工完其中一根柱体后,再施工另外一根柱体以满足施工间隙的要求。这种施工方法势必会造成工期的拖延,且个别工程项目为加快工程进度提前对柱体进行拆模,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双面钢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双面钢模,包括钢模体、旋转百叶片以及连接构件,两所述钢模体通过连接构件相连,且二者之间形成有支撑间隙,若干旋转百叶片相互平行地转动设于所述支撑间隙内,且每一旋转百叶片均垂直于钢模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百叶片通过一旋转支撑单元转动设于支撑间隙内,该旋转支撑单元包括钢板、转轴杆以及钢立柱,两所述钢立柱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两钢模体之间的连接构件上,两钢板均固定于两钢立柱之间,转轴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钢板上,旋转百叶片固定连接在转轴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杆上设有限位盘,该限位盘上设有第一限位孔,钢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孔,第一、二限位孔内穿接有定位销钉。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盘上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抵靠在钢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钢立柱上固定连接有吊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板和二折杆,两所述连接板分别铰接在二折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钢模体包括第一钢模板、第二钢模板、对拉螺杆以及紧固螺母,两所述第一钢模板和两第二钢模板依次首尾相连并组成矩形状的模架,且第一钢模板与第二钢模板相垂直,若干对拉螺杆穿接在所述模架上,紧固螺母螺纹连接在对拉螺杆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钢模体的模架上设有防涨扣与防涨螺母,所述防涨扣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钢模板上,另一端穿接第二钢模板上并与防涨螺母螺纹连接,防涨螺母抵接于第二钢模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模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主龙骨,该第一主龙骨上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防涨扣铰接于第一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钢模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主龙骨,该第二主龙骨上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防涨扣穿接于第二固定槽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实现施工缝两侧的柱体同时浇筑,有效节约工期;

2)本实用新型在拆除连接构件后,分离开的钢模体可用于单独柱体的浇筑,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

3)本实用新型中钢模体的刚性好,拆模后可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双面钢模的结构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百叶片在钢模体上的结构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支撑单元的结构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盘在转轴杆上的结构图。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盘与钢板之间的配合结构图。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模体的结构图。

图 8 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模体的局部连接图。

图 9 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模体的另一局部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面钢模,包括钢模体1、旋转百叶片2以及连接构件3,两个钢模体1通过连接构件3相连,且两钢模体之间形成有支撑间隙100,若干旋转百叶片2相互平行地转动设于支撑间隙100内,且每一旋转百叶片2均垂直于钢模体1。

如图3,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百叶片2通过一个旋转支撑单元4转动设于支撑间隙100内,该旋转支撑单元4包括钢板41、转轴杆42以及钢立柱43,两根钢立柱43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两钢模体1之间的连接构件3上,两根钢板41分别固定连接在钢立柱43的上下两端,转轴杆4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钢板41上,旋转百叶片2固定连接在转轴杆42上。

如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构件3包括连接板31和由两根杆体相互铰接而组成的二折杆32,两连接板31分别铰接在二折杆32的两端。两连接板31分别固定连接在两钢模体1上,二折杆32与钢立柱43相连。

在施工距离相近的两根框架柱时,先将两钢模体1与旋转支撑2用连接构件3安装固定好,用汽车吊吊住旋转支撑单元4的钢立柱43,在吊装的过程中连接构件3在钢模体1重力的作用下成倒V字型。通过汽车吊将两钢模体1放置于两根待施工的框架柱之间的木愣上,并使得连接构件3呈水平状撑开。借助外界辅助工具(如钢管)推动旋转百叶片2旋转,使得旋转百叶片2垂直于钢模体1。在浇筑两所述框架柱的过程中,两框架柱由于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产生膨胀变形而使得两钢模体1紧紧抵触在旋转百叶片2上,从而有效的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发生涨模的现象。

在将连接构件3水平撑开的过程中,为防止连接构件3中的二折杆32向下转动而变成正V字型,在二折杆32的左端的杆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3,该限位杆33的长度大于所述杆体的长度。

如图5,在转动旋转百叶片2过程中,为保证旋转百叶片2能够一次垂直于钢模体1,在转轴杆42上设有限位盘44,在限位盘44上设有限位销46。当旋转百叶片2垂直于钢模体1时,限位销46抵靠在钢板41上。

如图6,为将旋转百叶片2保持在垂直于钢模体1的状态,在限位盘44上设有第一限位孔,钢板41上设有第二限位孔,当旋转百叶片2垂直于钢模体1时,第一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相贯通,然后在第一、二限位孔内穿接定位销钉45。

为便于汽车吊吊装,在旋转支撑单元4的钢立柱43上固定连接有吊环47。

如图7,为便于装卸钢模体1,钢模体1为可拆卸结构,包括第一钢模板11、第二钢模板12、对拉螺杆13以及紧固螺母14,两块第一钢模板11和两块第二钢模板12围成矩形状的模架10,且第一钢模板11与第二钢模板12相垂直。在模架10中相平行的两块第一钢模板11和两块第二钢模板12上穿接若干根对拉螺杆13,并在每根对拉螺杆13的两端螺纹连接紧固螺母14,通过对拉螺杆13和紧固螺母14将模架10固定。

钢模体1为可拆卸结构,亦可用于施工单根框架柱。拆除连接构件3后,两钢模体1分离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施工单根框架柱时,利用汽车吊分别吊装四片钢模板于框架柱下的木楞上,调整垂直度,穿对拉螺栓,浇筑混凝土。

结合图8和图9,为发明为防止钢模体模架10的边角处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拼缝不严密而导致浇筑过程中在混凝土侧压力下发生涨模漏浆现象,在模架10上设有防涨扣15与防涨螺母16,防涨扣15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钢模板11上,另一端穿接于第二钢模板12上并与防涨螺母16螺纹连接,拧紧防涨螺母16,使得防涨螺母16抵接于第二钢模板12上。

为便于安装防涨扣15,在第一钢模板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主龙骨110,第二钢模板1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主龙骨120,第一主龙骨110和第二主龙骨120分别设有第一固定槽111和第二固定槽121,防涨扣15一端铰接于第一固定槽111内,另一端穿接于第二主龙骨120的第二固定槽121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二主龙骨也可以增加第一、二钢模板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