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055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领域新型墙体模板体系逐渐代替传统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新型墙体模板体系采用双管方钢作为主背楞,单管方钢作为次背愣,新型墙体模板体系强度大,混凝土浇注质量好,保证墙的垂直度、平整度,无需二次抹灰就能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但在施工过程中,墙体阳角处的模板体系固定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如果固定不好,模板体系刚度不够,容易发生涨模等其他问题,会严重影响建筑质量,为后续施工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能够有效固定墙体阳角处的模板体系,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快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包括钩头本体,所述的钩头本体包括钩头,钩头后端焊接有拉杆,钩头本体通过铆钉与挤压头连接,所述的挤压头包括压杆及圆头,圆头为中空结构,圆头上开有铆钉孔,铆钉孔偏心布置在圆头上,钩头本体与挤压头之间还设置有橡胶垫圈及金属垫片。

所述的金属垫片为槽形。

所述的橡胶垫圈的外径比挤压头的厚度大3至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墙体模板阳角钩头能够有效固定墙体阳角处的模板体系,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防止模板松动造成的混凝土涨模,保证建筑质量,同时其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快速,只需扳动挤压头即可完成主背楞的锁紧及放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钩头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挤压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挤压头的主视图;

图5是橡胶垫圈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金属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主背楞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示意图。

图中:1、挤压头;101、压杆;102、圆头;10201、铆钉孔;2、铆钉;3、橡胶垫圈;4、金属垫片;5、钩头本体;501、拉杆;502、钩头;6、主背愣;601、短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墙体模板阳角钩头,包括钩头本体5,所述的钩头本体5包括钩头502,钩头502勾住主背楞6中间的短柱601,钩头502后端焊接有拉杆501,钩头本体5通过铆钉2与挤压头1连接,所述的挤压头1包括压杆101及圆头102,圆头102为中空结构,圆头102上开有铆钉孔10201,铆钉孔10201偏心布置在圆头102上,铆钉孔10201的轴线与圆头102的边线之间的最远距离形成长弦部分,最短距离形成短弦部分,钩头本体5与挤压头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圈3及金属垫片4。

所述的金属垫片4为槽形。其槽口的宽度等于主背楞6的厚度,防止锁紧时挤压头1陷入主背楞6内。

所述的橡胶垫圈3的外径比挤压头1的厚度大3至5毫米,保证锁紧时挤压头1完全与橡胶垫圈3接触,保证锁紧的强度及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

锁紧时两根主背楞6相互垂直,将钩头本体5穿过第一根主背楞6的中部空隙,用钩头502勾住第二根主背楞6中间的短柱601,然后将金属垫片4扣在第一根主背楞6上,扳动压杆101,使圆头102转动,将圆头102上的长弦部分压紧橡胶垫圈3,钩头502拉动第二根主背楞6与第一根主背楞6压紧,将两根主背楞6锁紧,从而固定住墙体阳角处的模板体系,保证模板体系的刚度,防止模板松动造成的混凝土涨模,保证建筑质量,锁紧时由于圆头102上的长弦部分与拉杆501的中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形成死点位置,能够有效保证锁紧,不会发生松动。放松时,扳动压杆101使圆头102转动,将圆头102上的短弦部分与拉杆501的中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此时即可放松,然后将钩头502从短柱601上取下,将钩头本体5从第一根主背楞6内抽出即可。

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