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楼板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5190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楼板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楼板墙。



背景技术:

楼板是一种分隔承重构件,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砖拱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倒T形梁密排,其间填以普通粘土砖或特制的拱壳砖砌筑成拱形,故称为砖拱楼板。

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钢结构楼板墙,其本身是通过钢架连接起来的内部骨架,然后通过墙体的填充和现浇,从而形成的钢结构楼板墙,但是其钢结构本身强度较低,而填充的墙体如果只是普通墙体,很容易使建筑物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楼板墙,具备增强其钢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优点,解决了钢结构楼墙板本身强度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楼板墙,包括钢架,所述钢架的内腔填放安装有填充板体,所述填充板体的内腔等距离安装有减震弹簧,每两个所述减震弹簧之间等距离安装有三角支撑架,所述填充板体的正面和背部均等距离开设有缓冲孔,填充板体和钢架的底部均通过角钢连接有承重墙。

优选的,所述填充板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海绵隔音层,所述海绵隔音层的外侧贴合有海绵减震层。

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撑架的三个端点分别连接填充板体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和减震弹簧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锐角角度随着填充板体的厚度改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填充墙体的改进,采用填充板体,通过在填充板体内增加减震弹簧和三角支撑架,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增强钢架的稳定性,和钢架的承重强度,从而降低其分担到承重墙体上的压力,进而提升了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配合缓冲孔,能够增加其填充板体的膨胀系数,使填充板体的膨胀性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从而使房屋的结构更为稳定,同时采用配合填充板体的海绵隔音层和海绵减震层,能够起到很大程度的隔音和减震作用,同时海绵层的采用,也能有效的隔绝热量和保温的效果,并且能够吸收一部分的潮气,大大提升了整个建筑物的舒适性,使其能够以人为本,达到了增强其钢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墙体示意图。

图中:1钢架、2填充板体、3缓冲孔、4海绵隔音层、5海绵减震层、6角钢、7承重墙、8减震弹簧、9三角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钢结构楼板墙,包括钢架1,钢架1的内腔填放安装有填充板体2,填充板体2的内腔等距离安装有减震弹簧8,每两个减震弹簧8之间等距离安装有三角支撑架9,填充板体2的正面和背部均等距离开设有缓冲孔3,填充板体2和钢架1的底部均通过角钢6连接有承重墙7.

填充板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海绵隔音层4,海绵隔音层4的外侧贴合有海绵减震层5。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对填充墙体的改进,采用填充板体2,通过在填充板体2内增加减震弹簧8和三角支撑架9,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增强钢架1的稳定性,和钢架1的承重强度,从而降低其分担到承重墙体上的压力,进而提升了整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同时配合缓冲孔3,能够增加其填充板体2的膨胀系数,使填充板体2的膨胀性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从而使房屋的结构更为稳定,同时采用配合填充板体2的海绵隔音层4和海绵减震层5,能够起到很大程度的隔音和减震作用,同时海绵层的采用,也能有效的隔绝热量和保温的效果,并且能够吸收一部分的潮气,大大提升了整个建筑物的舒适性,使其能够以人为本,达到了增强其钢结构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建筑物稳定性的优点。

三角支撑架9的三个端点分别连接填充板体2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和减震弹簧8的一侧,三点支撑,分别对应不同的连接物,从而最大发挥处三角支撑架9的性能,并且也使三角形提升稳定性发挥得最好。

三角支撑架9的锐角角度随着填充板体2的厚度改变,方便对应不同需求厚度的填充板体2来进行支撑使用。

使用时,通过将填充板体2固定在钢架1内,然后将另一填充板体2与该填充板体2相接,在空隙处进行浇筑即可。

综上所述:该钢结构楼板墙,通过钢架1、填充板体2、承重墙7、角钢6、减震弹簧8和三角支撑架9,解决了钢结构楼墙板本身强度低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