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52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停车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城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停车难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广大车主和城市治理者的“老大难”问题。作为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我国智能机械停车设备得到了迅速发展。

当前,智能机械停车设备一般要求车主将车辆开到转运设备上,待车主下车离开后,再进行车辆的搬运、平移、升降、调头等后续流程。然而,由于车主停车水平存在差异,要求所有车主将车辆停至某标准姿态并不现实,尤其当车辆停放歪斜或者虽然角度正确但对中心线有偏移时,就无法完成后续操作,因此,需要一种车辆调正装置来进行车辆对中和调正的操作。

中国专利CN204983843U《智能立体车库停车自动调正装置》公开了一种能够快速有效调正车辆的技术方案,然而需要为其推车辊的横向移动提供较为精密的轨道,且推车辊驱动力与负载不在同一直线上,轨道处需要采取额外措施对推车辊倾翻力矩进行平衡,因而容易造成精密轨道及滑动件的卡阻和磨损,增加了故障点和维护频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故障点少,维护频率低的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安装在立体停车库的转运设备上,包括设置于转运设备下方的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电机、联轴器、蜗杆、蜗轮、推车臂和推车辊,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推车臂与蜗轮固定连接,所述推车辊安装在所述推车臂的末端,当电机转动时,带动所述蜗杆和蜗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推车臂和推车辊摆动,所述推车辊推动车辆的轮胎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推车辊可绕自身轴线转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运设备上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导向辊,所述推车辊位于所述导向辊上方。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机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件传递后,直接与推车辊推动车轮移动而在推车臂上产生的负载扭矩相平衡,从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平衡措施;

2、推车臂的转动动作无需精密轨道来辅助实现;

3、本实用新型推车机构故障点少,维护频率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车辆自动调正的推车机构,安装在立体停车库的转运设备1上,其包括设置于转运设备1下方的机架4和安装在机架4上的电机5、联轴器6、蜗杆7、蜗轮8、推车臂9和推车辊2。停车位1的前轮和后轮位置下方都设置有推车机构。

本实施例中,电机5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联轴器6、蜗杆7、蜗轮8、推车臂9和推车辊2。电机5通过联轴器6连接蜗杆7,蜗杆7与蜗轮8啮合,推车臂9与蜗轮8固定连接,推车辊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转运设备1上设置有多个并排设置的导向辊3,推车辊2位于导向辊3上方,可以减小摩擦阻力。

推车辊2的动力传递途径为:电机5发出的旋转运动分别传递给两侧的联轴器6,再传递到两侧的蜗杆7;由于蜗轮8与蜗杆7为啮合关系,因此两侧蜗杆7的旋转运动转化为90°方向上的两侧蜗轮8的转动(如附图2所示);而推车臂9与蜗轮8为固连关系,因此动力转化为推车臂9的摆动;安装于推车臂9末端的推车辊2可绕自身轴线旋转,因此推车臂9向内摆动时,推车辊2边自转边推动车辆轮胎向中心线前进,直至检测到电机5电流升高信号时停止,从而实现在不伤轮胎的情况下使车辆调正。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