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60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桁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



背景技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建筑业迎来了全新的变革时期,对建筑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传统建筑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着建筑资源能耗高、生产效率低下、工程质量和安全堪忧、劳动力成本逐步升高、资源短缺严重等问题。在工业厂房屋盖系统及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平面桁架应用广泛,主要以钢结构桁架为主,但其主要技术存在缺陷和不足,由于钢结构自身防腐防火性能低,对钢结构防腐防火要求较高,需要进行防腐、防火处理,工序复杂、造价高,防腐、防火大多现场作业,导致现场高空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多、施工环境差且施工进度慢。由于防腐、防火材料易脱落,导致后期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钢结构自身防腐防火性能低,对钢结构防腐防火要求较高,需要进行防腐、防火处理,工序复杂、造价高,防腐、防火大多现场作业,导致现场高空作业量大,安全隐患多、施工环境差且施工进度慢。由于防腐、防火材料易脱落,导致后期维修成本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包括上弦杆型钢骨架、下弦杆型钢骨架、腹杆型钢骨架和预制混凝土,所述上弦杆型钢骨架和下弦杆型钢骨架的内腔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弦杆型钢骨架和下弦杆型钢骨架之间连接有腹杆型钢骨架,所述腹杆型钢骨架内腔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弦杆型钢骨架、下弦杆型钢骨架和腹杆型钢骨架四周均被预制混凝土包覆,所述上弦杆型钢骨架和下弦杆型钢骨架的两端均安装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均匀设有螺栓孔,所述连接板远离加强板的一侧连接有结构柱,所述螺栓孔内螺接有高强螺栓,所述上弦杆型钢骨架、下弦杆型钢骨架和结构柱连接节点之间均现浇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加强板远离连接板的一侧均设有连接衬板,且所述连接衬板分别位于上弦杆型钢骨架和下弦杆型钢骨架的内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简称为“SC桁架”,其中“SC”为“钢-混凝土”的英文缩写;通过混凝土与结构柱完美结合,充分发挥钢结构的抗拉性能及混凝土的抗压性能,通过加强板连接有的连接板,由螺栓孔和高压螺栓配合螺接,再现浇混凝土使其更加稳定,达到高预制率工业化建筑标准。本实用新型提高构件质量,外型美观,通过混凝土包裹型钢、减少传统钢结构防腐防火工序,后期维护成本低,提高工作效率;高度工业化、快速装配化、施工周期短,现场人工费用下降、财务成本下降;减少现场防腐、防火工序高空作业量,减少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的加强板和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与结构柱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的连接板和结构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弦杆型钢骨架1、下弦杆型钢骨架2、腹杆型钢骨架3、预制混凝土4、连接板5、螺栓孔6、加强板7、结构柱8、混凝土9、高强螺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桁架,包括上弦杆型钢骨架1和下弦杆型钢骨架2,上弦杆型钢骨架1和下弦杆型钢骨架2的内腔为中空结构,上弦杆型钢骨架1和下弦杆型钢骨架2之间连接有腹杆型钢骨架3,腹杆型钢骨架3内腔为中空结构,上弦杆型钢骨架1、下弦杆型钢骨架2和腹杆型钢骨架3四周均被预制混凝土4包覆,上弦杆型钢骨架1和下弦杆型钢骨架2的两端均安装有加强板7,加强板7远离连接板5的一侧均设有连接衬板,且连接衬板分别位于上弦杆型钢骨架1和下弦杆型钢骨架2的内腔,为了使加强板7安装的更加稳定,便于连接板5与结构柱8之间的稳定。

加强板7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均匀设有螺栓孔6,连接板5远离加强板7的一侧连接有结构柱8,螺栓孔6内螺接有高强螺栓10,上弦杆型钢骨架1、下弦杆型钢骨架2和结构柱8连接节点之间均现浇有混凝土9。

工作原理:通过混凝土9与结构柱8完美结合,充分发挥钢结构的抗拉性能及混凝土9的抗压性能,通过加强板7连接有的连接板5,由螺栓孔6和高压螺栓10配合螺接,再现浇混凝土9使其更加稳定,达到高预制率工业化建筑标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