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473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在这种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大多数的住宅都会采用由核心筒和若干个户型相搭配的高层建筑。然而,现有的很多核心筒设计不够合理,导致拼接方式的灵活性较低,很容易对户型的设计带来制约,造成住户使用不便;或者不得不增加公共走道面积,由此导致每户公摊面积的增加,从而加高了购房成本,无谓地加重了业主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和优化一种核心筒,使之在最小的公用面积内,尽可能地提升使用便捷性和拼接的灵活性,从而能够很好地与各种户型拼接,便成为住宅建筑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以解决现有的高层建筑核心筒拼接灵活性低,公用面积大,而且使用不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其包括第一电梯井、第二电梯井、第三电梯井、第四电梯井、第五电梯井、第六电梯井、第一楼梯间、第二楼梯间和十字形过道,所述十字形过道包括电梯厅和通道,所述电梯厅与所述通道交叉形成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所述第一电梯井和所述第二电梯井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三电梯井和所述第四电梯井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角部,所述第五电梯井和所述第一楼梯间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角部,所述第六电梯井和所述第二楼梯间并排设置于所述第四角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梯井、所述第二电梯井、所述第三电梯井、所述第三电梯井、所述第四电梯井、所述第五电梯井和所述第六电梯井的开门方向均朝向所述电梯厅,所述第一楼梯间的入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楼梯间的入口与所述电梯厅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水井,所述第五电梯井与所述第一楼梯间形成第一凹口,所述水井设置于所述第一凹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井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电梯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包括电井,所述第六电梯井与所述第一楼梯间形成第二凹口,所述电井设置于所述第二凹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井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楼梯间与所述通道平行的墙体上设有第一窗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楼梯间与所述通道平行的墙体上设有第二窗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十字形过道的四个通道口分别通向核心筒外的建筑空间,可大大减少公用面积,同时简化户型设置。此外,核心筒外部直接与走廊相接,大大增加核心筒与外部户型连接的灵活性。此外,第二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一起利用电梯厅作为共用前室;第一楼梯间利用通道作为前室,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一种实施例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的一种实施例。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高层包含24m-100m的建筑。在本实施例中,该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包括第一电梯井10、第二电梯井11、第三电梯井12、第四电梯井13、第五电梯井14、第六电梯井15、第一楼梯间16、第二楼梯间17和十字形过道,所述十字形过道包括电梯厅18和通道19,所述电梯厅18与所述通道19交叉形成第一角部、第二角部、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所述第一电梯井10和所述第二电梯井11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三电梯井12和所述第四电梯井13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二角部,所述第五电梯井14和所述第一楼梯间16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角部,所述第六电梯井15和所述第二楼梯间17并排设置于所述第四角部。

具体地,第一电梯井10、第二电梯井11、第三电梯井12、第四电梯井13、第五电梯井14内各自具有一普通电梯,第六电梯井15内具有一部消防电梯。

本实施例的十字形电梯厅的四个通道口分别通向核心筒外的建筑空间,可大大减少公用面积,同时简化户型设置。此外,核心筒四个通道口可分别直接与走廊相接,大大增加核心筒与外部户型连接的灵活性。此外,第二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一起利用电梯厅作为共用前室;第一楼梯间利用通道作为前室,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特别地,上述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切面为矩形或正方形。

为了满足消防需要,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梯井10、所述第二电梯井11、所述第三电梯井12、所述第三电梯井12、所述第四电梯井13、所述第五电梯井14和所述第六电梯井15的开门方向均朝向所述电梯厅18,所述第一楼梯间16的入口与所述通道19连通,所述第二楼梯间17的入口与所述电梯厅18连通。

第一楼梯间16的入口和第二楼梯间17的入口方向不同,避免了紧急情况时,人员的拥挤的问题发生。

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筒的空间利用率,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该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还包括水井20,所述第五电梯井14与所述第一楼梯间16形成第一凹口,所述水井2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口。具体地,所述水井20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电梯厅18。

所述水井20的开门方向朝向电梯厅18,便于管井的检查和维修,提升了核心筒的使用便捷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筒的空间利用率,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该万能插头型高层建筑核心筒还包括电井21,所述第六电梯井15与所述第一楼梯间16形成第二凹口,所述电井21设置于所述第二凹口。具体地,所述电井21的开门方向朝向所述通道19。

电井21开门方向朝向通道19,便于管井的检查和维修,提升了核心筒的使用便捷性能。

为了提升核心筒的采光以及通风性能,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楼梯间16与所述通道19平行的墙体上设有第一窗户22。所述第二楼梯间17与所述通道19平行的墙体上设有第二窗户23。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窗户22和第二窗户23,提升了楼梯的采光以及通风效果,节省了能源。

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