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309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集装箱建筑逐渐发展。所谓集装箱建筑,多是由集装箱改造而来,具有造价低廉,可适应性强,可移动易组装等特点。由于运输的需要以及对建筑立面个性化的追求,集装箱建筑多采用内保温方式。常规的集装箱建筑内保温方式需要对集装箱内部进行多次加工,加工过程中油漆腻子等的挥发会严重污染室内环境。同时,传统的制作方式需要在粘接保温材料后再进行饰面加工,制作工期长,且材料不利于回收再利用,保温层与装饰层在建筑的运输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破坏,明显不适用于集装箱建筑的特性。此外,在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采用内保温方式时一般先在集装箱内部填充保温材料,这样的构造方式易造成箱体与保温材料间的结露现象,造成材料使用寿命短,增加建筑能耗等弊端。因此,需要一种集成性高,制作工期短,易组装易拆卸,能循环利用的新形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使其符合寒冷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并适用于工业化建造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集装箱建筑的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构造方式,采用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防水防火耐候耐久的预制模块实现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的保温要求,提高建筑的生产效率,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同时保证模块的循环利用。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

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由横墙模块、纵墙模块、底板模块和顶棚模块组成;所述横墙模块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墙模块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模块设置在集装箱的底部,所述顶棚模块设置在沿集装箱的顶部;所述横墙模块由第一轻钢龙骨框架、第二轻钢龙骨框架、保护层、保温层和内墙板组成,所述横墙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轻钢龙骨框架,所述横墙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轻钢龙骨框架,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和第二轻钢龙骨框架置于保护层和保温层内,所述横墙模块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保护层、保温层和内墙板;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上均匀错位设置有开孔部,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的横截面由第一尾部、第二尾部、第一弯部、第二弯部、第三弯部、第四弯部、第五弯部、第六弯部、第一骨架、第二骨架、第三骨架、第四骨架和第五骨架组成,所述第一尾部的上端通过第一弯部与第一骨架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一骨架的右端通过第二弯部与第二骨架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骨架的下端通过第三弯部与第三骨架的右端相连,所述第三骨架的左端通过第四弯部与第四骨架的上端相连,所述第四骨架的下端通过第五弯部与第五骨架的右端相连,所述第五骨架左端通过第六弯部与第二尾部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和第二轻钢龙骨框架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横墙模块、纵墙模块、底板模块和顶棚模块的结构相同;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的另一个横墙模块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搭接,N型悬挂件通过内壁固定螺栓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的另一个横墙模块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上,所述N型悬挂件悬挂在集装箱内壁的内壁固定件的插孔内,所述内壁固定件通过外壁固定螺栓与设置在集装箱外壁的外壁固定件连接,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的另一个横墙模块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贴合位置设置有发泡胶层,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的内墙板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实现集装箱建筑内墙模块的灵活拆卸与快速装配。模块本身构造简单,构件数量少,只有一种类型的轻钢龙骨框架。模块适用性强,采用保温与装饰集成的方式避免集装箱建筑的内部二次装修,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装修污染。模块保温性能好,防火防水,使用年限更长且方便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装配示意图;

图2为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搭接示意图;

图3为第一轻钢龙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轻钢龙骨框架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固定在集装箱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N型悬挂件悬挂在内壁固定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横墙模块与顶棚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横墙模块与底板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寒冷地区集装箱建筑内保温装饰一体化模块由横墙模块1a、纵墙模块1b、底板模块1c和顶棚模块1d组成;所述横墙模块1a沿集装箱9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纵墙模块1b沿集装箱9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模块1c设置在集装箱9的底部,所述顶棚模块1d设置在沿集装箱9的顶部;所述横墙模块1a由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保护层12、保温层13和内墙板14组成,所述横墙模块1a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所述横墙模块1a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和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置于保护层12和保温层13内,所述横墙模块1a由外向内依次设置保护层12、保温层13和内墙板14;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上均匀错位设置有开孔部112,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的横截面由第一尾部111a、第二尾部111b、第一弯部112a、第二弯部112b、第三弯部112c、第四弯部112d、第五弯部112e、第六弯部112f、第一骨架113a、第二骨架113b、第三骨架113c、第四骨架113d和第五骨架113e组成,所述第一尾部111a的上端通过第一弯部112a与第一骨架113a的左端相连,所述第一骨架113a的右端通过第二弯部112b与第二骨架113b的上端相连,所述第二骨架113b的下端通过第三弯部112c与第三骨架113c的右端相连,所述第三骨架113c的左端通过第四弯部112d与第四骨架113d的上端相连,所述第四骨架113d的下端通过第五弯部112e与第五骨架113e的右端相连,所述第五骨架113e左端通过第六弯部112f与第二尾部111b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和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横墙模块1a、纵墙模块1b、底板模块1c和顶棚模块1d的结构相同;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的另一个横墙模块1a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搭接,N型悬挂件31通过内壁固定螺栓32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的另一个横墙模块1a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上,所述N型悬挂件31悬挂在集装箱9内壁的内壁固定件23的插孔内,所述内壁固定件23通过外壁固定螺栓22与设置在集装箱9外壁的外壁固定件21连接,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之一的第一轻钢龙骨框架11a与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的另一个横墙模块1a的第二轻钢龙骨框架11b贴合位置设置有发泡胶层5,相邻的两个横墙模块1a的内墙板14连接处设置有密封胶层6。

本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轻钢龙骨框架设置开孔部112可以有效避免冷桥效应,同时方便与连接件利用螺栓固定。

本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12为防水铝膜,可以避免因冷桥结露对保温层的破坏。

本实施方式所述保温层13内部填充聚氨酯保温材料,具有保温效果好,防火抗渗等优点。

本实施方式所述内墙板14采用纸面石膏板或者具有特殊要求装饰板材。

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弯部构造为圆角,保证在轻钢龙骨的弯折加工过程中不会造成屈服破坏,同时避免龙骨尖角对施工人员的伤害。开孔部112为在轻钢面上均匀错位开孔,能有效减轻构件自重,同时由于增长了热量传递的路径而有效避免冷桥效应,开孔部还便于N型悬挂件通过螺栓直接固定。尾部保证轻钢龙骨框架对模块尤其是模块中保温层的有效固定。

本实施方式在相邻模块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放线定位,在集装箱的外壁通过外壁固定螺栓固定外壁固定件,同时连接内壁固定件。在固定内壁固定件之前,可选择性的在集装箱的内壁填充保温防火材料如聚氨酯。模块通过悬挂的方式挂在内壁固定件上,其中悬挂件通过固定螺栓首先固定在模块的轻钢龙骨框架上。在安装相邻两模块时可选择在两模块之间填充保温发泡胶如聚氨酯发泡胶。通过外壁固定螺栓调整松紧和相邻两个模块的相互平整度,在安装完毕后可在两模块内墙板的接缝处填充环保密封胶,当内墙板为金属板时也可以采用无缝是设计,省去此步骤。

本实施方式所述N型悬挂件31的弯处设置为圆弧形,可以保证模块插入内壁固定件中并保证稳固。同时这样的设计便于拆卸,模块可以拆卸后再应用于其他的集装箱建筑之中。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是:所述顶棚模块1d设置在横墙模块1a与集装箱9顶板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集装箱9顶板上,所述横墙模块1a与顶棚模块1d的夹角处设置有阴角线7。其他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是:所述底板模块1c设置在横墙模块1a与集装箱9底板之间的缝隙中,所述横墙模块1a与底板模块1c的夹角处设置有地脚线8。其他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